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岳将军公讳钟琪前宁远副将军后拟提督四川己巳春入觐京师还止望都传舍余谒见长身赭面被服儒素为言金川形势及纳降事盖虏夙重公故卧护十年卒无事唐以李世绩为长城信然以雅能诗即席千言立就唯食前方丈行厨之费不赀此外固无一毫负公也将星已没当为天下惜此人

万山插天天无际,江深无底下无地。迫隘碉楼俯射人,围之数重持久计。将军素能得虏情,深入招来虏环涕。反唇而惎申申詈,杀降阻我归降意。达赖喇嘛再世生,香火氛氤铜佛诣。皇帝曰可赦勿诛,归视尔师保西鄙。无烦充国营屯田,但效武侯罢置吏。耆定功成反掌间,一身万里安危系。邮亭戾止识公面,褒衣博带儒者气。参宴前成卫率诗,胆生丰过宾游费。大星夜陨东西川,可惜生埋文武器。突厥祠刊仁愿铭,鲜卑墓致陈龟祭。

参知张公睿父博极群书侈于三箧而不佞猥以臭味国士龙门执手晤言兼旬款洽辄因扬扢写寄诗歌凡六十四韵

六洞神仙吏,三天侍从臣。宣猷元借召,布德重生申。卓荦倾流辈,飞扬迈等伦。宏才川浩荡,伟度岳嶙峋。令誉收南服,英声动北辰。丰标凝卫玠,局量峙王珣。调自中原合,文从上国抡。衣冠游太液,舄履步长春。黼座瞻皇极,纶扉谒帝宸。金门劳执戟,玉殿伺垂绅。劲节先排汉,昌言或借秦。轮埋躬愈直,槛折道弥伸。李峤箴规切,阳城献纳频。幼安怀并席,长孺慕联茵。贝锦初腾越,牛刀试割闽。苍茫辞蓟阙,濩落度延津。九鲤披云夕,双龙蹑雾晨。干旌停枳棘,卤簿却荆榛。吐握加寒贱,吹嘘及隐沦。襟期青眼洽,意气白头真。绝代誇殊色,登坛属俊人。含毫千藻发,洒墨万花新。宛委群编列,琅琊钜轴陈。玄谈回夏棘,广譬狭庄椿。竹素隋宫缮,菁华邺架论。牙签携丙乙,甲帐坐庚申。掩映阶前雪,纷纭阈外尘。昆池方朔秘,曲水挚虞摈。贰负归渔猎,撑犁入啸嚬。悬标搜异粟,辍箸验劳薪。肄兔优成式,徵狸劣鼎臣。爰居恒独悟,弗述讵同询。地戒遥通貉,天文上接鹑。七车宁后裔,三箧定前身。秇圃宗师匠,文园卧逸民。颓垣庸筑傅,废陇漫耕莘。谷口霜沾笠,滩头月挂纶。违时肠拂郁,避世足邅屯。肮脏虞卿匹,颠狂贺监邻。佣书疑阚泽,讲易类严遵。孝绪行藏僻,君山积贮贫。编摩淫束晢,训诲溺刘臻。拥被嗟扪虱,抠衣笑获麟。酸吟鼯鼠狎,苦蚀蠹鱼嗔。径菊荒仍咽,皋兰裂故纫。桂丛居索莫,萝蔓屋艰辛。璧乍完衰赵,珠徒缀大秦。踟蹰愁炫璞,宛转惜藏珍。下里容赓曲,东施属效颦。分庭延墨翟,倒屣接庄辛。混俗东方朔,游仙郭景纯。神明交孔鲋,宦业缔崔骃。厚谊偏敦薄,冲怀剧饮醇。敲棋俄溃敌,投辖剩留宾。河朔差酬岁,平原渐隔旬。苍虬聊海甸,彩鹢复溪滨。汗漫烟霄翼,峥嵘渤澥鳞。宫行开碣石,邸会葺平津。敢窃丘樊贲,贪随巷陌淳。孤城留保障,率土藉陶甄。叱处羊难卧,耕馀鹿易驯。八诗犹并耀,一志未全湮。曳杖将投华,担簦欲憩岷。惟应挈四部,绝顶对朝真。

钦惟圣天子嗣大历服简用旧人懋图治理覃布恩德绥怀万方天地清宁海宇乂安乃以宣德戊申二月廿八日命少师吏部尚书臣蹇义臣幼孜等凡十有八人乘马将仆?从游万岁山已又命乘御舟泛太液池遍历小山诸处维时风日暄朗景物明丽氛埃屏息佳气郁葱心目舒畅得以周览奇胜复蒙天语从容慰劳赐以醇醪珍馔俾尽饮至醉恩意深厚宠赐便蕃诚终身之荣幸千载而一遇者也臣幼孜无任感激之至谨赋五言长律一首上进伏乞圣览不胜幸甚诗曰

朝廷多暇日,诏许从宸游。联骑经东苑,挥鞭过御沟。渐瞻琼岛近,夐对小山幽。巀嵲凌霄汉,清虚动斗牛。盘承金露重,栋拂玉虹流。叠石苍苔合,悬崖古木稠。林高巢巨鹘,壑邃舞潜虬。驰道回鸾驭,花阴驻紫骝。空中香雾满,日下紫氛收。太液相环抱,波光欲荡浮。泓涵通碧海,澄澈透灵湫。翠荇翻红鲤,轻澜泛白鸥。碧桃晴雨润,杨柳暖风柔。忽喜传天语,联翩载御舟。醇醪分玉斝,香茗溢金瓯。冠盖随云气,歌谣应棹讴。迂回循岸曲,逦迤历城陬。真似经三岛,犹疑访十洲。烟霞围胜境,日月驻丹丘。列籍依芳树,开筵望翠斿。九重颁异果,多品列珍羞。击节谐欢笑,持觞屡劝酬。遭逢恩独厚,感激赐还优。圣德乾坤大,神功舜禹侔。华夷覃霈泽,遐迩戴鸿休。治世雍熙盛,优贤礼数周。不才叨侍从,末学乏谟谋。幸数承清问,常时近冕旒。虚心勤至道,当宁纳嘉猷。再拜陈篇什,皇图衍万秋。

新华严经论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本书系就实叉难陀所译之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等十门。次释经文,先总叙经意,二明经宗趣,三明其教体,四总陈会数,后释其文义。本论与法藏等论相比,颇多特殊之处。如法藏等谓华严经之说处说会及品数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本书则为十处十会四十品。法藏之主旨在成就事事无碍,本书则阐发凡夫一生感得心内理智不二之佛等。撰者殁后,唐大历九年(774)二月,僧广超于逝多寺合写本论与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流通于并汾之地。大中年间,开元寺僧志宁合经与论,题为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共一二○卷。宋乾德五年(967)以其义类尚嫌繁衍,慧研奉帝旨,整其漏略,重新开印。

十门辩惑论

凡三卷。唐朝复礼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对太子文学权无二之释典稽疑十条一一辩释之作。十门即:通力上感门、应形俯化门、净秽土别门、迷悟见殊门、显实得记门、反经赞道门、观业救舍门、随教抑扬门、化佛隐显门、圣王兴替门。权无二见此论,百年之疑一朝顿尽。注释书有龙空之纂述四卷、义镜之备检五卷。

华严经合论

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正法眼藏

凡六卷。宋代大慧宗杲(1089~1163)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为古尊宿之机缘法语集,总计百余篇,并附撰者之短评。宗杲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因罪迁居衡阳,其间与诸方大德往来酬酢之法语,为侍者冲密慧然随手抄录,于绍兴十七年编录而成,寻即刊行。俗称大慧正法眼藏。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普善庵沙门慧悦及居士春门徐弘泽等,附圆澄及李日华之序,另加宗杲之答张子韶侍郎书,而加以重刻。

文苑英华

中国古代诗文总集。北宋李昉等编。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雍熙3年(987)成书。后经4次修订,由周必大(1126—1204)等校定,刊刻行世。本书选录上起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与《昭明文选》时限恰相衔接,收作家2 200多人,作品近2万篇,其中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诗、赋等38集,各类又下分若干门目,比《昭明文选》分目更细。是一部继《文选》之后的大型诗文汇编,与宋初官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合称四大类书,内容浩繁,所辑文献相当丰富,计515万字左右,虽有繁滥之弊,却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订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它不仅因收录有大批诏诰、书判、表疏、碑志等可用来考订载籍的得失,补充史传的简漏,而且因唐人诗文得以大量的保存,尤其是收有不少唐人作品全卷,明清人辑补编订唐人文集、纂辑《古诗记》、《全唐诗》、《全唐文》等总集,均以本书作为重要的材料来源和校勘依据。本书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1204)和明嘉靖四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566—1567)曾两次重刻,万历年间并修补重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和明刊本860卷校订影印,末收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10卷、芬格《文苑英华辨证拾遗》,又附《作者姓名索引》以备检索,以四角号码为序,并于作者名下分列所收作品篇题,按书中收录次序排列,使用十分简便。编者注:本版本缺卷五百十六

黎岳集

一卷。《附录》一卷。唐李频撰。李频,字德新,寿昌 (今属浙江省)人。大中进士,诗人,官至秘书郎、建州刺史。李频为人正直,做地方官时,能抑制豪强,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颇有政绩。死后,归葬故里,乡民在黎山立庙纪念他。著有《建州刺史集》又名《黎岳集》。李频的诗多是律诗,其中五律最多,自称“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北梦琐言》卷七)《唐才子传》称其诗“体制多与刘随州相抗”。高棅说他与刘沧、马戴、李群玉 “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 (《唐诗品汇总叙》)。《黎岳集》又名《建州刺史集》。后人敬李频,尊黎山曰 “黎岳”,此集因得其名。初罕传本。真德秀得本于三馆,欲刻未果。嘉熙三年(1239)年,金华王埜始求得旧本锓版。元元贞及后至元间,李频裔孙邦材、会同,明永乐中河南师祜,正统中广州彭森,先后重刊四次。此本即是正统所刻。凡诗一九五首,较全唐诗所载少八首。而《送刘山人归洞庭》一首,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又《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诗,误作 《送宋震先辈赴青州》,题与诗两不相应。不及席氏唐百家诗本之完善。末为附录,则为历朝庙祀敕书碑记及刻诗序、跋。张复、彭森二序皆称初刻出真德秀,与王埜序称德秀欲刻不果者自相矛盾,也未说明原因。此集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卷五八七——五八九录存其诗三卷,卷八八四录存其诗二首; 《全唐诗补遗》与《全唐诗续补遗》亦有所收。此集为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仪礼集释

南宋李如圭集郑注贾疏,于《仪礼》多有发明的著作。30卷。宋自熙宁 (1068—1077年) 以来,罢废《仪礼》,学者多不传。乾道(1165—1173年)年间,有张淳订其讹; 淳熙 (1174—1189年) 中李如圭复为之集释。李氏生南宋,曾与朱熹核定礼书,尚见古本。乃全录郑玄注,旁证博引,发郑注贾疏所未备,次第一如《仪礼》。又考论宫室之制,作《释宫》; 分别章句之旨,则有《纲目》。全书原17篇,首尾完具者15篇。《四库全书》以其文稍繁,分秩得30卷。其《乡射》、《大射》两篇,如圭释文已佚,乃参取惠栋、沈大成二家所校宋本,证以唐石经本,于经文多有改定,《仪礼》始得完备。其《释宫》则别为一书,《纲目》 已佚。有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

王郭两先生崇论

论自汉以后始盛传极组织之巧镂心抉肠始成一家言至流誉千秋群口无妒即作者亦不可多得葢制作如林或以名理发其宗或以景物抒其蕴直探元始不烦转待独论则不然人与时而俱积事与迹而同冥从有意无意间窥情之所必至以推情之所不必至纵起其人就其时而问之事迹巳查不可知矧参以爱憎则忤误以喜怒则贰失以违心矫俗从党附私则遁我明文人才士虎视前贤文章各臻神玅论自骎骎出风尘之表迩来坛坫希狎主者几致憾于道衰余欲自诸家著述中纂大小论之尤者作渡世津梁李玄白公宰吾皋偶出抄本相示则王元美郭相奎两先生论而玄白公从周旋之暇得之者也因携归同克生道生两家兄及同社张成倩次第评定复于两先生集搜其巳传者合之曰崇论付之梓而告成夫琅琊擅江南之秀锦心绣口纵横天下执七子牛耳宇内呼为王长公大司空郭公吉水毓灵表表豫章男子声名着霄壤集以数种名家与琅琊时相及位相当才亦不甚相远其制作均高迈无敌是论以两先生崇非两先生以论崇也今夫名山遍天下必至峨眉天半登眺乃穷仰观日月星辰尽在群峯错落之际恍若挂天门而偕玉女俯见万岭千岩亦荒烟绿草中半隐半见夫何崇之至此极哉众山自邈乎小矣又安敢争高则两先生崇论一出庶几有所攀跻崇人者实以自崇耳玄白公婆心巳慰而余兄弟及成倩窃云两先生功臣

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亦称《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释华严十明论》。佛教著述。唐李通玄撰。一卷。运用《华严经》中的思辨方式,分十门论述十二缘生(十二因缘)。认为十二缘生既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的“大苦海”,又是一切诸佛众圣贤的“宝庄严大城”。这个一切诸佛的“功德海”,重重无尽,与一切众生犹如光影,没有障碍。迷于十二缘生者即为众生,悟十二缘生者即是佛。故众生以及十二支皆无“自性”,若迷于烦恼、无明等,便有生死轮回;若用戒定慧观照的方便力,照见自身心境体相都是“自性空”,即众生心就是“全佛智海”。这样,修行者求大菩提心,最终归结为“无劳远求,但自净其心”。书中还用“净心”概括从凡入圣的修行。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侠凤奇缘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卷38回。李涵秋著。初载1916年《新闻报》附刊《快活林》(上海)。1918年新闻报馆出版单行本。卷首有同年2月至4月徐枕亚、程瞻庐、周瘦鹃、中浣东野、陆律西、李寿熙、严独鹤、作者等8篇序文,以及姚民哀、朱大可等多人题诗、题词。每回有作者自评和严独鹤评语。此书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叙述了几个青年的恋爱婚姻和投身革命的故事。苏州举人韩素君,携带女儿韩凤琴旅居武昌,以卖文为生。韩凤琴聪明俊秀,结识了三个女友:一是少妇叶锦云,二是锦云之妹叶锦文,三是艺人金娉娉。韩素君的老师有个儿子,名叫冯子澄,因家贫无以为生,携带儿子冯阿祥前来投奔。韩素君收留了冯阿祥,并将冯子澄举荐给营务处提调芮大烈充当书记。冯阿祥忠厚老实,暗中爱上了韩凤琴;而韩凤琴却非常高傲,没有把冯阿祥放在眼里。冯子澄和芮大烈都是无赖,所以一拍即合,狼狈为奸。芮大烈看上了金娉娉,冯子澄便定了一计,把金娉娉和韩凤琴骗到船上。不料金娉娉武艺高强,结果把游船打了个落花流水,并割了芮大烈一只耳朵。韩凤琴却慌极投水,幸被冯阿祥所救。金娉娉为避祸而远走美国,又在船上遭人暗算,幸亏船长恰好是失散多年的生母,因而获救并母女团圆,后来嫁给了美国人福特。叶锦文则赴日留学,与金娉娉的表兄俞竹筠结婚,2人都成了革命党人,潜回国内活动。芮大烈因牢记金娉娉割耳之仇,转恨金娉娉的亲戚朋友,故往夏口厅告密,使俞竹筠被捕下狱,幸而证据不足,不久获释。芮大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乘韩素君携带凤琴回乡探亲之际,派人在半路上把韩凤琴拐卖。恰好被回国游历的金娉娉一家碰到,遂将她护送回苏州。但韩素君并不知道女儿已经得救,返回武昌寻找,又被芮大烈一伙诬告下狱。而冯阿祥为救韩凤琴,则被芮大烈一伙拐到日本,幸遇俞竹筠而得救。恰好武昌首义成功,俞竹筠、叶锦文、冯阿祥回国参加革命。韩素君也获自由,做了黎元洪的助手。但苏州尚未光复,因坏人告密,韩凤琴及其母亲、弟妹又被官府下狱。正当临刑之际,俞竹筠等带领义军恰好赶到,使他们一家获救。最后是苏州光复,冯阿祥和韩凤琴也结为夫妻。

北湖集

宋代诗文别集。吴则礼撰。宣和三年(1121)作者卒后,其子吴坰缀辑其诗文编为30卷,因吴则礼自号“北湖居士”,因以题作书名。次年春,乞韩驹作序刊行于世。在两宋之际兵火中,其著作当有散佚。《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仅为10卷、另长短句1卷。世间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各韵中辑录其诗300余首、长短句20余首、文30余篇,校正讹舛后重编为5卷。其前4卷为诗、词,末1卷为文,辑入表、序、记、跋、铭、赞、颂、祭文等各体作品。卷首载韩驹作于宣和四年的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格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虽间涉于颓唐,而逸趣环生,正复不烦绳削;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愈臻遒上;杂文虽寥寥数首,而法律严密,具有典型。观所作《欧阳永叔集跋》、《曾子固大般若经抄序》,知其于古文 一脉具有渊源,宜其折矩周规,动符轨度,固非渡江以后,讲学支离冗漫之体所得而比并矣。”韩序称其“诗文无一点脂粉气,自巧至拙不少下于古人”。

六祖

多少黄梅会里僧,一时放过岭南能。至今大庾山头石,岁岁春风长葛藤。

东归留别幕中同舍 其四

大蓬有奇气,人物见李侯。迥然谢凡质,霜鹘摩清秋。诏书相续来,去去蹑瀛洲。汲直在汉庭,可寝淮南谋。

袁口回棹有感

放舟谷里口,乘流楚江干。钓台亦已堕,大舶宁长安。春度乱山绿,风回平水湍。何须问今古,劫劫难为观。

渔家傲

乱嚼凡鳞牙齿败,朵颐今饱鲥鱼大。骨鲠故应招众怪,狂奴态,几人爱此无人爱。十八年来沧海外,秋风梦里生莼菜。安得吾徒三数辈,寻严濑,钓竿蓑笠扁舟快。

减字木兰花 题冬春轩先生鼓枻沧浪集

街谈俚骂。大俗居然登大雅。放眼红尘。妙处时时说与君。冬寒春暖。历尽世情千万变。濯足沧浪。鼓枻犹闻水一方。

禋郊诗

函夏恢文治,禋燔讲礼隆。物兼明德荐,天以至诚通。制度亲祠盛,威仪陟配崇。戎容俨仙仗,霁色照郊宫。国典书昭事,神禧报屡丰。端闱宣大号,王泽浸无穷。

1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