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尉徐绛于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于碑阴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吴正仲正仲有诗答亦答之

颜公忠血化为碧,颜公奇笔留在石。十存三四复不完,完者椎模少棱壁。许昌断碣称最佳,已经田火侵钩画。今复泾山好事人,别识偶得从粪砾。青天云破星辰明,牵牛半没河叙白。日来翻覆又睹字,久苦堙埋窟蝼蝈。碑身上下亡八九,况乃龟蚨与螭额。不知岁月纪述由,真卿二字如新迹。蚕头缺齾燕尾断,斩玉摧金竞?藉。颜公名与乔岳齐,置在穷乡犹弃掷。孤城野鬼多神灵,守此隳残应自惜。不虞发掘出幽沉,泣雨霏霏愁向夕。毡敲墨刷将寄谁,不付惊弦付鸾翮。鸾飞万里遍八荒,岂止持传吴楚客。中郎有孙能此书,要官木刻输金帛。方为大尹虽少闲,得之究玩如毂炙。我鬓蓬然两眼花,欲学辛勤定无益。人生爱留身后名,□□立勋书史册。□□终知有磨灭,至刚可销坚可折。欲图亿载安所设,世上转头方耳热。

成化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吴兴张渊子静松陵史鉴明古长洲李甡应祯吴宽原博颖川陈瑄廷璧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岩岩者大石,奇观人所诵。遐想十年馀,来游五人共。舍舟始登陆,杖策不持鞚。是时日当夕,兹山气逾滃。入门信突兀,拾级骇空洞。落星何破碎,灵鹫相伯仲。仰观神欲飞,俯瞰心屡恐。鳞皴苔藓剥,骨立冰雪冻。神驱道撝呵,鬼劈文错纵。尊严凛君临,张拱俨宾送。环列尽儿孙,拥护等仆从。欲假愚公移,谅非雍伯种。卧鼓慨桴亡,对臼怯杵重。猊吻呀未收,龙鬣怒难控。凝血疑痛鞭,立肺讵冤讼。上漏还启窗,中通自成巷。大惟补天功,小可砭肌用。分矢肃慎来,浮磬泗滨贡。廉利并攒剑,兀臬侧倚瓮。峄山辱嬴秦,艮岳遗汴宋。节彼民具瞻,壮哉客难奉。落照红抹赭,归云白流汞。僧讲点头应,将射没羽中。尘缘契三生,阵图怀七纵。在县太师击,攻玉诗人讽。仙煮充腹饥,俗支免腰痛。瑶琨产维扬,琅玕出乃雍。高题少室名,怪作东坡供。半空见玉蝙,千仞附青凤。栖禅逾百年,问僧仅三众。凭虚围曲阑,架壑出飞栋。竹幽补堂坳,树古嵌厓缝。窦黑炊烟熏,坎平钟乳壅。盘盘栈道危,㶁㶁水泉动。登顿足力疲,眺望眼界空。松露发欲濡,潭月手可弄。穷披任生皲,醉吟微带齆。列坐对弯跧,大呼应锽䃔。嗜癖牛李愚,诗战邹鲁閧。拜奇得颠名,忧坠成噩梦。试与叩山灵,肯售捐薄俸。

熊约生令子四人并饶才致各以二诗祝贱辰依韵荅之

冉冉奔驹度隙光,静中阅尽几炎凉。闲收芳草春前碧,细拾残荷雨后香。何用偷桃称曼倩,不须砍桂话吴刚。忘情便识尊生指,无复牢骚减徜徉。梧垣丰采夙推尊,厚泽垂芳拟大门。孤愤未销风雨夜,旷怀时寄水烟村。庭前特立东山树,座上频开北海樽。更喜鸿章温世谊,远寻幽石破云根。龙门从昔种芝田,家学源深奕世传。月榭芳兰新绕砌,天都谏草旧遗篇。行觇听鹿鸣江浦,又送飞鸿过楚天。此夜赓吟偏逸致,墨华吹动綵衣跹。百感惊来忧绪多,蓬门长拥翟公罗。颠毛日送秋风老,野唱时闻春梦婆。何事锦鳞冲浪至,忽传佳句载云过。看君不浅挥毫兴,紫电英英遍大阿。词苑翩翩拟斲轮,弓裘真羡窦家椿。遥瞻彩笔千花动,似对琼峰百尺峋。献赋可知青眼在,论交应慨白头新。几时一棹临修水,莫怅天涯参与辰。廿年携手忆钟期,几度临风谩寄诗。白雪偶来公子调,青山聊慰美人思。七旬幻迹同沤影,千里交情托玉卮。和罢新词无限意,不禁挥涕洒江湄。琅函廿载致芳闻,一曲新词胜远芹。洵是锦苞分凤彩,雅同修羽出鸡群。游神邃古君方懋,引领遐天我正殷。从此好音知不断,年年剖鲤向江濆。□□风雨送芳辰,笑挹春花坐绣茵。避乱那谋千日酒,忧时徒老百年人。渔舠放去烟为侣,鹤梦闲来月作伦。独喜宫亭飞一叶,清装分得锦囊新。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然襄阳曩事历历在目夫耆旧传所未载者汉阳王则宗社元勋孟浩然则文章大匠予次而赞之因而寄荅亦诗人无言不詶之义也次韵

汉水碧于天,南荆廓然秀。庐罗遵古俗,鄢郢迷昔囿。幽奇无得状,巉绝不能究。兴替忽矣新,山川悄然旧。斑斑生造士,一一应玄宿。巴庸乃崄岨,屈景实豪右。是非既自分,泾渭不相就。粤自灵均来,清才若天漱。伟哉洞上隐,卓尔隆中耨。始将麋鹿狎,遂与麒麟斗。万乘不可谒,千钟固非茂。爰从景升死,境上多兵候。檀溪试戈船,岘岭屯贝胄。寂莫数百年,质唯包砾琇。上玄赏唐德,生贤命之授。是为汉阳王,帝曰俞尔奏。巨德耸神鬼,宏才轹前后。势端唯金茎,质古乃玉豆。行叶荫大椿,词源吐洪溜。六成清庙音,一柱明堂构。在昔房陵迁,圆穹正中漏。繄王揭然出,上下拓宇宙。俯视三事者,騃騃若童幼。低摧护中兴,若凤视其鷇。遇险必伸足,逢诛将引脰。既正北极尊,遂治众星谬。重闻章陵幸,再见岐阳狩。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绉。易政疾似欬,求贤甚于购。化之未期年,民安而国富。翼卫两舜趋,钩陈十尧骤。忽然遗相印,如羿卸其彀。奸倖却乘衅,播迁遂终寿。遗庙屹峰崿,功名纷组绣。开元文物盛,孟子生荆岫。斯文纵奇巧,秦玺新雕镂。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思变如易爻,才通似玄首。秘于龙宫室,怪于天篆籀。知者竞欲戴,嫉者或将诟。任达且百觚,遂为当时陋。既作才鬼终,恐为仙籍售。予生二贤末,得作升木狖。兼济与独善,俱敢怀其臭。江汉称炳灵,克明嗣清昼。继彼欲为三,如醨如醇酎。既见陆夫子,驽心却伏厩。结彼世外交,遇之于邂逅。两鹤思竞闲,双松格争瘦。唯恐别仙才,涟涟涕襟袖。

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

简称《金丹妙诀》,道教炼丹著作。全篇分为《证品含元章》和《成丹归真章》二章。唐代衡岳真人陈少微撰。是书将还丹(即朱砂)神秘化,称其“本九阳之精,降受二十四真”,“含化五神,五神运气,积而为砂,积砂成丹,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大还之丹”。书中记录了古代炼丹的设备装置,并描述了炼丹过程中硫化汞与硫和汞之间的循环反应,还具体论述了硫磺、马牙硝、硇砂、石胆等炼丹原料的形状、属性、功能,有的兼及产地。该书以较多的篇幅记述鼎炉火候这一中国炼丹术中的重要问题,详细地指明了在鼎炉四周旋转加添或减少等具体操作方法,对前代的炼丹火候问题作了具体发挥和演变。是书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戏鸥居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1卷。毛大瀛辑录。此书主要辑录清代词家的有关本事。当时著名的词人,如陈其年、尤侗、朱彝尊的部分作品赖以保存。作者受唐宋以来本事词的影响,专辑文人与某女子相关的风流韵事,不讲究思想内容,也不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其编辑倾向是值得批评的。但书中个别条目,也可令后人参考,如记曹贞吉赠柳敬亭词,真实地记录了柳敬亭这位著名平话艺人在当时享誉都城的情况。再如记瞽人陈孟周填〔忆秦娥〕二阕,郑板桥惊叹不已,深愧己作数百皆不如,遂不复存。这些材料,对于研究柳敬亭、郑板桥的生平事迹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有《戊寅丛编》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石遗室诗话

近人陈衍(号石遗)著。32卷。1929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初版,线装4册。卷首有著者《自序》。诗话第1则说明诗话之作是由于受到郑孝胥和沈曾植的怂恿,相当于自序。第2则叙述了道光、咸丰以来宋诗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第3则说明“同光体”一词的由来,可视为综论。以下便逐一论述了沈曾植、郑孝胥、林旭、陈三立、易顺鼎、叶大庄、陈木庵、杨增荦、江瀚、丁惠康、陈曾寿、沈瑜庆、林纾、秦树声、王乃征、俞明震等近代诗人。陈衍是同光体首领之一,此书是同光体诗派的主要论诗著作,对清末民初诗人,网罗较多,间有论及唐诗者。陈衍诗论中心为“三元说”,认为诗莫盛于开元、元和、元佑。强调宋人都是推本唐人余法而变化之。书中论诗的写作技法多有精妙之言。衍曾为《庸言杂志》、《东方杂志》撰诗话,后加以增订合并而成此书。又有《石遗室诗话续编》十卷。此书网罗清末民初诗人颇多,可与其《近代诗钞》相互补充。

少阳集

宋代诗文别集。陈东撰。本集元代大德年间刊本及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刊本均为8卷,名为《尽忠录》。编次颇嫌错杂;明代天启五年(1625)贺懋忠刻本及清代康熙年间刻本又为10卷。《四库全书》据康熙刻本著录,但因其“前五卷皆东遗文,后五卷则本传、行状及他书论赞。今存遗文五卷,附录史传一篇、行状一篇及钦宗省敕一篇、高宗谕旨七篇为第六卷,他皆汰之。”(《四库全书总目》)其遗文5卷中,前4卷为书,卷5为诗词。书末有跋云:“翼按:先生诗词乃百十中之一二耳。然《初筮斋咏雪》一首直与卢韩《月蚀诗》并驱,《咏桃花菊》一首体物之妙,杂之苏、黄集中人不能辨。吉光片锦,大庖一脔,岂在多哉!”《少阳集》是文以人传的较典型例子之一,全书缺乏剪裁,编辑颇不精审。

寤言

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为建言治事之根荄兢兢焉厉此区区非经世之言不敢道妄冀远祧孟氏建一说以求协乎人心世运之自然病郁悲怆莫由返视听以成吾说今诏更科制大愳英年才俊惑新说以抉吾中国纲常名教之藩谬举近着微言质诸海内知言君子光绪二十有八年秋七月桐城陈澹然静潭甫书于南皮张氏金陵寓斋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欧阳文粹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 (1163),上 “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家,致力于著书。淳熙中 (1181左右),更名同,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帝将授之以官,他却渡江而归。光宗亲策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陈亮未赴任而卒。端平初,追谥文毅。所编撰《欧阳文粹》二十卷,虽不及欧阳修著述的十分之一二,然“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迥然不同。如 ‘正统论’、‘吉州学记’、‘泷冈阡表’ 皆是也”。(《周必大序》)。亮还著有《龙川文集》、《三国纪年》等,并行于世。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春秋或问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制左翼屯戍军马。未行,沿海都制置蒲寿庚举城降元,令吕大圭署降表,大圭易服而逃入海,为蒲追杀。吕氏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集传》、《易经集解》、《学易管见》等书,皆散佚。此书在于申明《春秋集传》之旨。吕氏曾师从杨昭复,杨氏则为朱熹高足陈淳之弟子,故吕氏之学皆本朱熹而发明之。其弟子何梦申《跋》云吕“氏”盖本文公之说而发明之,有《五论》以开其端,有《集说》以详其义,又有《或问》以极其辩难之指归,而《春秋》之旨明句矣。噫,夫子之心至文公而明,文公之论至先生而备。”此书体例仍以十二公排列,每公之下,撮其重要之事,以问答形式分条论说。于三传之中多主《左氏》、《穀梁》,而深排《公羊》,于何休《解诂》,斥之尤力。书后附有《五论》,一是论孔子作《春秋》,二是辩褒贬之例,三是特笔,四是论三传所长所短,五是世变。此书由其弟子何梦申初刻于宋理宗宝璠二年(1254),现存明隆庆元年抄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洞天奥旨

又名《外科秘录》。外科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六卷。士铎有《辨证录》 已著录。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名。陈氏认为疮疡“其证实多,其变实异,而其祸实大”,不忍千百世人,因疮疡而夭丧,故集前贤名论、家传刀针良法、验方及临床经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撰成。卷一至卷四,总论疮疡之候诊法、用药、调护。在鉴别诊断上有相当水平。卷五至卷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以及跌扑、金刃、虫兽伤等一百五十种证治。卷十四至卷十六,载各家外科治方二百八十首,强调治疗疮疡要切合临床实际,以及因人因病制宜、不可迷信鬼神。指出诊治疮疡要明确标本、脏腑、经络,析疮疡火毒须分阴阳。并以疮疡形、色、疼、痒、脓、血及全身症状辨其阴阳虚实、吉凶顺逆,颇有独到之处,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古越大雅堂原刻本、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山阴陈氏刻本。凌云鹏 《陈士铎外科学术思想探讨》(《中医杂志》1982.5.4)可供参考。

傳染病學

醫之荒與醫書之荒,萬口一喙,莫今日中國若矣。醫者所以醫病,醫書者所以醫醫之病也。觀今日中國顯患固在缺醫,而其隱患仍在缺書。平居不讀書,相見不言學,無惑乎以億萬人性命所懸,生死所決之醫之罕進步也。予濫竽醫林,瞬度數十寒暑,歲月蹉跎,卒卒乏暇而未成一書,復因抗戰離杭,拙稿亦付刼燼,日月如流,而老已至,予何人斯,敢冀天假我年,診暇自撫,惟有歉然,正待來者猶可追也。今有吾壻陳禮節博士,曩由京都帝大名内科出而掌教於平大,西北聯大,福建臺北各醫大,矻矻終日,兀兀窮年,旣臨床研鑽,不辭況瘁,復博覽英美德日羣書,潛心著述,而樂為此勞勞,洵可醫醫書之荒,而為今日中國,培華實於杏林,懸階梯于苦海,亦如亭林所謂,明道濟世,君子之學也。是書之出,實獲我心,而足以代償夙志。并告國人,毋概夫古之炎農黃岐,獨創於前,自炫具本失傳,而欲抱殘守缺,儘有今之仲景扁鵲,廓清於後,為科學醫生色,而推陳出新,今以其仁其智,公之於世,大有補于起衰扶弱,以慰杏林所翹領企踵而望也。他時造就,期望無窮,兹付剞劂,遂叙所感,辦諸簡端。時在民國三十五年歲次丙戍夏至古杭綏之属家福序。

易笺

八卷,清陈法著。以《易》是专言人事之书,彖辞、爻辞所言天地,雷、风等象也不是讲阴阳。《系辞》所说错综指揲蓍而言,谓错综七八六九之数, 以确定各卦之象。来知德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故被斥为颠倒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以为《易》专言人事,故彖爻之辞未尝言天、地、雷、风诸象,亦并不言阴阳。考《震》彖言‘震惊百里’,即象震雷;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词不言象者,未为尽合。然其持论之大旨,则切实不支。至来知德以伏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法则谓:‘《大传》所云错综者,以揲蓍而言,错综其七八九六之数,遂定诸卦之象,今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也。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也。先儒虽言卦变,未有易其阴阳刚柔之实,颠倒其上下之位者。今以《乾》为《坤》,以水为火,以上为下,混淆汨没,而《易》象反自此亡矣。”

古今纪要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有别于纪传、编年或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别史类。此书每朝每帝先以事目的方式概述帝王的事功,然后列出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臣僚,简述他们的事迹,并对每人的功过进行品评,如第2卷汉高祖一朝,评张良说:“本战国策士资质,一时最优。”评陈平说:“奸诈小人,……误汉极多,汉初罪魁。”评叔孙通说:“采秦仪制礼、立原庙、进大猾,只谏易太子一事正”。这些史评是该书最值得一读的内容,作者不囿于前代史籍的定论,往往别出机杼,自成一说,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史识。第17卷以下是宋代的部分,每朝臣僚分为策士、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儒学、文艺、隐逸、外戚、宦官等类,所记诸臣事迹较前代为详,但只是客观叙事,而不加品题,这是因为时代太近,是非恩怨难协众意的缘故。但北宋部分记载的某些人物生平可与史传相参考,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提要》称此书“词约事该,颇有条贯”,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离魂记

唐代传奇小说。1卷。陈玄祐撰。《崇文总目》小说家类著录。《太平广记》卷358采入,但题作《王宙》,注出处为“事出陈玄祐《离魂记》云”。陈玄祐生平不详,据本篇末的记载知是大历时人。故事梗概是讲张镒口头许愿以其女倩娘与外甥王宙相配,2人遂生相思。后有他人求婚倩娘,张镒复又许婚。王宙愤而离去,中途倩娘追至,2人至蜀,5年生2子。后倩娘归娘家探亲,始与病在闺中数年的真身合为一体。原来随王宙至蜀的是倩娘的离魂。此种反映男女相爱受阻,然后离魂成婚的故事,自刘义庆《幽明录》“庞阿”条起,就常在志怪书中出现。本篇情节则较志怪书中所记更完整,对话增多,又尽力记明时间、地点、人名及创作缘起,以增加可信性。这就使倩娘离魂的故事成了后来戏曲、小说、诗歌中经常引用的典故。元杂剧中郑光祖《倩女离魂》即据此为本事而写成。现存《离魂记》版本有《虞初志》本(误题作者为韦庄)、《绿窗女史》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龙威秘书》本、《晋唐小说畅观》本、《唐宋传奇集》本、《唐人小说》本。

铁庵集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器用、珍宝、币帛、衣服、饮食;羽集分为饮食、百谷、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树木、羽虫、毛虫、鳞虫、甲虫、昆虫、补遗。每门又分子目若干。每一子目有小序一篇,述其内容梗概、范围沿革等事。下录引文。引文采集宏富浩博,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或注作者、或标书名,剪裁适当,浅显易读。但亦有类目繁杂、立目不清之处,或引证间有改动,未尽据原书,或不见出处。如臣职一门,分开而隶属宫、商二集;亲属一门,而分隶商、角二集;饮食一门,而分隶徵、羽二集。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显金陵书林始刊本。万历四十七年梅墅石渠阁刊增补本。清北京文锦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颍川语小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 (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论文多辨别经史句法,又颇似陈骙《文则》。全书分上、下二卷,大体考据详核,如辨女娲补天非炼石,则取张湛之说;辨同姓不必同氏,则从许慎之论;以及名称字义沿讹袭谬而不知者,皆一一订证。书中还保留不少风俗习惯的资料,如“国朝之令,非妇女小儿不准衣纯红黄,唐制庶人服黄,系铜铁带,非庶人不服黄,与本朝之制不同”。为后人研究唐宋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也有疏舛之处,如谓履端为闰月之名,则未考 《左传疏》、《史记注》; 谓叵罗不知何器,则未考《北史·祖珽传》及李白、岑参诗;谓只字毛诗以外别无所出,则未考楚词大招;谓䤩尾讹为獭尾,由黄幡绰,则未考王建诗及王得臣《麈史》; 谓林逋诗郭索钩輈用本草语,则未考扬子法言及李群玉诗等等。比起王观国 《学林》、王应麟《困学纪闻》来,稍逊一筹。但比起那些专记俳谐、叙述神怪的书籍来,有益之处很多,足资研究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印,后原本散失,仅靠《永乐大典》保存部分内容。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 《永乐大典》中按韵抄出,以类相从,编为上下二卷,以广流传。今传本尚有《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本。

1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