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近事录
《江阴近事录三卷》民 缪荃孙 纂,民国九年刊本。江阴市,简称澄,古称暨阳, 江苏省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 江蘇各縣同修邑志,崑山、上海業已刊成,均以宣統三年爲限斷。因以後厯日不同,官職不同,政令不同,勢難合并。且由圖經而為方志,均屬古法,將來新學昌明,或不復仍襲志之舊號。然民國以來,厯年事實,不能不記。章實齋先生嘗言:每邑當設一志科掌其事,實爲修志之藍本。今輯此數卷,權作《志科掌錄》觀可也。繆荃孫謹識。
江都县续志
《光绪江都县续志三十一卷》清‧谢延庚修,刘寿曾等纂 ,清光绪九年刊本。现在为江都区,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 敘《周官》擴人掌道王志事,以告邦國,小史掌邦國之志,以獻於王。此方志權輿也。我朝德化涵濡,敷天裒對,近奉詔開史館,續纂儒林、文苑、循吏、孝友列傳,大府暨督學使者檄郡邑蒐宋著逃事實,上諸史館,以備甄錄。然則郡邑議修志乘,為可視為緩圖哉?江都為揚州府治附郭首邑,自析置甘泉,再修邑志。前志為五君格、黃君湘所修,成於乾隆癸亥。嘉慶辛未,李君保泰又續修之,今距辛未崴逾一周矣。光緒壬午冬,余奉機權郡事,時會……
铜山县志
《铜山县志七十六卷》民‧余家谟等修,王嘉铣等纂,民国十五年刊本。 徐州市辖区,铜山区地处江苏西北部,“C”型环绕徐州主城区,古称大彭氏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彭城县,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格为府,府治彭城县因境内有铜山岛更名为铜山县,2010年撤县设区。 銅山縣志序:周禮地官之屬,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蓋卽後世郡縣志所由昉。唐元和、宋太平而後,遞衍遞繁,方各有志。至明而作者輩出,武功、朝邑,其彰彰者,有清一代,陽湖洪氏、會稽章氏,且以志乘之學號專家,其發明義例尤加詳焉。夫一方之志,志一方之事,所以備官吏考察利病,爲興革之資者也。舉凡地形之險易,風土之燥溼,戸口之息耗,民氣之剛柔,物產之宜否,習俗之澆樸,人物之盛衰,胥於是乎具。時勢或有遷變,政教卽視爲轉移。古設專官以詔天子,欲天子周知四方之事也。今之為一邑令長者,顧不知一邑之事,以施政教,厥道奚由?銅……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皇祖辽太祖,奕世功德积。弯弓三百钧,天威威万国。一旦义旗举,中原如捲席。东鄙收句丽,西南穷九译。古器获轩鼎,神宝得和璧。南陬称子孙,皇业几三百。赫赫东丹王,让位如夷伯。藏书万卷堂,丹青成画癖。四世皆太师,名德超今昔。我祖建四节,功勋冠黄閤。先考文献公,弱冠已卓立。学业饱典坟,创作乙未历。入仕三十年,庙堂为柱石。重义而疏财,后世遗清白。我受先人体,兢兢常业业。十三学诗书,二十应制策。禅理穷毕竟,方年二十七。万里渡流沙,十霜泊西域。自愧无才术,忝位人臣极。未能扶颠危,虚名徒伴食。汝方志学年,寸阴真可惜。孜孜进仁义,不可为无益。经史宜勉旃,慎毋耽博弈。深思识言行,每戒迷声色。德业时乾乾,自强当不息。幼岁侍皇储,且作春宫客。一旦冲青天,翱翔腾六翮。儒术勿疏废,祖道宜薰炙。汝父不足学,汝祖真宜式。酌酒寿汝年,五福自天锡。
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因以志别
蛰苓兔丝杓,吴石鱼桐扣。青霜丰钟铿,紫气匣剑剖。龙虎变化风云从,天涯何处无遭逢。淄渑泾渭各自媚,大壑无我皆朝宗。东海鲰生最萧索,哀骀天选良非恶。孤情僻性真穷奇,乾坤莽莽悬瓠落。少年随众逐辞场,十战九北何郎当。秋风黄叶长安道,夜雨青镫村学堂。长安米贵居不易,奉母将家困侨寄。摩拟潜消笔墨灵,蹉跎暗折江河气。掉头十载京华春,蠖屈自诧亦有伸。先茅连拔自丁戊,文章遇合如通神。前后司衡矜荐剡,叠蒙圣主春风颔。佳话流传播缙绅,风尘耳目争旸睒。谁知管城骨相屯,境迁事往终沈沦。北堂萱谢南路绝,衣食奔走嗟艰辛。辛丑中州寻旧雨,失比遂遭群小侮。苏秦游困既丧资,蔡泽途穷更夺釜。故人作宰肥子乡,为我休荫停踉跄。笙簧文酒剧欢会,岁暮风雨忘凄凉。壬寅癸卯勤讲课,北平试拥皋比座。地交山海少耕粮,庙近夷齐尝苦饿。甲乙丙主莲花池,相国殷勤推项斯。琳宫提举比祠禄,所惭患好为人师。相府荒凉韩愈罢,承蜩伎捷斯文亳。朱文曾动天子颜,白字竟遭县尉骂。丁未又困京洛尘,选部有官不敢徇。晏岁仓皇走梁宋,才拙岂可辞贱贫。镇洋太保人伦望,寒士闻名气先壮。戟门长揖不知惭,奋书自荐无谦让。公方养疴典谒辞,延见卧榻犹嫌迟。解推遽释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宋州主讲缘疑夙,文正祠堂权庙祝。漳潭深院花木饶,侨家忽享名山福。戊秋洪水割荆州,大府移镇苏虔刘。坐席未暖又偈偈,故人官毫聊相投。己酉春夏江南北,驰驱水陆无休息。秋冬往还江汉间,灾平岁稔旌门闲。庚戌重来启书局,编摩万卷书撑屋。四年转辗五迁家,疾病殇亡又相属。鸡犬图书行李间,更堪旅榇波尘逐。人言官畏屡迁贫,何况区区恃馆谷。自庚徂甲五春秋,饱看山青江汉流。春风草绿晴川阁,霁雪梅开黄鹤楼。三苗背化唐虞禅,军府劳心厉征缮。残篇自为运筹停,终报前军殒大星。三年落魄还依旧,买山空羡林泉茂。祇合驰驱毕此生,辞官翻似羁官守。南丰先生当代奇,家学世业儒林师。瀛台星署抗高步,淮南秉节平度支。欧苏旧治即家法,大雅扶轮声气洽。冠盖辐辏东南都,八公四子惭孤狭。浔阳使相东浦公,乃与公阅为先容。仲夏偈来秋始见,白日无檄医头风。先生高谊云霄上,全人肩肩视瓮盎。问医馈药使频仍,自惭何以答嘉贶。臣之少也不如人,况今垂老忧患频。侧闻方志许参校,抵掌伸眉欲图效。眇视跛行别有优,此事略解陈前筹。周官外史领方志,成周一道同风治。《乘杌》《春秋》各擅名,侯国改制非西京。志为国史举全体,陋儒误认为图经。司书版图有专职,如何方志混白黑。封建郡县今古殊,民彝物则无隆污。行人五物献当宁,风《诗》采贡国史序。古人经纬自分明,后人不复辨牛鼠,获麟绝笔直至今,历史得失可窥寻。史迁义本风《诗》出,比兴偏长弦外音。班《书》典肃原经礼,官仪左《国》融其体。蔚宗习染近文人,别裁间出犹鲜新。陈氏三书有微意,阳魏阴刘褒贬异。造奇蹈秽心术殊,尚存家法非全诬。子显《齐书》真破碎,史作雕虫大道晦。《梁》《齐》《陈》《周》有完缺,自郐无讥一埽秽。《南》《北》二史夸剪裁,断纻败絮如纷埃。唐初《晋》《隋》出众手,《晋》杂《隋》纯非例推。刘煦《旧唐》号芜滓,欧宋《新书》矜后起。虽云文省事能增,未免适屦还削趾。欧阳《五代》世称奇,学究《春秋》《文选》史。元修三史明修《元》,大车冥冥尘未已。圣人制作是为经,笔削前朝万世型。《八旗志》仿全史例,方志当知奉法程。乃知偏主图经类,夏虫朝菌空纷争。迂谈屡为时俗笑,山水曲待钟期评。文定诗才本清穆,山僧夜话非论笃。瓣香偏似遇追摩,步窘吟诗若局促。南丰贤裔八面才,余事为诗如探怀。春蚕作茧金铸鼎,化工赋物无安排。瑶章惠我见欲咥,措语无多神相出。缠绵厚意渥春温,但恐医门遂多疾。欲和佳篇屡辍题,小巫气折大巫低。晏岁行归志留别,长歌强效鹧鸪啼。
长兴集
十九卷。宋沈括(1031—1095)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仁宗嘉祐进士。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神宗初,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编《奉元历》。参与王安石变法,曾察访两浙,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法。熙宁九年(1076)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元丰三年,任鄜延路(今陕西延安)经略安抚使。五年,因给事中徐禧失陷永乐,连累被贬。晚年居润州,病卒于梦溪园。沈括博文强记,将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于天文、算数、音律、医卜之术、方志皆有发明考证,洞悉源流。而当时不甚以文章著名。但其学有根底,所作亦宏赡淹雅,具有典则。其四六表启,尤凝重不佻,有古文人之遗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括集四十一卷,惜流传既久,篇帙脱佚。此书卷一至卷十二,卷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一皆缺佚,故仅存十九卷。其著作除《长兴集》十九卷外,尚有 《梦溪笔谈》三十卷、《良方》并传于世。此集有 《 《四库全书》本,《沈氏三先生文集》和 《四部丛刊》诸本。
吴郡志[标点本]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
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志七门, 无细目。“艺文”则附见诸门各条之下。全志文简事賅。如田赋志对田赋、人口、商税、物价、物产皆有详记。官师志善恶并书,共记五十余人。康氏开文学家修志之始,所载多关国计民生、人心习俗,于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此志刻本极多,有正德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四库全书》、台北《中国方志丛书》等二十余种版本。另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玛星阿刻本附清孙景烈评注。高峰《陕西地方志考略》(《陕西图书馆》1982年创刊号)及向景安《陕西方志考略》(《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于此志均有论述,李之勤《陕西方志提要。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等可资参考。
增补武林旧事
地理杂志。明朱廷焕辑。八卷。廷焕字中白,山东单县人。崇祯进士,官工部主事、大名知府。朱氏于崇祯间司理杭州,遂采《西湖志》、《鹤林玉露》、《容斋随笔》、《辍耕录》及《癸辛杂识》诸书增补《旧事》,七万余字。所增睿藻、恩泽、开、故都宫殿、湖产、灾异六类,一百五十四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妄增湖产、灾异诸类,与周氏本意不符。但为一地掌故文献,犹具较大参考价值。有崇祯十年(1637)刻本。清康熙间重刻本及乾隆四十二年(1777)汪日菼夙夜斋刻本。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资参考。
雍正浙江通志
浙江省地方志。清李卫等修,傅王露等撰。二百八十卷,首三卷。卫有《畿辅通志》已著录。王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进士,官至中允、编修。雍正七年,为编《大清一统志》,诏令各省纂辑志书,浙江乃开局创修,至十三年(1733)成书,总督嵇曾筠于乾隆元年具表进呈,故有云乾隆通志或为嵇氏主修者。约四百四十三万字。正文分图说、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古迹、水利、户口、兵制、海防、风俗、物产、人物、陵墓、艺文等五十四目。较康熙志增十七目。所增经籍、碑碣二目,上下千年间著述及碑铭,皆有著录。图说目绘浙江全省图、杭州府图等四十三幅并图说。绘制较精审。其中天目、武林, 四明、普陀、天台、雁荡等山图,超越前志。海塘目有海潮总论,列四季潮候表,亦较前志为详。兵志目记沿海炮台、战舰配备及要塞驻军,所论至切。海防目叙沿海防务,尤以记清初详赅。人物、艺文目内容占全志三分之一,可补史籍缺载。体例完备,内容繁富,所引旧籍,均列原文,标出来源。周中孚盛赞: “其详赡胜旧志十倍,而体亦较他志为善耳。”为浙省通志中最后一部,堪称集大成著作。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附索引。 又光绪五年(1879)墨润堂校刻巾箱本,十四卷,作者题“留云借用轩主人”。为此志水利、海防二目单刻本。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十二》、王国维《(雍正)浙江通志考异》四卷(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和洪焕椿《浙江方志考》 (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 (《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1) 可供查证。
水经注释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杭俗遗风
风俗志。清范祖述撰。一卷。于同治二年(1863)撰成是书,专记道光至咸丰以来俗情掌故。约三万七千字。分时序、乐善、声色、婚姻、寿诞、丧事、排场、俦品、女工、饮食、驰名、备考十二类。时序类记其四季风俗、婚姻、寿诞、丧事,排场诸类记婚嫁、生日、作茔安葬、搭彩等三十余事,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丰富史料。声色类载杭城四大戏班,南词、花调、木人戏、花鼓词及著名艺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重要资料。女工类记妇女所事职业,如磨纸、糊锭、办线、收生等,详叙其操作,工具及生意状况。饮食类专载各味食店及四时点心。全书内容广泛,所记均为作者亲见,详实可据,与后出《杭俗怡情碎锦》相接,备载杭城近代掌故。抄本见藏台湾,前有林真序及自序,后附吴凤藻撰祖述墓志铭及自跋。 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
行水金鉴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畚锸间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经验。该书侧重于河道兴废及河堤闸坝疏筑塞防的经验教训,兼论官司、夫役、河道钱粮、漕规漕运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鉴,故曰《行水金鉴》。体例上按照水系进行分类,每类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编排。所收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南北朝帝纪列传及各种地志悉行辑录,庶求完备。新旧《唐书》无河渠志,则凡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县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说。对历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驯《河防一览》、万恭《治水筌蹄》、靳辅《治河书》、张伯行《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的文献图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杨寿楣评价说:“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书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书的体例多为后来所沿用。道光十一年(1831),黎世序、张井、潘锡恩编有《续行水金鉴》,所收资料从雍正初年至嘉庆末年(1820)。共156卷,附卷首1卷。1936年武同举等应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水利处邀请编有《再续行水金鉴》,昕收资料从道光初年至宣统末年(1911),共200卷。二书体裁、范围均与《行水金鉴》大体相同,取材主要为《清实录》、《东华录》、《会典》、《谕折汇存》、以及各种档案、章奏、专著、方志等。三书首尾衔接,系统地汇总了中国古代各主要河流的文献资料。1955年南京水利实验处编辑出版有《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除编制索引外,并作有校勘,便于查找,可参考。
凤城琐录
边疆地理著作。清博明撰。一卷。博明字希哲,一字晰斋,蒙古镶蓝旗人,姓博尔济古特氏。乾隆进士。历官兵备道、兵部员外郎。著有《西斋偶得》等。是书为博明乾隆间任官凤凰城(今属辽宁)时所作,约八千七百字。记事止于乾隆十一年(1746)。全书不分门目,对凤凰城清代所设边栅及边门台站的记载,中、朝人民在鸭绿江友好贸易的记载较他书翔实。另外,对鸭绿江特产哈什蚂、拉蛄等乃至山中虎鹿禽鸟、野果山蒿等均有记述。书末附“朝鲜轶事”,主记朝鲜府州县设置、王位承袭以及中朝使者往来。是为凤城传世最早的方志。有《西斋三种》本, 《辽海丛书》本。
东槎纪略
台湾地方志。清姚莹(1785—1852)撰。五卷。莹字石甫,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县、按察使。镇守台湾多年,熟悉地理民情。此编约当道光九年(1829)成书,记事止道光六年,约七万余字。分复建凤山县城、埔里社纪略、噶玛兰原始、台北道里记等二十四篇。侧重于军事设施和镇压台湾人民起义过程。其中埔里社纪略多据府志和《番俗六考》,并订正其误。西势社番和东势社番详载各社少数民族人口、土地、租税具体数额。台北道里记详载居民分布、各地出产、交通贸易、军事设施和文化生活。凡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颇多参考价值。有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和校点铅印本。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309种提要》可参考。
黑龙江舆图说
清末屠寄撰。一卷。光绪年间屠氏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应大清会典馆之征,主修《黑龙江舆地图》,同时著成是书,为舆图说明。省有总图说,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诸城及呼兰、绥化二厅皆有分图说,分别详述建置沿革、辖境四至、山川地理、水陆交通。旧疆新界悉注,尤标出俄国通过咸丰八年(1858)《中俄瑷珲条约》强占的中国领土。其中《呼兰厅》、《绥化厅》二篇,按沿革、疆域、天度、山镇、水道、乡镇、职官,列表说明。并著录有《入发库门道》、《入喜峰口道》等不属于黑龙江的军事要冲。屠氏居东北五年,博采旧籍方志,核以实地考察,所考证记载,较旧图说远为精审。
光绪苗栗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建置、赋役、物产、古迹、风俗、祥异、学校、典礼、武备、职官、选举、列传、艺文十五类,有县署、捕厅署、大甲巡检署诸图和苗栗八景图。是清代台湾最后一部地方志。光绪间抄本最佳,其封面书背上方有“福建”二字,改错甚多。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另有其中“物产考”单行本,题为《苗栗物产考》,多被他书引用。
乾隆汀州府志
福建地方志。清曾日瑛等修,李绂等纂。四十五卷,首一卷。是志以崇祯“唐志”为本,增订而成。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首载府总图、府治、府学、长汀等县十九图。正文分星野、建置、山川、疆域、城池、风俗、古迹、物产、户役、田赋、典礼、学校、选举、杂记等二十七门,二十五目。约四十三万字。为该地现存卷帙最多内容较丰富的地方志书。体例遵《清一统志》和《福建通志》。其山川、风俗、气候、物产较旧志补漏颇多。新增学校、选举诸门。山川、物产、人物诸门记载较详。其特点是分县记山川、水利、古迹等项,合载其物产。艺文载各种书、序、刻、说、记、传、议等三百三十余。祥异目辑录自宋治平四年(1067)以来水、旱、地震等情况,为该地历史、自然重要资料。其体例颇混杂,气候、岁时附于风俗。有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同治六年(1867)延楷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恒春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脱稿,十三万余字。全书分疆域、建置、职官、营汛、招抚、田赋、户口、杂志等二十二类。卷首有城署图。该县周有基、游乐诗、汪乔年于光绪三年勘察全县并有详细调查记录,本志从中摘引资料,并保存了一些中日谈判的史料。有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新竹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郑鹏云、陈朝龙、曾逢辰修纂。六卷。鹏云字毓臣,福建永春人。光绪廪生,官淡水厅训导。朝龙有《新竹县采访册》已著录。光绪十八年始修县志,十九年(1893)成书。后因书稿散失,二十三年郑、曾二氏重新厘订,因《新竹县采访册》分立类目。有封疆、建置、赋役、学校、典礼、职官、选举、列传、古迹、兵燹、文征、风俗十二门。翌年又因建制变更而中断。留下四卷十二篇,以八景居首,列传、古迹、兵燹、文征实属残稿。1959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整理其稿本,移八景于山川后;立“封域志”,将沿革移至山川前;风俗、古迹、兵燹改为考一、考二、考三;将卷四各考与文征合并。凡错字、脱字,均予订补。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台湾和日本藏有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