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昼枕二首
云满青山水满江,云自能闲水自忙。一枕篷窗供打睡,任教云水两相忘。白雨跳珠正满江,初秋一枕得新凉。不知峡内西来水,尽日东流有底忙。
玉恙
药炉烟袅篆丝斜,压体浓香翠被纱。绣枕卸头犹拥髻,银匙颤手自擎茶。犀株镇定恇还甚,蝶梦潮回热转加。雪白梨花疑两颊,从中一朵泛桃花。
四月二十日割额瘤作
不材而寿乃生瘿,几死散人与木等。初但一粟渐如樱,隆起盥颒动为梗。爱我誉之为肉珠,證以黄檗额发炯。珠名则美疣实赘,坐大谁能摘梅杏?养痈不割且自溃,毒螫内侵恐成眚。饰巾待尽年复年,卒累医师试锋颖。忍痛须臾古恒有,苟全斯世已过幸。愤甚或察贾逵忠,斫取要异杜预颈。天庭顿豁障碍去,还我本来镜中影。寸肤亦是遗体馀,齿发并收共一皿。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内科杂病著作。清傅山(青主)原著,何高民编考。编者认为,《傅青主男科》一书是后人据傅氏《大小诸证方论》中“杂症方论”及“小儿科方论”等内容所编纂。但原著却将傅氏“两脏同治”、“两病同治”等重要临床经验撰于该书有关的不同门类,遂予考证,并以所编《大小诸证方论》为蓝本,参校王道平序以及《石室秘录》等刊本,将原著25门予以增删归类,重新编次。又于每门病症之下,酌加注释。1987年由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患以及与儿科有关的内、外、五官等病的病因、证候、方药治法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据南宋嘉定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家藏该书已60余载。书名取“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之意。卷1列述医工、禀受、初生、回气等十二论;卷2为五气、乳母、慎护、食忌等七论;卷3为变蒸、脉理等六论;卷4~20为惊痫、伤寒、疮疹、吐泻、诸虫、黄疸、疟病、疝、头、耳、眼、目、鼻、唇、牙、舌、咽喉及恶核、瘰疬、疥癣、金疮等论近百篇。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四十九)。清·吴谦等编。卷四十四调经及经闭诸症;卷四十五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四十六胎前诸症;卷四十七~四十八生育及产后;卷四十九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书中以七言歌诀加各家集注的编例,概述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和女科杂病的病因证治及其方药。内容简明扼要。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建国后有影印本、排印本,另有校注本。
北京判府司徒侍中生日三十四韵
仁祖龙飞榜,宗工凤举春。争先欣得隽,直上欲惊人。终贾年方妙,轲雄学已醇。纡朱光半刺,垂白慰偏亲。器业期廊庙,声名压搢绅。试言俄有旨,落笔不无神。儒馆群邦彦,王畿位幕宾。谏垣寻振翼,法座屡撄鳞。雨露专图报,雷霆肯避嗔。上心畴侍从,大手属丝纶。使蜀星文动,回梁帝春新。黠羌初负汉,儒将续临秦。就统兴师律,能捐受命身。苦甘齐士卒,寤寐息风尘。未几登培幄,犹稽秉宰钧。旋更诸镇帅,连牧数州民。文武才俱屈,安荣策未伸。总戎离晋野,移疾守漳滨。符契真千载,谋谟复四邻。鸿枢才守运,英衮遂同寅。扶日升黄道,朝天冠紫宸。功高嫌赫赫,迹退喜恂恂。分陕劳姬旦,还乡滞买臣。良筹深制胜,苗格偶增旬。西顾忧全释,东归请继陈。俞音来答诏,喜气送回轮。故国分铜虎,离都改玉麟。谁知图任旧,祇见宠章频。茅社重留地,桑弧载诞辰。乔崧秋降甫,宝历岁名申。马锡天闲骏,衣班内帛珍。康强钟卫武,爵禄茂平津。长与三台应,兼之五福臻。神明知必相,寿合等灵椿。
周易义海撮要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篇末,名《周易义海》,共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此书,故名《撮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程子、苏轼、朱震三家之说,则原本未收,衡所续入。第十二卷《杂论》,亦衡所补缀,故婺州教授朱汝能楼锷《跋》称‘卷计以百,今十有一’,盖专指所删房本也。《书录解题》作十卷,又传写之误矣。
饮射观德亭
秋日天气佳,凉飔满林扃。宇宙绝纤翳,万里同清明。群贤协嘉会,饮射集斯亭。弯弓似满月,飞矢如流星。若能正一己,胡忧失诸鴊。缅怀三代时,斯礼讲素精。大唐贞观初,胜事亦可徵。后人宰钧衡,因以仆射名。吾侪生盛世,况值文运兴。古礼在究极,乐事良难并。一有不中者,行当罚巨觥。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六
蓄眼心如熏,幸遇尧舜君。胡不力耕凿,康衢歌放勋。岂有有虞弦,不被南风薰。天地有所憾,群圣补救勤。夙夜犹病诸,正谓常殷殷。吁嗟兮薄俗,藉口于子云。
医学集成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穴歌等,并附程钟龄医门八法。有同治十二年原刊本,光绪十二年 (1886)益元堂刊本,一九二一年双流刘氏刊行本(有图象),益新书局石印本,题名 《医学指南》。
宣明方论
十五卷。金刘完素撰。又名《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经类著作。此书约成于大定十二年 (1172)。刘氏此书为对病处方之法,乃集伤寒杂病,脉证方论之文,分门别类,较为详实。首二卷为诸证门,刘氏将《素问》中所述煎厥、 薄厥、飧泄、䐜胀、诸痹、心疝等六十一种杂病,对照原文,逐条分析其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制定处方,共整理为六十九方。卷三至卷十五,分别载诸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劳、燥、泄痢、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痢、眼目、小儿、杂病共十七门,载方二百九十二首。全书共载方三百六十一首。每门各有总论,以《素问》为理论根据,阐发运气之理,对证、治、方、药进行论述,补充了 《素问》所记病候缺乏药方之不足,反映了刘氏偏重寒凉、降火益阴为主的治疗大法,对研究《素问》、提高内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水平有重要价值。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金陵吴氏重刻本、《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
伤科汇纂
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十二卷。廷光字晴川,号耀山,萧山(今属浙江)人。三代业医,幼承庭训。以《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为基础,结合家传《陈氏接骨书》和临床经验,于嘉庆二十年(1815)撰成此书,全书二十五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二为总论,论述伤科基本理论、针灸等。卷三至卷六介绍伤科手法以及伤科内、外诸证诊治等。卷七至卷八为伤科方剂,载丸、散、膏、丹、汤剂三百四十余首。卷九至卷十二集录伤科应用本草,补续四十四种金疮、虫兽所伤病。本书博采各家之说,广集前贤治验,载录历代良方、验方一千三百四十余首,伤科用药二百二十余种,治验一百二十余例,附图四十二幅。内容较为丰富,为重要的伤科著作,在骨伤科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学术价值。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博施堂抄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宣明论方》15卷。金·刘完素(守真)撰于1172年。本书将《素问》一书的病名和症候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总分为18门。卷1~2诸证门,列述煎厥、薄厥、飱泄、臌胀、风消等证;卷3风门;卷4热门;卷5~6伤寒门;卷7积聚门;卷8水湿门;卷9痰饮门、劳门;卷10燥门、泄痢门; 卷11人门;卷12补养门;卷13诸病门,介绍疮疡、瘰疬、疔疮、疥癣、跌打损伤、牙疳、口疮等症证的证治。全书内容系将《素问》所述若干病证予以阐发,并补以方治。刘氏所拟订之方剂,宗张仲景制方之旨,尤多取法于《金匮要略》,但较多地运用寒凉药,如双解表里之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清热解毒之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流派和制方的一大特点。当前流通的15卷本,系后人重予整理者,其中掺入了一些元、明以后的方剂和治法,病证的种类也在《素问》的基础上有所补充。又从文字来分析,第2卷之菊叶法、薄荷白檀汤; 第4卷之妙功藏用丸; 12卷之荜澄茄丸、初中丸、楮实子丸等,均注“新增”二字,说明当前的流行本已非刘氏的原著面貌。刘氏全面分析《素问》所记载的多种病证,并为之制订了治疗方剂,这种结合临床治疗的方法,为《内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书现存最早为元刻7卷本(题作校正素问精要宣明论方),又有《刘河间伤寒三书》、《刘河间医学六书》、《医统正脉》等多种刊本,是刘氏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妇科百辨
《妇科百辨》是明代庄履严撰写,二十七世孙憩樵抄录的一部妇科类中医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前三卷论及杂证、调经、种子,后三卷续论胎前、临产、产后诸症的证治方药。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针对主证介绍相应的辨证治则和方药,治法简明,切合实用。现存憩樵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女科要旨
清·陈修园撰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4卷。此书为陈氏博采诸家之论,参附己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辑而成,因其内容皆为女科证治之精要故名。卷1为调经、种子两门,主论月经病、不孕症之证治;卷2主论胎前诸疾;卷3主论产后诸证;卷4为杂证论治。该书注意女性调经的脾胃之治。
列祖提纲录
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悦(1619~1684)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行悦二十年间云游四方,广收博录诸祖师耆宿之殊言异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随见随记,而无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录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诸正传、旁出,计四百余人之法语,内容自祝厘、报本、尊祖、上堂、小参,乃至节腊、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规之住持日用诸事,各列科条,详加阐示,计三百余种丛林事要,三千余则宗祖提纲。令学人明了祖师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针。更多:https://www.bmcx.com/
禅灯世谱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作,加以修订成书。内容系以图表列述自释迦牟尼以下,南岳、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虎丘、云门、法眼、青原、曹洞等诸正脉,旁出嗣法传承之源流。清顺治十一年(1654),介庵悟进(1612~ 1673)刊行所编之佛祖宗派世谱八卷,因其内容、形式与本书颇多雷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与本书有出入之卷一、卷五、卷六等小部分,并附于本书之后。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梵名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maha^stha^ma-pra^pta- bodhisattva-vya^karan!a-su^tra 。全一卷。刘宋昙无竭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与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竺法护译)、观世音授记经(聂道真译)、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施护译)为同本异译。本经初叙佛在波罗奈国鹿苑中,为华德藏菩萨说以无依止一法得如幻三昧,弥勒、文殊等诸正士及安乐国土之观音、势至二大士皆得此三昧。次明观音、势至发心正道之因缘,而说观世音在阿弥陀佛灭度后,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又于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悲华经卷三、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等,亦说及观音、势至成道之事,与本经意趣相同。
汉武帝杂歌三首
汉武好神仙,黄金作台与天近。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绿鬓萦云裾曳雾,双节飘飖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间,碧空何处来时路。玉盘捧桃将献君,踟蹰未去留彩云。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可怜穆满瑶池燕,正值花开不得荐。花开子熟安可期,邂逅能当汉武时。颜如芳华洁如玉,心念我皇多嗜欲。虽留桃核桃有灵,人间粪土种不生。由来在道岂在药,徒劳方士海上行。掩扇一言相谢去,如烟非烟不知处。金茎孤峙兮凌紫烟,汉宫美人望杳然。通天台上月初出,承露盘中珠正圆。珠可饮,寿可永,武皇南面曙欲分。从空下来玉杯冷,世间綵翠亦作囊。八月一日仙人方,仙方称上药。静者服之常绰约,柏梁沈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泊之水能益人。千载金盘竟何处,当时铸金恐不固。蔓草生来春复秋,碧天何言空坠露。汉天子,观风自南国。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