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总干
庆积家声远,材优官业长。胡然啬诸用,竟尔老于乡。德与年何憾,人期后必昌。秦原空睇望,惜此典刑亡。夙托弥甥列,常怀范叔寒。门阑多厚盼,樽俎有馀驩。衣笥袍犹恋,书邮墨未乾。官身羁执绋,清泪为公弹。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其一
时艰岂复诫垂堂,缓带临戎此破荒。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
松风阁夜宿
不宿山中已二年,老僧还话二年前。戏移片石真奇迹,笑却千金是隐缘。半夜未眠泉远滴,四山无籁月孤悬。明朝更与王山长,点易台端望海天。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时艰岂复诫垂堂,缓带临戎此破荒。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直驱海若作金墉,宪府秋蒐壮折冲。猛士何来因买骏,檄文挥去总雕龙。水犀练取三千甲,天堑宁论百二重。老我雄心犹未尽,欣逢父老睹军容。指顾风雷号令严,舟师一一应韬钤。居然鞭石桥初合,底事燃犀怪不潜。日射大荒明组练,烟消长岛晏闾阎。即今拊髀勤当宁,九牧何人将略兼。秀夺三峨挹锦官,主盟宁独在词坛。将因倚剑崆峒后,复此投醪渤澥宽。飞槛楼台灵气结,连营灯火落星寒。式微纵自嗟来暮,却喜鱼矶梦始安。
秋日出郊观稼
秋气日寥迥,万象皆苍苍。朝暾被渥露,草木含晶光。西成方届候,农事将筑场。于焉省敛穫,令典重百王。轻轩屏前置,夙驾无严装。郊原一以眺,烟树纷成行。微风散深樾,清流抱回塘。土脉秀且沃,篝车郁相望。新䥥粲如月,刈此溪云黄。捃拾复何幸,遗秉满道旁。鸟雀互翔集,妇子咸悦康。行将吹苇籥,报尔千斯箱。眷言三时勤,艰难讵可忘。茫茫视九壤,岂尽歌丰穰。二釜苟不充,予饥惄如伤。幸兹乐有年,时若雨与旸。勖哉慎所丽,田功庶无荒。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廿载承恩侍九重,太平气象喜遭逢。于今梦里如畴昔,一一分明在眼中。堂堂国体振纲常,礼乐昭明冠百王。圣子神孙千万世,继承鸿业与天长。圣皇勤政日临朝,独运乾纲正百僚。岂但英名迈汤武,尊崇道德继轩尧。泰坛严肃燎烟升,环佩声随合乐鸣。穆穆圣容亲祼荐,紫微高拱帝星明。庆成礼毕宴群臣,乐奏钧天万舞陈。中使传宣催满饮,盎然和气蔼阳春。庙社崇严祀典尊,四时亲荐礼弥敦。圣诚感格神如在,国祚绵绵福庆蕃。钟阜龙蟠第一山,孝陵遥在五云间。四时有典严朝谒,簪绂常陪侍从班。星流华渚御筵开,五色祥光烛九垓。天乐和鸣仙仗合,侍臣齐进万年杯。朝廷典礼尊王正,玉帛充庭万国朝。殿上侍班天咫尺,五云深处听箫韶。黄钟应律启初阳,中外臣僚贺履长。恭听鸿胪传制旨,大推嘉庆及多方。内难初平论武功,策勋班爵自宸衷。充庭金帛如山积,大赉咸知仰至公。车驾清晨幸辟雍,亲行释菜振文风。儒臣讲罢天颜喜,坐赐龙团侍从同。斯文仰荷圣明心,诏遣皇华诣孔林。园庙焕然新气象,奎光遥映五云深。读卷亲曾近御筵,导迎黄榜听胪传。礼官致语群臣拜,共贺皇家屡得贤。永乐元正春二月,南郊驻跸劝农耕。籍田首举三推礼,稚耋讴歌颂太平。圣德巍巍被万方,遐陬异俗总来王。宠锡骈蕃仍宴劳,远人何幸拜恩光。由来朝政重民时,进历年年有定期。分赐百官颁宇内,阴阳不忒岁功熙。仁恩义泽洽民心,钦恤时时降玉音。朝野欢呼称万岁,唐虞盛治属当今。国家贡赋有常程,郡邑均输不取盈。蠲贷屡烦优诏下,要令民庶总安生。先驱传警到前茅,万乘屯云猎近郊。报道合围论赏格,又沾恩宴出行庖。金阙钟声曙色开,香飘瑞气蔼蓬莱。前呵传报人争避,黑面番奴驭象来。退朝长日御西清,内阁词臣奉诏频。几度从容承顾问,深惭无术赞经纶。亲拥貔貅百万兵,霆驱电扫鬼神惊。沙场瞬息如冰解,塞上风尘自此清。笳鼓声中奏凯归,千群面缚隘通衢。午门前面听宣奏,大将平南已献俘。文渊只在殿东头,奎壁辉光日夜浮。插架图书千万轴,又令轺使出旁求。编摩有诏集时髦,隐索旁搜不惮劳。大典告成呈进了,中官传旨赐宫袍。五彩祥云起太虚,流辉高映帝王居。尧时未必专歌颂,载笔曾叨太史书。列宿森罗见景星,祥光直与月同明。太平有象于今见,垂拱无为人自宁。千载龙门彻底清,喜逢六合正升平。泰山如砺河如带,地久天长拱帝京。曾闻麟趾咏周诗,郊薮由来罕见之。况复远夷来贡献,故知德泽遍坤维。斲就穹碑著孝思,坤灵兆瑞献神龟。非铜非石天然态,宛似呈书出洛时。黎庶安居遍野桑,野蚕成茧动成筐。锦被织成供寝庙,缄縢犹自有天香。时清玉烛自调和,川岳呈祥瑞应多。才见驺虞仪殿陛,又看列郡献嘉禾。德馨发闻格皇天,二气冲和出醴泉。满贮金壶叨赐饮,涓流入口可延年。星垂天乳夜光寒,甘露凝珠湿未乾。清晓寝园供荐罢,内臣擎出赐千官。天闲十二皆龙种,风骨棱棱画不成。内苑曾经调习后,牵来时向御前呈。象笏罗袍间绣衣,斓斑五采绚朝晖。退朝擎出人皆羡,知是金门拜赐归。频年饱食大官羊,珍品黄封取次尝。覆育恩同天地广,铭心刻骨誓难忘。
上黄任道
家世无双旧,材资第一良。山川储地秀,日月合天光。远色抵千古,洪声压四方。道如天未丧,子让世谁当。文斧摩空运,儒工缩手藏。镕金斥淄石,截玉出端刚。追复轩羲旧,裨缝典诰亡。誇传争噍噍,问望蔚堂堂。章甫通期冠,缁裘讵合裳。计量遗丈引,收取竟寻常。有渐虽宜贺,论才固在伤。偶来官簿版,何异任牛羊。客有装垂橐,时穷道括囊。贫才完竖褐,义不及妻糠。剑折终羞屈,兰移不改香。幸偷容足地,耻学及羹墙。同日如无善,当年尚取狂。互乡前事在,北面有先望。
次韵梁教授
一代司马公,山立皋稷后。声名竦华夷,所乐在五亩。著书不止陵左班,措世治平嘉祐间。不欺之学谁与嗣,元城逸驾君独攀。秀野之堂新断手,俨如拱侍公左右。扁榜结字吾何取,顾使与堂传永久。斯邕古篆学未成,钟王石经空典刑。向来玩碑一再宿,怒猊渴骥惭旧评。柴车争道乏妙领,画沙之锥犹露颖。闭门柿叶徒满屋,竟使吴霜飒垂颈。潮乎相逢奈老何,妙语爱君金叵罗。及君未中元祐科,深衣容我时相过。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 册宝降殿用《正安》。
元祀介福,孰绥孰将。归于尊亲,孝哉君王。载镂斯牒,载琢斯章。得名得寿,如虞如唐。宗郊斯成,交举典册。汝辅汝弼,威仪是力。陈于广庭,迨此上日。巍巍煌煌,乌睹在昔。仪物陈矣,礼乐明矣。天子戾止,诒尔臣矣。陟降维则,恭且勤矣。茫茫四海,德教形矣。天门九重,荡荡开彻。金支秀华,垂绅佩玦。或导或陪,率履不越。注民耳目,四表胥悦。礼神颂祇,福禄来下。不有荣名,孰缉伊嘏。千乘万骑,鱼鱼雅雅。皇扉洞开,鞠躬如也。穆穆圣颜,安安天步。有缛者仪,以莫不举。天人和同,恩泽洋普。亿载万年,为众父父。大哉尧乎,南向垂裳。君哉舜也,拜而奉觞。缫藉光华,鼓钟铿锵。三事稽首,宋德无疆。乾元资始,坤元资生。允也圣德,同实异名。春王三朝,典册并行。咨尔上公,相仪以登。维册伊何,镂玉垂鸿。维宝伊何,范金钮龙。翊以?御,间以笙镛。谁敢不恭,天子寔从。帝膺永福,功靡专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怡怡在宫,大典时受。彤管纪之,天长地久。敛福于郊,逢时之泰。揭名日月,侔德覆载。自我作古,域中有大。永言保之,眉寿无害。
望南岳
我从匡庐来,但觉诸山低。嵯峨望衡岳,云霄与之齐。下有赤蛇蛰,上有朱雀栖。仰瞻祝融拔,俯揖紫盖迷。五岭皆培霢,三江为涔蹄。巍然南服尊,嵩霍相提携。封秩崇君称,诸神咸朝。丹书篆宝册,万古封金泥。百王重祀典,赤缫藉玉圭。自非精灵通,牲帛劳焚赍。余方向远道,无由陟层梯。苍苍烟霞中,喔喔闻天鸡。缅思昌黎伯,恭默开云霓。灵贶自昭格,诚敬良可稽。斯人久云没,感念徒含凄。
春日闲居
夕阳微茫断桥暮,庵外何人问归路。鸟啼花落春复春,江山风月无闲人。情闲直觉远山近,云到自然眉宇新。烟萝萧萧满春谷,山前芳草春复绿。悄风犹急春尚寒,几树绿莺啼不足。啼莺却唤春草醒,如此茅庵怯春冷。溪桥横绿不度人,溪口桃花卧桥影。花枝并笑云欲然,杖头云破留青天。好山一步一回顾,千岩万壑今眼前。山头云,松际色,早晚对君君未识。淳于梦,王质柯,点君不省如君何。朱颜有时还不酡,君不闻,踏踏歌。情何浓,目何了。形骸龙钟鬓丝皓,机关不破终于夭。有心曾悟几浮云,有耳曾闻几啼鸟?檐树不风枝自鸣,落花半与春阶平。一天晴日已如是,况此夜来风雨声。霜前柳条春后莺,好花落尽弹空筝。
衣轩堂翁汇梓太翁诗稿赐教赋赠
浣花溪上昭忠祠,忠魂缥缈扬灵旗。春秋享祀酾清酒,英风飒爽来阶墀。当年昔岭崎岖路,旧是我公殉身处。平原骂贼正气昭,风撼林岚尚含怒。来从羽檄佐戎麾,轻裘缓带军前驰。饶将象琯题龙虎,还伏青虹戮鲸鲵。谁虞封豕忽跳梁,竟尔蟾蜍食月光。西充父老尽悲泣,金川军士多嗟伤。天兵迅扫歼群逆,恤典矜亡书竹帛。姓氏常留天地间,血涌千秋欲成碧。
赤嵌集
四卷。清孙元衡 (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元衡,字湘南,桐城 (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台湾同知,终至东昌府知府。本集是元衡为台湾同知时所作,因该地有赤嵌城,故以为集名。集中多记海外风土物产,颇具才气,而未能尽规于律诗。是集由王士祯点定。王士祯赞其“追踪建安,蹑迹长公”,似乎言过其实。该书 《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何氏语林
《何氏语林》30卷,明何良俊撰。这是一部仿《世说》体的轶事小说,明清以来颇为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载,东晋裴启撰有《语林》一书,其书久佚,后来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即是仿效裴启《语林》的体裁而作的。自《世说》行世后,历代仿作蜂起,《何氏语林》就是沿袭裴启《语林》的名称和《世说》编例的一部专记轶事琐闻的笔记小说,虽以《语林》为名,但和曹臣《舌华录》专记言谈比较起来,还是更偏重于记事。何氏有感于《世说》记事择言以玄虚简运为宗旨,失之偏颇,范围亦狭,又虑及“后世典籍渐亡,旧闻放失,苟或泥此,所遗日多”,遂披览群籍,随事疏记,广征博收,精审简汰,以成此书,。全书上起两汉,下迄宋元,凡2700余条,分门编次,共38门,其中36门全依《世说新语》之旧,另增“言志”“博识”两门。除去故事的正文之外,又按梁刘峻注《世说新语》的体例,援引公私史乘、稗官杂著300余种来作注脚,介绍人物生平或补充故事,以与正文对照映衬。每门卷首都有小序,用以解释篇目,并说明编辑意图。从取材上来说,此书比《世说新语》的范围要广得多,但作者所引用的典籍原书俱在,我们今天都还能看到,因此史料价值是谈不上的。本书虽不再录已见于《世说》的故事,却仍采刘峻注文,所以也不免重复。只是在明人仿作的《世说》体笔记中,此书的影响较大,流行较广,仍然值得一读。
孔子诗论
上博楚简之一。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完、残简共29支。由马承源整理并释读。全篇盖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马氏认为“可能当时社会对诗的认识和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偏差,所以在《诗论》中常强调主观的见解”。如多次出现“吾信之”、“吾悦之”、“吾美之”等。与《论语》中孔子论诗相比较,《论语》中只涉及《诗》与修身的关系,而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乐亡离情”说,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再传弟子几说。
老子衍
一卷。清王夫之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竑、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是尽废诸家之短,扩展各家所长。他作《老子衍》,引韩非、严君平,钟士季、王弼、陆希声、王介甫、王元泽、苏子由、吕吉甫、李息斋、邵若愚、张文潜、章安、叶梦得、董思靖、刘仲平、吴幼清、薛君采等诸家简单的注文,加以印证。注解展伸《道德经》之旨,并杂儒说于其中。王夫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发展了老子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否定了 “人性不变”的说法,反对 “以知为行”和禅学 “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肯定了矛盾的绝对性,即认为矛盾是无时不在的,自然不能归结到消解矛盾,取消斗争。所述极为深刻。但此书语言时有欠通,某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乃本书的遗憾。现存《船山遗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 《老子衍·庄子通》本。
绘事微言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的观点。指出以情观景,才能使落笔不生软、不板呆,强调以审美情态观察山水,才能使作品超越古人。又有“画尊山水”、“画以地异”、“山水写趣”、“画要读书”、画“要看真山真水”等各节,反映其反对绘画摹拟古风,重视真、情的美学观点。卷二至卷四,采集前人观点,包括《品画录》、《续画品序》、《画录补遗》、《纪艺》、《续纪艺》、《画笺》、《画麈选要》、《画媵选要》、《画题》、《山水松石格》、《山水诀》、《画论》、《画山水赋》、《笔法记》、《名画记》、《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画史》、《画训》、《画继杂说》、《画山水诀》、《图画歌》、《山水节要》、《绘宗十二忌》、《采绘辑议》、《画谱》、《无声诗》、《画苑》、《画说选要》、《国朝吴郡丹青志》、《画史》、《书画金汤》、《名人图画语录》等。为历代画学美学思想精华。该书一度流传较广,为艺林所重。原刻藏本有“天启丁卯(1627年)仲春自序”,今已佚。现只存郑元勋序一篇。有《秦汉十印斋旧藏明钞本》、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海陵丛刻》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珍本、清钞本等。《画论丛刊》收录。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王伯敏点校本。
辨定祭礼通俗谱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后以病请归,不复出。毛奇龄品目严峻,喜驳辩以求胜,一时士流多忌之。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平生着述宏富,除《辨定祭礼通俗谱》外,还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易韵》、《经问》、《四书改错》、《中庸说》、《大学证问》、《周礼问》、《诗传诗说驳议》、《诗札》、《毛诗百官记》、《舜典补亡》、《西河合集》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书目有四十余种,后人编为《西河全集》。《辨定祭礼通俗谱》是研究《祭礼》之书,取古礼而酌以清制,所论“祭礼”务必融入人情,以通俗为准则,但不免有违古义。然其对“祭礼”大致斟酌变通,凡古礼之必不可行,将俗礼之误托于古者,剖析考证亦往往明晰准确,为研究“祭礼”各成一家。可为后人研究“祭礼”之参考。版本有清同治十年(1871)《四礼从宜》刊本、《西河合集》本、《西河全集》本。
哭黄与几先生三十五韵
恸哭宇宙间,奇才日沦落。伊予童冠年,用意臻杰作。于时觌黄君,层空横俊鹗。明理识源流,谈经耻糟粕。圣贤未死心,梦寐递酬酢。韩柳布骨筋,黄陈遵矩矱。嗟彼昧学徒,奚翅隔一膜。青春坐精庐,鞭算尽升勺。会计当何嫌,与教树郛郭。宦海欲飞扬,蹒跚病行脚。仅仅如孔融,诸生听鸣铎。高堂九帙亲,庞眉白於鹤。馆劵具八珍,怡颜享真乐。幽圃极经营,平池谩疏凿。美石象琼瑰,寒藤等璎珞。举目俱不凡,宛若在丘壑。吾翁八旬馀,精神更矍铄。商确文字中,悠悠动清酌。典型相继亡,乡邦已非昨。日瘦色惨悽,令人几惊愕。犹幸侍先生,钟情忘鄙薄。去冬访隐君,好诗倒囊橐。机锋偶相逢,大叫忽踊跃。譬彼两将军,仆旗宁退却。俄顷出神奇,屡战气肯索。自叹老难持,相期校书阁。感激知己言,未信且愧怍。夫何讣音来,晨星陨天末。当今世乱离,万死靡救药。生归谁保全,吞噬人为椁。新阡范家村,有子端可托。但弃窈窕姬,孤灯照帘幕。荒城雪漫漫,似怪东风恶。慈乌号远林,饥鼠走败箨。回首百千秋,声名寄寥廓。
东归日记
(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尝从姚鼐弟子、内阁学士鲍桂星受辞章之学。嘉庆十二年(1804年)召试举人,历官至浙江湖州知府。道光六年(1826年)以事遣戍伊犁,道光八年(1828年)释归。著有《生还诗草》、《蔗余偶笔》、《啖蔗轩诗》等。本书不分卷。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十五日,作者自伊犁惠远城起身东归,途经乌鲁木齐、哈密、玉门、嘉峪关、张掖、兰州、天水、咸阳,于同年六月三十日到达今陕西西安。该书即是对这一行程见闻的记录,备载山川道里、汉回地名、风景形势、物产土俗、名贤轶事。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交通、风俗、城池等史料,对研究西北史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袁大化、王树楠等纂《新疆图志》多有采用,足见其见重于时。《东归日记》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西北行记丛萃》本(李正宇、王志鹏点校,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