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女青鬼律
道教律文。撰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传道的著作,属于盟威正一之道,当为古正一派之书。《赤松子章历》、《道要灵祗神鬼品经》等早期道书已引此书。原本八卷,《通志·艺文略》著录作十卷。今存六卷,收入《道藏》第十八册。书中宣称:自后天皇元年以来,天下有无数恶鬼伤害人民。太上不忍见之,乃于后天皇二年七月七日,“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敕天师张道陵,使敕鬼神不得妄转东南西北”。书中记述了众鬼及鬼主姓名、居处及神通危害,并假托太上和张天师劝导信道男女行持戒律,守禁戒,含诵鬼名,如此则可避免冒犯诸鬼,趋吉避凶。还记述了符咒、呼名、章奏等治鬼、避鬼之法。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挫后纵兵淫掠、发宋陵诸墓,以及张正蒙妻韩氏、女池奴,冯道二妻抗节等事,均为《明史》所不载,可补正史之不足。本书《四库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据清人傅以礼云,此书明代有两本,一为杭州吴氏《瓶花斋》抄本,不著撰人名氏;一为明代越中刊本。并《武备志》附《古越书》,题曰元徐勉之撰。《四库全书》著录为前者。后者则有《十万卷楼》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又有《学海类编》 (道光本、影道光本) 等。
明熹宗实录
明官修。八十四卷。起泰昌元年(1620)九月,讫天启七年(1627)七月。崇祯元年(1628),命朱纯臣为监修官,温体仁、张至发、张贞运、贺逢圣、黄士俊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然因当时纲纪废弛,史官旷职,至崇祯末始成书。清军入北京后,实录仍在皇史宬。清顺治二年(1645)诏修《明史》,明降臣冯铨任总裁,以其事阉党丑行备载于天启四年实录,遂私自窃去毁灭。又天启七年实录亦缺六月一卷,至今遂无完本。通行的1940年影印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天启四年实录十二卷,虽已由后人据《熹宗旧纪》、《两朝从信录》、《明史稿》诸书补纂,聊存梗概,而七年六月一卷仍阙。
施设论
梵名Prajn~apti -s/a^stra 。凡七卷。译自小乘论部六足论中施设足论之‘因施设门’。前四卷宋代法护译,后三卷宋代惟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内容论述有关世间业报差别之因。凡十四章。其中卷首标示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即第一章,其文注曰(大二六·五一四上):‘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即世间施设门等缺,余十三章为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于诸门中论释轮王之七宝、佛初生之瑞相、有情之因果、三毒之轻重、世间诸法之差别、山海、变化、神通等。
请观音经疏
佛典注疏。隋智顗述,灌顶记。一卷。是东晋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简称《请观音经》)的注释书。不分章次,不列标题。释文先释经名,再论五重玄义,后依经文顺序对全经进行疏解。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生诸佛前,名正宗分。从佛说是已,讫文。名流通分。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为怜漳浦曲,沈痼有刘桢。
放言五首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莫笑贱贫誇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时子河上园,竹间开栋宇。大儿胜衣冠,小儿丰颊辅。嫁女与朱公,伏腊可称举。发疏虽苍浪,齿嚼未龃龉。鸡栖牛羊下,各自有室处。四墙规摹小,易守若滕莒。舍前花木深,春物丽观睹。舍后曲池蛙,斋堂风月苦。此岂不足欤,叹岁不我与。客宦孤云耳,未知秦吴楚。向来千驷公,果愧一丘土。宁当损轩昂,聊欲效俯伛。时子听然笑,吾已悟仓鼠。少犹守章句,晚实爱农圃。鹊巢最知风,蚁穴识阴雨。世网事谙委,醉乡俗淳古。坐忘两家说,肉坚与肠腐。酒至即使倾,客来敢辞窭。时邀五柳陶,共过三径诩。往在少年场,豪气压颍汝。借令今尚尔,真复难共语。稍知怜曲糵,渐解等灉濋。朋友半山阿,光阴共行旅。人故义当亲,衣故义当补。飞凫王令尹,期我向君所。君为拂眠床,淹留暮城阻。
送惠生元龙并寄纶霞佥事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
一九六六年九月廿二日红卫兵勒令归乡内子淡俜结装相随旋又奉令返回原职计居乡一百天
日下繁香独向隅,归来况是一身孤。惟将鸩血消烦渴,苦见蛾眉得厚诬。高阁冷侵黄竹子,空庭秋到白杨株。愁边即近清閒境,懒问当年旧酒徒。曲曲房栊近水湄,故家犹在尽堪持。疏泉种菜身差健,抹月批风计绝痴。最不宜诗偏得句,偶然因客亦敲棋。长空万里天声近,时听雄歌颂导师。让木依依犹在邻,一番风雨几枝新。回乡贺监翻成客,渡海坡翁不怨人。墙角夕阳花自好,门前秋水鸭相亲。静将豫暇观群物,柳惠何妨作逸民。排愁无计遣心兵,十里林塘九月晴。故作春容霜叶色,饱含秋意晚蝉声。江乡阅世多因革,野渡于人但送迎。吹得西风狂似虎,挺胸消受水云清。怊怅灯前一味凉,更于何处学清狂。销金作缕非时曲,入黑能甜定醉乡。山鬼招来湘月冷,水仙归去楚天长。此身今夕知何似,起视星辰夜未央。一秋无雁过番禺,多谢淩寒远寄书。闲去不曾忘瓦甓,归来非复为鲈鱼。空帘淡月梅花伴,紫水黄云逐客居。为道未荒毛四卷,如今况是岁之馀。秋心未老尚惊雷,自展残编送酒杯。本愿琉璃香界住,却从滟滪险滩来。诗能曲解当投火,心有难明渐向灰。如此星辰犹昨夜,天方长话费章回。工笛呜呜天宇间,晓来闲理钓鱼阑。浓霜渡水凋荷盖,甜雨侵宵长蔗竿。到眼物情皆代谢,闭门人事自清寒。此生倘向溪山老,莫问溪山旧长官。秋稼登场岁亦残,鹤书忽下水云间。始知身在三流外,倒得人居百日闲。裂石风威掀禹甸,戾天鸢影度秦关。倚装也索寒花笑,斗大珠城又却还。
绣球缘
《绣球缘》全称《大明全传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全书叙明万历间朱能与黄素娟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事。书名《绣球缘》,是因素娟遭难投水,张居正乘船经过,命人救起,收留于家。后居正平倭,“计划尽是此女暗中指点,至得成功,又将此功劳让与”居正。居正“爱她才德兼优,遂收她为养女,替她择婿,彩球掷中朱能”,得成夫妇,团圆偕老。《绣球缘》没有摆脱奸臣害人、志士落难,最后天理昭彰,好人中状元,报仇雪恨,姻缘美满这一俗套。文字水平低,结构、情节多凑合,构思也多有不合理处。
自怡集
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以一种抄本为底本。刘琏是刘基长子,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文名不甚彰显。其实,其诗作尚有一定功力。《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今读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非所喜作。至于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以勋阀掩欤。”如五古《遣兴》3首,《秋日旅怀》,皆是颇堪讽诵之作。陈田《明诗纪事》也说:“潜溪(宋濂)有仲珩,犁眉(刘基)有孟藻,真不愧王谢家儿。仲珩集不传,《自怡集》,得表章于四库宏开之日,幸矣!”
高东溪集
一名《东溪集》。诗文别集。宋高登撰。二卷。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今属福建)人。宣和间为太学生。靖康祸起,曾与陈东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等六贼。绍兴二年,举于礼部,以廷对过于切直,授富山主簿,又改任右县令。以不肯为秦桧父立祠而被陷害。后经朱熹奏乞褒录,追赠为迪功郎。其集《文献通考》作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作十二卷。原本今皆不传,是集为明嘉靖五年(1526)林希元所编辑,仅分上、下二卷,有书、疏、论、议、辨、说等二十篇,诗三十一首,赞五篇,箴铭二十六篇,词十二首,启二篇。佚文甚多,今观集中遗作,忠义抱国之志尚见,凡书论时事,言直词梗,如其自述,“性兮火烈,心兮石坚。有誓兮平虏,无望兮凌烟”。其诗虽平凡,但志节尚高,多含忠烈之气,愤怒不平之情。词《渔家傲》:“名利场中空扰扰,十里南北东西道,依旧绿衫尘扑帽。空懊恼,羡他陶令归来早。归去来兮秋已杪,菊花又绕秋篱好。有酒一樽开口笑。虽然老,玉山犹解花前倒。”乃晚年之作,反映超世之情,退隐之心。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正谊堂全书》本排印本,前有序文二篇和《宋史》本传,后附录一卷,为朱熹注《褒录奏状》、《建立东溪先生词记》和东溪先生言行录。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东溪集》;《艺海珠尘》本,作六卷;《乾坤正气集》本,作一卷。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其内外诸制,大多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汪藻风格相近。著有《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而成。有《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本。
蕉廊脞录
《蕉廊脞录》为笔记。近代吴庆坻著。八卷。作者在世时尚未定稿,卒后由其长子吴士鉴整理 分类,由刘承幹校阅作序,为其刊行。刘序谓全 书分为八类,“曰国闻,曰里乘,曰忠义,曰经 籍,曰金石,曰书画,曰嘉言,而以杂记附焉”。“国闻”记同治以后政事。“里乘”记浙江人物遗 事与名胜古迹。“忠义”记明末遗民最多。“经 籍”、“金石”、“书画”记作者收藏或寓目之书籍 版本、金石文字、书画真迹。“嘉言”记清人家 训。内记“西泠十子”中丁澎轶事,记《清诗铎》 编者张应昌身世,记杭州诸诗社,记《王荆公诗 注》版本,记郝莲所选清人诗,记三多辑《柳营诗传》,均有文学史料价值。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读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书前三卷曰 《述言》,皆为语录之类。后一卷曰 《说象》,专论六十四卦象之义。他在自 《序》中谓,退居相台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阙,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名曰 《士翼》。他在书中认为,理常聚而气亦常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性之所寓曰 “心”,心之所具曰 “理”。理即性,心乃发用此理亦即发用此性者。天命即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义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气。他在书中又认为,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却空;汉唐的小人易见,宋代的小人难知; 汉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当考; 去《序》而言 《诗》,背左氏而言 《春秋》,必然荒谬。又认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众;其世兴者,其论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论公布于野。公论不可一日而发。其言皆为讲学家所深讳,而作者侃侃而谈,直抒无隐,可谓皎然而不自诬其心。至于萧何荐举曹参为克己归仁之语,虽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当,乃白璧微瑕。有 《崔洹野集》本,《四库全书》本。
尚论篇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 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之中,以太阳为大纲;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细绎有关条文。其余《伤寒论》原文,则六经各自为篇。将合病、并病、坏病、疾病四类,附于三阳经末;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八卷。现存20多种清刻本等。
赋长律二十二韵题吴江郭州判索送谢太守诗卷
持节吴江日,分符槜李辰。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冻雨连清道,灵风动洒尘。字民亲若子,破敌捷如神。水寺题诗遍,田家问俗频。莺花苕霅晓,烟树洞庭春。是处歌龚遂,连城借寇恂。湖山当大郡,封壤接比邻。在昔京都富,于今府库贫。三苗空掠地,百粤阻通津。赤县伤凋瘵,苍生受苦辛。髓枯肤未剥,病亟气难伸。画省持衡鉴,乌台列缙绅。谈兵犹辩士,献策尚从人。閒世才难得,如公孰与伦。抚时先恺悌,起废莫因循。城筑工尤大,田毛赋必均。烬馀驱瓦砾,兵后剪荆榛。惠化仍多举,祯祥或可臻。铸钱资国费,赈粟散仓陈。和气随天转,舆情与日新。斐章书令德,史笔待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