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雅
训诂书。宋陆佃撰。前有其子陆宰序,称其书原名《物性门类》,佃注《尔雅》(有《尔雅注》、《尔雅新义》)后,续撰此书,更名《埤雅》,取辅翼《尔雅》之意。今本20卷,分8类,包括《释鱼》2卷,计30章;《释兽》3卷,计44章;《释鸟》4卷,计60章;《释虫》2卷,计40章; 《释马》1卷,计15章;《释木》2卷,计31章;《释草》4卷,计64章;《释天》2卷,计13章;共297章。书之目录后注“后阙”二字,可见为未竟之作。宣和七年(1125)始刊于世。其后再刻于赣州。两版传世绝少。明末,林榆访于耆民黄维而重刊于崇祯十三年(1640)。今有《五雅》、《四库全书》等版本传世。
诗传大全
二十卷,明胡广等著。为明永乐年间所修《五经大全》之一。本刘瑾《诗传通释》损益而成。仅删刘书冗蔓者数条,余皆如故。唯改原书“瑾案”二字为“刘氏曰”,并将刘氏原书以《小序》分属各篇,合为一篇。顾炎武、朱彝尊对此都有辨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其沿革:“自北宋以前,说《诗》者无异学。欧阳修、苏辙以后,别解渐生。郑樵、周孚以后,争端大起。绍兴、绍熙之间,左右佩剑,相笑不休。迄宋末年,乃古义黜,而新学立。故有元一代说《诗》者,无非朱传(《诗集传》)之笺疏。至延祐行科举法,遂定为功令,而明制因之。然元人笃守师传,有所阐明,皆由心得。明则靖难以后,耆儒宿学,略已丧亡。广等无可与谋,乃剽窃旧文以应诏。此书名为官撰,实本元城刘瑾所著《诗传通释》而稍损益之。”
洪范口义
二卷。宋胡瑗讲授,瑗门人编录。《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旧传为商末箕子所作,近人或疑出自战国时人之手。周武王灭商后,向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箕子依据《洛书》,详细阐述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祀、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九福等九种大法,此为《洪范》主要内容。汉儒自伏生下至京房、刘向诸人,以阴阳灾异附会其文、演为“天人感应”之说。至宋,又流为象数之学,唯辨《图》、《书》同异,经义越发晦涩。《洪范口义》为胡瑗对《洪范》所作说解,意在发明天人合一之旨,对旧说多所驳正,其中不乏精到之处。该书说解文字存于正文各句之下,前后贯彻,颇具条理。原书作一卷,久佚,《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录出,析为二卷。有张刻《墨海金壶丛书》本、阁抄本传世。
周易集说
元俞琰撰。四十卷。《通志堂经解》本。亦称《俞氏易集说》。俞氏曾裒集历代《易》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成是书,前后历三十多年而四易其稿。其初宗主程颐、朱熹之说,后于程、朱之外自出新义,颇有创获精审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俞氏立说,虽有离奇怪异者,“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琰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余皆未见。《序》称诸篇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于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陆氏南唐书
十八卷,音释一卷,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二十四(1154),应试礼部,因论恢复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陆游出任枢密院编修官并赐进士出身。乾道间入蜀为夔州通判,先后为王炎及范成大幕僚,居蜀八年东还,历提举福建、江西。嘉泰间,召入修孝、光两朝实录,书成后升宝谟阁待制,即致仕归家。陆游是南宋着名诗人,他的诗雄浑豪放而沈郁顿挫,多以表达力主恢复大宋江山的爱国热情为主。他的词熔纤丽与雄健于一炉,亦自成一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撰修《南唐书》的在宋初有六家,大都十分简略。后来又有三家,胡恢、马令、陆游各成一家,现唯存马、陆两家。陆游的《南唐书》尤简核有法,元天历初年,金陵人戚光为之做“音释”一卷,程塾等校刊。书中陆游于烈祖、允宗、后主皆作《本纪》,且于烈祖论中引苏颂之言,以《史记·秦庄襄王、项羽本纪》为例。该书流行的版本为毛晋汲古阁本。另有《秘册汇函》本、《陆放翁全集》本、《述古丛抄》本、《南唐书合刻》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
新唐书纠谬[四库本]
史学著作。北宋吴缜撰。20卷。是书专为驳正《新唐书》讹误而作,有《书事失实》、《载述脱误》、《纪志表传不相符合》等20门,凡400余事。虽有过于琐屑之处,然于欧书中脱误、失实、牴牾、失考之处,一一指正,可补其讹漏。并指出《新唐书》修撰上的“八失”: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复,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刊修者不知刊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所论亦颇中肯。是书于绍圣元年(1094)进表于朝,初名“纠谬”,后改名“辩证”,绍兴八年(1138)长乐吴元美刊行于湖州时仍题为“纠谬”,今本沿其旧名。世所行本多佚脱侧乱,《四库全书》以南宋刊本校补。又有《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史通通释
清人浦起龙撰。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以疏解唐人刘知几《史通》,故名。二十卷。一依刘书次序,采用随文作注、篇末按语形式,刊正字失、句违、节淆、简错,释解文义篇意,间驳正刘氏,虽病明人郭延年《史通评释》臆评、王惟俭《史通训诂》善匿,然阴用其说甚多。引据多详明,足称该洽。但有疏于考究、轻率臆改之处。有乾隆时求放心斋初刻本,刊印后浦氏多次修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王煦华校点本,系据初刊本最后一种印本排印,末附陈汉章《补释》、杨明照《通释补》及罗常培《史通增释序》。
天涯红泪记
社会小说,二章,未完。苏曼殊著。载1914年5月《民国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小说写清朝末年“天下大乱”,燕影生辞去高等学校之职,“仓皇归省”。在舟中见一卜者,四目相接,“似欲有言而弗言”。归家后一日,燕影生外出游山,不觉至一僻壤之处,水光山色,疑为仙境。“隐约中,见高柳之下,有老人踞石行渔,神采英毅”。老者邀燕影生同归居处,且曰,此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往来唯农夫田老。老者家中,悬剑一柄,与燕影生交谈,“均剑术家言”。 日暮, 老者女儿以小舟送生归家,两人不觉互生爱慕之意。明日,燕影生复访老者。老者又向其“言剑法”,燕影生跪求受业。从此,就在老者处习练剑术。一日,老人之弟来,原是先前舟中所遇“卜者”。“卜者”出示燕影生小照一张,言此为早年一女郎所贻,女郎且曾言“此妾生生世世感戴弗忘之人”。“卜者”又言,今此女郎情愫已达君前,故小照可归还本人了。燕影生叹道,此女郎流离失所,今既无恙,我也就放心了。继而谈到历史上惩治无道,重建治平之世的人物和“为人排难解纷”的“任侠之流”……全文虽然只是小说的开端,但仍可看出作者对“乱兵攒刀蹀躞”的动乱世道的强烈不满和忧虑,对未受战乱骚扰的和平之乡充满憧憬,对于持剑行侠,匡救生民的豪迈举动深表钦慕。同时,小说也与作者其他几篇小说相似,有一条爱情的线索。
道宣律师感通录
亦称《律相感通传》。佛教感应集。唐道宣撰。一卷(或十卷)。据《法苑珠林》称:唐乾封二年(667)仲春,道宣“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书分两部分:(1)“初问佛事”,涉及神佛、寺塔等内容;(2)“后论诸律相”,多为戒律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述天神有王璠、罗天、费天、姚天、苟天、陆玄畅、韦将军等。此书见载于《高丽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大正藏》。国内有天津刻经处本。
三史同名錄 一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二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三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四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吳水利錄
明歸有光撰,有光有易經淵旨。已著錄,是書大旨以治吳中之水,宜專力於松江。松江既治則太湖之水東下,而他水不勞餘力,當時隄防廢壞,漲沙幾與崖平,水旱俱受其病。因採集前人水議之尤善者七篇。而自作水利論二篇以發明之,又以三江圖附於其後,蓋松江為震澤尾閭全湖之水。皆從此赴海,所謂塞則六府均其害,通則六府同其利者。前人已備言之,尋其湮塞之流。則張弼水議所謂自夏原吉濬范家浜,直接黄浦,浦勢湍急,洩水益徑而江潮平緩,易致停淤。故黄浦之闊,漸倍於舊吳淞狹處,僅若溝渠,其言最為有理。有光乃概以為湖田圍占之,故未免失於詳究。然有光居安亭正在松江之上,故所論形勢脈絡最為明晰。其所云宜從其湮塞而治之不可別求其他道者,亦確中要害,言蘇松水利者,是書固未嘗不可備考核也。
往在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解瓦飞十里,穗帷纷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不知二圣处,私泣百岁翁。车驾既云还,楹桷歘穹崇。故老复涕泗,祠官树椅桐。宏壮不如初,已见帝力雄。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尽躯诣阙下,士庶塞关中。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女冠子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眼看惟恐化,魂荡欲相随。玉趾回娇步,约佳期。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小檀霞,绣带芙蓉帐,金钗芍药花。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处,认郎家。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里。佩丁当,明翠摇蝉翼,纤圭理宿妆。醮坛春草绿,药院杏花香。青鸟传心事,寄刘郎。双飞双舞,春昼后园莺语。卷罗帏,锦字书封了,银河雁过迟。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不语匀珠泪,落花时。
田母拒金图
噫嘘嚱,人奔奔,皆为名利之所役,贤反愚兮明反昏。夜却金兮尚高洁,择一钱兮义同颉。莱芜甑中尘扑飞,悬鱼老子肝似铁。四公皦皦何不墨,图中但见齐田稷。蠹吏亏纲勿足誇,特貌慈闱耀贞德。奉君本欲娱亲喜,阿母怒兮惊且愧。若使当年一纳间,那得芳名播青史。主圣亲贤臣涤衷,公金赐妪恩爱隆。非独舍之罪不诛,昭昭淳化扬仁风。我披此传重踟蹰,岂独田卿贪若斯。谓语今人知不知,偷安苟富诚何如。老万翁,志不渝,费千金,畜此图。此图传后世,后世重义轻金与。
拜张忠定公祠二十韵
张公世外人,与蜀偶有缘。天将靖蜀乱,生公在人间。厥初大盗兴,乐祸迭相挻。天子辍玉食,贵臣拥戎旃。生杀出喜怒,死者常差肩。公曰此何哉,从之吾欺天。河流触地轴,砥柱屹不迁。胁从尽纵舍,飞章交帝前。上意竟开悟,至仁胜凶残。贵臣不极赏,追还黜其权。安危关社稷,岂惟蜀民全。后来有阿童,握兵事开边。晚策睦州功,上公珥金蝉。势张不可禦,北乡挑幽燕。神京遂丘墟,迄今天步艰。时无忠定公,孰能折其奸。我来拜遗祠,乔木含苍烟。死者不可作,愀然衰涕潸。愤切感虏祸,慷慨思公贤。春秋送迎神,谁为歌此篇。
投赠洪倅司令舜俞
博陵先生天下士,圭瓒鼎彝宗庙器。驾风阊阖驻参旗,要与疲氓起憔悴。同来谁是俭府僚,一朵庾莲吐秋水。义以取人道自任,河阳主宾信奇伟。谁云风月立分鼎,待借前筹答知己。峨岷其下十六城,鲂鱼鱍鱍更赪尾。情伤涸辙转清波,陡觉濠梁复生意。井梧幕府省文书,雪界松围绝烟燧。馀事何妨笔墨工,浣溪新沐烟云腻。老翁补处待公续,燕外鸥边尽吟思。主公伫还丹地峻,携上峥嵘去天咫。社樗愧我本亡奇,冷落官曹穷五技。何阶方便来相招,醪醴一朝飨厚味。燕台巀嶪万金黄,岂意谦勤从隗始。眇然人物索扶持,勿惜拔茅多引类。君不见璇杓一夜摇天东,人间万物皆春风。
八月初七日终夜大雷震雨如倾注风败吾藩篱拔吾庭树
晴明天气佳,草木浮光煇。珍禽各翔语,群花竞芳菲。人情春和时,怡游类忘归。常阳一以亢,旱甚翻歔欷。赤地至千里,焉有不年饥。家家望云霓,想像阴雨霏。狂飙震雷吼,连夕恐非机。溪涨桥已解,拍岸欲平矶。所幸蛙黾尔,跳噪皆轻肥。居民其奈何,泥淖生理微。意欲问彼苍,何日生清晖。由来此阴阳,岁事中和希。今年积秋热,焦熬在郊圻。既雨复苦风,拔树败墙围。后土无乾处,眇予将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