题陈山人画松二首
半壁岚光润,高堂露色浓。宁同居士隐,不受大夫封。翠羽疑藏鹤,苍鳞欲化龙。何年值韦偃,洒墨傍孤峰。悬崖一千尺,谁写碧絪缊。直干遥撑雨,疏枝乱拂云。天台寒影落,灵谷夜涛闻。恍惚萧郎管,狂挥白练裙。
江都县续志
《光绪江都县续志三十一卷》清‧谢延庚修,刘寿曾等纂 ,清光绪九年刊本。现在为江都区,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 敘《周官》擴人掌道王志事,以告邦國,小史掌邦國之志,以獻於王。此方志權輿也。我朝德化涵濡,敷天裒對,近奉詔開史館,續纂儒林、文苑、循吏、孝友列傳,大府暨督學使者檄郡邑蒐宋著逃事實,上諸史館,以備甄錄。然則郡邑議修志乘,為可視為緩圖哉?江都為揚州府治附郭首邑,自析置甘泉,再修邑志。前志為五君格、黃君湘所修,成於乾隆癸亥。嘉慶辛未,李君保泰又續修之,今距辛未崴逾一周矣。光緒壬午冬,余奉機權郡事,時會……
访南华宝林谒六祖
窣堵巃嵷倚碧霄,四山灵气护仙寮。云边袈影开金刹,天外红光度石桥。客到鸣钟群籁应,僧来说偈五花飘。瓣香一缕心如见,笑对菩提思泬寥。
步月谣
太清天宇清且高,皎然冰鉴悬层霄。绛河水浅阆风息,蟾光度景摇金鳌。仙人纵驾游八极,凤箫歌吹鸣嘈嘈。星宫月殿风马远,珠华露湿旌旄偃。还虚按辔窥尘寰,波里三山银浪卷。
春晚
苔色侵阶上,晴光度隙来。庭花随鸟下,池藻逐鱼开。旧国悲铜雀,新诗拟玉台。一春常道路,归即送春回。野树交新叶,春江上晚潮。花泥粘落蕊,麦陇散疏苗。轻籁因风发,游尘著雨消。遥怜小山桂,久负楚辞招。
次韵答牛道徵长官中秋书闷是夕予适夜直
客怀一日强为好,独坐清宵还自深。报漏虚严今夜直,闻乌暗动故山心。萧萧槐影侵寒榻,淡淡蟾光度远岑。何处闲愁关洛客,忽传新句愧知音。
秋晴晚步
数到中秋恰十朝,湖边暑气已潜消。偶乘暮色支藜杖,却为波光度石桥。吟遍海天人洒洒,踏残汀月鬓萧萧。一襟自觉清如水,聒耳宁容挂壁瓢。
平定回部凯歌
喧喧箫鼓凯歌音,半卷红旗入凤林。曾是轩辕亲教战,霜天晓角尚龙吟。妖星堕地响如雷,风卷阴云万里开。边月高高天似水,捷书一夜过轮台。秋雁连天西海头,六军回马唱《凉州》。摛王破阵须臾事,谁赋金闺上翠楼。故垒茫茫大夏城,芦茄吹作入边声。回头博望浮槎地,曾是西来第一程。铙歌一路响寒云,猎猎风生万马群。行到来时曾战地,降蕃犹认上将军。满耳秋风入短箫,黄榆叶落草萧萧。西蕃已破无征战,只向高原试射雕。赤土山前雪打围,桃花叱拨绣弓衣。风云也禀天朝令,满碛平沙静不飞。雕鹗飞扬大将旗,提兵两度上崦嵫。回军却过龟兹垒,一笑当年李靖碑。勒石燕然莫更论,且看走马定坚昆。垂杨绿到其摩寺,宁止春光度玉门。多少降羌逐马蹄,芙蓉阙下贡文犀。萧关候吏如相问,家在条支更向西。鹫翎长箭虎纹靫,歌舞还朝拜玉阶。今日方知神武略,书生何用议殊厓。射尽鲸鲵海不波,洗兵真看挽银河。笛中一曲平西雅,谁数《摩诃》《兜勒》歌。
宋词三百首
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工词学。所作词在《强村语丛》,又刻《强村丛书》,收唐、五代、宋、金、元人词多种。《宋词三百首》为朱氏所编宋词选本。朱孝臧有感于清代词学两派之偏颇,故编此选,对于两宋词并重,有宋一代较重要的词人的代表词作多被选入,有些一般词人的作品也予以选录。计选宋词七十九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其选词宗旨以典雅浑成为主,提倡“拙、重、大”之标准,凡涉恻艳小慧之词皆不入选。是选较《词综》精善,比张惠言《词选》全面。但因编者宗尚吴文英,并由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故而吴、周两家词入选最多,而苏轼、辛弃疾作品则显得少些。编次则首录帝王、末录女流,其他作者依时为序,沿袭旧的选编体例。《宋词三百首》,1924年成书,有原刻本,1958年,新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唐圭璋为本书作笺,成于1931年,有神州国光社本,后又加注,成《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收广采,征引繁富,收录与作品有关的遗事、珍闻及后人评论。吴梅序其书,称之有三善,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新版印行。
鬻婴提要说
儿科著作。清张筱衫辑。一卷。筱衫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医家。辑有《厘正按摩要义》、《痧喉正义》、《鬻婴提要说》合为《述古斋医书三种》。撰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集群书奥旨,采先哲名言,集保婴方法,为预防医书。约七千余字。内容包括对乳母选择、婴幼儿饮食调护、常见疾病简易治法等。多择录古人儿科著述,后附音释。为婴幼儿专著,内容简捷。有清光绪十五年邗上张氏刊本。
厘正按摩要术
推拿著作。清张筱衫辑。四卷。筱衫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江苏扬州)人。著有《痧喉正义》、《鬻婴提要》等书。本书是在明周于蕃之《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年之临证经验,又广征博引有关文献,订紊乱,正谬讹,删繁芜,重新编辑,于光绪十四年(1888)成书。卷一,辨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详细内容及胸腹部按诊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以手法外治为主,包括各种按摩手法。如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种手法,及汗、吐、下、针、灸等疗法,共二十八种。每种疗法又分若干细目。卷三,取穴。包括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的各种取穴及手法图说二十九个,图文并存,以利于学者按穴取用及具体操作。卷四,列证。包括惊风、疳疾、呕吐、泄泻等二十四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除采用按摩疗法外,又配合内服、外敷等药物疗法。全书内容丰富,持论简要,于临床有较高参考价值。但将咒法、符录列于外治法是为不足。有光绪十五年丹徒张氏、江都韩氏原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述古斋医书原本影印本。
张文襄公选集
本书不分卷,张之洞撰。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字香岩;清直隶南皮人。初由进士,屡膺督学典试之命。光绪七年以降,由阁学,外任督抚垂三十年。后入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襄」。所遗著述,经潜江甘云鹏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于民国二十六年印行。全集除卷首两卷外,都二百二十八卷。本书就其「奏议」、「公牍」、「电奏」、「电牍」及「书札」中选出关涉台湾各文,依时日顺序,混编成帙。综其内容,区分三部:一为关于对日商务交涉与台湾人事。时在同治甲戌(十三年)牡丹社事件后之六年(琉球亡后一年),张氏以词臣言事,深以保台为急。二为关于中法战争法军侵台前后兵事。时张氏任两广总督,奉命规越援台;凡是涉及台湾之奏稿、文移,均予采入。三为关于甲午、乙未(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割台之役后援事宜。初时,张氏尚任湖广总督;随后,调署两江。由于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以及与唐(景嵩)、刘(永福)有旧交关系,竭力支援台防。书末,并附录「全集」卷首所载张氏「墓志铭」(陈宝琛撰)及两传文
二荷花史
清木鱼歌作品。有清光绪年间丹桂堂刊本,全名《新刻评点第九才子二荷花史》,四卷六十七则,爱莲主人评点。评点本眉批有“作者是麦先生”,“闻作者十二三岁时作此祭文”(指作品中的《祭小青文》),“千古不得志才子”等语,可知作者姓麦,系早慧而不得志的文人。 叙述书生白莲偶读 《小青传》 有感,夜梦小青赠以双荷,后来结识何映荷、裴丽荷二女,经过种种挫折终成眷属。本书艺术技巧颇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结构新奇。
暮春雨中作
独院信寥寥,蚕生谷未苗。残春无数日,积雨复连宵。不恨流光速,唯伤去圣遥。那堪当此景,时见落花飘。
西地锦
不与群花相续。独占春光速。幽香远远散西东,惟竹篱茅屋。羌管谁调一曲。送月夜、犹芬馥。凭君折取向玉堂,只这些清福。岭上初消残雪。有梅花先坼。东君造化多成翠,巧风韵奇绝。小院黄昏时节。暗香浮、疏影横斜。寄取和羹未晚,却免教攀折。
春日大寒与肖坐被中三首
一春喜反覆,四时遍已尝。却恐韶光速,青鬓即为霜。春阴聚萧窗,窗里幽人卧。谁家无花树,忽落去年果。梦已如花去,留此青青叶。所幸未秋霜,犹堪百日色。
清明日舟次邀方司训同往西山
寒食江村路,门多插柳条。市呼新酿熟,客喜宿酲消。雨洗山光润,风生花气饶。故人原有约,沙际一停桡。
东梅八景为刑部郎中郭鼎贞题 其二 九峰叠翠
叠嶂回峦复几重,千岩万壑翠连空。遥兼积霭林光润,近染晴云树色浓。深涧鸟啼迷晚黛,苍崖人语度冥濛。忆从蚤岁同登览,曾上凌霄第一峰。
女科折衷纂要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胎前用药法等22篇。凡79篇。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女娲石
章回小说。题“海天独啸子”著。 二卷十六回。叙女子金瑶瑟,为拯救国家颓败, 组织女子改造会。行刺胡太后(影射慈禧)未 成,乃女扮男装出逃,巧遇妇女组织花血党领 袖秦爱浓。该党有党员百万,以反对崇洋媚外、 专制独裁,维护女权为宗旨,以女色和暗杀为 手段,已刺杀大小官僚三百余人;尤重科学,已 发明电梯、电话、瓦斯车、电马、神枪等。瑶瑟羡 之,自荐入党。巡视全国各党派情形时,她又遇 为人洗脑治软骨病的白十字社社长汤翠仙,专 门劫杀无用男子的捣命母夜叉三娘子张水母 等许多奇异女子,得知她们和自己均是天降救 国救民的女豪杰。本书未完,未见续书。小说 鼓吹反帝反清,抨击黑暗政治,大力提倡女权, 为当时进步之作。但作者以性别作为革命与否 的分野,以暗杀、色情为革命手段,亦反映 出其革命思想的偏激与幼稚。书中虚构了种 种现代机器与武器,又使小说具有某种科幻 色彩。有上海东亚编辑局光绪三十年(1904)、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