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游石门

耸而削。下视聱牙太恶。缘延过,直学猿猱,岩突当胸几推落。此行应悔错。一二从游悸愕。手扪罅、半趾才容,问道何年废椎凿。俄然转幽壑。有千尺惊涛,涧底喷薄。乔林闭日阴风作。更森列奇石,狮蹲凤舞,苍龙偃卧旋奋跃。或哮虎相搏。崩剥。蔓藤缚。怅旧日翻经,迹已湮却。两崖高峙如楼阁,但齿齿棱棱,憾摇羁魄。归来暗省,怕夜里,睡难著。

辛未初秋月下自述(二十八首选三)

笙歌丛里怅然归,不问年荒与鳜肥。一卷好诗游子路,几莺残月乱花飞。包缠行李新朝报,补缀帆衣旧国旗。最好美人沱上月,照人来去自东西。天垓徒步听人登,黑海狂澜一万层。髡首好奇多秃犬,赤衣无类只苍鹰。滔滔大劫延无已,瘁瘁民生渐不承。四起狼氛肆屠毒,可怜荒冢葬王敦。大恨深忧不可排,倾天容海一螺杯。无因蛇虺生龙种,难取鸱鸮化凤媒。得意风云随梦涨,丧时花木认春开。朅来也构非非想,自学汾阴教伯才。

法言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

广黄帝本行记

一卷。题唐阆州晋安县主簿王瓘撰。原书三卷,上、中二卷述黄帝成长及治理天下之事,此二卷已亡佚。今仅存一卷, 即下卷,叙述黄帝修道成真之事,因收入《道藏》得以保存。主要记述黄帝使天下大治之后,寻仙访道之事。记载了黄帝师从宁封子,受其龙娇之经,见紫府先生,登于风山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以劾召鬼神,见中黄子,受九茄之方,见大隗君黄盖童子,受《神仙芝图》十二卷,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经》,复受《九转之诀》于玄女,往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从广成子得长生久视之道,最后乘龙升天。可作研究黄帝与道教的参考资料之用。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一卷,清末诵清堂主人撰,成书于民国三年。作者(本名及其生平不详)曾参预清末辛亥年四川铁路的筹画,是清政府修路大员赵尔巽的主要幕僚之一。本纪略意在开脱作者本人在修路一事的责任。但因其以“辑录当时奏章、文告、书函、图照”为主,“悉录原文,不敢僭越”,故保存了相当丰富珍贵的原始资料。今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整理。

机警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 《千顷堂书目》编入子部小说类, 今存有《百陵学山》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卷首有撰者自题曰: “予生也朴窒,见事每迟。阅书史中应变神速转败为功者,录以开予心。”可知书中所记,大多为古人善处事变、临危不惧、化险为夷之事,即所谓“机警”者。例如司马光砸缸救童,王羲之幼时闻王敦、钱凤谋叛逆,因装吐吁熟睡而得全命等,大抵录自他书,撰者在后稍加评论。然而,由于撰者不记录引书名,因此有些篇则,现已不易知其所出。如:赵从善尹临安,宦寺欲窘之,一日内索朱红桌子三百只,限一日办。从善命于市中取茶桌子一样三百只,糊清江纸,朱涂之即成。两宫幸聚景园回,索火炬三千枝,限以时刻,从善命于娼家取竹帘束之,顷刻而办。此书录得这类故事近二十则,成书于嘉靖丙午(一五四六)年。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佛典注疏。宋本嵩述,琮湛注。二卷。宋元祜三年(1088),本嵩应张商英之请至京城讲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撰《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经题及《华严法界观门》。后琮湛又采用禅宗评唱体解释颂文,形成此书。本嵩颂文指出:“深明杜顺旨,何必赵州荣。”琮湛评之日:“通明妙观玄纲,何必参禅问道。”此书从形式和理论两个方面沟通了禅思想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平齐行二首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泰山沈寇六十年,旅祭不享生愁烟。今逢圣君欲封禅,神使阴兵来阻战。妖氛扫尽河水清,日观杲杲卿云见。开元黄帝东封时,百神受职争奔驰。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罴。侍臣燕公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当今睿孙承圣祖,岳神望幸河宗舞。青门大道属车尘,共待葳蕤翠华举。

仰赠特进阳休之诗

幽求遂古,逖听前闻。鸿荒眇邈,篆策絪缊。体国经野,为鸟为云。果行毓德,或武或文。于铄君子,含章挺秀。龙翰凤翼,玉荣松茂。逸韵孤峙,奇峰回构。慕舜匪高,希颜可陋。艺殚文府,学究书林。尽则穷丽,索隐钩深。灵珠耀手,明镜悬心。声偃华裔,道冠衣簪。豹变其文,鸿渐于陆。入作卿士,出为岳牧。千社万钟,玄冕丹毂。神之听之,介以景福。汉称广德,晋美剧阳。君亦高蹈,二此鸿芳。知足知止,令问令望。功遂身退,休有烈光。闻风伯夷,懦夫自立。祖道疏傅,行人霣泣。公之戾止,僚友胥集。瞻彼高山,每怀靡及。余实肤陋,少不及门。挟策问道,拜帚承恩。以兹高义,被于后昆。式歌且舞,敢赠长言。

龙门心法

道教书名。该书是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律师王常月所撰。此书原是他在北京白云观六次开坛传戒时的讲稿《心法正言》,后由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棒作跋,法孙詹太林、元孙唐清善编纂而为《龙门心法》。该书是清朝以后在全真道中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部道书。正可谓“龙门七代家风,告诸大众”。(《龙门心法序》)《龙门心法》共二十讲。一、皈依三宝;二、忏悔罪业;三、断除障碍;四、舍绝爱源;五、戒行精严;六、忍辱降心;七、清净身心;八、求师问道;九、定慧等持;十、密行修真;十一、报恩消灾;十二、立志发愿;十三、印证效应;十四、保命延生;十五、阐教弘道;十六、济渡众生;十七、智慧光明;十八、神通妙用;十九、了悟死生;二十、功德圆满。该道书特别强调修道者必须皈依“道经师”三宝及“戒行精严”。以戒为例:说这个“戒”字,“是降魔之杵”、“是护命之符”、“是仙丹宝筏。并说“戒律就是玄都禁约,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条”。(《戒行精严》)所谓皈依三宝,即用宗教道德以制身、心、意,从而忍耐行持,始终不变,明暗如一,久契真道,以脱生死。总之,《龙门心法》使教义由偏重内丹清修而转向以严守清规戒律为主的修持方法,被后世说这是全真道的又一次演变。

栖闲堂

纷纷世界多金宝,试觅一闲何处讨。天公忌闲亦惜闲,似欲人人忙里老。长安道上人如烟,信有阴阳错昏晓。食升衣尺我类渠,玉带金鱼为谁好。上而公相下百官,鞅掌其身发华皓。出临民庶或愧色,归对妻儿仍热恼。农商工贾各有役,何况倡优及舆皂。岂如老龚缚屋看青山,赁地于邻甘种稻。有男肯穫女习纺,布褐藜羹事翁媪。天怜老龚忙为贫,报以一闲非草草。乃知富贵天不惜,闲处闲人古来少。问龚胡为闲处栖,告以中恬外无扰。家传古书数万卷,充栋牙签四围绕。兴来拈读拂蠹鱼,兴尽留残听啼鸟。花阴坐久看日转,叶径行稀任风扫。问闲何味作何说,口不能言心自了。初从太白得微遇,晚向渊明饱问道。区区拟议已不闲,非作非休此其稍。我闻如是三叹息,苦恨当年归不早。闲中之味肯见分,亦欲诛茅镜湖小。

洞山十咏 高石岩

山到金盆共绕回,势高群岫独崔嵬。那更绝顶又拳石,真似飞从天上来。洞府高深对月开,长疑底里閟龙雷。天窗不照人间世,限尽游人自此回。洞外烟云肤寸合,洞中冰雪百寻飞。壶中日月凭谁记,水自飞淙云自归。天镵鬼凿匪人间,涌雪轰雷震地寒。石上双龙盖形似,更深须有老龙蟠。洞泉喷薄雨鸣霤,竹石参差风绕楹。好障波流浸山影,飞来灵隐一般清。雪液风来自石峰,金华众壑此为中。须知流出此山外,更会群流共入东。两崖叠叠水中分,瀑布飞流漱石根。伊阙西河天一角,山间号此小龙门。时行时止石高下,或见或闻云有无。五叠何妨转奇伟,终然万折必东趋。片石崎嵚斜插涧,横枝愁绝净无尘。从兹石上栽冰玉,寒谷年年递早春。高岩南下走群龙,两小源头合一峰。问道是中人不识,先生信善择中庸。

王道者

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

王道人云彦和得报有归田之命

道人新自象州来,殿院从容得屡陪。坐上拆书归有日,愁容忽作笑颜开。

王道 其一

损人利己祇一念,可使举世无安土。圣人复起更无奇,去其所争得其所。人生托命于天地,相资以生义有取。智者创物终相仇,孰为苍生解愁苦?

送王道一郎中

使者下青冥,郎官动列星。扬旌开瘴疠,持斧用雷霆。远俗难驯化,儒臣解引经。无如多诖误,能勿望平亭。

和王道录韵其人尝住茅山 其一

两首新诗墨色浓,飘然逸气有仙风。藜床清梦飞为蝶,竹杖通灵化作龙。商皓芝田云更白,葛公丹井水犹红。他年勾曲寻真去,会向松边问小童。

赠王道者

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1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