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红蓼,碧山韵
点秋心,疏红细朵,星星照池水。鹭鸶乡里。记中酒西湖,无限诗思,断桥过雨萍踪寄。栏干人倦倚。泛钓艇,夕阳天色,渔家如画里。年年雁声送西风,怀人念此际。凉波空委。归梦远,江南路,令人心悴。何时更、夜亲蟹火,香穗影、清萤飞又起。便唤取,月明相伴,芦花偎素被。
谒汉高庙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燕石集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330)欧阳玄序,至正六年苏天爵序,至正六年许有壬序,吕思诚序,至正七年危素后序。署宋(宋褧之侄)编次,危素校正。卷1为古赋、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杂诗、古乐府,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9为七言绝句,卷10为六言绝句、词,卷11为表、上梁文、祝文,卷12为记、序,卷13为杂著、祭文,卷14为碑志,卷15为行状、传、跋。卷末有1卷附录,收有有关宋褧生平的资料:谥议、墓志、祭文、挽诗等。附录之后是明洪武四年(1371)何之权跋,洪武十一年吕荧跋。宋褧的诗长于讽谕,力学卢仝、李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宋褧“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成牵缀”。然而总目又说:“如斯之类,大抵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宋褧的文不如诗,以洁净温润为长。
子渊诗集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杏庭摘稿
元诗别集。1卷。洪焱祖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洪焱祖家有1株古银杏树,便以杏庭为号,并且以它作为诗集之名。卷首有至正十五年(1355)宋濂序,至正九年危素序。据危素序,可知在洪焱祖死后,由他的儿子将遗诗收集成编;据宋濂序,本集系宋濂精选后所刊,故名“摘稿”。共存诗70余首,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诸体。他的一些诗篇着意抒写了羁旅情怀,如《中秋宿贵义岭下是夜无月》:“乱山深处过中秋,只有风湍拍石头。赖是今宵无月色,若今月出转添愁。”虽无深刻含意,却是出自个人的真实体会。他在《浮梁秋晓书事》中说:“收心葬书窟,飞梦入诗天。宁戚歌牛下,昌黎拜马前。”道出他在初为教职时虽希望在仕途上发挥更大作用,又想在诗歌领域施展才华的矛盾心境,也以真情流露见长。
乾坤清气集
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宋之末;张以宁、危素等,亦下涉明初。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家操选政者,赖良直卿,许中丽仲孚,刘仔肩汝弼,沈先士称,王称孟,都有所蔽。惟有瞎牛的《乾坤清气集》一编,能别开生面。惜余所钞缺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偶桓以为憾。”此本称钞自 《孙氏苍雪斋》,所缺与朱彝尊本相同。又以厉氏 “樊榭山房本”,郁氏 “东啸轩本”参校,颇为精善。虽然卷帙无多,而去取极为谨严。又编在明初,多见旧刻。如七言古诗中陈旅泰定元年八月一首,张翥周《按乐图》一首,郑元祐 《送林彦清》一首,《将还淮扬》一首;古乐府中揭斯 《马上郎》,《车中女》二首,陈泰 《汉使谣》一首; 萨都拉 (原作萨都剌)《秋夜长》一首,张宪 《飞来狐》一首;五言律诗中如 《马祖常寄邵允文 》一首,《南征》一首,张翥 《谋台》一首,《游石头城清凉寺》一首,杨基 《夏夜有怀第二首》。今本集都失不载,惟赖此集以存。又五言律诗中赵孟頫《次袁学士上都集韵》一首,《松雪集》 不载,而谭氏所刻 《赵子昂诗集》有之。亦从此本摘取收录。可见元诗诸选本,终当以此编为善。有 《四库全书》 本。
金台集
元诗别集。2卷。廼贤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所收为明末藏书家毛晋所刊《元人十种诗》本,此外尚有诵芬室影刊元刊本,两种版本都来源于同一元刊本,内容完全一样。卷首有至正十二年(1342)欧阳玄序,李好文序,至正十年黄溍序,至正十二年贡师泰序。本集署:“南阳廼贤易之学”,“临川危素太朴编”。诗未按体裁类编,某些诗篇之后,附有时人的跋语或赞词。卷末有虞集题诗,至正三年揭傒斯跋,至正九年泰不华识语,至正八年张起岩题诗4首,危素后序,至正十一年程文后序,至正十五年杨彝跋。本集序跋除了肯定廼贤诗作,还纷纷指出:作为葛逻禄族,能如此自如地运用汉语诗歌这一形式,正是元代大一统才能有的特殊现象。集中所收入的,都是廼贤早期诗作,由于以后的《海云清啸集》及作于桑哥实里军中的《铙歌集》都已亡佚不存,他后期所作只存有个别篇章,如今论及廼贤只能依靠《金台集》。危素就住在大都金台坊,廼贤入京后也寓居于金台坊,而这一地名又来源于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处郭隗一典,所以本集题名为《金台集》。
桧亭集
元诗别集。9卷。丁复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元顺帝后至元年间,丁复的女婿把丁复的诗作汇辑成帙,由于丁复寓居金陵时,宅院中有两株古桧,所以本集名为《桧亭集》。丁复门人李谨之又曾陆续搜集丁复诗作,编为《桧亭续集》(或称《桧亭后集》)。这两种诗集都未见传本。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南台御史张惟远据以上两集编成9卷本,刊于集庆学舍,《四库全书》本就是元刊9卷本。《桧亭集》善本尚有几种清抄本,一般又据明人偶桓编的《乾坤清气》补入丁复诗十余首。卷首有元顺帝后至元五年(1339)李桓序,后至元六年李孝光序,至正四年危素序,至正十年杨翮序。卷1为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联句(仅1题),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长律,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卷7为七言长律,卷8为七言律诗,卷9为七言绝句。丁复较擅长七言诗,七言古诗、律诗几乎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丁复的诗较少雕琢,而意趣超然,可惜《桧亭集》所收主要是他晚年之作。
俟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李存著。《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本题为《番易仲公李先生文集》31卷(其中1卷为附录),有明永乐三年(1405)李光刻本。《俟庵集》卷首有明洪武六年(1373)涂几序,永乐三年邹济等序,并有危素所撰李存的墓志铭,据涂几序,本集是李存死后由嗣子李卓“网罗放失”编次为30卷。卷1—4为古体诗,卷5为六言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卷8—9为七言律诗,卷10—11为七言绝句,卷12为杂著。卷13—15为记,卷16—20为序,卷21为传、说、铭,卷22为说、铭,卷23为哀辞、祭文、行状,卷24—25为圹记、志铭、墓表,卷26—27为杂文,卷28—30为书简。卷末有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曾指出:“(李)存所学笃实,非金溪流派堕于元渺并失陆氏本旨者比。故其诗文皆平正醇雅,不露圭角,粹然有儒者之意。”这个评价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刘彦昺集
九卷 明刘炳撰。刘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刘炳事迹略见《明史·文苑传》。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出为大都督府掌记,考其《吊余阙墓》结衔称《大都府掌记》,及《哀曹国公》“三年忝记府,龙钟侍文墨”和《沐西平挽诗》“十年参幕府,惭愧簪缨客”等诗句中,可略知其这段经历。后为山东东阿知县。越两考,引疾归。所著诗文本名《春雨轩集》,乃其门人刘子升所编,杨维桢尝为其评定。其评语亦附载集中,杨维桢及危素、宋濂、徐矩皆为之作序,王祎、俞贞木、周象初皆为之作跋。此本题为《刘彦昺集》,不知何人所改。刘炳乃才识之士。其诗作诸体并工,诗格伉爽挺拔,类其为人。颇为杨维祯等人的推重,如《燕城怀古》中“广寒宫殿玉为楼,万岁鳌峰压九州。番国胡僧青鼠帽,天魔宫女彩龙舟”等句,时人称可与宋讷的 《壬子过故宫》、刘嵩的 《早春城怀古》相媲美。惟末附杂文一卷,气象纤弱,殊逊其诗。是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白云稿
元末明初文别集。朱右著。今存有明初刻本,计11卷。卷1骚赋,卷2、卷3杂著,卷4、卷5序,卷6、卷7记,卷8、卷9铭赞题跋,卷10哀诔,卷11樱宁子传。首有题序7篇,除宋濂序外,其余皆作于元季,有至元五年的李孝光序,至正四年的危素序,至正十四年的倪中序,至正二十年的刘仁本、杨翮序以及未署年代的张天英序。《四库全书》所收《白云稿》仅5卷,《四库全书总目》说:“《白云稿》本十卷,今世所传仅存五卷,杂文之后仅有琴操而无诗,检勘诸本并同,无可校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后五卷尝得内阁本一过眼,恨未抄成足本,则彝尊家所藏亦非完帙也。”由此可知,明初刻本四库馆臣亦未见。《白云稿》原本11卷,非10卷,且11卷本亦无诗。魏仲远《敦交集》、曹学佺《明兴诗选》录有朱右一些诗作。《四库全书总目》评朱右为文特点尚较为公允:“不矫语秦汉,惟以唐、宋为宗,尝选韩柳欧阳曾三苏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目,实权舆于此。其格律渊源,悉出于是。故所作类多修洁自好,不为支蔓之词,亦不为艰深之语,虽谨守规程,罕能变化,未免意言并尽,而较诸野调芜词,驰骋自喜,终不知先民矩矱为何物者,有上下床之别矣。”
学古编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礼记纂言
三十六卷。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百人,卒谥文正,为元代着名学者,着有《老子注》和诸经《纂言》等。据元代危素为澄所作《年谱》载,至顺三年(1332)澄年八十四,是年为抚州郡学,《礼记纂言》成;而虞集《行状》则称成于至顺四年,即澄卒之岁,其言颇不相合,可见此书为澄晚年之作。《礼记》,据《汉书·艺文志》载为《仪礼》附庸,原有一百三十一篇,后戴德取其八十五篇而成《大戴礼记》,其侄戴胜则删作四十九篇,是为《礼记》。《礼记纂言》每卷为一篇,其大旨以为《戴记》经文庞杂,故疑其多有错简,故每一篇中,其经文皆以类相从,使其上下意义连属贯通,而识其章句于左。其三十六篇次序也以类相从。共有《通礼》九篇、《丧礼》十一篇、《祭礼》四篇、《通论》十一篇,各有其标目。如《通礼》首篇为《曲礼》,而以《少仪》、《玉藻》等篇附后,与《礼记》原有体制大有不同。又如《大学》、《中庸》别为一书是为遵程朱之法;又以《投壶》、《奔丧》归入《仪礼》;并将《冠礼》、《昏礼》、《乡饮酒礼》、《射义》、《燕义》、《聘义》六篇单辑为《仪礼传》,多有诸如此类迥然与古制相异之法,确为其独到之处。其说解亦常发前儒之所未发,颇有新意。全书结构严整、次序井然,颇得时人誉言。虞集于吴氏《行状》称其始终先后,最为精密,先王之遗制,圣贤之格言,其仅存可靠者,统表而存之,各有所附。所评虽未免过誉之处,然作者不袭旧例,自创新制的方法确为《礼记》研究另辟了蹊径。有明正德间刻本、明嘉靖中新安黄氏刊本、崇祯中刊本、高安全书本。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 (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素以及以宁名尤重,危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洪武初,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张以宁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除此书外,张氏还撰有《胡传辨疑》、《翠屏集》。此书成于洪武三年出使安南之时。《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为周正,汉以来对此无异议。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用夏正,宋程颐步其后尘,而胡安国本程颐之说而倡夏时冠周月之说,元程端学《春秋或问》又加以发挥,遂使这个本无问题之问题更加繁杂化。此书引用《春秋》经传、《易》、《诗》、《古文尚书》、《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材料,排比分析,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论据确凿,观点成立,足可以破胡氏之说。但其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作为主要证据的是伪《古文尚书》;二是未认识到春秋之时各诸侯国或用商正 (如宋),或用夏正 (如晋),故未能抉其本原。现存明宣德元年刻本、清 《通志堂经解》本。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原题唐木玄虚撰,唐贺知章注。今观此集,编排混乱,不仅误题撰者、注者、且序文与所序之书亦张冠李戴、阴差阳错,极易使人误以本书为曾坚所集,或曾坚与危素合集。今集实有三序:一为卷前曾坚序,误题《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序》,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序》;二为书中曾坚《石田山房诗序》;三为书中危素序,误题《白水观记》,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序》。由三序可知,四明山道士毛永贞之徒吴国珙请危素为题《四明山铭》勒于山石。12年后,另一徒薛毅夫携毛永贞所刻《四明洞天丹山图》,请曾坚作序,即今集所录第一序。图盖古人所作,唐木玄虚作七绝24首附于图,贺知章作注,后附《吴上虞令刘公传赞》和《宋孔先生传赞》。后毛永贞集其徒薛毅夫与京师文士大夫所赋诗若干首,名曰《石田山房诗》,复请曾坚作序,即今集所录第二序。一年后,毛永贞将《四明洞天丹山图》、《四明山铭》和《石田山房诗》合刻,相当于今集,请危素作序,述其始末,即今集所录第三序。《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实为毛永贞及弟子薛毅夫所集。危素序作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永贞及毅夫皆元人。永贞字善卿,毅夫字茂弘。该集述刘纲、樊云翘成仙之事及历代隐士、道士事迹。上虞令刘公即刘纲。宋孔先生,名祐。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
投柴殿院
南面修文德,东吴纳土疆。苍生思抚育,丹诏择循良。乌府官新转,龙头桂旧香。渡江骢马瘦,垂地绣衣长。纶阁材知屈,苏台俗必康。恩流一车雨,威凛柏台霜。休假寻山寺,行春泊野塘。白公是前政,鲁望有维桑。求瘼心虽切,颐神道岂妨。煎茶虎丘井,捣药木兰堂。笋蕨供家馔,园林著道装。击筇教鹤舞,收橘待僧尝。迎使朝衣稳,娱宾绮席张。犬声销巷陌,莺舌动笙簧。冷句题秋叶,孤琴贮夜囊。歌楼寒月白,饮舫晚波凉。官业除苛法,家风袭雅章。豸冠危肃物,象简醉横床。熊轼淹宁久,鳌头誉转芳。南园休命侣,北阙即徵黄。清贵容谁见,遭逢合自强。字人叨属邑,畏德每循墙。名品知悬隔,孤危俟荐扬。折腰休太息,青眼异寻常。岱岳容拳石,沧溟纳滥觞。扶摇如借便,羽翼必高翔。从事员多阙,徒劳迹可伤。金台虽载筑,珠履未成行。始隗前言在,依刘后进光。免教青史上,徒美一燕王。
点绛唇 丙子夏日村墅
长昼方炎,画梁归喘寻泥燕。桔槔声断,露稻幽香遍。倚树当风,欲比闲云倦。苹花院,小池波浅。绿上窗纱半。苦是春阴,桃花半落江村暮。垂杨千树,缥缈渔船渡。青满田畴,难认牛羊路。溪边步,野鸥飞去,只爱无人处。记得黄昏,眉梢微见红潮印。夜深低问,酿作分离恨。翻悔当初,合了鸳鸯枕。嗟孤另,欲通佳讯,人远天涯近。莲褪红衣,回塘雨盖藏鸂鶒。柳丝嫌直,故倩莺来织。蒲戟青稠,点缀清溪色。方池黑,细鱼吞墨,道士鹅难得。禾黍风清,乱山高下供凭吊。龙吟虎啸,绛灌由屠豹。转眼兴亡,陵阙余残烧,谁能料,汉家遗庙,明月依然照。沙暖蒲香,凤池涨绿晴波皱。搓黄御柳,三月春方透。小径闲吟,碧鲜生鸳甃。消晴昼,雨丝拖逗,似补梨花瘦。衰草重冈,雁灯吹灭诸陵火。谁家菊朵,开近扶风左。无限悲秋,难觅江淮舵。耽枯坐,闲门深锁,红叶堆中我。幔卷同云,平皋木介霜威肃。柳条吹秃,犹映晴淮绿。道德微言,为目宁为腹,堪三复,他年空谷,活火煨黄独。
玉潭庄与黄实卿明经夜话
举世纷纷谈势利,何人解吐英雄气。两载栖栖困戎马,满腔热血向谁洒。天为吾儒假一鸣,万人军里逢先生。先生握手坐终夕,两人怀抱一时呈。非弹家国苍茫泪,即诉风尘离乱情。风尘离乱那堪说,与君且话三年别。自从狐豕蹂乡闾,老拳毒手饱摧折。万卷图书辗转空,一家儿女流离活。珠囊玉箧化狼烟,碧瓦雕甍供鼠穴。王尼处处都不安,李白人人都欲杀。艰难一样落坑中,我比先生更愁绝。即今淮西虽告平,深山虎豹纷纵横。焚巢捣穴穷搜捕,一剑犹当十万兵。先生听罢跃然起,为告夜郎还未死。攀龙附凤誇身强,悠悠终是辽东豕。古来擒贼先擒王,不入虎穴焉得子。先人之忧后人乐,我辈所存本如此。岂为封侯始请缨,从知杀贼即名士。细柳营中绮宴开,眼前宾客尽邹枚。共誇借箸多吾党,复见从军有秀才。三更风露兵威肃,百里河山瑞气回。赋诗已用槊为几,烧烛还看剑引杯。感君意气高相许,令我闻鸡因起舞。一鞭终愧祖生先,百战羞同樊哙伍。短衣匹马别君去,语君且助三通鼓。黄尘滚滚向东飞,看我下车撄猛虎。
送李惟肖尉尤溪
朝廷厌烦苛,往还按察诏。四方小大官,政恶日无谯。悲哉穷远民,天耳不可嘂。讼争细毛发,吏议举烽爝。追胥烦闾里,符牒纷以炤。利手肆拂撄,百巧凿孔窍。齐氓一扰攘,沸若烹鲜铫。上下漫不省,鳏寡日相吊。咨嗟梦得材,连蹇十铨调。今复郁不施,一尉滨海峤。蠢兹尤溪民,习俗攻险僄。尺表易为直,长戈固难掉。吾闻政无小,美恶出号召。虽尔主盗官,操权宁非要。近岁民艰食,群小屡轩跳。挥刀力诛锄,加以原火燎。政令务宽简,威肃宜震曜。武事戒不习,贱策贵前料。山林剔逋逃,道路剪攻剽。食禁宁疏网,私兵勿容鞘。尝闻伍保法,慎置理宜妙。法至奸可革,无事省巡徼。勿嗟厥位淹,十室聊歌笑。往矣有吾民,疮痍方尔疗。
赠王子敬凯旋
君家郡城东,我家象城北。相望百馀里,烟树澹晴碧。忆昔元季云扰时,龙争虎斗交相驰。君将才略动边帅,伏轼六出陈平奇。五羊年少务游侠,走马弯弓立勋业。万斛楼船夜渡江,千丈云旗秋射猎。君时勇健正黑头,朝歌暮宴娼家楼。买笑追欢不论直,争妍妒宠多明眸。君轻富贵好才艺,出入侯门裾长曳。学剑长怀楚项梁,掷蒲不让晋刘毅。千金买战马,百金得吴钩。取虞灭虢在呼吸,飘飘逸气凌高秋。春花秋月年年度,用尽黄金教歌舞。天旋地转慨兴亡,往事浮云如尘土。大明丽天开鸿濛,草木争秀含春风。圣明天子大一统,九州臣妾俱来同。君时出应风云起,拄杖麻袍见天子。白玉阶前锡宴回,五色云中听宣旨。绯衣乌帽别金銮,旌旗出镇青齐间。柳营月冷兵威肃,虎帐尘清将略闲。中原平定干戈息,时清犹上安边策。六韬三略素讲论,又向辽阳树勋绩。君今两鬓已成霜,据鞍顾盼犹鹰扬。矍铄可同伏波老,慷慨不减汉中郎。今年誓师将征北,独请长缨擒冒顿。马鸣萧萧朔风高,尘起漠漠塞云黑。元戎智勇比卫青,铁骑直上白云城。出塞岂论五千里,汉南从此无王庭。西风八月长城路,奏凯班师赋归去。千乘万骑西南行,赤手收功在斯举。独怜游子感慨多,年过三十犹蹉跎。龙泉未出丰城狱,白璧倒卧荆山阿。每忆少年十六七,蚤向番山学文术。同门多让先著鞭,射策穿杨期第一。兴豪击节声飘飘,健翮几欲摩青霄。不图书剑半零落,曩志今已成萧条。谪窜东彝洹寒地,遥望天南限云水。高堂痛别白发亲,綵服斑斑向谁戏。黄云紫水尘外居,高槐细柳环吾庐。客怀落落已三载,乘风何日赋归欤。君今献捷龙颜喜,衣锦南归见乡里。宦成名立何所求,表表声名在人耳。青山斜明夕照前,木叶萧瑟蹇驴喧。强将卮酒为君别,吞声踯躅泪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