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诗会

宋、元诗总集。一百卷。清陈焯辑。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国朝书人辑略》卷二九有传。其书前六十卷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录诗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录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诗四百五十多首;后三十五卷为元,得作者二百六十多人,录诗三千七百首。此书旨在辑录散篇零什。盖自明中叶以后,宋、元诸刻,月销日亡,辑者恐自兹日益散佚,乃广为搜求辑录。其所辑之诗和一些诗的作者,在当时已鲜为人知。辑者对传播和保存宋、金、元诗起了作用。辑者改正了潘是仁《宋元诗》、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对于入辑诗人,考其里居出处,可资考证。然其疏漏之处亦颇多:如徐致中、徐玑本为一人,今分而为二;王浍、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鲠、张金娥等为金人,今入于宋;《和陆放翁见寄》、《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乃姜特立诗,今入于姜夔。所辑诗不注出处,亦为本书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其搜辑之功仍不可没。本书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程仕刊本、《四库全书》本。

珂雪词

清词别集。曹贞吉撰。2卷,补遗1卷。收词247阕。其词崇南宋,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实不失为雅制”(《四库全书总目》)。入手雄浑,语有寄托,绝去靡曼,可比陈维崧。如〔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绵雅幽细,极为陈廷焯推许;〔留客住〕《鹧鸪》抒发投荒念乱之感,朱祖谋誉为绝调。尤以咏物怀古诸作为海内所推,如〔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咏物之作入微穷变,以瑰丽之辞寄窅渺之思,沉郁顿挫之气,直驾辛、柳而上。陈廷焯评他的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白雨斋词话》卷3)。集前有王炜、高珩、陈维崧等人序。所附词评、词话和名人题辞,《四库全书》采录时曾予删除。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清名家词》等版本。

山海漫谈

明代诗文别集。任环(字应乾,号复庵)著。任环的诗文著述早已散佚,其子孙努力搜求辑录,所得不及十之一,集名仍题《山海漫谈》,从其初名。《四库全书》收录此集,以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其乡人庾玙刻本为底本。凡3卷,文2卷,诗词1卷,附录2卷则是谕祭文、本传、墓志及诸家题咏诗文。他虽是一员武将,但能诗善文。四库馆臣曾评其文说:“就其存在论之,古文皆崭崭有笔力,且高简有法度。其中如《苏门双节记》、《重修白云茅屋记》、《重修文庙祭器记》、《启明山先生书》,虽不免参杂俗格,至于送萧西泉、朱蒲西二序,清风亭、滑县行馆二记,与王南崖、答王东台二书,皆绝非明人文集以时文为古文者,虽置之作者间可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2)其诗也有可观之处,四库馆臣举出的“槎泛星河秋作客,剑横沧海夜谈兵”诗句,即是一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说:“诗特其寄兴,然亦明净。”

妙绝古今

通代散文总集。4卷。宋代汤汉编。此书旧本无编辑者姓名。仅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赣巡抚谈恺刊书序和南安知府王廷幹跋,均称其为宋人所选。《宋史·艺文志》亦无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据元人赵访《东山存稿》考证,认为是汤汉所编。此书所编皆古代散文,始于春秋左传,终至北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所选文章79篇。先秦文章取《左传》、《国语》、《庄子》、《列子》、《孙子》、《荀子》、西汉文章取《史记》、扬雄《答客难》、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诸葛亮《出师表》,唐代文章取韩愈《获麟解》、《答李翊书》等、柳宗元《梓人传》、杜牧《守论》,宋代文章取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欧阳修《泷岗阡表》等、曾巩《新序·目录序》、徐稚《祠堂记》、王安石《书洪范传后》等、苏洵《族谱引》、苏轼《六一居士集序》等。此书编选目的在于为学习古文者提供精良的选本,所选篇目皆“体近乎古而义切于用者”,“云妙绝古今者,谓文章必有法程而凡操觚染翰者固当究心乎体要欤”(王廷幹《序》)。此书在编选意图上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相似,体例上仅以夹注形式简注难读难解的字词,未加品题和评点。有明刊本、《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金石例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0卷。潘昂霄著。《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卷1—5记述志铭的源流,对于品级、茔墓、德政、神道、家庙、赐碑等有关制度,一一详考。卷6—8以唐代散文家韩愈所撰碑志为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日月等内容,都条列其文,标为程式。卷9专门评述金石文体。卷10为史院凡例。在本书中,潘昂霄强调文章“各有其体,不知其体,则喻人无容仪,虽有实行,识者几人哉”。对于具体写作技巧,他是十分重视的,起头、结尾、层次、波折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认为这些地方“要须自得于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昂霄是书,以《金石例》为名,所述宜止于碑志,而泛及杂文之格与起居注之式,似乎不伦。”“其书叙述古制颇为典核,虽所载‘括例’但举韩愈之文,未免举一而废百,然明以来,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无矩度,得是书以为依据,亦可谓尚有典型。”本书是由潘昂霄之子潘诩刊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元代曾刻过3版。本书自问世以来影响较大,曾编入《式训堂丛书》等多种丛书,并与明人王行的《墓铭举例》4卷、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金石要例》1卷,合刊为《金石三例》。近人缪荃孙还专为本书撰有札记1卷,与本书合刊于《随庵徐氏丛书》之中。

尸子白话文

先秦杂家著作。据刘向《别录》说,作者尸佼,战国晋人,商鞅之客。“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凡六万余言。”其书久佚,经清人辑集整理,现存2卷,上卷13篇,下卷佚文数十则。全书思想以尊尚儒家为主,以仁义忠信为基调,有时也采用道家、名家观点,对当时各派大体一视同仁。以文章论,其中佳言卓论,雄词华章,往往散见。明人王浚川说:“予爱其精深闳博,光辉焕烨,亦可充味古者之一脔耳。”(《诸子汇函》卷9)如《劝学》篇,专谈学习和修养,连用譬喻,叠引例证,恳切笃实,平易周到,可与《荀子·劝学》比美。有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意蕴深厚,见解精辟,发人深省。如“范献子游河”,说明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即使有少数仇敌,也不足惧。否则,身边也可能出现敌人。又如外科名手医竘,多次为秦王、张仪治病皆愈,其经验在于病者“委制”,即充分信赖任其所为。作者进而推论,治国亦须委制,然后得治。其中哲理朴素亲切,值得玩味。此为尸子白话译文。

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 《隶续》。宋乾道四年 (1168) 先刻十卷; 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四卷;其后二年李彦颖又为增刻五卷;淳熙七年(1180)尤袤又为其刻二卷,并连其版,前后合为一书,共二十一卷,洪氏写了自跋。淳熙八年(1181),洪适把《隶释》和《隶续》合印为一书,洪氏又写了跋语。然这本合编本,世无传本。《隶释》有明万历王鹭刻本,保存完整。《隶续》则几乎佚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关于《隶续》一书,范氏天一阁、曹氏古林、徐氏传是楼、含经堂所藏,只有七卷。他后来又访得琴川毛氏旧钞本,虽残缺过半,但于七卷之外,又增得一百一十七页。朱彝尊参合两家之残帙,参校成编,刻本于扬州。喻良能在跋中说:“续有得者,编为十卷;又复冥搜旁取,编成九卷”,即当时所刻实际上只有十九卷。此本第五、六卷载碑图,第七卷载碑式,第八卷又为碑图,第九、十两卷缺,第十一至二十卷载碑文,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洪适的自跋,载在第二十卷尾。前后参差错乱,已非原书之旧貌。朱彝尊所说的七卷本,乃元泰定二年(1325)宁国路儒学所刻,较扬州本讹误为少,但缺损太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扬州本,而以泰定本详校异同。至于残缺的部分,至今无可考补。

汉艺文志考证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时代。所考证者,如《汉著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非子产所杀,庄葱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逢蒙之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应麟始捃摭旧文,各为补注。不载《汉志》全文,惟以有所辩论者摘录为纲,略如《经典释文》之例。其传记有此书名而《汉志》不载者,亦以类附入。《易类》增《连山》、《归藏》、子夏《易传》。《诗类》增《元王诗》。《礼类》增《大戴礼》、《小戴礼》、《王制》、《汉仪》。《乐类》增《乐记》、《乐元语》。《春秋类》增《冥氏春秋》。《道家》增《老子指归》、《素王妙论》。《法家》增《汉律》、《汉令》。《纵横家》增《鬼谷子》。《天文》增《夏氏日月传》、《甘氏岁星经》、《石氏星经》、《巫咸五星占》、《周髀星传》。《历谱》增《九章算术》、《五纪论》。《五行》增《翼氏风角》。《经方》增《本草》。凡二十六部。各疏其所注於下,而以不著录字别之。其间如子夏《易传》、《鬼谷子》皆依托显然,而一概泛载,不能割爱。又庾信《哀江南赋》称,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实由误记《艺文志》,与所用“桂华冯冯”误读《郊祀志》者相等。应麟乃因而附会,以栩阳为汉代亭名,亦未免间失之嗜奇。然论其该洽,究非他家之所及也。

内训

明成祖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所写。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全书包括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二十章。《内训》首章即讲女子的德性在于孝敬、柔顺而“能配君子”,要求女子“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教导凡为妻者要明阴阳之大义,“能推是适”,以事其夫,要“体柔顺……服三从之训。”要求女子“秉坤仪”、“著母德”,以“父天母地”来说明三从四德的孝顺、节义是合理的,天经地义的。《内训》在较多地从理论上阐扬封建妇道同时,特别选辑了先人的女教典训,在“崇圣训”、“景贤范”诸篇中阐发了古哲先贤的“嘉言善行”作为妇女学习的典范。要求培养专一主内,有“内助之德”,行“内助之功”,绝对顺从的贤妻、良母、孝妇、贞女。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颁令刻印《内训》,“使庶民之家得以训诲女子”。此后,王相以传统的儒教思想对此书加以笺注,并收入《女四书》中,成为封建社会的女教教材,对后世影响很大。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一卷、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撰。案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曰,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五季多故,隐於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著《山水诀》一卷。汤垕《画鉴》亦曰荆浩山水为唐末之冠,作《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则此书本名《山水诀》。此本载詹景凤王氏《画苑补益》中,独题曰《画山水赋》。考荀卿以後,赋体数更,而自汉及唐,未有无韵之格。此篇虽用骈辞,而中间或数句有韵,数句无韵,仍如散体,强题曰赋,未见其然。又以浩为豫章人,题曰豫章先生。益诞妄无稽矣。别有《笔法记》一卷,载王氏《画苑》中,标题之下注曰一名《画山水录》。案《唐书·艺文志》载荆浩《笔法记》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作《山水受笔法》一卷,沁水荆浩浩然撰。今检记中称石鼓岩前遇一叟,讲授笔法。则陈氏所记乃其本名,《唐志》所载乃省文呼之,王氏《画苑》所注又後人改名也。二书文皆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艺术家粗知文义而不知文格者依托为之,非其本书,以相传既久,其论亦颇有可采者,姑录存之,备画家一说云尔。

论语集解义疏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慈幼新书

又名《慈幼筏》。儿科著作。明程云鹏辑。十二卷。云鹏字凤雏,江夏 (今湖北武昌) 人。少攻举子业。因感先慈以疟亡,妻以血殒,三男二女,夭于惊、痘。乃发奋于医,昼诵夜思,医术日精。尚撰有《灵素微言》、《脉复》、《伤寒问答》 等书。是书刊行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卷首论保产,卷一论禀赋、脏能、、脉候、胎症、变蒸; 卷二论小儿杂症,卷三至卷六论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七论麻疹、丹毒、惊风、急惊、慢惊、慢脾、风痫、发热等,卷八论伤寒,卷九论感冒、咳嗽、痰喘、疟疾、痢疾、吐泻,卷十论食积、疳积、腹痛、溺血、便血、吐血、黄疸等,卷十一论疮疽杂症,卷十二论痘家应用药性。书中除论治法外,尚附医案。对儿科诸症,搜罗甚广,尤以痘疮更为详尽。如痘疹之病因、治疗原则、鉴别以及分析病情之“三等”、“五要”、“五善”、“七恶” 皆中肯綮。理法方药齐备,毫无空论泛述之弊,足资儿科临证之参考。有清康熙间姑苏桐石山房刻本 (原题张介宾撰),乾隆十一年 (1746) 玉诏堂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 本。现剩五卷。

名公书判清明集

简称《清明集》。宋代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分类汇编。十四卷。编印者没有署姓名,只题了“幔亭曾孙”的别号。这个别号的意思是“武夷乡人”。可以确定《清明集》的编印者是福建崇安人。本书约成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或稍后。判词作者共四十九人,其中事迹可考者只有十九人。他们分别是:胡颖、蔡杭、翁甫、吴势卿、刘克庄、范应铃、吴革、方岳、宋慈、真德秀、马光祖、王遂、姚珤、李昴英、叶武子、赵汝腾、王伯大、史弥坚、方大琮。共分官吏、赋役、文事、户婚、人伦、人品、惩恶七门。门下分类,每类则收判语若干条(篇),共四百七十三篇。卷一至二,为官吏门,分十五类:申儆、申牒、奖拂、儆饬、禁戢、澄汰、周给、顶冒、鬻爵、借补、权摄、受赃、对移、昭雪、举留生祠立碑。卷三分赋役门与文事门。赋役门下分财赋、税赋、催科、受纳、纲运、差役、限田七类;文事门下分学校、书院、祠堂、科举四类。卷四、卷五均为户婚门之争业类。卷六为户婚门之赎屋、抵当、争田业、争屋业、凭屋、争山、争界至七类。卷七为户婚门之立继、归宗、检校、孤幼、孤寡、女受分、遗腹、义子等八类。卷八也属户婚门,共十类:立继、户绝、归宗、分析、检校、孤幼、女承分、遗嘱、别宅子、义子。卷九亦为户婚门,共十一类:违法交易、取赎、坟墓、墓木、凭屋、库本钱、争财、婚嫁、离婚、接脚夫、雇凭。卷十为人伦门,下分父子、母子、兄弟、夫妇、孝、不孝、乱伦、叔侄、宗族、乡里十类。第十一卷为人品门,共有宗室、士人、僧道、牙侩、公吏、军兵、厢巡七类。卷十二至十四均为惩恶门,其中卷十二包括奸秽、诱略、豪横、把持四类,卷十三为哗徒、告讦、妄诉、拒追、诬赖五类,卷十四为奸恶、假伪、斗殴、赌博、宰牛、妖教、淫祠、淫祀、诳惑、巫觋、贩生口、慝名书、竞渡十四类。全书共分一百零三类,减去户婚门中七、八两卷名称重复的六类,实有九十七类。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新旧两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与传于尼波罗国(尼泊尔)之九部大乘经中之华严经为同本。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或谓五十三参),而成就普贤之行愿。四十华严仅有入法界品一品,然此品占华严经四分之一以上,故视之为异译,兹将其结构组织,列表如后。又四十华严之叙述,虽与新旧两华严经之入法界品大同小异,然其文较广,于卷四十中新添加普贤十种大愿,及‘重颂’(以偈颂重覆阐释经法)之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为本经之特色。关于本经之翻译,系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由南天竺乌荼国师子王派使者进贡其所亲写华严经之梵本,翌年六月,于长安崇福寺,由罽宾般若三藏译之,澄观及圆照、鉴虚等诸师详定,至贞元十四年二月译毕,共四十卷,此即四十华严。又本经之梵本,现保存于英、法、印度等国之图书馆或学会中。本经亦有西藏译本及西夏文字之经本。此外,本经记述善财童子游行南方,历访善知识之说,与道行般若经等所述萨陀波伦菩萨东行参求般若之说类同。又本经所记之诸大声闻不能闻知佛之自在神变,以寓‘斥小叹大’(斥责小乘,称叹大乘)之意,与维摩经等之旨趣一致。本经之别译,有西秦圣坚所译之罗摩伽经三卷、唐代地婆诃罗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一卷、唐代不空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又本经卷四十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之异译有二种。本经之注疏,有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澄观)、华严经别行疏二卷(仲希)、华严经普贤行愿修证仪一卷(净源)等。另赞咏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者,有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杨杰)、文殊指南图赞(惟白)等。

忆寄方子清时子清久留吴中

一别嗟何处,相思抚旧蹊。月明施濑北,云起蠡岩西。跋涉舟车动,过从笈箧携。邻光因借烛,道味肯吹齑。好学萤分照,论交雁择栖。丘园心薜荔,海国气鲸鲵。卷帙签翻蠹,讴吟砚发黳。经筌参《老》《易》,乐府录铙鼙。治法推周稼,淳风仰汉绨。谈玄知野马,考字守家鸡。土域标鞮象,天图辨煇鑴。遗文多废坠,妙契极端倪。独树盘桓久,平芜眺望低。霜林红玳瑁,雾雨碧玻瓈。屏迹依狐兔,销愁对鹭鹥。尘书投梵夹,美饷挈童觿。檞叶时遮峒,藤梢或罥溪。龙居瞡雪瀑,虎路蹑霞梯。出入恒联袂,追随几杖藜。竹山香岭峤,花岛绣湖堤。尚义开黉始,延儒振席齐。生徒脩枣脯,祭品授菹臡。锦石看还数,苍松倚却题。吾伊朝屡集,浑灏夜同稽。自谓菖为歜,人疑谷似稊。中悁真抑郁,外物总筌蹄。岁序空流迈,涛波益惨悽。故袍寒擘茧,雄剑滑膏鹈。绿映牵帆水,红黏曳屧泥。娃宫钗钿拾,甫里笔床赍。鹤市歌喉引,鲈乡鲙手?。吴趋誇粉黛,越产购珠犀。富业连橙圃,菑霖溃稻畦。占归仍浩眇,结客重酸嘶。彼此身如寄,参商梦欲迷。蓬飞甘扫轨,桂落得通闺。侠眼收丹电,仙襟化素霓。贫期金埒骋,贱许玉阶跻。病矣长忧痼,閒哉敢恨睽。㨵除须尔镊,磨刮更予篦。本欲睎王贡,兹犹慕阮嵇。猖狂疏奏椟,软弱谢耕犁。习静求神悟,超群畏俗挤。清琴桑有鲤,钜弩蹠非鼷。教驾传衔辔,观隅识橑枅。锄芝黧受谪,抱璞刖闻啼。性命缘穷鬼,功名属嬖奚。悠悠鸾与凤,泯泯鹿将麑。白谷今安驷,青霄古执圭。毋宁枉隐逸,辛苦等黔黎。

次黄侍讲赠陈性初诗韵

忆昔游虎林,年壮已非冠。旅食叹酸辛,敢望诸侯传。捉衿肘已露,纳履踵成穿。甘从原思贫,耻学毛遂荐。薢茩丹丘生,文采超众彦。精魄更蔚庞,雏展垂天翰。每逢罗浮春,含笑解貂换。列饮杏花阴,吹笛侑羹献。微酣双耳热,谹议层叠见。弘深剧王霸,险诡杂神幻。踏月或起舞,留连过夜半。恒思酒星临,手不离璧散。忽骑东海鲸,归餐赤城饭。于时海大鱼,鼓鬣正湍悍。飓风挟洪涛,漂没无泮岸。手操丈二矛,欲刺忘身贱。指麾集群渔,蓐食待东旦。更陈清海策,衔袖书一卷。大言惊众听,读者洽背汗。九阍不可通,志士徒扼腕。因作山水游,所幸脚力健。酒经七家笺,诗囊五采烂。走马过粤郊,看花入荆甸。醉馀两齿豁,双雕伤一箭。湘流去洗耳,杳不闻治乱。自余湖堤别,久矣踪迹判。秦淮诧再聚,何异箴得线。示我诸遗篇,令人忆东观。襄阳耆旧亡,文园白日晏。袭之如殷彝,夙夜宜绻绻。

奉和袭美二游诗 徐诗

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㾓。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

代赵信甫千人助冬衣

忆昔浑家衣天香,翩翩风流公子裳。蟾宫步武云送上,雁塔姓名星摇芒。绿袍照眼初意锐,青毡入手前路长。谁知蕉鹿成夜梦,日与蓬鴳争时光。累累鹄形走山谷,战战茧足履冰霜。貂裘已弊有嫂轻季子,牛衣虽泣无妻问王章。悬鹑襹褷不投俗,扪虱勃窣徒谈王。岂不欲羡补衮居峻地,岂不欲著锦绣归故乡。顾瞻外饰至此面自赪,摸索中襟凄其汗如滂。况今玄冥令凛冽,难把赤立身支当。彼狨鞍宝马重狐貉,彼毳茵绣帐双鸳鸯。或锦步障五十里,或金缕衣十二行。与富贵家自择伴,如衰飒辈难登堂。老者衣帛盍早计,大寒索裘真痴忙。缙绅遗绪惨莫继,章缝本色终难忘。从来固多急义谱,今亦何敢浅识量。君不见履常长贫冻至死,絮袄不具有识空悲伤。又不见范叔一寒如此极,绨袍之恋千载犹芬芳。

送陈应求赴官

莫辞酒,且听歌,休被骊驹白玉珂。主人劝客终今夕,明日长亭可奈何。金风萧萧鏖馀热,砌虫唧唧助凄切。此时景物不胜愁,况是离人心欲折。陈侯陈侯,貌岩岩而俊整,才浩浩而清绝。有如壶山之万仞巑岏,寿水之千寻瑩澈。青芝赤箭药笼储,金钟大镛廊庙须。天生奇才为时出,容易弃掷天南隅。君不见马宾王,新丰一逆旅。又不见公孙弘,菑川一老儒。逢辰立谭取卿相,至今文采照天衢。广文官舍虽落莫,刀笔不与俗吏俱。公馀更勤五车读,未必不是北门西掖之权舆。刺桐古城花欲燃,旧游人物想依然。凭君到彼访二陆,向道故人饱饭度残年。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决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坚。天机先兆朕,圣度蕴渊泉。仁义生知性,恩威独化权。乾坤无毁息,长与大名传。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棣萼因心友,云章落笔文。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鳌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阙庭。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式道清行马,灵輴下陛帘。云奔同軓集,雨泣兆民瞻。石阙苍烟暝,松门白露沾。载弓徒陨绝,无计附龙髯。

1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