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 老将
百战归来贼已平,君王推毂又专征。三朝元老军司命,万里穷边虏乞盟。帐下偏裨新节钺,寰中颇牧旧威名。卅年鞍马头如雪,解甲封侯喜罢兵。旧梦生花笔已枯,今吾未胜昔年吾。衣冠恰称须眉古,乡党咸嗤面目迂。终日咿唔钻故纸,等身著作背时趋。青毡一片传家物,世守楹书异俗儒。循良随处口碑腾,上考频书荐剡登。手笔迥殊三字掾,头衔旧署一条冰。片言折岳推吾党,执法如山奏尔能。治行不同严酷吏,得情原未失哀矜。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服我先畴乐太平,星霜催老岁华更。须眉真可推前辈,腰脚依然胜后生。幸际唐虞忘帝力,偶携妇子饷春耕。瓜棚豆架邀邻叟,共话桑麻验雨晴。月中高唱摸鱼腔,有叟皤然坐钓窗。半世生涯馀破网,一门眷属共轻艭。鬓丝几欲霜争洁,酒兴还输雪与降。怪底龙钟人易老,羊裘岁岁卧沧江。头童齿豁额添纹,家事由来赖处分。剩有馀生酬少主,惯从老婢话前闻。职司管钥宵忘倦,粪扫庭园晓更勤。犬马年衰筋力减,勉供驱策讽同群。悔谈风月学时流,小字无端唤莫愁。去日苦多来日少,他生未卜此生休。称心欢乐难圆梦,透骨凄凉易感秋。车马稀疏人老大,十年辜负钿箜篌。历劫犹存老病身,频年沦落向风尘。一筇以外无馀物,半菽难求叹彻贫。笑我永为门外汉,问谁能识市中人。蹒跚托钵乡村路,黄犬狺狺慎莫嗔。
宫词
庭阶曾不插盐枝,数被邻宫叹妾痴。不是妾心慵望幸,君王同辇有蛾眉。着破当年旧舞衫,此情欲说怕宫监。承恩莫羡昭阳女,宠极宁无掩鼻谗。雪打交疏闭翠帷,三边正是裂肤时。君王轸念敦煌卒,为作征袍妾不辞。羞随阿姊斗浓纤,记得关睢每口占。不是君王崇令德,如何金屋贮无盐。重门金钥守阍阉,贱妾持身敢解严。圣主齐家法三代,不教皇后谩垂帘。太液荷花照水妍,伴人歌舞上龙船。自怜不及越溪女,岁岁兰桡约采莲。一餐何敢忘君恩,团扇秋风旧箧尘。欲问温柔乡里事,宫中无复淖夫人。金屏霜冷又冬交,转眼阳回豆蔻稍。甘分独眠纨扇底,羡他双燕玉楼巢。骊山十月翠华临,百队红妆绣幄深。恩幸宫中谁第一,辟寒新赐阿环金。内人相庆拜新除,近诏仍教注起居。便殿日长宣奏事,中官催唤女尚书。秋水精神窈窕容,肯将铅粉斗纤秾。十年不识君王面,争得黄金贿画工。双蛾憔悴逐年华,系臂犹留旧绛纱。记得昭阳蒙宠日,玉颜谁道不如鸦。寂静长门尽日封,傍人教妾强为容。不知宠辱都由命,只合深宫咏菲葑。薄劣深渐荷宠光,宫庭夜夜拜穹苍。手拈龙挂无他祝,但愿君王万寿长。君王恩幸不曾疏,肺病教含白玉鱼。贱妾涓埃何以报,御前三上渐台书。风景昭台分外清,眼前宠辱未须惊。阿娇倾国今安在,金屋无人空月明。锦帐银屏白玉床,十年供奉老披香。铅华且莫轻抛却,万一君恩广末光。钩弋宫中降诞时,却将尧母命门楣。天颜有喜恩偏重,更把金钱赐洗儿。色衰时去两相遭,犹有君恩在赐袍。谁道秋风能再热,却教纨扇不辞劳。春来心绪乱如麻,恨紫愁红满眼赊。凤驾不来春又晚,东风零落海棠花。日长金殿暑方炎,侍女摇风午梦甜。起傍玉阑干外立,一声风铁落前檐。一枕西风候雁哀,新凉庭院独徘徊。窗前一片梧桐月,曾照羊车几度来。闻道君王此夜过,笼灯扫雪候鸾车。须臾听得宫监报,竟幸元勋赵普家。春回金殿转晴光,白玉桥边御柳长。底事伤春饶午睡,梦随蝴蝶到昭阳。失宠能忘得宠初,妾心安用泣前鱼。衰荣自古何曾定,班赵从来不与俱。绣罢龙衣出院迟,玉阶闲坐话当时。官家久远倾城色,莫更临鸾学画眉。约伴宜春斗草来,茸茸浅碧趁弓鞋。并头折得真堪恼,且酌黄封一畅怀。君情妾意各西东,浊水清尘迥不同。借问承恩环燕辈,槿花能得几朝红。春色薰人睡正酣,醒来闲步弄宜男。雕笼谩有能言鸟,五利文成莫浪谈。紫禁秋风十又三,芙蓉花老落毵毵。妾容与此同消歇,如此长门已分甘。夕卸残妆落燕钗,清风净洗此天街。人都席地拜新月,妾独开帘看泰阶。妾身何幸际唐虞,更贺皇威尽海隅。况复边庭皆卫霍,免教妾辈嫁单于。玉阶回首隔云泥,旧赐惟馀辟暑犀。冰簟银床成底事,凉风吹梦凤楼西。一世忧勤妾亦劳,更闻西域进奇毛。近臣谁是姬公辈,复向君前赋旅獒。永巷频年脱步摇,劝王多难莫征辽。东南民困财仍竭,西北兵罢将亦骄。二八蛾眉侍上皇,太平亲见此陶唐。五风十雨天颜喜,犹召廷臣累谏章。风雨深宫即杜门,寻思时事百千端。朝阳只恐无鸣凤,不是君王薄谏官。君恩自是如天阔,妾命生来似叶轻。暑去寒来颜色改,谩题纨扇寄幽情。蹴罢秋千鬓脚垂,一春心事竟差池。玉肌近日浑偷瘦,倩得中官唤女医。宫娃白发两盘桓,共说先朝事几般。记得相公杨绾在,太平民物似真观。银汉迢迢夜未央,清光不照合欢床。昭阳殿里嫌更短,长信宫中苦漏长。自知妾貌殊今昔,不是君心有爱憎。尚想年时恩幸倍,内园同辇妾亲曾。金屋珠帘翡翠屏,此生不道娱娉婷。君恩下及谁之赐,欲效周人咏小星。不见乘舆幸集灵,未央前殿敝云屏。中官传得君王旨,竟召儒臣讲六经。梨云梦里听喧呼,急起苍忙问女奴。今日昭阳呈戏剧,君王曾怒偃师无。不出深宫半月馀,苔痕将绿上阶除。呼奴分付休轻践,留得青青殿属车。忆昨朱颜入汉宫,曾将弦管侍重瞳。如今抛掷长门里,细雨寒灯泣夜虫。永巷秋风老妾容,主恩何处着人浓。明妃莫恨龙沙远,对面宫墙即万重。心绪纷纭懒出门,出门何处望金根。鹍弦欲拨无愁曲,只恐愁多更断魂。忆得年时二七春,金宫一日岁华深。妾身元是杭州女,曾把中官寄饼金。一饭深宫为主忧,秋风时节献功裘。如何近日承恩者,阿姊封秦弟拜侯。掖庭秋夜苦偏长,燕寝遥焚一炷香。离别人间莫惆怅,下堂无语看参商。小殿寒消又见春,内园花柳色匀匀。君恩亦有阳和意,何恨宫中未幸人。懒把双鬟绾绿云,北风衾枕且浓薰。辟寒金赐昭阳女,肯许馀恩妾半分。
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
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江湖比苦无书疏,风月今怜阻笑谈。暇日销忧应有作,簿书仍急亦何堪。
大圣乐 四月十七夜俞五振飞雅集惜阴堂,强余继声,因学长生殿小宴折天淡云闲四字,殊不能工
芳约扶花,梦云凝碧,画楼深处。更隔帘轻簌梁尘,醉薄夜遥,清课乍翻新谱。记曲九宫银屏畔,问谁省春莺弦上语。余寒侧度。依约凤箫,伶俜金缕。妆浓镜边自觑。早一片黄昏花欲妒。费帕罗消泪,篝香愁坐,闲情多许。彩笔倦题清商怨,剩百折回肠堪诉与。鸾笙倚,许著我瑶台仙侣。
南堂脊记乃已三十年偶读之怅然有感
一住三山三十载,交亲渐觉眼前稀。长松郁郁偃高盖,新竹森森添旧围。沙径雨馀留鸟迹,柴门日落锁烟扉。放翁正倚蒲团稳,辽海从渠万事非。
玉堂荟记
笔记。明杨士聪撰。二卷。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今属山东)人。崇祯进士,明末供职翰林院(别称玉堂),入清官至谕德。崇祯十六年(1643)成此书,凡二百八十三条,约五万字。多据闻见记晚明时局朝政、物态人情,如叙宗藩仪节、经筵讲书、科举“选贡”之例、“监视”之设等,皆有裨补史传。于晚明时政颇敢讥评,多切中时弊,如记宫中耗费金银,全凭内监口说,无处稽考;锦衣卫职重,诏狱踵接;朝官逢迎、贿赂,不轨于正等等。余如记建文帝墓在西山、苏有功被擒解京,一度逃走等,不见他书记载,足广异闻。唯多杂戏笑不经、神怪猥亵之琐事。有《借月山房汇钞》、《泽古斋重钞》、《嘉业堂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北京图书馆现藏钞本二册, 为善本。
拙轩集
诗文别集。金王寂著。“拙轩”乃作者斋名,因以名集。元好问《中州集》卷二《王都运寂小传》称寂“著有《拙轩集》传于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予以著录。原本久佚,今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拙轩集》提要云:“好问所选寂诗仅七首及附见《姚孝锡传》后一首,其他亦失佚不见。惟《永乐大典》所载寂诗文尚多,虽如好问所摘《留别郭熙民》诗诸联及蒋一葵《长安客话》所纪《卢植墓》诗逸句,皆未见全篇,亦不能尽免于脱缺,而各体具存,可以得其什七矣。”馆臣因厘此书为六卷,分体编排,卷一为赋及五、七言古诗,卷二为五、六、七言律诗,卷三为五、六、七言绝句,卷四为词,卷五、六为表、牒、记、序、帖、启、书后、行状、墓志、哀词等各体文章。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自《永乐大典》残卷中补辑得《咏西湖》等三诗,但栾氏所撰《王寂小传》,误以寂为“元大德二年进士”,当据《中州集》订正为“金天德三年”。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及《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附《补遗》一卷)。
说听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陆粲撰写。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为是陆粲之子陆廷枝撰,今据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陆粲之甥王禹声《说听跋》称, 《说听》与志怪小说《庚巳编》均为陆粲所作。四卷。今存明万历刻本、 《烟霞小说》本(以上均为四卷)、 《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两种均二卷)。与陆粲的另一文言小说《庚巳编》专写神怪不同,本书的重点却在人间,尤其是下层的小知识分子、商贩……三教九流,甚至乞丐等的生活习俗。
旅京陪公穆丈十度燕谈得句录别
摩挲苦忆霸城翁,强逐徂秋迓塞鸿。清绝书堂商老计,病馀药裹有新功。得醇未要平原饮,撮土何增泰岱崇。后会看公丹在握,可容盈月坐春风。
丛都宪椿萱挽诗二首 其二
丛公抱经略,宿著边城威。商声何迫促,千里来庭闱。庭木早既彫,庭萱今复委。空堂寂回首,鼎养馀甘肥。林乌恨罔极,血洒沾裳衣。孝思允惟则,肃纪公将归。
庸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14卷。宋禧撰。据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诗集》10卷。以上两书传本很少见,到清初仅有《庸庵诗集》10卷尚有抄本传世。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禧诗文若干篇,分属于《庸庵集》及《庸庵后稿》。《四库全书》编者重编为《庸庵集》14卷,其中10卷诗主要依据浙江采进本《庸庵诗集》10卷;4卷文则全取自《永乐大典》。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排律,卷4—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为七言绝句,词(1首),卷11—13为序,卷14为记、碣记、哀词。宋禧学问源出于杨维桢,但他的诗却不受“铁体”拘束,清和婉转,以自然恬淡为宗,显然受到白居易、陆游的影响。他的文章详赡明达而不诡于理,《四库全书》编者称他是:“可谓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现存宋禧的文章全是写于元代的作品,入明以后之作未能流传下来。
乐府补题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十卷。撰人不详。书中有大德五年 (1301)吴郡徐元瑞 《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永乐大典》多引用,《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据此断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疑为熊宗立(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主要记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等事宜。全书共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部分,体例颇为简洁。对了解古人格训及家教、家训、家庭风俗等有一些参考价值。今传本颇少。
国朝典故
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史料丛书,共收书六十四种,凡一百一十卷。本书为明邓士龙辑,明万曆间刻本。见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框高二一·二公分,宽一四·六公分。书前有熊曰翀序,序后目录但题书名未题著者。
丛都宪椿萱挽诗二首
东山有灵木,上孕三凤雏。蔽芾长翛羽,志岂于丘隅。一雏上天飞,出入承明庐。霜飙灵木摧,愁凤将安如。木摧不复秀,凤愁不可祛。声华照穹石,千秋齐鲁墟。丛公抱经略,宿著边城威。商声何迫促,千里来庭闱。庭木早既彫,庭萱今复委。空堂寂回首,鼎养馀甘肥。林乌恨罔极,血洒沾裳衣。孝思允惟则,肃纪公将归。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铁庵集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密庵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 《国史经籍志》、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 《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益。故采掇编次,厘为八卷。戴良 《序》说: “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纪行之诗,可谓盛矣”。现有 《永乐大典》本存世。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 《考古余事》,凡千首,不传于世。”然焦竑 《国史经籍志》,赵撝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应亦未见原本,概其久已不传。此本凡二卷。所录诗仅十余篇,古文亦只五十余篇。前有顺治十四年 (1657) 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于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考古。”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而成帙。集后有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 《与浙中族姓札》数通,可能赵撝谦没后,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于姜参政而复之。赵撝谦所作 《造化经纶图》,亦附于后,编次颇无条理。赵撝谦以小学名家,不以文章著称。此本虽仅存残卷,亦可见其诗文于一斑,终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 (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 (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 时为天启四年 (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先宫保中冷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在吴吟题词中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予以病侍行。”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对丹阳贺氏一家登科名者之考证,贺复征所序其祖父官阶、年月,俱与史载不合。本书每册首均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记,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却未载此编,莫详其故。贺复征认为吴讷所编《文章辨体》收载未广,乃别为搜集,以成此编。书中所收上自三代,下迄明末;分列一百三十二类。每体之首,多引刘勰《文心雕龙》及吴讷、徐师曾之言,间参以已说,以为凡例。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称,本书在编次、离分上多有欠慎。如有一体而两出者,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也有一文而重见两体者。此外,本书对金、元之文所收过略,而某些后人拟仿伪撰之作,亦杂其间,未免失于别裁。本书卷帙浩繁,稿本初脱,犹未经刊定,尚未能尽除繁芜。但其别类分门,搜罗广博,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且其书只存抄本,传播甚稀,已成珍本。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