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清供

食疗烹饪专著。二卷。宋·林洪著。撰年不详。本书以笔记形式撰写,书中列一百零四种馔之品,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体验过,故颇有心得。本书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过去的食方大部分以食配药,食药相混,本书则以食为主,重视食物的养生和治疗作用,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经验过。种类有菜肴、羹、煎、粥、饭、馄饨、面、糕饼点心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既可防病疗疾,又能健体强身。本书重视食物的治疗作用,这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不同。

艾子杂说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上并无记载,仅笑话中说他是战国时齐国人,曾活动在齐宣王在位时期。故事中间有后来的事情,如秦破赵于长平以及唐三藏等事,民间传承变异的痕迹很明显。今传艾子的笑话37则,《顾氏文房小说》、《群书通要》、《广滑稽郭子六语》、《说郛》等书均有收录。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明陆灼、屠本畯也依此书体例另编有《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各1卷,有可观之处。

周生烈子

汉末魏初之际敦煌人周生烈著, 共13卷。此书虽已亡佚,但因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后世学者和官府要员多有转引而留下不少有价值的章句。其学派归属,从历代辑本条目看当属儒家。儒家以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正统思想,以及宗奉孔子,以六经为学术渊源的思想特点等,在《周生烈子》 中体现十分明显。《周生烈子》一书序中亦言:“以尧舜作干植,以仲尼作师诫”。该书的哲学思想,后代学者认识不尽一致, 有的认为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张氏据《太平御览》、《困学纪闻》中所载资料,辑为是书。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收入《二酉堂丛书》。

灸法秘传

1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 (穴) 图、背面 (穴) 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应灸七十症 (为中风、尸厥等病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法。本书论述简要。书中介绍了一种将特制的药艾放入银质的“灸盏”中进行灸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书中的人神禁忌部分具有明显的唯心色彩。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以元始天尊于大罗天中为诸真人演说道法十七品,普度众生。大旨乃因果报应之说,旨在劝人行善戒恶。宣称众生持诵此经,可以除病消灾;奉持「五戒十善」,积功累德,即可脱离三途五苦。如作恶则「常沉苦海」。经名「妙法」,意谓道教法力无边,「莲华」喻其洁白无瑕,又寓意九色莲花为济度凡人超离苦海,以达彼岸之「慈航」。此经中名词术语,如七宝、轮回、因缘、须弥山、忉利天、狮子吼,四大天王、勇猛精进等等,皆出自佛经,其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

伤寒直格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 (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辨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有些用运气学说解释伤寒病理,须予分析对待。现存元天历 (1328)年刻本,明朝、日文版本,以及清代抄、刻本,还有民国千顷堂书局石印本,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铅印本。还见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刘河间医学六书》 等。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月成书。书中记载了旻宁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继位,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在位期间,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道光年间是清朝国势明显衰弱的开端,特别是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而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走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较多地保存了这一时期的有关史料,对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史、清史及鸦片战争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京板全像按鉴音释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今存万历三十三年刊本,上图下文。共六卷,其中西汉四卷二十九则,东汉二卷十四则。作者不详,题“抚宜黄化宇校正”、 “书林詹秀闽绣梓”。此书亦为演述两汉史实的历史演义,其内容大致同题“鳌峰后人熊钟谷编次”的《全汉志传》,开头也是文王梦兆飞熊,然中间内容略有增加,特别是所附韵文明显增多。总的来说,文字枯燥,故亦流传不广。

醒风流

作者隺市道人,又署隺市散人。据《康熙字典》引《字汇》,隺,俗用为鹤字; 又据书中第二回、第六回中,鹤字均作隺,则作者当是鹤市道人。其生平不详,仅知他除此书外,还写有《凤箫媒》一书。从书中行文用语看,可能是吴人。全书二十回。从其序言推断此书约写于康熙十一年间。小说写南宋才子梅傲雪与佳人冯闺英患难结合的故事。在情节构思上有模拟《好逑传》的痕迹。小说写梅傲雪无意中救了遭抢劫的冯闺英,被扭上公堂评理:冯闺英受到叔父逼迫,把身边的丫鬟充作小姐代己出嫁;梅傲雪和冯闺英在花烛之夜因涉私之嫌结婚而不同床,都明显的受到《好逑传》一书的影响。小说是当时才子佳人小说中不同流派发展竞争的产物。

杨家将演义

讲史小说。原名《北宋志传》。传为明人熊大木作。共五十回。内容多采取民间传说,集中描写杨家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他们世代忠良、英勇无敌、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最为生动。作品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但结构不够严谨,情节亦有不合理之处,后五回中的封建说教和迷信成分较多,是作品明显的缺点。

粉妆楼全传

又题《续说唐志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八十回。托名罗贯中纂辑,首有竹溪山人序, 称得旧集,“谱而叙之”,竹溪山人实为本书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序署嘉庆十年(1805),今存嘉庆二年刊本,署十年有误,作者为乾隆、嘉庆间人可定。作品明显保留口头文学的特色, 所说“旧集”,当指说书人底本,在其基础上加以整理。传世版本颇多,存宝华楼、务本堂、翠筠山房、渔古山房、经文堂、文瑞堂、聚元堂、经元堂、文光堂、松林堂等刊本及爱日堂、金声堂等等。述唐开国元勋罗成之后罗增兵困边关,被奸相沈谦诬为投敌而满门抄斩。罗夫人及子罗灿、罗焜闻讯外逃得免。侯登潜入粉妆楼调戏罗焜未婚妻柏玉霜,玉霜自尽遇救,历尽艰险至镇江投亲,又被沈谦子廷芳骗入相府欲行非礼。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材料,其中对于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托名为朔作品。

宣室志

志怪小说集。唐张读著。十卷,《补遗》一卷。书名取义于汉文帝召贾谊问鬼神于宣室。其内容杂记仙佛休咎、神鬼妖精,为唐人志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如写人鬼、人狐相爱事,有《郑德茂》、《许贞》篇,后者实为后来《聊斋志异》张本。另有鬼怪作诗的故事,亦颇有情趣,其诗采入《全唐诗》中。还有不少故事反映出佛教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其情节明显受到佛经的影响,如《杨叟》写杨宗素向僧人求心以救父亲杨叟,僧人化猿而去事,与佛本生故事鳄鱼向猴子求心,猴子设计逃脱颇相仿佛。《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皆有著录。今有明抄宋本及《稗海》、《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诸本,《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均为一卷,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除《补遗》外,尚有《辑佚》六十五条。

僧伽吒经

佛教经典。北魏月婆首那译。四卷。述佛说僧伽吒法门,谓依此法门可除五无间罪,于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善法皆得成就,所得功德之聚如佛世尊。并述说闻法敬僧的功德和一切皆空、离苦得乐等思想。异译本有宋施护译《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但施护译本有明显的密教化倾向,反映出该经后期的发展状态。两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尚書今古文注疏

孙星衍认为今古文之说不能合一,故此书分别疏注今古文,“毛、郑异义,各如其说以疏之”。材料来源,遍采自汉至唐涉及《尚书》的各种著作,兼采清代王鸣盛、江声、段玉裁治《尚书》的著作,而不取宋、明诸家之注。其体例,是自作注又自作疏,注文简括明显,疏文才加详,疏出注文来历,加以引申,组织严密。孙氏著书历22年,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共30卷。书成后颇受重视,光绪年间王懿荣曾奏请立于学官。近人皮锡瑞评论此书“于今古文搜罗略备,分析亦明”,“大致完善”,又称其缺点是“误执《史记》皆古文,致今古文家法大乱”(《经学通论》卷一)。刊本有《平津馆藏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有排印本、缩印本),《皇清经解》本。 孙星衍(1753-1818年),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又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和江宁钟山书院。勤于著述,在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当时十分受人尊崇的一位学者,传世著作有近二十种,其中以尚书今古注疏一书最负盛名。

阅真诰

长史昔好道,鍊真三秀峰。夜感紫微仙,降集华房中。鸾鸟鸣素月,翠旌飏琅风。摛辞托讽寓,赞扬皆真宗。中有餐霞法,可以回婴童。刻之白玉检,藏之华阳宫。真人有仙气,乃得探其踪。我生慕玄素,无由启愚蒙。啸咏金玉章,灵音朗九空。怀仙起冥想,飒然精灵通。焉能出嚣滓,歘忽骖云龙。

演兴四首 其二 讼木魅

登高峰兮俯幽谷,心悴悴兮念群木。见樗栲兮相阴覆,怜梫榕兮不丰茂。见榛梗之森梢,闵枞橎兮合蠹。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樒林樽兮不香,拔丰茸兮已实。岂元化之不均兮,非雨露之偏殊。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不如瘗吾心以冥想。终念此兮不怡,佁予莫识天地之意兮。愿截恶木之根,倾枭獍之古巢。取囗童以为薪,割大木使飞焰。徯枯腐之烧焚,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岂耻夫善恶之相纷,且欲畚三河之膏壤。裨济水之清涟,将封灌乎善木。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为众恶之所挑凌,思聚义以为曹。令敷扶以相胜,取方所以柯如兮。吾将出于南荒,求寿藤与蟠木。吾将出于东方,祈有德而来归。辅神柽与坚香,且忧颙之翩翩。又愁㺠之奔驰,及阴阳兮不和。恶此土之失时,今神柽兮不茂。使坚香兮不滋,重嗟惋兮何补。每齐心以精意,切援祝于神明。冀感通于天地,犹恐众妖兮木魅。魍魉兮山精,山误惑于灵心。经绐于言兮不听,敢引佩以指水,誓吾心兮自明。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其四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已复回商飙,凉意浮郊墟。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元亮抱至道,诗发道之馀。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

次韵季共再赋

寒深方闭门,雪重忽满屋。谁能起僵卧,赖此阳春曲。曲高虽和寡,喜甚得所欲。心知夜光珠,大胜煖花玉。歌君窈窕词,侑我荔枝绿。颇疑蜗牛庐,忽作驼裘燠。穷儿偶作富,贫固不待逐。我老况才尽,文字羞二陆。上水船苦迟,脱手弹惊速。寒如猬张毛,痴类乌栖木。儿时弄笔手,老欲袖间缩。打窗听悉窣,坐睡便清熟。瞑想西湖雪,已没孤山麓。那知公是时,洗钵饭僧粥。灞桥风雪驴,并酌不相属。政如冠上貂,难使狗尾续。病骨尚畏寒,少待吹嶰竹。春山走倭迟,呼客慰穷独。新游亦不恶,旧观疑可复。欢知当有馀,饮岂叹不足。述作付陶谢,囊囊归自束。相从笑痴儿,日暮方生局。

换巢鸾凤 游漱珠冈

漠漠青芜,想陵阳跋浪,漱月含珠。黄埃扬北域,沧海涸东隅。红桑忽见植千株。朔风撼时,枝摇叶号。秋凉夜,恍听得、老蛟哀怒。终古。风又雨。为问野田,能几经朝暮。冥想雷霆,一宵沈陆,弹指洪涛同赴。不信生涯若流尘,千年恨叩天阍诉。但徘徊,望江头、渺渺难渡。

1 3 4 5 6 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