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集注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不同,其引曹操注一律称“曹公曰”。款式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不同,宋人刻书习惯是在原文行内加注(双行小字),此《孙子集注》则是原文占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用与原文大小一样的字,依序排列注文。此刻本对于校勘《孙子》有重要的价值(唯《行军篇》有若干错乱)。
孙子注解
明代《十家注》重要传本。13卷。明本藏北京白云观。明正统年间邵以正奉诏督校刻印正统《道藏》,即世传《十一家注孙子》或《孙子十家注)。十一家为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峰、贾林、宋梅尧臣、王哲、何延锡、张预。杜佑未注《孙子》,乃其编《通典》时引《孙子》而训释之,不算杜佑,则为十家。孙子名武,春秋齐人,军事家。《孙子》是中国 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曹操诸人对其作了解释和发挥。此书各卷均有解题,文中有十一家注释文字。书后附刻魏武帝《孙子序》、《孙子本传》。此本在文字上与《(华阴)道藏·孙子集注》有一些差异,与《宋本十一家注》差异更大;但有些错乱则相同,如将孟氏置唐人之后,将杜牧置杜佑之前等。说明宋刊本原本如此。
读史剩言
四卷,清秦笃辉撰。卷一主要论先秦至隋朝人事;卷二主要论唐五代两宋人事;卷三主要论明代史事;卷四杂论术数之不可信。本书取材正史、文集、笔记,依据史实发议论,或考订史实,指出错讹,或借用前人旧说,对旧说提出辩驳,或探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供后人借鉴。书中反映了作者以下一些观点:重视时势的作用,认为刘备不如曹操、孙权,不在于智勇,而在于时势;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今胜于古,驳斥了今不如昔的观点,认为像汉文帝除肉刑这样的事很多;重视老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统治者必须行仁政;封建的正统思想,认为刘备是正统,曹操只是逆臣。反对朱熹《通鉴纲目》中以朱温为正统,对宋实颍作《黜朱梁纪年图论》大加赞赏;书中还反映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汉末英雄记
三国魏人王粲著。十卷。记述东汉末年人物的传记。已佚。粲有《王侍中集》已著录。此书以东汉末年杰出人物事迹为线索,简洁而形象地反映汉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社会现实。首记汉末枭雄曹操,末记张俭。其中着墨最多者为吕布、公孙瓒、袁绍三人。事虽简略,但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今有清黄奭辑本,称《王粲英雄记》,编在《汉学堂丛书》,此外,《汉魏丛书》、《说郛》、《五朝小说》也有辑本。
三国杂事
二卷,宋唐庚撰。唐庚 (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圣中举进士,调利州 (今四川广元县)负责狱讼,后迁郎中令,又拜为宗子博士,又由宰相张商英的推荐,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 (1111),张商英罢相,唐庚亦坐贬,谪居惠州 (今河北磁县),后复官承义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卒于归蜀途中。通世务,工诗文,人称“小东坡”。著作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国杂事》等。《三国杂事》 一书杂论三国时期的事件,共写成三十六条,自序一篇,后人都编入唐庚的文集中。唐庚在论述三国时期诸事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论诸葛亮宽待法正以及改元之事,论荀或争曹操九锡之事,都与一般人的论述不同。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纰缪之处,但总体来看,他的议论可以采取的地方颇多。此书有单行本。还有《函海》本、《学海类编》本、《读书斋丛书》本、汪亮采刊 《眉山集》本。
三国志平话
话本。宋元讲史。《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元佚名撰。三卷。系民间说书艺人创作。以《三国志》正史人物故事为线索,分上中下卷。后人冠目录,列六十九个标题,其中“桃园结义”分两段。八万八千余字。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故事从司马仲相梦入阴司,判韩信、彭越、英布转世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汉朝天下始,至诸葛亮病殁、三国俱灭、司马氏称帝止。已具《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并带有民间传说的色彩。抽述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拥刘反曹的倾向极为鲜明。文辞虽鄙陋简率,但张飞等人的形象已颇为生动。
三国志 一册
中國民族由極盛之兩漢以轉入中衰之六朝三國紛擾實尸其咎蓋自漢獻帝初平元年之廢立以迄晉武帝太康元年之平吳先後凡經九十年(190—280)此九十年中豪雄角逐禍結兵連民生其間幾無日不在動盪變幻中誠中古史上一大時代也。 東漢以還羌胡時動中朝有事西陲輒仍歲累月而不解。以故精兵猛士恆聚於涼州。其後羌燄雖戢而重兵所在終為亂階何進之後。曹操之前撓朝政而 亂皇室者。胥涼州將士也。董卓肆虐特其先驅焉耳。卓本六郡良家子。選為羽林郎累功拜井州刺史河東太守前將軍。會以何進之謀遂將兵入朝脅弑太后廢……
三国志 二册
中國民族由極盛之兩漢以轉入中衰之六朝三國紛擾實尸其咎蓋自漢獻帝初平元年之廢立以迄晉武帝太康元年之平吳先後凡經九十年(190—280)此九十年中豪雄角逐禍結兵連民生其間幾無日不在動盪變幻中誠中古史上一大時代也。 東漢以還羌胡時動中朝有事西陲輒仍歲累月而不解。以故精兵猛士恆聚於涼州。其後羌燄雖戢而重兵所在終為亂階何進之後。曹操之前撓朝政而 亂皇室者。胥涼州將士也。董卓肆虐特其先驅焉耳。卓本六郡良家子。選為羽林郎累功拜井州刺史河東太守前將軍。會以何進之謀遂將兵入朝脅弑太后廢……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曾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他常被后世认为是智慧和忠义的典范。先为刘备麾下核心幕僚,后为刘禅初年蜀汉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与庞统齐名。刘备三顾始见之,为刘备画据荆益、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之策,辅佐刘备取荆州,定益州,遂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隆中对及后为蜀汉基本国策。不久诸葛亮使江东,与鲁肃说服孙权,成就赤壁之战。关羽攻打襄樊,威震华夏;后曹操与孙权暗地勾结,孙权偷袭荆州并将关羽斩首,孙刘联盟破裂,诸葛亮调整国策。曹丕代汉,刘备称帝于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战败,命诸葛亮留守成都。刘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 诸葛亮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诸葛亮改善经济,休养生息,打压益州豪族,平定南中叛乱,控制南中。屡次北伐,与魏相攻战。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谥为忠武。《三国志·蜀志》有传。后世景仰诸葛亮才能品格,常尊其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著称。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称为“三绝”中的“智绝”。
奉寄子高卢兄五十韵
君才如骕骦,道里未可量。读书串脉络,如海东赴洋。五年隔异县,信若参与商。昨者戒车马,故意改未尝。我家小于斗,下榻出仓黄。绳枢三椽共,君视犹雕梁。贫又少甘脆,而君甘秕糠。晨兴乌鹊先,夕憩星宿张。上言体金玉,时节登虞唐。下言复家世,努力事文章。琐细及儿女,骨肉谊莫当。君来历州府,所在诸侯良。肝胆皆善子,子去锥脱囊。问胡独善我,风雨度钱唐。我时熟君指,又不罗酒浆。何况动邻里,磨刀向猪羊。青灯两夫影,陈义劝交相。谓言经时留,十日又理装。但携本经册,沃州山水乡。子宁舍我去,我意未子忘。相逢一岁短,相别一日长。何缘子吾所,不然我君傍。君虽老马姿,今乃骥服箱。刷燕日千里,阔步徐康庄。江水有时西,东下斯滥觞。奫■至澎湃,穿溜极怀襄。死生渠有命,贫贱士之常。孔融委曹操,汲黯卑张汤。人生出处分,荣谢均阴阳。念我懒拙病,久已在膏肓。此方困忧患,惩艾百战创。安时而处顺,天道不可详。鲁连蹈东海,屈原赋沅湘。此志竟未遂,眼看都茫茫。君怀万金产,待价空四方。古闻韫椟贵,世有刖足伤。蓝田种洵美,死鼠名须防。鲁方秉周礼,汉亦绝楚粮。易求哥舒翰,难觅张子房。英雄出儒素,金印垂襕裳。吾祖元祐末,奉使詟戎羌。子孙失遗武,史册无晶光。君家著胆略,并驱从两狼。弯弓射敌首,灭敌使走藏。此事属乃翁,翁今膂力强。问翁来何时,九月天雨霜。此时君适我,促膝话绳床。作诗致近讯,愿子益自将。君看绕指柔,会作百鍊刚。岂云建厦缺,期子柱明堂。
历代诗 三皇五帝
混沌凿开知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但闻前史载三皇,伏羲神农及黄帝。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尧舜天位传禹王,禹之子启传太康。仲康王相少康后,王宁王槐及王芒。王泄不降王扃立,王廑孔甲何淫荒。王皋之后有王发,桀放南巢夏始亡。十七君馀四百岁,夏之天下遂为商。商汤兴时民戴后,外丙仲壬继其后。太甲沃丁及太庚,小甲雍己及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传沃甲。祖丁相继有南庚,阳甲之后是盘庚。盘庚能复兴商邑,不幸小辛小乙立。武丁有德号高宗,祖庚祖甲又无功。廪辛庚丁逢武乙,太丁帝乙衰王室。末有纣辛名曰受,民心遂归周武后。六百馀年三十主,周得天下商遂亡。后稷文王世几传,武王方得天下全。成康昭穆及共懿,孝夷之后厉兼宣。幽王见杀平王立,以上凡经四百年。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始皇继周称皇帝,传子胡亥为二世。子婴灞上降汉王,四十馀年非久计。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东汉之光武,高皇九世孙。诛莽中兴后,依前十二传。明章称显肃,乃及和殇安。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终当孝献帝,汉室遂三分。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馀年为魏虏。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宋武是刘裕,传位从东晋。荥阳与文帝,遂传武帝骏。前废乃有明,后废乃立顺。八主六十年,萧齐因继运。齐主萧道成,乃是萧何孙。武帝郁林王,海陵鸣帝鸾。东昏至和帝,七主不足论。二十有四年,萧梁遂建元。萧衍梁武帝,其子号简文。孝元恭皇帝,前后共四君。五十有六载,大位俱于陈。陈武名霸先,文帝废帝传。宣帝及后主,共三十二年。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杨坚隋高皇,炀帝遂淫荒。恭帝不足道,四海正扰攘。三主四十年,天下禅于唐。唐祖是李渊,太宗高则天。中宗曾见废,睿宗传与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及昭哀,二十一君传。二百九十四,朱梁称元年。梁主是朱温,篡唐都汴宋。友圭及末帝,灭于李克用。庄宗克用子,灭梁又称唐。明宗与悯潞,灭于石敬瑭。敬瑭晋高祖,其子号少主。虏为负义侯,契丹入中土。晋亡汉始立,知远实姓刘。传子称隐帝,二世遂为周。周家有太祖,姓郭乃名威。世宗及恭帝,仅能十载期。共五十三年,天命遂有归。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宗哲宗世。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两朝诚鲜俪。
咏史 蜀先主
两得徐州不自由,中原应不恋炎刘。孙曹袁吕非蟊贼,五采龙文在益州。白头上峓历群蛮,展转亡张又失关。取得益州竟何益,不如卖履看人间。北投南走若穷猿,极目苍梧欲断魂。如许英雄不成事,止缘的是靖王孙。徐元直去马超来,顾惜三纲又爱才。道御英雄无不可,豫州翻向益州来。袁涣当年死亦甘,云长平昔竟何贪。刘巴项领刚如铁,也用随群拜武担。荆楚留连似失时,涪城欢饮类狐疑。军中刘晔誇言语,岂识英雄为义迟。养虎荆州岁欲阑,一家豚犬不胜安。振振公族麟之角,妄作山林猛兽看。如流岁月几沾襟,侍立霜严剧苦心。说与刘璋无怨怒,有人驱虎入山林。少年白帝死如生,但为云长也自荣。龙虎已分南北路,英雄无计与年争。平生信义满乾坤,曾吊诸侯未返魂。吕布来时枭送洛,不应投许又投袁。西行不与本心符,西负刘璋东负吴。汉业此时如累卵,天公先与杀周瑜。曹操亡年德剧衰,孙权晚节乱如丝。豫州幸自无颇辟,亦为区区怒费诗。
吴鼓吹曲十二曲 炎精缺
炎精缺,汉道微。皇纲弛,政德违。众奸炽,民冈依。赫武烈,越龙飞。陟天衢,耀灵威。鸣雷鼓,抗电麾。抚乾衡,镇地机。厉虎旅,骋熊罴。发神听,吐英奇。张角破,边韩羁。宛颍平,南土绥。神武章,渥泽施。金声震,仁风驰。显高门,启皇基。统冈极,垂将来。汉之季。董卓乱。桓桓武烈应时运。义兵兴。云旗建。厉六师。罗八阵。飞鸣镝。接白刃。轻骑发。介士奋。丑虏震。使众散。劫汉主。迁西馆。雄豪怒。元恶偾。赫赫皇祖功名闻。摅武师。斩黄祖。攘夷凶族。革平西夏。炎炎大烈震天下。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秋风扬沙尘。寒露沾衣裳。角弓持弦急。鸠鸟化为鹰。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跨马披介胄。慷慨怀悲伤。辞亲向长路。安知存与亡。穷达固有分。志士思立功。思立功。邀之战场。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关背德。作鸱张。割我邑城图不祥。称兵北伐围樊阳。嗟臂大于股。将受其殃。巍巍夫圣主。睿德与玄通。与玄通。亲任吕蒙。泛舟洪汜池。溯涉长江。神武一何桓桓。声烈正与风翔。历抚江安城。大据郢邦。虏羽授首。百蛮咸来同。盛哉三比隆。荆门限巫山。高峻与云连。蛮夷阻其险。历世怀不宾。汉王据蜀郡。崇好结和亲。乖微中情疑。谗夫乱其间。大皇赫斯怒。虎臣勇气震。荡涤幽薮讨不恭。观兵扬炎耀。厉锋整封疆。整封疆。阐扬威武容。功赫戏。洪烈炳章。邈矣帝皇世。圣吴同厥风。荒裔望清化。化恢弘。煌煌大吴。延祚永未央。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从历数。于穆我皇帝。圣哲受之天。神明表奇异。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德泽浸及昆虫。浩荡越前代。三光显精耀。阴阳称至治。肉角步郊畛。凤凰栖灵囿。神龟游沼池。图谶摹文字。黄龙觌鳞。符祥日月记。览往以察今。我皇多哙事。上钦昊天象。下副万姓意。光被弥苍生。家户蒙惠赍。风教肃以平。颂声章嘉喜。大吴兴隆。绰有馀裕。承天命。于昭圣德。三精垂象。符灵表德。巨石立。九穗植。龙金其麟。乌赤其色。舆人歌。亿夫叹息。超龙升。袭帝服。穷淳懿。体玄嘿。夙兴临朝。劳谦日昃。易简以崇仁。放远谗与慝。举贤才。亲近有德。均田畴。茂稼穑。审法令。定品式。考功能。明黜陟。人思自尽。唯心与力。家国治。王道直。思我帝皇。寿万亿。长保天禄。祚无极。玄化象以天。陛下圣真。张皇纲。率道以安民。惠泽宣流而云布。上下睦亲。君臣酣宴乐。激发弦歌扬妙新。修文筹庙胜。须时备驾巡洛津。康哉泰。四海欢忻。越与三五邻。
聊斋俚曲集
清蒲松龄所作通俗说唱作品集。近人路大荒整理。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穷汉词》、《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等十四种。其前十一种为叙事体作品,后三种为代言体作品,语言多取山东淄川一带口语,曲调据淄川流行的俗曲小调。其中部分作品系据小说《聊斋志异》故事改编。如《寒森曲》取《聊斋志异》卷三《商三官》和卷一○《席方平》故事合成;《慈悲曲》为卷二《张诚》事;《禳妒咒》为卷六《江城》事;《姑妇曲》、《翻魇殃》分别为卷一○《珊瑚》和《仇大娘》事;《磨难曲》、《富贵神仙》均据卷九《张鸿渐》改编。馀为创作作品。如《快曲》虚构张飞在华容道刺死曹操;《俊夜叉》述妻子助丈夫戒赌;《增补幸云曲》述明正德帝大同嫖妓事;《丑俊巴》虚构猪八戒调戏潘金莲;《墙头记》述张老汉以锡伪作银子,使两个虐待父亲的儿子贪财受骗的故事;《蓬莱宴》述仙女吴彩鸾与书生文箫相爱,同归仙境的故事;《穷汉词》述一个穷汉向苍天诉说穷困之苦,属游戏文章。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运用曲艺形式创作的通俗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愤慨和不满,但也夹杂不少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因果报应的内容。
醉思乡王粲登楼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襟孤傲,为函养其锐气,有意将王粲冷落在旅馆,并于酒筵上当着曹植的面故意羞辱王粲。王粲因此一怒而去。蔡邕却又托曹植暗助王粲资财,使其去投刘表。王粲路途中生病,资财用尽,见刘表后因骄傲失礼不为刘表所用,流落荆州。友人许达请王粲到溪山风月楼游赏,两人饮酒叙谈,各抒心中不平。王粲叹自己怀才不遇,流落他乡,感而作诗,并欲自杀,被劝阻。此时朝中使臣来宣王粲回长安,皇帝见有他的万言策,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管左丞相事。王粲回京,谢曹植往日相助和代奏万言策之恩。蔡邕来见,王粲先是拒绝相见,后又故意羞辱。这时曹操说明一切都出于蔡邕的暗助,王粲方悟,于是拜谢丈人。王粲、蔡邕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剧本只是依据王粲的《登楼赋》虚构情节,多与史实不符。因剧本写出了不得志文人的怀乡之感,且曲词典雅优美,故深得元明曲论家赞赏。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穆参军集
又称《河南穆公集》。诗文别集。北宋人穆修(979—1032)撰。三卷。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后居蔡州(今河南上蔡)。大中祥符进士。曾师事陈搏,传其《易》学,又长于《春秋》之学。曾任泰州司理参军,颍州、蔡州文学参军。早年“心壮气锐”,“不能与俗相俯仰”,以致“毁官丧禄”,后遇赦。世称“穆参军”。此集系祖无择编,庆历三年(1043)成书,并为之序。诗一卷,收五十六首;序、记、志、祭文一卷,收文二十篇;附录一卷,收苏子美撰《哀穆先生文》。修推崇韩愈、柳宗元,提倡韩柳古文。主张作文应阐扬仁义,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作品风格朴实。其文所存不多,但颇有深度。其中《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的才能,很有见识。《送李秀才归泉南序》、《祭第二子文》等则深受韩愈影响。其诗颇具晚唐风格,《烛》诗接近“西昆”体例,与其文风不类。有《四库全书》本,《三宋人集》本,《枕碧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另有《宋百家诗存》本,收有《穆参军集》一卷,载其诗三十五首,多为写景及应答之作。
资暇集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世俗之谈类多讹误,虽有见闻,默不敢证,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以资休暇。”此书内容以考据辩证经史名物制度为主,在唐人此类笔记中实属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上卷多纠驳俗说之谬,如“行李”条谓“李”字除果名、地名、人姓之外,别无它义,《左传》“行李之往来”句,杜预注“行李”为使人,本书指出“李”乃“使”之误,因旧文形近而误。这条考证很受后人重视,宋人笔记引此说而加以发挥的不下10家。又如“客散”条谓世俗客人告辞时必说“客散孟尝门”而不知其出处,作者指出此语出自王维“悲府主殁”诗“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本谓主人死后门僚皆星散而去,如用在客人告辞时,岂非对主人的莫大不祥?“杜度”条引韩愈《讳辨》“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句,而据汉末杜恕所著《笃论》,指出所谓杜度本名操,字伯度,后避曹操讳,故以字行,后世又讹传为杜度。本书中卷多追溯事物的起源,如谓“押衙”应作“押牙”,“端午”应作“端五”之类,可借以探索语源。下卷多考名物,亦间及俗语俗说,如“非麻胡”条说世俗多以“麻胡来”来吓唬小孩,俗传麻胡是一多髯威严的神人,本书指出麻胡本指隋朝将军麻祜,他生性酷虐,炀帝令他开汴河,多役死民伕,儿童望而畏之,互相恐吓曰“麻祜来”,因童音不正,遂讹“祜”为“胡”。这条考辨也常为后人引证。
何博士备论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是强调“同号真人”中“亦有等级千亿”之说。他认为如果不辨尊卑贵贱,祈祝跪拜就会乖本失序。所以他据真灵神仙的名爵、学号、仪服、宫域等加以雠校,排列阶级地位等撰成此书。书中将神仙真灵分为七阶,每阶又分中位、左位、右位。另外还有阶品增女真位或地仙散位。如其将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将“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等二十九名神真列为左位,将玉皇道君等十九名神真列为右位。再如他将丰都北阴大帝列为第七品中位,将周文王、秦始皇、魏武帝等四十余人列为左位,将公孙度、马融、陶侃等数十名三国魏晋时期的文人武将列为右位。还曾将孔子列为第三左位太极上真公,颜回为明晨侍郎,曹操为太傅,周公为西明公比少傅,周武王为鬼官北斗等。此书所述与《真诰》、《枕中书》的内容多有雷同之处。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品,《四库提要》称其 “杜撰凿空,又在《真诰》之下”。斥其所列孔子、曹操、周武王等人阶位 “诞妄殆不足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谓: “《真诰》与此书,同一荒唐之言,未见 《真诰》果出此书之上也”。关于此书作者,余嘉锡说:“弘景肯作真诰,未必不可作此书。” 并据 《道藏》所载《陶隐居集》收有此书序文,称 “相其文词,实出六朝人之笔,非出伪托”。《道藏提要》对此书著录尤详。说明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道学,与 《真诰》、《枕中书》等同具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题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本、《广川学海》本、《说郛》本,《秘册汇函》 (题 《灵宝真灵位业图》) 本。
论语绝句
既是文章可得闻,不应此外尚云云。如何夫子言天道,肯把文章两处分。算来只是弄精神,识破于时始悟真。表里分明都见了,区区何必更书绅。虽然此影不离形,莫向形中便认真。形影两亡都不见,当于此处认斯人。见得分明乃谓如,分明如此尚为疏。莫于见处留形迹,方信心斋万象虚。机缄固尔寓弦歌,不是知音不肯过。夫子闻之方莞尔,未知言偃意如何。门人唯诺亦寻常,彼此如何较短长。自是旁人不曾识,指为鸣凤在朝阳。此理寻常岂不如,奈何人不反思之。故应指掌从君示,想亦于斯勿更疑。于时舍瑟方铿尔,岂意吾师亦喟然。此际风流人不识,只应潇洒得心传。白首穷经恨不知,书生辛苦竟何为。一朝闻道无馀事,若较寻常死亦迟。须知道体亦常虚,君子安能一器拘。赐也但知瑚琏贵,岂闻天地亦蘧庐。所长孰不愿施之,岂肯言吾未信斯。大是此心真不昧,断知天地不容欺。行道嗟吾已矣夫,仲由从我去乘桴。果然子路闻之喜,好勇如由亦自无。岂是于回果弗如,只缘闻处尚多疏。若还真个能闻一,安得其他更有馀。朽固难雕粪莫圬,于予材美亦何诛。欲令顾此深为戒,言语之科首宰予。贫即无聊富即骄,回心独尔乐箪瓢。个中得趣无人会,惆怅遗风久寂寥。子路何尝肯不情,从人姑尔事虚名。所行唯恐复闻耳,既已闻之且力行。须知有欲不为刚,血气乘之反类狂。所以孟轲言直养,要令无助亦无忘。文子平生不妄为,仲尼想亦喜闻之。或能再矣斯犹可,何况加之以三思。武子人皆指作愚,不知愚意竟何如。虽愚到底无人识,始觉从来智者疏。愿乘车马衣轻裘,便与颜回论不投。更得预闻夫子志,天高地下果难俦。三千七十固多哉,好学如何独有回。若论不迁并不贰,更无人向此中来。算来此亦是寻常,不比其他味较长。孔子弦歌颜子乐,大家相见没商量。仁智从来不可分,动中机向静中存。自然形体难增损,不要犹添斧凿痕。未识机锋莫浪猜,行藏吾只许颜回。苟能用我吾何慊,不惜因渠也一来。子思曾发用中机,此道须臾不可离。率性自然难损益,要之何虑亦何思。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于偏。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不因闻见得心传,此理于吾甚晓然。若使一流闻见里,故知厌倦有时焉。向也于公隔一重,寻思常在梦魂中。如今已是心相识,尔自西行我自东。试看迷途一瞽蒙,若还无相岂能通。力行未到安身处,不免依他入个中。富贵要之不可求,求之无不反招尤。何如且只从吾好,他若来时不自由。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三月遂忘于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读易工夫恨不深,晚年方见圣人心。如何五十云无过,盖欲从初学到今。日月光明满六虚,奈缘蒙瞽以为无。试教借问傍人看,可是吾曾隐尔乎。射宿有心阴中物,钓纲终是不无心。固知夫子应无此,书此方知意亦深。仁在吾心一念间,苟差一念隔千山。故知罔克分狂圣,已见前贤露一斑。子心俯仰一无欺,由也升堂尚不知。疾病如何犹请祷,孰分上下与神祇。欲识画工真妙手,画人须是画精神。孔门诸子工无比,画出当时活圣人。做人真个亦诚难,临死犹将手足看。今免一身非细事,一身之外更多端。看来商颂继关雎,乱训为终始是初。试把初终篇较取,洋洋风雅岂为虚。巍巍荡荡仰神尧,贤智奸邪混一朝。无物不归吾造化,去天安得尚遥遥。担板人多见一边,圣心思虑甚周旋。方知大禹同夫子,彼此观之无间然。游遍诸侯志不伸,困穷几与死为邻。大哉博学称夫子,独有当时一党人。以毋为绝绝非毋,自谓门人见处疏。若使圣人真个绝,不知毋理却何如。子云文不在兹乎,岂与常人论有无。兴丧亦皆天意尔,匡人于此莫如予。吾于万理已无疑,何必容心更去推。自此有无皆不立,有知翻以累无知。君子常时亦用权,要之此法岂容传。反经合道须君子,君子为之乃自然。一篇乡党尽威仪,夫子寻常岂自知。若使区区故如此,其劳终亦不胜为。若欲言之固亦难,鬼神情状苦无端。要之行尽吾人事,彼此何尝有两般。曾点尝闻鼓瑟希,仲由于此亦奚为。二人风味还应别,不是知音必不知。道体从来只贵通,不容一物碍其中。柴愚参鲁师由辈,未若颜回庶屡空。点尔何如鼓瑟希,舞雩之下咏而归。喟然不觉令吾叹,岂与其他较是非。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闻达要之不必分,只缘闻处未尝闻。子张若解闻中达,夫子何由尚尔云。由言夫子何迂也,子谓由言亦野哉。道理不因相扣击,如何说得许多来。既言一日归颜子,王者如何必世仁。若论仲尼期月可,斯言乃是反其真。墨子平生枉费工,谩将泛爱去形容。若观木讷并刚毅,方见风流是个中。狂狷虽云执一偏,一偏所执尚能坚。不然欲与中行士,往往其中亦未全。尝称管仲以如仁,仁者要之即是人。未可以仁称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夫子何为发问初,答云寡过未能无。斯言可谓深而宛,所以重嗟累叹乎。区区用意在方人,所得从来未必真。我则于斯诚不暇,枉劳臆度费精神。此理从来自不疑,奈何于此不投时。若还上下相通处,不是天心亦不知。只是人生少琢磨,厄于陈蔡尚弦歌。道之兴废皆由命,虽愬如公奈命何。卫多贤者仕伶官,击磬如襄理一般。不审乃于声上取,疑其此意太无端。可笑灵公不自量,区区小国事交争。遽然问阵于夫子,夫子闻之故遂行。子张闻语便书绅,太似胸中未识真。忠信笃钦非外物,当于行处用精神。壮志如何便遽忘,故宜一旦问为邦。行藏独与吾夫子,不类当时狷与狂。试问如何是探汤,喻其渐入久无伤。顾于不善乃如此,深恐斯人志不刚。公山召子犹将往,阳货如何却瞰亡。料得用心须有异,圣人去就不寻常。公山阳货本同谋,夫子如何较去留。须信人心有真伪,故将直笔记春秋。性习自然分远近,智愚安得便无移。困而不学民斯下,愚者要当且力为。焉用牛刀去割鸡,子游初见已无疑。既云学道应须爱,遂谓前言乃戏之。于兵于食皆云去,当使斯民信独存。不尔此心先已丧,虽云兵食更休论。哀公真自不寻常,虽是年饥亦较量。二犹不足如何彻,紬绎斯言味更长。一诺要之不可轻,古人于事贵能行。若还行得方为诺,不尔徒言未必诚。善胜不于常胜得,无方始向有方求。故知欲使人无讼,莫使情于听处留。有类痴人学著棋,谆谆诲尔反狐疑。回头试问旁观者,说得元来却甚奇。大都礼义本人情,若论人情莫若亲。苟使于亲无曲折,不知人视作何人。谦抑从来不务争,于人唯恐失其情。若于礼义愆违处,安得区区学面朋。四者相资体亦成,体成须要得兼明。当知礼乐非文具,乃是其间造化名。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丘何为佞乃栖栖,此语深怜及仲尼。犹乃从容言疾固,胸中荡浩不容窥。若于君子能修敬,敬外无缘复有馀。子路不思三致问,病犹尧舜果何如。于时穷达何须较,在我行藏未易论。子路不知方愠见,更疑力学到师门。参闻吾道无心语,只在当时一唯间。多学反嗟疑子贡,望云犹隔数重关。扬雄苦作艰深语,曹操空嗟幼妇词。晚悟师言达而已,不须此外更支离。岂是区区务相师,寻常一事不容欺。及阶及席方皆坐,犹告之曰某在斯。常追往日悔前事,复向如今念后来。幸尔平生无所好,喜于末句绝纤埃。损益由人好乐间,须于情窦著防闲。鸡鸣舜蹠能分得,始向师门见一斑。要之恐惧常修省,乃是吾心所必然。君子如云止三畏,又何终日却乾乾。窃怪陈亢问伯鱼,子今亦有异闻乎。喜云闻一得三理,料得其他未必如。欲逃阳货遇诸涂,在我之言亦未疏。大抵行藏非汝事,孰云夫子主痈疽。如何夫子欲无言,此理疑其或未然。若看阴阳运行处,方知与物自周旋。既能委曲存商后,又不区区爱此身。以至为奴作洪范,仲尼称谓有三仁。有道不妨三见黜,当时人恨以为多。从来一向贪婪辈,读此其如愧耻何。宣尼颇意在斯人,故尔令由去问津。大是斯人能会意,知津此语亦为真。看来桀溺与长沮,固是其言太阔疏。若论耰锄全不顾,这般风味亦难如。体不勤劳谷不分,毅然植杖俯而耘。从前一向空担板,大道元来亦未闻。夫子当时议逸民,举皆未必见其真。唯吾无可无不可,所以巍然号圣人。能谋虽似周公圣,于纣兴亡特未分。及至当时获微子,武王方始决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