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綵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綵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南乡子 中秋无月
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春日閒居三首
我本陆沈久,幽栖意自宜。心清知俗远,地僻讶春迟。种竹先留径,移花欲傍池。门前剡溪棹,来往更无期。习静因成癖,春来常闭关。山人留药去,稚子借书还。读传希高士,攻辞愧小山。犹牵青琐梦,供奉紫宸班。市隐不违亲,移居正及春。未能从白社,稍得谢缁尘。僦地但栽秫,钓鱼唯煮莼。时逢河曲叟,笑我独长贫。
奉陪京城诸友游南城,寻丘尊师道场作
我本渔钓清江滨,三生自是华盖君。往从竹浦拾明月,初向芝山寻白云。闻有仙人姓丘者,旧庐正在燕城下。杖藜随步蹑天梯,千尺云门净如洒。门前水流清且深,朗如石镜开烦襟。中有幅轮转浩劫,多见听者无知音。高莫高兮嵩山之中岑,幽莫幽兮壶峤之云林。万金买闲不易得,一到城市无归心。尧舜之事俱寂寞,独留一人在丘壑。问渠羽驾来仙坛,夜夜疏星迷皓鹤。我为长春行,兴在碧草间。白日又欲暮,浮云无时还。十年住天都,尘土污客颜。于此意不惬,泠然遂怀山。更将携手上烟萝,曾是轩辕弓剑过。我来正值五月半,青天渐少绿阴多。每思东山公,兴来恣婆娑。左持玉麈挥俗客,右引采扇遮天娥。明时豪达尽如此,逝且不乐今如何!我亦欲唤细腰舞,白马驮酒金叵罗。诚恐道人嗔我慢,空遣弟子来相看。上堂椎鼓日色晏,孤我青精白日饭。黄金台前春已归,海榴花发乳燕飞。同行佳人莫相违,相思更赠女萝衣。
寄致明兼简余时升
筼筜有利材,要自为本观。绿虬挟春怒,穴土气已完。达士审所施,穷士审所安。癯刘烛人镜,伪态了莫干。常吹嘘二余,传以摩云翰。大余携书来,一见意已殚。似为殊胜摇,胸中衮涛澜。皴肤褫厚袭,枵腹拾众残。那知艺圃游,宇宙自尔宽。黄间跳镞易,省括眼要端。幸公调护之,无使困所难。鹅峰横几上,晚翠深作寒。徜徉有真乐,未应悔儒冠。
和黄玉崙太史甘竹滩春集
控扼沧溟万里流,微茫春色坐中收。暖含芳林青堪搴,霁入遥山翠欲浮。启蛰骊龙听醉语,忘机鸥鸟为人留。山川本藉名贤重,千戴应传此胜游。
西山杂诗
本朝陵墓壮西山,松柏神宫未可攀。独有中官奉祠祀,石房烟火翠微间。玉匣珠襦掩夜泉,世人那见鹤归年。秋来十里金山道,华表参差夕照前。无穷台殿倚山椒,土价黄金向此消。常侍不来僧独在,游人还自说先朝。涧松岩石荫秋萝,贪看青山寺寺过。归鸟数行西日外,树烟横碧晚钟多。方池涌出玉流寒,耐可溶溶一鉴宽。尘事驱人留不得,欲归还复倚阑看。金代遗踪寄草莱,湖边犹识钓鱼台。沙鸥汀鹭寻常在,曾见龙舟凤舸来。湖上闲云对草亭,蒹葭淅沥映寒汀。千峰万壑看难尽,白鸟双飞入翠屏。万峰苍翠入云端,极目江山此郁盘。地隐西湖成泽国,天开蓟苑作长安。白羊山路白云中,鸟道羊肠一线通。岂有胡儿能牧马,万年天险限华戎。
咏半开花
浓香清发曙光初,才向人前又怯舒。会得个中矜重意,风帘月幌与踌躇。不用欢场羯鼓催,徐徐流影映春醅。笑嚬藏露浑难定,偷揭轻绡看百回。乍开乍翕总天真,孰识前因与后因。屡向梦中呈婉娈,东皇未遣露全身。纷红骇绿竟如何,瞥眼韶光一度过。休讶含胎频自惜,殢人香艳本无多。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景元以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 校天台山方瀛宫藏本,徐灵府校成玄英《解疏》中太一宫本,张 君房校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郭象《注》中太一 宫本,张君房校散人刘得一《注》,江南李氏书库本和张潜夫《补 注》,校勘国子监景德四年印本,得349异字。九家今皆不存,本 书是宝贵的校勘资料。
邺城行
春花绣暖丛台西,邺城荡荡天与齐。高台美人留不得,伊谁永卧邺城北。石马荒寒狐兔走,叱吒笙歌复何有。馀香一旦尽诸姬,遗臭千秋在人口。奸雄弄国如弄丸,排风驱电万马奔。能呼虎士作鹰犬,直以禹域为丘园。何图大命等秋蟪,钧天未了空沈醉。舞女犹传赵国声,宫人频话开元事。邺城终古草离离,过客愁闻班马嘶。世情转烛尔复尔,覆车不毖来无已。仗剑争寻大泽蛇,合围正逐双飞雉。本来棋局何亏成,盖威予圣天所惩。横槊雄风顾安在,况乃孱郝当其庭。何用此生狗脚朕,如鸟投罗兽投阱。始知黄屋拥金根,不及青蓑汎烟艇。驱罢车驰邺城下,七二冢存真孰假。祇恐山灵软笑人,相携共对漫漫夜。
游南冈及下陂山水
朝出萝溪阪,夕返莲塘曲。烟树眺参差,冈峦媚重复。道泰物本小,虑澹意自足。山人留酌斟,旧侣论心腹。归来美清夜,云和畅寒玉。
懊侬
懊恼传呼老画师,生绡苦要写芳姿。低头巳怕窗光逼,对面偏逢笔性迟。何惜天人留本相,恐劳尘世惹相思。切休刻画西家貌,暗属当筵顾凯之。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其二 大观舞歌
皇矣帝烈,大哉兴圣。奄有四方,受天明命。居上不怠,临下惟敬。举无愆则,动无失正。物从其本,人遂其性。昭播九功,肃齐八柄。宽以惠下,德以为政。三趾晨仪,重轮夕映。栈壑忘阻,梯山匪夐。如曰有恒,与天无竟。载陈金石,式流舞咏。咸英韶夏,于兹比盛。
宿悟空寺赠僧
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迷路喜为远,宿留化人城。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布袋和尚忍字记
元杂剧剧本。一作《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简名《忍字记》。郑廷玉撰。末本。写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度富翁刘均佐出家。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汴梁富翁刘均佐原是罗汉化身,平时吝啬成性。偶然在风雪中救起刘均佑,与他结为兄弟,让他替自己看管家财。此时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前来点化刘均佐,在他手心写了一“忍”字,劝他出家,他不肯听从。又有一人刘九儿前来讨钱,被刘均佐意外打死,布袋和尚救活此人后,刘均佐勉强同意在家里后花园中出家修行。他后来听说妻子与义弟刘均佑饮酒作乐,本要持刀杀人,后来心灰意冷,见了“忍”字,随布袋和尚出家。但刘均佐仍然凡心不断,放不下万贯家私和娇妻儿女,三个月后终于忍不住,回家后才发现人间已过百余年,孙子都已成老汉,省悟到人生如梦。于是由布袋和尚接引,刘均佐复为罗汉。
投辖录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南宋王明清撰。一卷,有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 《说郛》本仅存序及四则,不全。本书是作者早年的著作,其自序作于绍兴己卯(1159),时年三十三岁。自序称所录为“齐谐志怪”一类“新奇事”,书中内容足以使“坐客愈忻怡忘倦,神跃色扬,不待投辖,自然肯留”,故以之名书。各则末间注所得闻者的出处。所记以北宋间故事为多。如《蓬莱》一则,记真宗引群臣入一小殿,殿后假山中有山洞,其中重楼复阁,俨然仙境。
子规恨
风筱扣吾扉,有人来我语。语好不须多,都不如归去。开门我见客,客子今何许。竹下得流虹,人言为杜宇。杜宇昔王蜀,不自安当宁。相归密淫游,微行时踽踽。蛟龙失水困,哀怨成飞羽。规名释尔雅,兹事则然否。扬雄蜀本纪,望帝亦贤主。仙去正啼规,去思传往古。不妄信斯言,王去非轻举。苍天悲此民,故使规声苦。脱屣感斯意,八极归容与。到今惟一人,后躅追无侣。所以百世下,直指不得数。声尽继以血,空教沥肝腑。其然岂其然,臣事君看取。
四绝
阴风一夜搅青冥,风定霏霏霰雪零。遥想玉真清境上,白虚光里诵黄庭。夜深楼上拨书眠,天在栏干四角边。风拂乱云毫发尽,独留璧月向人圆。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本是匡山种杏人,出山来事碧虚君。上清欲问因何事,请看先山十丈文。
喜石遗师北来即次赠散原韵奉呈兼呈天琴泊园二老
车如鸡栖马蹶块,日负诗囊走尘壒。宵分忽披观槿札,晨谒本师致再拜。稍惊霜鬓照四海,嶙骨癯颜百无惫。首言家居三岁好,今见纤儿坐相坏。次言书局本随身,新筑选楼托江介。子诗近胡伤繁噍,翩宜飞龙浅宜濑。答云长安居不易,坐看干戈满海内。已从秘阁贬旡咎,苦向绿岩忆元晦。幽吟自诡拥赵瑟,高筑翻成避周债。每疑清贫例相倚,欲决西江换宗派。身甘舟流付人海,不管爱河有惊湃。深谈霏雪过卓午,时也何曾立门外。心知中兴到文酒,果尔追陪日三再。词场异人两楚老,豪者鲸呿健鳌戴。新篇接厉比韩孟,籍湜汗僵睹犹爱。岧峣险韵似秋华,缚脚跻攀更斋戒。上京莫问后山门,黄预虽存叹无辈。
晚明二十家小品
小品文选集。二十卷。今人施蛰存编。成书于一九三五年。按作者分卷编次,本书选录了二十位晚明文人的小品散文,每位作家的作品辑为一卷,共二十卷。依次是:徐文长、陆树声、李本宁、屠赤水、虞长孺、汤若士、袁伯修、袁中郎、袁小修、曹能始、黄贞父、张侗初、李长蘅、程孟阳、钟伯敬、谭友夏、刘同人、陈明卿、王季重、陈眉公,共收小品二百七十七篇。卷后《附录》两种:《附录》甲为《诸家小传》,《附录》乙为本书采辑书目,列出二十九种。明末在公安派、竟陵派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小品文作家。他们的散文小品继承了六朝小品的传统特点,力求摆脱明代文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文风的影响,力求摆脱传统古文的法度规范,为明代的散文创作增添了光彩。他们的一些游记、随笔等小品,以抒情叙事为主,笔调轻快洒脱、清新自然,给人以明朗活泼之感,摆脱了呆板、凝滞的道学气。本集所选录的都是具有开拓性的小品作家,他们大都同公安派、竟陵派有些联系,至少是思想观点有些接近。这些人都不曾做过显赫的大官,也不是什么文坛领袖,由于对社会有所不满,而都有山林隐逸思想。他们在文学上基本都主张冲破正统文学的束缚,独抒性灵,写出任情适性的有真意的文字来。编者在编选时尽量以风趣为标准,除选录一些隽永有味的篇章外,还尽量注意到各家对于文学的意见,以及一些足以表现各家特殊风格的文字。集中的小品大都从各人专集或其他选集中选录,一般以该书的珍贵程度和是否罕见为选录多寡的标准。正如编选者所说,本书是撷取数十种明人文集、全书之精英而成,得此一编,可以抵得上读上百卷明人文集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编选;上海书店一九八四年根据光明书局民国二十五年版复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