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元珠

三十卷。明孙一奎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医旨绪余》)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 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 “怯损劳瘵”门附 “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初刻本,民国三年 (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 本。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

本草崇原

本草著作。3卷。清张志聪(隐庵)撰,高世栻(士宗)订补。约成书于17世纪末。此书收药289种,其中《本经》药233种,附品56种。每卷按上、中、下三品排列。每药又分正文、小字注文、阐释三部分。其正文大多摘自《本草纲目》所载《本经》条文,注文考订药物品种,颇有见地,多述当时药品混淆情况及鉴别特征。书中“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但论药方法不同于金元医家之气味阴阳厚薄、引经报使等学说。此书重视探讨药性本原,以是名曰“崇原”。其本草学术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均有深刻影响。现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医林指月》丛书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

周易集说

元俞琰撰。四十卷。《通志堂经解》本。亦称《俞氏易集说》。俞氏曾裒集历代《易》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成是书,前后历三十多年而四易其稿。其初宗主程颐、朱熹之说,后于程、朱之外自出新义,颇有创获精审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俞氏立说,虽有离奇怪异者,“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琰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余皆未见。《序》称诸篇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于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丹阳神光灿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霉疠新书

《霉疠新书》,2册,日本片仓元周撰于日本天明七年(1787)。该书原分乾坤二册:一为理疠,一为理霉。作者遵古法而增新意,故名《霉疠新书》。元周氏究心疠、霉二症,博取精研,时越二十余载,甚有心得,复获老医秘传,并取其父经验,详辨轻重深浅,发挥蕴奥,颇有见地。乾卷首举疠风(今删),坤卷首述霉疠论证,次及治法、方剂,洵属治疗梅毒之金针。

五代春秋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后梁开平元年(907),终后周显德七年(960)。刻意模拟春秋笔法,于史实记叙较为简略。但编次尚属得体,可备一家之言。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曾约洙分撰,此书或即作于是时,然体用编年,与欧书例异。所载自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迄周显德七年(960)。笔削多为不苟,得谨严之意。收入《河南集》。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红楼复梦

长篇小说。清陈少海撰,陈诗雯校订。一百回。原署“小和山樵南阳氏撰,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订”。作者以字行、南阳人,号香月、红羽、小和山樵、品华仙史。校订者系其妹,字月文,号武陵女史。此编为《红楼梦》续书之一。故事接高鹗续补一百二十回之后展开。叙宝玉托身为梦玉,黛玉托身为彩芝,梦玉陆续娶彩芝等十二钗。思想庸劣,艺术粗糙,夸饰前书人物性格多失其真,且夹杂污秽描写。唯个别章回,讽刺昏官,揭露恶霸,为妇女鸣不平等,间有可取之处。有嘉庆十年(1805)金谷园刊本,扉页题“嘉庆乙丑新镌,红楼复梦,金谷园藏版。”绣像十六页;凡例二十六条。有嘉庆十年本,光绪二年(1876)上海申报馆仿聚珍版排印本等多种。一九八八年有春风文艺出版社点校本。

人本欲生经注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虽相貌丑陋,但学识渊博。在邺都十三、四年间,经常代替佛图澄讲说,并解答许多理论问题,虽有“漆道人,惊四邻”之称誉。社会上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之谚语。为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讲经弘法,游历四方,历经磨难,信佛弥坚。师承佛图澄,精研《般若经》,学说戒定慧,树业有专功。所注经杂录凡二十五部二十九卷。道安现存的着述除了收于各藏内的《人本欲生经注》一卷外,还有《出三藏记集》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又同《集》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安所作的经论序七篇,和同《集》的《综理众经目录》原文两段;此外还有《鼻那耶经》卷首的《序》一篇。其余的早已佚失无存。道安解经不偏执门派之说,以明性空为本,兼融并蓄,“其说允符方等诸经,最为真实。”其《人本欲生经注解》既是如此。道安注经录载:“人本欲生经者,九止八脱之妙要也、为注撮解一卷。”所注其经“谨严精要,诠明句义,与西土释经诸论及后代疏钞,广征博引,融会周圆,标宗定理,贯摄群经者不同也。”道安不苟一说,博采众家,之说之作反映了佛教进入晋代中印两大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在佛教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现常见版本有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四套第一册,《出三藏记集》。

丁酉北闈大獄記略

酉年初多抵达燕国,正赶上科举考场上的房屋被焚毁,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根据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提笔记录,虽然都是些琐碎的事情,却很值得一读。 这些事情既粗野又俗气,很像小说、演义里的故事,但事情却是真实的,没有凭空捏造或偏袒任何一个人。对于每个事件的描述,都没有增减或文饰,每个词语的使用也没有轻重的偏差。有人说,尽管这些事情可以被当做信史来参考,但后来有官方的史书和野史记载了顺治丁酉科举考试的情况,也可以作为参考。然而作者的本意并非只是记录这些故事,而是借此表达一些感慨和教训。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观察到世风的升降、制科的得失、一时的功令、大臣的治国、言路的建白、鞠讯的枉直、业部的轻重、刑诛的严厉等等。不仅如此,还可以观察到祸福的倚伏、宦途的危机、女子小人的难以相处、轻狂笑傲的自身灾祸、跃治速化的万有馀丧等等。

画马

睿思殿中万几暇,缥带犀签阅名画。君王爱此神骏姿,笔势不在韦韩下。五云御押手自封,玉窠蟠屈宸篆红。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谁欤传之能爱惜,尺楮萧萧开古色。骊骢玉面蹄腕白,青丝络脑黄金勒。风鬉半散头怒侧,一团渥洼云气黑。绯衫圉郎紧控持,直恐骄腾收不得。向来南渡小朝廷,虎视欲与金源争。蜀襄马场能几匹,尚想按图心胆倾。只今万里龙沙道,游牝千群饱丰草。天闲上驷皆乘黄,驽蹇纷纷世空老。

原古上元学士

麟死九鼎沦,万世无孔孟。文字糠秕馀,扶藉不绝圣。伊昔大观季,天王始失政。中声入哇淫,吾道孰不竞。金源东北来,一洗河海净。斯文甚滥觞,几坠土梗横。吴楚割半天,疮痍仅续命。伊洛遽骞腾,朱张立朝廷。弘肆六艺学,俾与日月并。中原有奇才,词赋方斗饤。天门黄金榜,赫耀动万姓。君臣此为得,父师此为令。或者语诗文,环视惊盼瞠。孰意元化精,不遂入昏瞑。浚发自蔡党,高步出辽夐。墨浸天壤深,笔扫风雷劲。丝纶帝载熙,训诰王言瑩。诸公继踵作,互执造化柄。黄山与黄华,双凤高蹭蹬。清风玉树鸣,千古一辉映。有若閒閒公,光彩璧月恒。云烟恣挥洒,乾坤快歌咏。亹亹金声铿,矫矫银钩硬。杨冯李雷麻,嶷崿胥倡应。五行连丽天,四海望而敬。伟哉遗山老,青云动高兴。文林刬荆棘,翰府开蹊径。秋空玉琴张,搏拊分雅郑。三闾一曲歌,忽唤刘伶醒。哀哀汴蔡亡,六合为悬磬。此老独巍然,声价骇群听。振袂凌孤霞,珠璧飞欬謦。人宗一代文,天赋百年盛。纷纷夸毗子,捆摭为訾评。自谓人胜天,讵知天已定。行行野史成,共为天下庆。作噩建子月,投我以照乘。蔀屋惊见斗,寒焰忽蟠亘。经也生已晚,弗及拜先正。穷阎一束书,十载成堕甑。学问苟有归,贫窭安足病。今乃得溟渤,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绠我出虎阱。摇摇风中旌,兹始见依凭。缅思先世泽,于今果无竟。呜呼世道丧,欲语寒泪迸。何时倒银汉,与世开䒌靘。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陆海辟文源,生民共涵泳。

纬亢行

岁临鹑火斗插子,稚阳欲复老阴死。朱灵南极元龟首,望舒北至明堂里。乾坤翻覆变已穷,气数朝元将有启。旄头日没正当中,五纬将且躔苍龙。群阴已伏众星没,玄天变白生清风。两角在南大角北,龙头半妥朝上宫。谁知总向亢中聚,同舍参差不同度。岁镇荧惑共光明,金水煌煌俱不怒。东西络绎似连珠,色正芒寒共昭布。往年长星扫金源,前年孛入紫微垣。欃枪妖客不时出,天狗枉矢还惊传。今朝太平有此象,不久再见成康年。昔时曾闻入房驷,兆启金商六百祀。同来东井汉元年,四百年中称帝制。后来丁卯焕文章,二百馀年方季世。曾逢丙午当百六,今日重逢又重六。五星忽来会辰前,不知谁祸谁为福?纲纪梁栋两摄提,招摇玄弋动光辉,马祖直欲饮亢池。星翁历史休相欺,正是君臣会合时。

九月廿三日城外纪游

杪秋暇日休弦歌,五门城外观新河。斗门决水已数日,浅沙漫漫无馀波。纵横疏凿引别派,监官督役犹挥诃。循堤侧足惧疏恶,惊见崩坼当盘涡。故桥旧市不复识,祇有积上高坡陀。城南靡靡度阡陌,疏柳掩映连枯荷。清台突兀出天半,金光耀日如新磨。玑衡遗制此其的,众环倚植森交柯。细书深刻皇祐字,观者叹息争摩挲。司天贵重幸不毁,回首荆棘悲铜驼。长春宫苑最宏丽,飞楼涌殿凌层坡。乔松天矫百岁物,复有偃盖低婆娑。平生素闻百一帖,乐石壁置周檐阿。金源中华盛文物,玉堂学士锵鸣珂。旁搜纸墨作藻饰,欲与唐晋争嵯峨。至今摹拓传好事,道士却换人间鹅。仙杯珍袭巨桃核,御画云鹤题宣和。不知何处有此木,偶尔结实良非他。瑶池汉殿语茫昧,遂使世俗犹传讹。寻幽访古意未已,起视落日归禽多。却趋林亭憩清绝,盆菊采采黄金窠。蟹螯研雪新酝碧,对此不乐将如何。京华酒垆方歌舞,锦鞯翠袖迎娇娥。儒冠已受俗子笑,况复衰容双鬓皤。下帷闭阁来迹少,肮脏不肯侯门过。清游良友幸追逐,未思返棹寻渔蓑。今朝不饮心已醉,笑看坐客朱颜酡。凤城半掩归路暝,争道击毂如飞梭。九衢冥濛涨尘雾,渐见灯火稀星罗。作诗写实不可缓,马上已复成微哦。

咏史

三皇之前不可传,尧舜垂衣化自然。夏衰商败兵革起,征讨有罪非传贤。苍姬种德极深厚,历载八百何绵绵。孔丘孟轲不得位,唯有文字登书编;春秋笔削严一字,诛恶褒善持大权;丘明作传详本末,下迨战国何茫然。秦皇并吞六王毕,始废封建迷井田;功高自谓传万世,仁义不施徒托仙;东游弗返祖龙死,赤灵火德明中天。汉朝文景称至治,刑措可比成康前;无端杂用黄老术,是以未得称其全。王莽贼臣篡汉祚,赖有光武如周宣;云台名将应列宿,婉婉良策扶戎轩;绝胜高祖醢彭越,可比周召终天年。崇儒往谒曲阜庙,典章灿灿罗星躔;后人不省创业苦,宠任阉宦皆貂蝉;西园粥爵诚可耻,党锢忠士灾何延。一朝曹氏帝称魏,铜驼荆棘生荒烟;关张早死后主弱,典午自帝开坤埏。五胡云扰乱中国,五马南渡何翩翩。六朝兴废有得失,岂知合并归杨坚;琼花城里建宫阙,汴河春水浮龙船。乱离思治否复泰,唐室高祖催飞骞;秦王神武不可及,遂承天祚传高玄。大纲不正有惭色,我尝抚卷思其渊。纷纷女祸握神器,扰扰藩镇横戈鋋;乘舆避乱数奔窜,翠华几度游西川。黄巢残贼不忍说,白骨山积血成泉;侵凌渐使唐祚绝,江海虽大犹涓涓。朱温降将乃一贼,僭号暂时得复失。后唐石晋暨知远,但以功利不尚德。周家亦僭登天基,独有世宗明治术。我朝列圣皆深仁,天下苍生得苏息。史书浩浩充屋栋,人主欲观宁遍及。小臣纂集作通鉴,治乱兴亡明似日。愿言乙夜细垂观,比美成王戒无逸。

题欧阳先生段君墓志铭后

翰林欧阳公,文章满天下。段君墓碑亲手题,美玉精金动高价。雄词传世发幽光,奇气腾空照长夜。段君有子渥洼马,荣亲何待为卿亚。白云山空心共飞,宰树雨寒泪盈把。嗟我邑子栖林野,白鹭青原遍儒雅。今晨始得读君碑,才名岂是寻常者。钟鼓清时金谷园,衣冠前辈洛阳社。人间万事力可为,子孙振耀古来寡。君家旧德今见之,复使乡邦共悲咤。何时却得拜君坟,临风絮酒哀悰写。

贺新郎 其一

马上貂裘裂。料明妃、几番回首,旧家陵阙。留得胡沙千年恨,写入冰弦四列。想历遍、关河风雪。弹动伊凉哀怨曲,把梨园风韵都消歇。南部乐,向谁说。多情只记潇湘瑟。纵而今、宫移羽换,此怀难竭。便有传来中原谱,终带穹庐烟月。甚长是、未歌先咽。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

归猿洞歌简玉华遁叟

我本白猿翁,来寻碧环女。望山但觉藤罗深,入门唯见花成坞。花间蝴蝶为我语,解君佩纕媒洞府,自应托梦无险阻。凤凰飞来嗒以咍,子非西行牛秀才。昭君匈奴犹可笑,野狐惑人何媚哉。孙郎前身孙供奉,袁氏化形妖气重。峡山要是萃逋逃,狐女观心国师动。翁所佩,苍龙精,试一舞,耳生风。旌阳斩蛟江水中,何当一扫山为空。我闻凤凰言,还谢双蝴蝶。画船东下山苍茫,閒向江心弄明月。

贺新郎

马上貂裘裂。料明妃、几番回首,旧家陵阙。留得胡沙千年恨,写入冰弦四列。想历遍、关河风雪。弹动伊凉哀怨曲,把梨园风韵都消歇。南部乐,向谁说。多情只记潇湘瑟。纵而今、宫移羽换,此怀难竭。便有传来中原谱,终带穹庐烟月。甚长是、未歌先咽。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一段江南绿。望依依、沙鸥起处,辋川横幅。十里平郊人烟聚,掩映汀洲几曲。试与问、隐君林屋。花径竹门春窈窕,有苍颜绿鬓人如玉。挥白羽,跨黄犊。高情远继巢由躅。向沧浪、濯缨垂钓,自歌还续。手种陂塘千株柳,隔断红尘万斛。算独有、渔舟来熟。待约西施同载酒,趁桃花、浪暖相追逐。寻胜地,访遗俗。海底珊瑚树。问鲛人、几时擎出,碎为繁露。茜女拾来纫成佩,妆点江南岁暮。便掩映、含章窗户。更着绛绡笼玉骨,怕黄昏、不向孤山路。银烛暗,未归去。梦中曾被梨云误。最难忘、长沙形胜,水声东注。若见何郎须相报,不改扬州韵度。道秾艳、尚堪重赋。一点酸心浑不死,笑桃根、桃叶非吾故。空谷底,谩延伫。

1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