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
幽州早雁拂边楼,畿辅云山动地秋。莫是乘舟非恋阙,断无投笔为封侯。五溪衣服浮家乐,四塞风尘去国愁。万点青峰青未了,中原尽处是崖州。生不逢辰晏百年,鱼龙尺水事茫然。九州落日人皆醉,万仞尖山马不前。闻说参军多记室,我来入幕厕高贤。当时郭李同舟日,争及成连去刺船。扶馀真定事如何,奉使仙槎初渡河。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挂席沧洲趁好风,抱琴弹向海山空。中原分野星河近,南国楼台瘴疠雄。人笑书生逐什一,天教此子脱牢笼。文螺紫贝寻常物,异日臣佗口舌功。北雁南飞大泽秋,日斜风急正登楼。古今事改天堪问,舟楫功深地要愁。醉后闭门山冷落,起来支枕海横流。年年八月浮查去,万一牵衣宿斗牛。
东园有梅一株为野棘蒙罥有年未有奇之者暇日因命童竖刊除之赋长短句一首
东园有梅蜷不直,茨蔓罗生错如织。东风岁岁满园青,不见梅花见荆棘。横丛恶棘何纷然,蒙密离纚将十年。坐令盘窣不得展,纵有花开谁与怜。我昨买东园,爱为此梅主。忿然嫉狂横,急集斤与斧。先诛恶根次伐干,挥拉剔攘到全树。便教风疏舒彼郁,要令雪袪起其俯。此时老梅筋力苏,手足轻旋眉目都。枝如取璧相如头上直指发,柯如归汉苏卿手中落旄节。色如买臣弃薪怀绶上会稽,气如望之入见堂堂谢挟持。豁如晋公掀淖出泥涂,矫如淮阴释缚当万夫。兀如萧何脱械佩剑趋,勃如范叔出箦载秦车。异材终离魑魅宅,正气似有神明扶。下视茨棘无遗馀,斩伐割截靡完肤。蹴踏狼藉泥土俱,或焚爇之罪不逋。遂有过者侧目惊相顾,寒鸟游蜂亦来聚。清风濯濯群萼敷,晴日鲜鲜万枝露。极知摧恶植善天所嘉,从有此卉木分正邪。野夫穷年不出家,但携冻笔煮苦茶,日日来看东园梅树花。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介甫书颠狂,子瞻书豪纵。穆穆司马公,落墨必谨重。邪异贤亦殊,朝局成一閧。宵磨党碑名,俘掠花石贡。贵贱在公道,残帖今传诵。遗书问九郎,无异鹄鹜讽。忽忆停云帖,书势相伯仲。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固知任诚悫,或少智术控。誉王已过厚,任蔡良可痛。独惜通鉴稿,细书失充栋。此石仅八寸,其价璆璧共。倖免佞人污,壶卢未押缝。易生信慷慨,如石充僧供。坳墨谨洗涤,廉棱戒磨砻。作我方正友,泚笔岂敢弄。嗟哉六月相,昊天不祚宋。绍述肆诋诬,天怒神怨恫。政荒相若鬼,敌喜国如梦。居洛十八载,伏如鸡处瓮。有园甚荒率,忘机到仆从。花药助读书,独乐不与众。我意独慕此,守黑甘无用。点易滴新泉,石田春可种。谁能考凤墅,抱残誇博综。
丁酉人日春海年丈约偕蔡友石年丈吴荷屋中丞梅伯言郎中同游海王村阻雪不果乃移尊龙树院登高赏雪谈宴竟日月午方归诗以纪之
诹胜及春七,追攀骈组玠。言寻海王村,万签秘金䪥。藉彼云汉丽,散我尘土械。劲风吹暮霰,虹月翳宵霭。供张胹云熟,簪袅翼以届。有防斜川屐,更卓参军旆。淅沥揣封擢,解駮沈阴坏。研北腾余笑,城南筑高会。绝顶应携朓,杂厕乃任哙。金鞅躏璧甸,鸡栖逐豹轪。到门鹊惊噪,凭阁目恣快。离娄眼缬广,刻露眉棱㟋。潜澌动亭午,半莹见沙濑。言言跨楼堞,站站回树盖。渥尺澹禾蝗,合寸蒸萧艾。浩淼玉镜光,超轶金粟界。却坐蒹葭䔟,一拓胸次隘。窗明息凡响,耳定来清籁。谤审嘉泰椠,共下髯翁拜。据梧剧新赏,炷檀展宿戒。得隽弁屡侧,忍俊泉独匈。遥遥四君子,寤语尘壒外。今情既解遘,古儿获商兑。翻笑泥涂士,㞚㞏无乃太。新黄润眼福,虚白振筋懈。趖日宕昔昏,行庖割脯脍。纵饫扩酒㦿,清言噤机械。须臾月波涌,倒翻雪浪派。出没烟帆稳,稠直江树杀。一望清万顷,缺陷声澎湃。此景信天贶,相期责吟债。通元拂妙素,挈我入界绘。今日图中人,惭愧羽独铩。离蓰伤春?,毷氉感秋解。搜峭勒八关,支冻删五噫。蜡凤错槃匜,漏鲸铿城廨。客袖轩然举,驺铃甚矣惫。归趁鼓耽耽,杂送声哕哕。兹游判洪荒,结念每循带。小诗用纪实,笔孱弞自刽。
大江东去 庚子初度,石门少傅、松皋太宰、介溪宗伯治具来贺,即席和答二阕
瑞鹤灵龟,双白鹿、谁献寿筵珍物。一簇笔歌围锦障,杂遝南厢西壁。黄阁元公,春卿太宾,玉质涵冰雪。周廷朋寿,不数汉家三杰。麟袍蟒绣辉煌,玉带联翩,高兴尊前发。银箭不闻更漏永,红烛千行明灭。却笑吾生,今朝初度,鬓有星星发。年年同醉,管领壶中日月。大药难求,看人间、那有长生之物。沧海桑田经几变,说甚乌江赤壁。麟阁图形,燕然勒迹,博得头如雪。古今代谢,几多贤圣豪杰。小子今日生辰,醉后狂歌,聊为诸公发。富贵功名都是梦,只有芳名不灭。男子头颅,丈夫意气,要有冲冠发。寸心耿耿,冰壶凉沁秋月。百尺危楼,面阳峰、览尽楚天云物。西望武昌东夏口,遥对黄州赤壁。清簟疏帘,投壶散帙,炎夏生冰雪。玉堂惟构,未许元龙称杰。读书夜感青黎,画楝雕檐,星斗寒光发。秋水长空涵雁影,时见断霞明灭。学士当年,倚栏凝睇,把镜悲华发。丹心岁晚,咫尺身依日月。新春前后,见三白、真是皇家瑞物。万里江山同一色,晃漾银城铁壁。田父增欢,都人咸喜,相庆今年雪。琼楼玉宇,望中掩映雄杰。长安景色堪夸,指瑶林琪树,依稀梅发。寂寂千山飞鸟静,野径人踪稀灭。素夺鸥群,皓迷鹤屿,翠失长松发。元宵节近,交光应待明月。秋意满前,正衔杯、又见江乡风物。同巷高人应念我,伏枕萧条四壁。许大忧怀,无边归思,捻断髭须雪。自怜迂叟,岂堪相伴朝杰。去岁今辰,想莼羹鲈绘,高兴徒发。几度长空南望,尽雁字千行明灭。揽镜堪悲,壮颜非旧,秃尽冲冠发。危楼昨夜,坐到西岩堕月。水落蒹葭,白露冷、长养横行之物。夜雨疏灯照蜗涎,晓起枯黏满壁。物色堪嗟,人情可慨,愁鬓添新雪。飘然霞外,神仙真是豪杰。故园酒熟鸡肥,相对青山,有约黄花发。但得天恩容拂袖,眼底风波自灭。宠辱闻惊,是非妄恼,胸次无毫发。寸心皎皎,争光天上秋月。小坐秋轩,谢蒲翁、遣赠名园佳物。自启筠笼唤纤手,携置麟堂东壁。碧水含晶,繁星焕彩,寒映冰盘雪。如珠似玉,果中应是魁杰。总忆年时咏葡萄,一体新词三发。几对黄花烹紫蟹,久悟世间生灭。汉阁丹青,商山杖屦,毕竟俱华发。清尊架底,且醉藤萝夜月。水晶宫里,撒明珠、散作园林珍物。恍若老龙行雨罢,倦卧藤轩西壁。影乱潭星,光分海月,清照瑶峰雪。碧山楼下,主人真是人杰。摘来玉乳累累,把赠题缄,每为比邻发。况复年年劳赋咏,满纸墨华明灭。丘壑情深,江湖忧在,相对惊须发。如公经济,未许平章风月。衡岳湘川,产名公、真是玉堂人物。紫禁彤庭携手旧,何日同游赤壁。镜里朱颜,花前青鬓,又早巾中雪。非才宜退,匡时赖有英杰。自从身入黄扉,仰惭白日,归兴时时发。彩笔新词劳远寄,满纸云烟明灭。花甲初周,世途饱历,长笑空搔发。钟陵南望,故人千里明月。南极老人,龟鹤鹿、都是长生之物。范取精镠成妙质,罗列锦屏东壁。朱李沉冰,红桃绚日,瓜剖雕盘雪。黄金爵驻,寿山千仞高杰。玳筵水陆交陈,银烛瑶觞,满座笙歌发。帘动水晶风乍入,不觉炎氛销灭。杯饮长春,堂开初寿,乌帽笼玄发。佳辰欢对,凤楼东畔凉月。砥柱乾坤,镇长江、万古中流独立。横遏惊涛排骇浪,直负擎天巨力。吞吐云烟,奔腾月日,壮观东南壁。三山海上,孤根不与同植。蛟宫贝阙玲珑,海色浮空,日抱鼋鼍出。人代光阴如一瞬,只有沧波不息。吞海亭前,江天阁上,目送飞鸿翼。振衣长笑,墨笔醉洒岩石。玉光阁上,凭阑处、下有蜿蜒神物。窈窕洞天烟雾里,深锁千岩万壁。鸟埭云间,龙渊石峭,虬峡涛翻雪。山人占断,江左地灵人杰。凌虚台倚清冥,碧树沧洲,高兴时时发。极目斜阳飞鸟外,杳雾断霞明灭。缥缈亭边,回阳洞口,长笑披玄发。玉梁倒影,古潭冷浸秋月。玉阳山水,入丹青、真足世间奇物。曲曲山房围八卦,四面苍崖翠壁。峭峡穿云,回潭浴日,绝壑藏冰雪。洞天六六,此中堪与争杰。画图遥谢山人,妙品新词,把玩光辉发。祝我与山长不老,阅尽万缘生灭。玉女潭深,白鸥池静,照见飘萧发。寸心耿耿,两乡千里明月。海岳道人,向白云深处、静中观物。百尺瑶台清似水,仄倚丹崖翠壁。台下梅花,虬枝铁干,点缀千年雪。三山咫尺,神仙原是人杰。老我而今自归来,天上豪兴时时发。笑傲烟霞,看人间、蠛蠓瓮中生灭。白石樵翁,沧波渔父,相伴俱黄发。蓬莱小阁,相对灵峰山月。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
南海志
又名《大德南海志》,中国元代的航海地理著作。陈大震撰。本书原刊于元大德八年(1304),凡20卷,现多佚散,仅有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卷6至10,卷7物产篇列舶货,诸番图。《永乐大典》卷119.07广字,也予收录。列举和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名共140余处。本书涉及元代海舶通商所至的广大亚非区域,对东南各国记述尤详,对印度地名的介绍也相当完备,还涉及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港口,对非洲各国,北起勾斯离(今埃及)、芦眉(今肯尼亚、坦桑尼亚)、麻加里(今基尔瓦)都已提及。其所述地名之广,实已超出宋元时代的其他航海地理著作,惜其残缺,难窥全豹。
小字录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名录》的基础上,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而辑成一编。明代沈宏正作《补录》并刊行之。鉴于陆龟蒙《小名录》编排丛杂无绪。所以,此书分条别类。先列历代帝王,自汉以后的诸臣则按朝代先后排列刊载。但亦有疏漏之处。如北周晋公宇文伊,小字萨保。见于本传,而此书漏略。有明沈弘正刊本。《四库全书》本。
四书管窥
元史伯璿(字文玑)撰。该书见于秘阁书目者五册。杨士奇《东里集》则称有四册刻版在永嘉郡学。永嘉叶琮知黄州府又刊,置于府学。是明初印行已有二种版本。然刻版皆散佚不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云,未见。此本乃毛晋汲古阁旧抄。《大学》、《中庸》、《孟子》尚全,唯《论语》缺《先进》篇以下。然量其篇页,厘面析之,已成八卷。《经义考》乃作五卷,或误以五册为五卷。是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书通》、许谦《四书丛说》、陈栎《四书发明》、倪士毅《四书辑释》及饶鲁氏张栻氏诸说,取其与朱子《四书集注》异同者,各加论辨。诸说之互相矛盾者,亦为条列而厘订之。如《大学》“君子有大道”。《章句》“道,谓居其位而脩己治人之术也”。饶鲁氏谓“大道,乃絜矩之道”。该书认为:“《章句》兼体用说,饶氏只就用上言,以上文‘先慎乎德’之意推之,则《章句》之说有据。”又如《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谰章”。《发明》引张氏说,以几谰为谰于未著,又引饶氏说,以不违为且顺父母意思,不可与之违逆。《发明》自谓张南轩、饶双峰不妨自为一说。该书认为:“二说皆《语录》之所不取,《发明》又引之何耶?大凡说经贵得其旨,得其旨则一说足矣,兼存异说,只惑人耳。若以为有补于世教而取之,则当自为书,不当附在圣经之后也。”书凡三十年而后成。此书与刘因《四书集义精要》略同,而更为重视别白。其中考朱子著述最多,辨说亦最多。虽其间不免有舛异疏误,然于朱子之学,颇有所阐发。有《四库全书》本。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一○六卷。宋褚伯秀 (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南宋末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1270)。由此可知其书撰于咸淳之前,刊于咸淳年间。其跋称伯秀就学于范应元,感师恩,遂纂集诸解,七年而毕业。书中集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十三家注,并断以己意。书内多引陆德明 《经典释文》,但不列于十三家之中。只用其书讲义理而不重音训。范应元本来没注 《庄子》,但因他是褚伯秀之师,所以褚伯秀在书中多处叙述范应元之论。褚伯秀集宋代及其以前诸家解《庄子》的梗概于此书中,更使鲜为人知的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之作依赖此书得以流传;后世学者通过此书也可了解前人研究 《庄子》 的梗概。所以 《四库提要》称 “伯秀编纂之功,亦不可没矣。”由此可知,此书对于研究《庄子》实为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 《道藏举要》 本。
傳染病學
醫之荒與醫書之荒,萬口一喙,莫今日中國若矣。醫者所以醫病,醫書者所以醫醫之病也。觀今日中國顯患固在缺醫,而其隱患仍在缺書。平居不讀書,相見不言學,無惑乎以億萬人性命所懸,生死所決之醫之罕進步也。予濫竽醫林,瞬度數十寒暑,歲月蹉跎,卒卒乏暇而未成一書,復因抗戰離杭,拙稿亦付刼燼,日月如流,而老已至,予何人斯,敢冀天假我年,診暇自撫,惟有歉然,正待來者猶可追也。今有吾壻陳禮節博士,曩由京都帝大名内科出而掌教於平大,西北聯大,福建臺北各醫大,矻矻終日,兀兀窮年,旣臨床研鑽,不辭況瘁,復博覽英美德日羣書,潛心著述,而樂為此勞勞,洵可醫醫書之荒,而為今日中國,培華實於杏林,懸階梯于苦海,亦如亭林所謂,明道濟世,君子之學也。是書之出,實獲我心,而足以代償夙志。并告國人,毋概夫古之炎農黃岐,獨創於前,自炫具本失傳,而欲抱殘守缺,儘有今之仲景扁鵲,廓清於後,為科學醫生色,而推陳出新,今以其仁其智,公之於世,大有補于起衰扶弱,以慰杏林所翹領企踵而望也。他時造就,期望無窮,兹付剞劂,遂叙所感,辦諸簡端。時在民國三十五年歲次丙戍夏至古杭綏之属家福序。
西域行程记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地,前后凡五次往返。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诚、暹等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出发,经嘉峪关、哈密、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阿斯塔那)、土尔番(今新疆吐鲁番)、阿力马力(今新疆霍城东)、亦息渴儿(今伊塞克湖)、养夷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达失干(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买母纳(今阿富汗迈马纳)等地,该年闰九月抵达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后,诚、暹二人将此次出使的路程、时间、道里以及途中所见闻之地形、山川、城市、各族头人迎送等情况写成该书,按月、日顺序排列,详尽而言简。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及西域、中亚地理有重大价值。该书无刊本流行,民国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曾将其明抄本影印,收入善本丛书第一集中,前附谢国桢所作跋文一篇。谢文对该书作了初步研究,但将李暹与宦官李达混为一人,则误。
荣进集
明代诗文别集。吴伯宗著。吴伯宗为洪武二十四年(1391)状元。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吴伯宗有集24卷,内含《南宫》、《使交》、《成均》、《玉堂》4种,今皆未见。《四库全书》收其集,为4卷,似据某抄本为底本。四库馆臣介绍此集情况说:“此本中有《奉使安南》、《国学释奠》、《玉堂燕坐》诸诗,疑原集散佚,后人掇拾残剩,合为此编也。一卷冠以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小传一篇,次为乡试、会试、御试卷。二卷、三卷皆诗,而附以赋及诗补遗。四卷为杂文。目录首列序文,而卷首无之,盖传写佚脱。”另存有万历间刻本。原题:“明开科第一状元吴伯宗著,族裔孙吴兆璧辑,后学傅文兆校,金陵后学周文华梓。”此刻本为3卷。前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黄直序。《四库全书》馆臣认为,其“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于此。”另外,其集第3卷有《上问安南事》五言诗,与诸选本所载日本使臣嗐嘿嘛哈《答明太祖诏问日本风俗》诗,仅字句小异,很可能是吴伯宗后人误入其集中。
礼书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祥道为王安石弟子,其思想继承了王安石说经必造新义,务异先儒,力排旧说的方法,其书内容即依据王氏新经义,对郑学多有抨击。如论庙制,祥道引录《周礼》、《孔子家语》、《荀子》、《春秋穀粱传》诸书,以为古时天子均为七庙,与郑玄五庙之说相异。论禘袷,则认为圆丘自为圆丘,禘自为禘,与郑立所谓禘即圆丘之说大相径庭。如此等等,皆力创新义,发前人所未发,堪为一家之言。综观其书,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陈振林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缺。可见其多有可取,为时人所重。有宋刊本、《通志堂解经》本、明张溥盛顺本、振绮堂有《礼书》、《乐书》元刊本,嘉庆郭龙光刻本、陆有元刊本、福建刊本、光绪广东刊本。
蒙古源流
蒙文名《额尔德尼脱卜赤》,汉文译名或题《珍宝史纲》、《宝史纲》等。记述元明两代蒙古族历史的著作。彻辰萨囊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转译成汉文刊印,收入《四库全书》。后有沈曾植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的孱守斋校补本及各种手抄本流传。在国外,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原文本和德译本。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出版蒙文本。另在日、美、德等国也有影抄本或译本出版。彻辰萨囊(1604—?),中国清初鄂尔多斯(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个蒙古贵族,喇嘛教徒。依据多种史书和佛教经籍,撰成本书,意在写一部蒙古通史。共8卷,依喇嘛教为纲、各汗传统世系为纬、按年纪事,著述体例颇近于《蒙古秘史》。第1卷首讲佛教的“运数”,作为本书的缘起。第2卷记额纳特(又作卫拉特)、土伯特(又作图伯特)蒙古汗传世次序及崇尚佛教事迹。第3卷以后,则记蒙古族的发源和发展,兼述蒙古各部的兴衰治乱和遗闻佚事。本书最有价值之处,是提供了14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蒙古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珍贵史料。对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封建领地的分割,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以及喇嘛的传布等,也叙述的颇为清晰和详瞻。书中有许多韵文体记述,所记录下来的17世纪以前的蒙古语,有助于研究蒙古语言的历史。书末所附《红册》、《大黄册》等蒙文史料,亦颇珍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书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3大历史著作。
中山狼
明代杂剧,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康海作。康海之师马中锡曾写过传奇小说《中山狼传》(一说为宋代谢良所作),康海之同学王九思写有《中山狼院本》(一折),情节均大致相近。但以康海之杂剧写得最好,影响也比较大。剧情略谓:战国晋赵简子猎干中山,一狼带箭而逃。墨者东郭先生见狼哀求,出于兼爱之心,将狼藏入书袋中以瞒过赵简子。但事后,狼却要拿东郭先生充饥。东郭先生无奈,求问“三老”。老杏、老㹀都说狼应该吃他。最后问到藜杖老人,老人设计骗中山狼重新钻入书袋,并命东郭先生用剑将狼刺死。剧本成功地塑造了以忘恩负义著称的中山狼形象。当它面临危机、身陷绝境之时,摇尾乞怜,低声下气,说尽了好话。一旦危险过去,就露出残忍面目,要吃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反诬恩人“欺心”,要“谋害”它,“把恩情反成仇敌”。从而曲折地对封建社会作了鞭笞,对尔虞我诈、忘恩负义、反目成仇、恩将仇报的不道德行径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这种道德上的背信弃义最能激起人们的义愤。此后,“中山狼”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周礼复古编
一卷。宋俞庭椿撰。除着有《周礼复古编》外,还有《北辕录》已佚。“周官补之”之说,创于南宋初年。俞庭椿认为:《周礼》司空之官,多散于五官之属,《冬官》不亡,特错简置五官之中,因割裂颠倒,以足其数,遂着此书以考六官之讹误。《周礼复古编》认为五官所属皆六十,不得有羡,羡者皆取以补《冬官》,对此,后人多不以为然,责备此说凿空臆断、谬妄无据。又认为《天官》世妇与《春官》世妇,《夏官》环人与《秋官》环人,为一官职重复,应省而并之。对此《四库全书总目》驳之曰:“其说似巧而其谬尢甚”,认为二世妇与二环人职掌各殊,并以序官考之,其驳较为正确。总之,尽管《周礼复古编》观点有所偏颇臆断,但其不固成见,开了《周礼》研究复古学说的先河,创《冬官》不亡的新学派,对后世颇有影响。元代邱葵,吴澄研究《周礼》则沿用俞的学说。直至明末,此学派仍存。清儒对此极为不满,《四库全书总目》说“故特存其书,着窜乱圣经之始,为学者之炯戒”,《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着变乱古经,自是人始也”,未免偏颇。复古学说在《周礼》研究上有一定地位,对促进理学发展有一定影响,《周礼复古编》在学术上有参考价值。此书,《宋志》载三卷,《四库全书》中为一卷,标为陈友仁编,为陈友仁订正《周礼集说》将此书附于其后。版本有:明刊本、淡生堂余苑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补《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新学伪经考
十四卷。近人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一生勤于着述,主要着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此书大旨谓东汉以后所讲习之经,皆刘歆伪造。因刘歆作过王莽新朝大臣,故斥其学为“新学”。称“凡后世所指目为‘汉学’者,皆贾、马、许、郑之学,乃新学,非汉学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在序中言“刘歆之伪不黜,孔子之道不着。”从经学角度看,此书虽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其考辨失之武断臆测、其论说失之偏激疏误者屡见。其弟子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曰:“《伪经考》之书……乃至谓《史记》《楚辞》经刘歆羼入者数十条,出土之钟鼎彝器,皆刘歆私铸埋藏以欺后世,此实为事理之万不可通者,而有为必力持之,实则其主张之要点,并不必借重于此等枝词强辩而成立,而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梁启超的批评颇为中肯。然此书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是一部辨伪专着,而在于它反封建的思想意义。古文经学乃儒家正统,中国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而此书从根本上予以否定,无疑是对封建统治的大胆挑战,为变法维新解放思想、扫除封建绊脚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它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理论着作之一。书成后,清朝御史安维峻曾奏请毁禁;封建官绅叶德辉称宁肯让魏忠贤配享孔庙,也不能让康有为扰乱时政,可见其对封建王朝的威胁震慑力量之大。有《蛰云雷斋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古籍出版社1956年单行本,中华书局1959年单行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康有为全集》(第一集)本。
哭郎著作
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涿州道中·卢植墓
扶风经学授康成,别有卢君得更精。弟子终能蜀国王,先生早与董公争。周身单帛仍埋骨,遣掾清醪漫辱名。后日纷纷祖勖偃,一官未觉北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