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日札摘抄
明代笔记。39卷。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是田汝成之子。该笔记今存有万历年间刻本。前有万历元年(1573)刘绍恤序、蒋灼序。该书中不少记述,有助于了解嘉靖、隆庆以后社会风气的变化,如卷3记述吴地男娼风气之盛,卷27记述僧尼杂处、道俗混淆,以及假扮师姑奸骗妇女等。从这部笔记也能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如卷1记述隆庆二年(1568)讹传朝廷选绣女,以至许多人家“女子七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无不婚嫁,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势如抄夺”,卷4记述查抄刘瑾、钱宁、江彬、严嵩等人家产,备列细目,数量惊人。这些皆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旁证资料。至于他关于“文有似拙而实妙者,《史记》也;诗有似拙而实妙者,乐府也”的议论,关于“近时俗学皆尚三苏文字”,以至一士子假造苏子言论,考官也不知晓的记述,对研究明代诗文也有助益。该书卷7为《玉笑零音》,曾以单本行世。卷中皆是采取一些新奇故事,纬以俪语,读来颇有文学情趣。另外,卷21关于祝英台的记述,早于他书,可供民间文学研究者考稽。总之,本书内容较为广泛。该书曾收入《纪录汇编》,题作《留青日札摘抄》,仅选录4卷。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1310—1391)作。这是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 (1378),已经告老辞官的宋濂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晚辈,正在太学学习的马君则拜见他,这篇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临别赠言。文章的主旨是勉励青年专心求学。作者先写自己少年时代得书、从师和求学之难,后写当今太学条件优越,得书、从师和求学之易,告诉太学生: 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决不是别的原因,而只是自己用心不专。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寓道理于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之中,是教诲,但没有教训的口气,读来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使人奋发上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自己少年求学生活的清苦,写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对比强烈,发人深省。语言朴实,笔调如涓涓流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谰言长语
明代笔记。1卷。曹安撰。曹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今属上海)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安丘县教谕。该笔记前有成化二十二年(1486)曹安自序,说明写作缘起及其书内容:“予少游乡塾,见先生长者嘉言善行,即笔于楮,或于载籍中间见异人异事亦录之,长而奔走四方,所见居多,凡三四帙,因去滇南,道远难将,留于松,今不知何在。滇中重录所见闻者,携来武邑,及承乏安丘,老而弥勤。人皆哂之,予独不倦,暇日一一手录以备遗忘,率皆零碎之辞,何益于事,因名曰《谰言长语》。谰言,逸言也,长语,剩语也,何益于事,徒资达人君子一笑云。”书中多据自己的见闻,发明义理,因而议论经史,议论才学,议论诗文。但水平并不太高,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论诗不中肯綮,所录诸诗,亦大抵不工,盖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风雅》之派。至于欲取皋陶赓歌、五子之歌、洪范及诗之三言五言七言体刻为一集,使人习之以复古,尤万不能行之事。”该笔记今存有《四库全书》本。
名义考
明人周祈撰。成书于万历十一年(1583)前。凡十二卷,天部、地部各二卷,人部、物部各四卷。条目浩博。主要阐述得名之由。如卷三“朝阳夕阳”条:“《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盖山东迎日,故曰朝,山西送日,故曰夕,非旦暮之谓也。张华有‘凤鸣朝阳’之说,始指为晓日,而谓夕阳为落日者,自昔诗人益纷纷矣。”卷五“稗官”条:“《汉艺文志》:‘小说出于稗官’。细米曰稗,王者欲知闾巷风俗细碎之语,故立稗官。”《四库提要》谓此书“订谬析疑,可取之处为多”。但时有讹误,如论星月而不知推步之术,论河源则多据《山海经》等传闻。引文亦往往不著出处。万历十二年刻,后多次重刻。《四库全书》入子部杂家类。清以后有《湖北先正遗书》本,较为易得。
蟫精隽
明代笔记。16卷。徐伯龄撰。徐伯龄字延之,嵊县(今属浙江)人。主要生活在明天顺年间。该笔记传本较少见,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笔记尚较允当:“是书杂采旧文,亦兼出己说。凡二百六十一条,大抵文评、诗话居十之九,论杂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体例略似孟棨《本事诗》,其多录全篇又略似刘壎《隐居通议》。其中猬琐之谈,或近于小说。而遗文旧事,他书所不载者亦赖以传。其论周德清《中原音韵》一条,尤为明确。《千顷堂书目》作二十卷,此本仅十六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不能知其完阙。其中多阙字阙句,又所录诗文往往但存其标题,而其文皆作空行,盖缮录者图省工力,因而漏落。”该笔记关于明初诗词的记述较有价值,如卷8“秋虫三谏”条关于徐贲诗作的介绍、卷11“菊庄诗”、“清溪博雅”、“鹤窗蕴藉”等条关于刘泰、陆昂、马洪诗词的介绍,以及卷4“吕城怀古”条说明自己如何作《香台集》注的记述,均为他书没有或很少涉及的话题,这给研究明初诗词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井观琐言
明代笔记。3卷。郑瑗撰。郑瑗字仲璧,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该笔记在考证上尚有可取之处,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书大抵皆考辨故实,品骘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如论王柏改经之非,斥《纲目》发明书法考异之曲说,辨李匡又《资暇集》解律令之误,驳史伯璿《管窥外编》言天地之自相抵牾,又摘胡三省《通鉴注》所未备。又引《宋书·柳元景传》,证魏崔浩因有异图被诛,特假史事为名,所论亦有根据。在明人说部中,尚称典核。”不过,他论文较为保守。文中竟这样贬低司马迁《史记》:“《左传》法度森严,辞气古雅而整暇不迫,马迁才豪,故叙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说明他不懂文章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此外,他对明初诸家散文的评述,虽不尽妥当,但也可供治明代散文发展者参考。该笔记有《四库全书》本。
金陵琐事
明代笔记杂著。4卷。周晖著。焦竑在序中论本书:“上关典常,复及俶诡,包前修之往行,具名流之嘉话。下而街谈巷议,与圣人所不语者,往往在焉。读之可以辨风俗,徵善败。国史郡乘,或裨其阙,非徒小说之靡而已。”是书所记政坛趣闻、里巷俗议、名人逸事,多有风趣。文字长短不一,风格或庄或谐。其专记文学者有曲品、诗话等名目。“曲品”论述了金陵20个戏曲家,如陈铎、徐霖、金銮、张四维等,并对他们的曲作成就进行了评论。“诗话”则对诗人马湘兰、徐霖等人做了评介,还引述了他们的名篇名句。“画品”还介绍了金陵画家。这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金陵社会风俗的写照,也是金陵地方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有明刊本,民国“国学珍本文库”第一集)排印本。
见闻杂记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李乐撰。今存版本有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本书中大半为作者多年的文史札记,只有十馀则为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但这少量的小说和幽默小品,却有些特色,所以,本书作为笔记小说,也还有一读的价值。如卷六第八十六则记道,有名商人,乘车外出,途遇红衣妇人,要求搭车。商人曰:男女何可同车, 吾当徒步尔!谁知红衣女竟是“火神之星”下凡,她要搭车,实际上是考验考验这名商人。当她听了商人可敬的回答后,非常感动道:汝勿远行。某日汝家当有回禄之厄,六神俱已著字,可急回,徙其家资什物,庐必毁矣。结局是:庐虽毁,人财得到保全, “竟得免于全祸”。整个故事比较简短,可是商人见美色而不乱的可贵品质,以及“火神之星”的女性形象还是写得比较好的。又如同卷第一百三十一则:宋人有园丁种菜,菜被人盗去。者主人诘园丁,园丁曰:“自己固要吃,也须著把些与他人吃。”主人默然,曰: “也说得是!”像这类语带诙谙的幽默小品,在古代笔记小说中并不多见。
宦游日记
明人徐榜《宦游日记》反映了他践行的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与为政之术。作为亲民之官,徐榜主张为官者应恪守秉公保民的为官准则,同时加强道德自律,提升自身勤政尽职的行政修养,坚守清廉自洁的道德底线。在自箴自警的同时,《宦游日记》还具有教化功用。
徐氏笔精
明代笔记。8卷。徐火勃撰。今存有明崇祯年间刻本,前有邵捷春、黄居中序,全书分为38类。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笔精》,前面无序,全书分5大类。两种版本的编排不同,《四库全书》本恐是据抄本收录。《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均据崇祯本翻印。黄居中序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及特点:“异闻必识,秘简必搜,当其意所赏会,或胸有独照,往往札记掌录,纷纷纶纶,积久成帙”。“是编出经入史,而独详于诗。诗自三百篇以迨我明,亡不品题而栉次之”。其中谈诗部分,崇祯本分为“诗原”、“诗诂”、“诗订”、“诗砭”、“诗评”、“诗话”、“词品”7类。其中关于明诗的议论,如对王行、蓝智、沈愚、何其渔、唐寅、沈周等诗作的评述,对研究明代诗歌颇有助益。此外,该笔记敢呈己见,《四库全书总目》指责其“好为异说,援儒入墨”之处,如以乾象“阳在下”为《老子》之“犹龙”,从卦坤“黄中”、艮卦“行其庭”,为皆指道家之“黄庭”,以《系辞》“游魂为变”为释氏之“四生六道”等,虽然不尽妥当,但均表现出明末较为自由的学风。
林泉随笔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张纶撰。一卷。有《今献汇言》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作者生平不可考, 自署“淮浦”人。作者在本书开头谈了他的写作动机。他认为,书籍除《论语》、 《孟子》之外,像子史、诗文词赋乃至异端方技术数之书, “虽有纯驳邪正浅深偏全之不同,然而吾心之体未始不该也。苟能覃思熟究以求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抑岂不可以为学之助乎?”因此,当他晚年“耕钓江淮”时, “追思往昔所读经传子史诸书,其或理有未畅、语有未莹、舛有可考、疑有当辨者,疏而通之,补而足之,推广而明之,不分伦类,随笔记录, 久之,不觉成编。”这乃全书的概括,但所记往往抓住一鳞半爪,议以三言两语,意亦平平,无甚高论。其引莫诚父《棹歌》第四首(“小鱼易钓不值钱,大鱼往往潜深渊。渔者日取小鱼去,还使大鱼长弃捐。”) 时人认为“此盖以渔者喻君相而以鱼喻人材也”,似也有怀才不遇之感。
洪武正韵
明人乐韶凤、宋濂、王僎等人奉旨编修。成书于明洪武八年(1375)。该书分16卷。在宋濂为此书所做的序言中,认为宋代人沈约在其《四声韵谱》中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是用吴地的语音来约束中国的音韵学。应该由本书来更正其中的错误。于是,该书以宋代人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根据,以元代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参考,稍稍引进其它资料加以增删,采用文字义训,分韵归字的办法。把古音中的平、上、去三声并为22部,再加入声10部。编者力图“以中原雅音为定”,使“五方之人皆能通解”。所谓“中原雅音”,与《中原音韵》音系大体一致。注释以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蓝本,稍有增减。分韵归字,近似周德清《中原音韵》。
草庐经略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屯田粮饷、阴阳占卜等。
孙子集注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不同,其引曹操注一律称“曹公曰”。款式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不同,宋人刻书习惯是在原文行内加注(双行小字),此《孙子集注》则是原文占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用与原文大小一样的字,依序排列注文。此刻本对于校勘《孙子》有重要的价值(唯《行军篇》有若干错乱)。
笔记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陈继儒撰。此书内容,大抵抄撮旧籍,取遗闻杂说、山水事物之类。《四库全书总目》指其为“取杂志碎语,抄录成帙,略无伦次”。每一则前都不列标题,篇幅也都不长,从数十字到数百字不等。具小说意味的条则不十分多。所录小说,主要是述异志怪类的,一般情节完整,故事色彩也比较浓厚,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愿丰堂漫书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陆深撰。一卷,收入《俨山外集》内。现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曰: “此则所著说部也。其书亦杂记故事,仅及七条,疑非完本。”其中有一条记载吴与弼的事迹,可由此想见当时理学家的思想行为。
科场条贯
明代科举制度书,是书仅寥寥数页,然“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于前后损益之制,胪列颇详”。今存明代科举制度之书较少,故录以备考。是书除刻入《俨山外集》外,尚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影印。《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四库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皆予以收录。
田家历
明代农书。作者或题高濂、或题程羽文,或称俞宗本辑,真正的作者无从考证。本书大约成于明代中叶以后,为月令体裁,每月分列耕种、蚕桑、园艺、畜牧、农产加工、农家副业等项目,但无具体叙述。另外《隋书·经籍志》在五行类中著录有《田家历》一书,共十三卷,作者不明
阳羡茗壶系
明代周高起(1596—1654)撰。一卷。专门记述宜兴(阳羡)紫砂工艺发展过程及名工巧匠,分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七个条目。行文如同讲故事,把历史、人物、工艺、名品特色等融汇其中,可读性较强,是首部记载宜兴紫砂业的专著。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 (1640),此书常和 《洞山茶系》合印。阳羡为今江苏宜兴古称,以制陶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