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其四
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明明获麟书,作世大龟镜。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皇天开老眼,牵复首拜命。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伏睹四月五日赦书銮舆反正中外大庆小臣有感斐然成章二首 其二
误国奸邪已窜诛,天扶黼座正宸居。少康一旅时犹在,高祖三章术未疏。必顺人心收俊杰,自应天意助耘锄。累臣海上空回首,愿浥沧溟洗谤书。
乡人项服善宰鄱阳有政声人惜其去用郡圃栽花韵作诗数篇叙别遂和以送之
七岁名师世胄赊,云孙行实副文华。仁心驯及鲁恭雉,和气种成潘岳花。清白见知鄱水月,高明相照楚天霞。送君撩我思乡意,遥想吾庐日长麻。鄱江同事半年赊,直谅何人似去华。吏报圜扉多鞠草,民歌枯木再生花。暂留萧寺行逢雨,剩作新诗语带霞。褒德自应侯卓茂,清朝知己况如麻。江东回首莫云赊,寒食令人感岁华。皎皎丹心惟望日,星星短发不簪花。书传何处山名雁,酒忆吾乡水似霞。故旧相逢如问我,为言多病服天麻。公真有德如元令,我愧无才似李华。话别芝堂倾竹叶,送行鄱水涨桃花。眼看三匝乌逢月,心羡齐飞鹜趁霞。它日相期访刘阮,分桃采药饮胡麻。
得王希元书有感
客子寄书来,关山正雨雪。恍如对面时,翻然几披阅。冻笔挥亦难,言之意弥切。驿树共萧条,而能念薄劣。我今知尔心,可置管鲍列。人生多交游,但恐久离别。盛年拟会期,白首独愁绝。有怀空自歌,月明谁击节。
激书
一名 《水田居激书》二卷 ( 《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易其姓名,借以立议,如《太平广记》贵公子炼炭条等。有的则引古语,并加以推理、阐发。其文称心而谈,有纵横曼衍之意。但其语句字词或伤于冗赘,或伤于纤丽,欲仿《庄子》而未成。其宗旨皆为黄老家言。此书收入《水田居全集》中。另有《激书》二卷,附校勘记一卷,为民国胡思敬校,收入 《乾初先生遗集》别集之中。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庭槐著老花,佳兴渺澄江。束书望故国,飞帆响篷窗。白袍看先登,唾手筑受降。从风靡彊燕,举火烛老庞。秋天鸿鹄高,惊到中叠双。闺人侈宵占,玉虫缀灯缸。君到洗沐已,蜡屐款北山。吾祖山中人,凛然千载颜。其旁马鬣封,近去龙衮间。通鉴恰施行,新经宜少删。世上有公议,渠自明忠奸。物情有报复,天道则好还。昨日天子诏,痛念并州儿。傥有长毂动,何忧折箠笞。似闻当宁叹,颇牧今何之。岂惟一方痛,其势又类腓。策士仍三年,侧席收六奇。谁当挽天河,洗出中兴碑。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明明获麟书,作世大龟镜。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皇天开老眼,牵复首拜命。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念我答飒久,区区劳此生。借屋就瞿昙,长湖绕厢潆。未了文字债,截蒲坐纵横。天公喜相我,贶以秋风清。他年载兼两,策勋首短檠。饥吟愧峨冠,谁知此心倾。孤城挟龙虎,盘礴纳万象。冯夷遵节制,旦暮过稽颡。君今搦寸毫,意与孤鸿往。雄豪揽千古,光彩发万丈。忆昨吏三年,到今馀梦想。古寺壁间名,劳君拂蛛网。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鳞差四百指,习惯啼饥声。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高轩过我数,相对心迹清。共乘殿角凉,剧谈新月生。稍作莲芡费,久绝壶觞倾。告我买夜航,襆被催宵征。秋晚破敌归,连营稍休兵。青云付一蹴,齐晋多世卿。
题柳公权玄秘塔铭 其一
何处浮图葬衲师,斯文犹得睹残碑。想当放手书丹日,正似从容笔谏时。
题柳公权玄秘塔铭
何处浮图葬衲师,斯文犹得睹残碑。想当放手书丹日,正似从容笔谏时。君家书法已三传,琬琰文章到处镌。闻说贤郎当跨灶,银钩爱学柳诚悬。
郑亦邹郑成功传
郑著《郑成功传》(分上下两卷)作者郑亦邹,字居仲;福建海澄人。清康熙丙戌(四十五年),成进士;旋授内阁中书。未几,乞假归;结庐于白云洞之麓,授徒着书。所著有《明季遂志录》等书,多散佚。《郑成功传》约成于康熙四十五年稍后任内阁中书期间,上距台湾郑氏之亡只二十余年。传系郑氏四世事,编年纪述;虽由清人口吻,但以闽人说闽事,极具史料价值。
颜鲁公名印歌
颜家世宝鲁公印,我初见之光夺矑。倚天柱地赤文两,铜八分广径亦如。何论仓籀孰秦汉,招摇输金造化炉。公之灵爽照千古,洞天琳腴结蕊珠。英英握拳透爪力,侃侃正士端人书。相当印印锥罢画,小署纸尾腥红朱。初疑砥罢卢奕面,泪痕血渍交模糊。不然老臣忠义胆,一腔色正离方朱。当时河北廿四郡,大名独邀天子呼。世称鲁公不姓氏,况千载后鲰生乎。口噤遑敢以手摸,触著恐犯蛟螭衙。颇嫌官诰尚书印,九叠盘曲伤形模。虽然物以人重耳,以此较彼徒区区。诗成更乞印一纸,佩作肘后龙威符。要扶心脏作正气,魂梦不敢流荒诬。复愁雷电忽下取,神物一失如亡逋。
维摩经义疏
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立于三论宗之立场以注释维摩经。初论‘玄义’,其次逐一注释维摩经十四品之文句。该‘玄义’部分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亦可视为本书之序论,后已别出一书成为‘维摩经游意’一卷。除‘玄义’之外,本书注释各品,首皆解释品名,次概说该品大意,复逐次注释经文;于注释之中屡屡引用鸠摩罗什、僧肇、兴皇等之说。
奏谳书
汉代纂辑的案例汇编。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土。全书共227支简,包括春秋至西汉时期的案例22件。书题位于全书的末简,自名为《奏谳书》。可能是供官吏工作参考,或学吏者阅读应用。《奏谳书》释文已经由江陵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后,分别发表在《文物》1993年第8期和1995年第3期。历史学家李学勤对释文的解说也同时发表。《奏谳书》案例的编排,凡有纪年的,大体上是越早的越列在后面。推算历朔,纪年最早的在秦始皇(秦王政)即位之初,而最晚的到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其间穿插一些没有纪年的,格式较为简略,应系摘要。另外,还有两条春秋时期的案例,仅系记述,不属书。“谳”[yàn]的意思是议罪,《汉书·刑法志》云:“县道官疑狱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奏谢书》便是这种议罪案例的汇编。
台湾郑氏纪事
三卷。川口长孺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一书。凡事注出处所抵牾之处,辨析异同,诠注其下。有郑成功克台湾、郑氏与日本关系及郑经伐清檄文资料,极为珍贵。有日本刻本。
杨太宰致政
纷纷车马出都门,共道虞廷仪凤今。孤骞大臣一身善,终始青史百世垂。兰荪古人行道借,名位实似浮云非。我贵四时代谢理,自然那得功成不身退。猗欤杨公今得之,主恩缱绻不可縻。七年正色掌邦治,十疏乞骸归海湄。惟公令德原孝友,厥德如渊福如阜。一心要回世界还淳风,道率平常令可久。救世之利那有全,虽云中正等是偏。世界即如推屋壁,东倒西推仍倒边。只有天公善张主,阴阳不得长寒暑。太皞竣事祝融来,玄冥继政蓐收去。公知此道复能行,疏身霄汉何冥冥。昼承三接君恩重,年老一朝臣义明。爱身便是爱社稷,天下本身以为则。宇宙何人不爱身,善与不善存乎识。猗欤公全三达尊,此举可为万世式。国子先生无马骑,不能出门望行麾。忆公高谈壮公举,援笔纪事还成诗。
答郑伯育远寄四首
错落新篇炫彩霞,来从通德郑君家。怜余市语曾三至,羡尔遗经尚五车。渺渺千山迟过雁,盈盈一水望仙槎。相期志业初无量,争奈尘途鬓欲华。贤书早晚达承明,暂向归鸿听友声。策足久淹奔逸步,论心不尽别离情。游梁孰可方枚叔,入洛谁当荐士衡。一自临岐成远隔,江东回首暮云平。每忆论文怅未同,诗陈大国见遗风。攀辕往日山阴叟,失马何年塞上翁。豹隐但馀岩雾白,鹏抟应带海霞红。河清莫道端难俟,亦有挥戈日再中。旅怀萧瑟又逢秋,葭水迢遥思旧游。为恋主恩仍上国,敢云吾道只沧洲。私疑晚暮将何补,却笑卑微孰肯休。寄语昔时同学者,云霄终见凤鸾俦。
答潘兰史、丘菽园用王晓沧韵
龙血玄黄战正酣,海山何处筑诗龛?权书枉著苏明允,心史空留郑所南。斫地有歌哀骥老,攀天无路阻鸾骖。蛮云黯黯愁思阔,聊写新词当麈谈。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毕。十四日说竟。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内已至题目二□”等。研究者或谓辛酉年即建中二年(781)。证之北昆6号背书“大乘百法明门论随听手记”之题,则两号应为同一性质的笔记,且敦煌遗书之尚未整理的《百法明门论疏》中,必有同一著作之残卷,详情待考。本文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
梵名Maha^ya^na -s/atadharma-praka^s/amukha-s/a^stra 。全一卷。属印度大乘宗经论部。又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天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系摘自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百法名数,为法相宗所依据重要论书之一。全书系就诸法而略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法,有眼识等八种。(二)心所有法,立偏行等六种分位,即:(1)偏行,有作意等五种。(2)别境,为有欲等五种。(3)善,有信等十一种。(4)烦恼,有贪等六种。(5)随烦恼,有忿等二十种。(6)不定,有睡眠等四种。(三)色法,有眼等十一种。(四)心不相应行法,有得等二十四种。(五)无为法,有虚空无为等六种。本论有(大三一·八五五中)‘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之语,乃说明一切法即五位百法,次列举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而阐述一切法无我之理,以为本论之主要旨趣。盖俱舍立‘七十五法’之说,而仅论及补特伽罗无我之理,是犹妄计心外有实法;唯识则阐明百法皆不离识、实我本空,故一一之法亦非实法,是为唯识证理之门。有关本书之著者,至元法宝勘同录卷九,谓系提婆菩萨,西藏译本则举出护法(藏Dpal-ldan-chos-skyon% )之名。本书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百法明门论解二卷(窥基)、百法明门论疏二卷(大乘光)、百法明门开宗义记一卷(昙旷)、百法明门论义一卷(德清)、百法明门直解一卷(智旭)等。
乡人项服善宰鄱阳有政声人惜其去用郡圃栽花韵作诗数篇叙别遂和以送之 其三
江东回首莫云赊,寒食令人感岁华。皎皎丹心惟望日,星星短发不簪花。书传何处山名雁,酒忆吾乡水似霞。故旧相逢如问我,为言多病服天麻。
伏睹四月五日赦书銮舆反正中外大庆小臣有感斐然成章二首
天眷吾皇筑旧基,未应炎德遂中微。共欣宸极还天步,赖有群龙夹日飞。霈泽及民寰海庆,孤忠许国寸心违。建炎首被钧衡选,孤负明恩泪湿衣。误国奸邪已窜诛,天扶黼座正宸居。少康一旅时犹在,高祖三章术未疏。必顺人心收俊杰,自应天意助耘锄。累臣海上空回首,愿浥沧溟洗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