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己,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至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楼颖所作。楼颖,天宝中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芮挺章与楼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己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于此。知明人诗社锢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唐人旧本所选,尚有可采,仍录存之。选诗多为音韵谐婉、属对工整之作。如李白、岑参等人作品则不选。入选作品,亦忽视代表之作。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
陆机集
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说明南北朝时期,陆集卷帙浩繁,到隋唐时散佚已多。宋代公私书目著录《陆机集》仅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陆机)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晁说可证宋刊10卷本乃是宋人据唐前类书、总集重新纂辑的,故其中残篇断简较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汇刻陆机、陆云集为《晋二俊文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徐本翻刻,其中《陆士衡集》10卷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明人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即用陆元大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点校本《陆机集》,亦以陆元大翻宋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及史传资料。原集10卷保持不变,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1卷(包括《演连珠》50首),文2卷。经考证,诗的部分删去卷7《悲哉行》(萋萋春草生)1首,此为谢灵运诗;文的部分删去卷9《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1篇,此为陆云作。点校中辑录的集外佚文,按赋、诗、文编为3卷,附于10卷之末作为《补遗》。此本还附载陆机的专著(《晋纪》、《洛阳记》、《要览》)遗文,以及陆机传记、陆机集序跋资料。又,近人郝立权著有《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原本韩集考异
十卷。宋朱熹撰。《原本韩文考异》 其书因 《韩集》诸本互有异同,方崧卿所作“举正”,虽参校众本,取其长处,弃其短处。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多所依违牵就。是以复加考订,为十卷。凡方本之合者存之,其不合者一一详为辨证。此本出自李光地家,乃从朱子门人张洽所校旧本翻雕,最为精善。卷末有张洽补注一条,称《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长沙千里平” 句,“千里”当作“十里”。言亲至岳麓寺见之。方民及朱子皆未知。卷四末张洽补注一条,辨“原性”一篇,唐人实作“性原”,引杨倞《荀子注》所载全篇。证以方民“举正”不误,朱子偶未及考证。卷七末有张洽补注一条,辨曹成王碑中“搏力”句卒之义。皆今本所未载。其字是徐用锡所校,点画不苟。然而光地殁后,其版旋佚,故传本颇少。此本犹当日之初印,毫无削缺,甚为珍贵。有李文贞公刊本、季目有宋刊本、明正统间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李义山文集笺注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二卷、状一卷、启二卷、祭文二卷、祝文一卷、序一卷、书一卷。含清朱鹤龄所辑旧稿五卷。并补其所缺“状”体,系从闽本商隐文集中补入。共得表二十二篇、状二十三篇、启四十三篇、祭文十九篇、祝文十一篇、序五篇、书三篇,檄、箴、传、碑铭各一篇,赋二篇,杂著七篇,计一百五十篇。二徐笺注本系传世之第一部商隐散文辑注本。此本简明扼要。清末叶德辉评说:“注文亦简要有法,不隔断文意,读本中当推此为第一。”(《郋园读书志》)。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
吴礼部集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读书后
明王世贞(1526—1590)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是书原为四卷,乃其侄王士騄校订。《四部稿》及《续稿》中均未载。后吴江许恭又采录《四部稿》中题跋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遂并为八卷。卷首有陈继儒序,卷末有徐亮、王士騄跋。陈序比之为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有明启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东窗集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16卷。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绝句,卷6至14为制、表,卷15至16为启。作者因与秦桧交好,颇多谀颂之词,故其为人殊不足道。其诗“折归忍负金蕉叶,笑插新临玉镜台”之句,大受秦桧称尝。其制词“大抵温丽绵密,与汪藻可以联驱”,且“所交游如朱翌、曾慥、吕本中、徐俯,皆一代胜流,切劘有助,故词采清丽,斐然可观,亦未可尽没也”(《四库全书总目》)。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本书系继第二九二种「清代琉球纪录集辑」后之一集刊,共收有关琉球文献三种。一为日人桂山义树(君华)辑「琉球事略」一卷,取自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前有叙言,作为乾隆七年(日本宽保二年);末附「书后」,略记日人所见。二为潘相撰「琉球入学见闻录」四卷,今略其卷次而改编。潘相,湖南安乡人。乾隆拔贡,历充武英殿校书。二十五年,琉球官生郑孝德等入学,调为教习;二十九年教习事竣,选授山东福山知县。此录不但详具琉球入学本末,且参考中琉载籍、核问入学陪臣,广及琉球历史、地理、制度、风土、文教,实为「地志」之一种。卷首有序、有例,正文依次为封爵、锡赉(土贡附)、星土、星槎(岛迹附)、谨度、爵禄、田赋(食货附)、制度、祀法、兵刑、风俗、土音、字母、书籍、诵声(教条附)、贤王(良吏民附)、奏疏、廪给、师生、官生、教规、答问、艺文,凡二十三目。三为姚文栋译「琉球小志并补遗」一种,为光绪八年姚氏随使日本时所译。是编原附有「琉球说略」一文,因已见前编「集辑」所收,故略。据「说略」叙言(前收「说略」未载)
御纂性理精义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曰《性理精义》。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四日,书成表进。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亲为制序颁行。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谕令各省督抚学政,转地方官,及各学教官,于书院家塾以《性理精义》、《圣谕广训》为课读讲习之要。是书汉本,《四库全书》已着录。此国本则当时满州儒臣所译,唯不着姓名爵里。其奉旨开列诸臣衔名,此满本遗漏武英殿缮写,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一人。是书共分十二卷:一卷,太极图说;二卷,西铭、正义;三卷,皇极经世书;四卷,易学启蒙;五卷,家礼;六卷,律吕新书;七八卷,学类;九卷,性命类;十卷,理气类;十一十二卷,治道类。书的格式、体裁,皆与汉本相同。其翻译有新旧之分,旧法大要在人物名词,多对音不翻,如人名、地名、书名之类,然书籍之类,间也有译之者,如《西铭》、《易学》、《启蒙》,对音不译,《通书》、《正蒙》,对音又添书字。《太极图说》、《律吕新书》与《御纂性理精义》半对音,半译义。《皇极经世书》、《家礼》、以及《学类》、《性命》、《理气》、《治道》等类,光译义不对音。以上,清初旧法就是这样的。但到乾隆时,增订,新语,始将对音,旧语应改翻的,陆续制定,如本书《性理精义》,译为(满文略)。有康熙内府刻本。
关尹子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史记集解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所以题名为《史记集解》,共一百三十卷。书的上半部很可观,下半部较简略,甚至一连几页不见一字的也有。原本为八十卷,后《集解》为毛氏汲古阁刊为一百三十卷。自明代与《索隐》、《正义》附入《史记》原书。后又有删削。如《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句下,脱“名见左传”四字,《项羽本纪》“其九月会稽守”句下脱“徐广曰尔时未言太守”九个字等。有汲古阁刊本、金陵局本、点石斋本。
尧山堂外纪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历来受到重视,近人任讷还将这部分内容辑为《尧山堂曲纪》,作为《新曲苑》的第九种。仅以论曲家部分而言,其中关于元代以贯云石(酸斋)与徐再思(甜斋)并称的记载,不见于他书,而且对于论列元曲流派也颇有启示性;但也有称张可久名为张伯远这类有张冠李戴之嫌的提法,很令人生疑。正因为它的内容庞杂,《四库全书》编者对它评价不高,认为“雅俗并陈,真伪并列,殊乏简汰之功。至以明诸帝分编入各卷之中,尤非体例矣”(《四库全书总目》),仅将其列名于“子部杂家类存目”。本书传本较少,有明代原刻本传世。
墨薮
书法论丛。旧题唐韦续撰。二卷。附 《法帖释文刊误》一卷。是书为汇辑前人论书短篇而成。其在此书中所辑二十一篇,不尽著撰书人氏,或加删节,以至因此疏失,使难加深察;后来论书法者又多为依据,遂至舛误杂乱,难于究诘。上卷为五十六种书、九品书人、书品优劣、续书品、梁武帝评、笔阵图等凡十项;下卷为张长史十二意法、王逸少笔势、卫恒书势、徐氏书记等凡十一项。书中所记,止于唐文宗时柳公权事,当出于开成(836年)以后人撰。然是否韦续所纂,未可论定。所述历代书法原委,及各家评论,颇为详备。其中大部分为法书要录所有,惟标题编目不同,且多选辑杂错。明代程荣校刻时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于后。《郡斋读书志》有《墨薮》十卷,高阳许归与编,则别为一书。有明程荣刻本、《唐宋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金华子杂编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瓶子投入海中,众龟遂散。《金华子杂编》“叙事简明,措词雅饬”,(周广业跋语)写人则形神俱佳,写物则生动传神,还多处使用“金华子曰”,借题发挥,议论风生,显然受到《史记》的影响。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内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内之识则相亦内也外境触之而不动豁达为空者犹易托之而内识之所留细微流注发不及知虽深造之后常致叹于习气之难除命根之未断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专言相者往往逐流末而鹜焉力徒困于算沙计或穷于钻纸曷思古人着唯识之论谓是诸相者宜有乎宜无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欲期无相于相求之乎抑于性求之乎求之于相缘八识而有百法求之▆▆转八识而为四智世之逐相者多失之而见性▆▆未尝过相而问焉而为之通则分帜而争之终不可止斯重叹矣虚舟禅师宗嗣福严而仍研精教典取唐奘师八识规矩颂特为之注注所言相非能与人殊而引而发之终归于性使览者知悟施子易修徐子敬可读而美之梓之以传噫其有裨也夫。
投献省主李奉世密学
祖朝相国之真孙,轩轩冠盖宜高门。拔身州掾入政府,议论挺特穷根源。颜渊必用孔丘铸,自此声名闻至尊。熙宁神化迈前古,屡诏驰车外循抚。大河之北淮之壖,民起疵瘝勇歌舞。枢庭进直腰横金,君臣道合同一心。货泉交汇指诸掌,老吏缩手随规箴。如公之才世希有,突兀千丈辉乔林。徐冠貂蝉坐廊庙,重见成王得周召。泰山镂牒天垂休,却笑鸿濛首频掉。贱生流落何可言,四十栖迟埋冗员。涸鳞怅望一杯水,安用西江浩渺之波澜。愿公吐和气,稍回岩谷春。养成尺寸木,为公车下轮。他年青史上,报德岂无人。
贺翁总戎生子
春色鲜明花袅娜,画堂烟煖沉香火。半痕新月照悬孤,掌上明珠生两颗。明珠两颗殊凤麟,得此足为稀世珍。祖宗积庆信有□,簪笏相传多后人。香罗十字制成髻,红染茜花光彩异。金杯潋滟贮兰汤,玉果犀钱□次第。徐卿往昔誇两儿,浣花老翁曾赋诗。登筵我岂汤饼客,庆贺一笑倾金卮。
人日过周月东卜砚山房观郑簠八分小篆册子用杜少陵李潮八分小篆歌韵
春蓂初报布七叶,春冰渐薄如秋云。尽说今年春暖早,疏梅已报香三分。呼朋共走卜砚宅,主人好古徵博闻。丛聚虫书似蝌蚪,眼明赝本留其真。就中篆隶擅造化,夜应泣鬼昼骇神。开函已识谷口笔,徐观愈觉心魂亲。想当挥洒日,特立无与邻。风流既往不复得,至今缣帛思其人。近来嗜好多皮相,燕瘦环肥异趋向。莫如吾友衡鉴精,是否加之项谁强。直沽水黑孰并肩,朱大导江墨迹壮。二子风力咸豪宕,与郑诚堪称辈行。斜阳忽在户,饮酒还高歌。歌成聊复就君问,问我诗中意如何。
元史纪事本末
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明陈邦瞻撰,共27卷,约10万字,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作者撰成《宋史纪事本末》之后,经徐申倡仪,又据《元史》和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撰成此书6卷,立27目。并有徐、陈二人之序及《凡例》。臧懋循补撰《律令之定》1篇。张溥有论正,并改目为卷,是为27卷。叙述简明扼要,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如科举、文武官级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它还全文收入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过大野泽
大野自为泽,济流安得通。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揭帆入洪澜,尽此一日风。青山若浮髻,隐见云烟中。不知何乡聚,欲辨已冥蒙。兹惟开辟来,岂固疏凿功。捐小以成大,地利乃丰崇。至今徐兖郊,桑麻岁芃芃。贿迁擅工贾,组丽连仆僮。矧时漕事兴,舟航密如蓬。宝藏在山海,其益无终穷。一令民生遂,坐致国本充。非吾黄帽郎,孰讯白凫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