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凡十五卷。唐代明佺等撰。又作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大周录、武周录。为东汉至武周有关翻译经论之目录。共收经典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唐则天武后天册万岁元年(695),由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七十名高僧奉敕撰集而成,菩提流志、义净等诸师亦皆参与编纂。内容包括:(一)众经目录,即第一卷至第十四卷,属于正篇;此正篇又分为前十二之别录与十三、十四卷之见定入藏流行目。(二)伪经目录,即最后第十五卷。本录系采自新、旧正目与大小乘经律论、贤圣集传等三件而成。旧目指前人所撰之一切经目录、开皇三宝录、内典录等正目;新目指唐初至武周所译之经论,凡错注、疑伪皆校正而后入目。合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然不包括卷十三、十四之见定入藏流行部卷。各卷(第十五卷除外)之末皆列有译者、译时、典据。

古乐府

乐府诗选集。元左克明编选。克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平不详。其书自序题至正丙戌(1346),则当是元顺帝时代人。此书共十卷。专录唐以前古乐府诗,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自序云:“首以古歌谣辞者,贵其发乎自然也。终以杂曲者,著其渐流于新声也。”此书编著时当参考了《乐府诗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元童万元刻本《乐府诗集》李孝光序,称其书岁久将弗传,至正六年(1340),济南彭叔仪始得元本校刻,因谓《乐府诗集》校刻,“仅在克明成书前六年,其版又在济南,距江西颇远,则编此集时当未必见郭书,非相蹈袭”。但《乐府诗集》实有宋刻本,流传已久,左氏此书各类歌辞小序及各曲调题解,大抵采用郭氏之题解而加以简化。尤其是杂曲歌辞一卷,各曲调先后次序,基本上同于《乐府诗集》,因袭之迹,极为明显。但《乐府诗集》卷帙繁多,不便浏览,此书屏弃死气沉沉之郊庙燕射歌辞不录,于其他古乐府亦不全录,如《子夜歌》晋宋齐辞,《乐府诗集》有四十二首,该书仅录二十首。“所重在于古题古辞,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此颇为后人重视。但其对《乐府诗集》的考订加以简化,有失妥之处。如郭书鼓吹曲辞题解引《宋书·乐志》之说,以为短箫铙歌至魏晋世始名鼓吹,然后引《晋中兴书》加以驳斥;此书略去《宋书》之文,而照录郭书驳论,变成无的放矢。更有误解郭书考订语者。郭书于吴声歌曲末尾录《黄竹子歌》、《江陵女歌》,引唐李康成语曰:“二歌皆今时吴歌也。”“今时”乃指唐代,左氏亦编入《古乐府》。故从研究角度言,此书颇多疵漏。有明嘉靖汪尚磨刻本。清初又有吴门刊本,不佳。

伤寒寻源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人治病多尊古法,著有《内经要论》等书。此书成于道光三十年(1850),为吕氏研究仲景之书二十余年之心得。书中进一步阐发仲景之旨意,取仲景自序中“见病知源”之意而名其书。上卷辨析风寒湿温源流、六经诸证辨证之法;中卷辨析部分疑似之伤寒诸证;下卷详论制方精义,包括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探诸家之渊源,论前人之得失。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既有功又有过;陶节庵《伤寒六书》大有悖于经旨;吴又可《瘟疫论》实为发展仲景之学。评述较为公允。书中辨中风、辨伤寒、辨温病、辨湿病、辨热病诸说,以及所论之医方,皆荟萃诸家之说,折衷仲景,得失详明,十分深细。条理清晰,方论精辟。有咸丰四年(1854)吴门潘氏刻本、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影印《古本医学丛书》本、大陆书局铅印本。

牛郎织女传

全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白话小说。明朱名世编。四卷不分回。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说据民间传说繁衍而成。叙金童与天孙织女互相爱慕。玉帝得知要斩金童,太上老君保奏金童下凡,托生到牛员外家为次子,名牛金郎。令天孙织女到云锦宫织锦。金郎年幼父母去世,常受嫂嫂马氏毒打折磨。太白金星奏知玉帝,准命牛金星下凡为牛陪伴金郎。牛能言,祸事皆赖以告知,使金郎躲过灾难。金郎依牛言和兄嫂分家,十三岁升天,在天河遇见织女,二人倾诉旧情,玉帝赐二人成婚。他们婚后只恋夫妻之情,忘却天职,玉帝大怒,擒拿后欲斩。后又改令金童在河西天将行宫内,织女在河东云锦宫工织,二人不得相会。由于太白金星请太上老君讲情,方允逢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存明万历书林余成章刊本,上图下文,题“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上海大观书局石印本题书名为“新编神怪小说牛郎织女”,十二回。

大宗地玄文本论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三十七分至四十分为流通分,鈙述本书之功德及马鸣自述过去之本因等。各分之下皆先举出偈颂,其后逐文释之,三十七分以下之四分则仅揭举其颂。又本论所说内容颇为怪诞,且署名‘真谛三藏译’之记载,诸经录皆未见载,加以论中所引多数经典名称皆不见于诸经录,此外,本论论述之体裁与向来被视为伪撰于我国之释摩诃衍论颇为酷似,故学者多谓本论乃后世伪造而假托马鸣之名。又如缘山三大藏总目录卷下所载,本论谓马鸣所造者,盖后世之假托,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谓该论始见于宋大中祥符录,知其成书年代距今不远。现藏本唯存于高丽藏及明藏中。

释迦谱

十卷。梁代释僧祐撰。《释迦谱》一书,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 “显明觉应”。集经、律、传 “首尾散出”,各家异说“群言参差”之大成加以汇编一书,使学人便于观览。此书原为五卷,约唐代析为十卷。道宣 《大唐内典录》卷四载有 “《释迦谱》更有十卷本,予亲读之”。因十卷本《释迦谱》自唐代始广为流传,故通称它为广本。本书内容共有三十四节 (一至九节称“谱”,其余皆称“记”),各节皆抄录有关经、律、传记原文,末附有总结性的短篇案语。三十四节大体分成五部分。一、从《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至《释迦近世祖始姓释氏缘谱》第三,是关于释迦牟尼佛氏族的来源。二、从《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至《释迦同三千佛缘谱》第六,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成道,和七佛中余佛种姓,化众等的同异,以及与三千佛同得成佛的因缘。三、从《释迦内外族姓名谱》第七至 《释迦种宿业缘记》第十八,是关于与释迦牟尼佛有关的人物。其中有四部名闻弟子、从弟调达、阿那伟跋提、孙陀罗难陀、子罗云、姨母大爱道、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以及释迦族灭亡的因缘。四、从《释迦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至《释迦留影在石室记》第二十六,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化遗迹。其中包含竹园精舍、祇洹精舍、发爪塔、天上四塔、优填王造梅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阿育王弟造石像以及石室留影。五、从《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至《释迦法灭尽相记》第三十四,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入灭和灭后法化流之相。其中包括双树入灭、八国分舍利、天上龙宫舍利宝塔、龙宫佛髭塔、阿育王八万四千塔及遗法灭尽的因缘和现象。《释迦谱》一书,在写作体例上,采用的手法是“抄集众经”,述而不作。各节抄典以一种书为主,篇下注明出处。所录典籍主要有四《阿含》、《普曜》、《中本起》、《瑞应本起》、《出曜》、《贤愚》、《观佛三昧》、《大涅槃》、《昙无德律》、《弥沙塞律》、《大智度论》、《集经抄》等近四十种。由此省却读者翻书查找之累,即能详悉释迦一代事迹,是为此书一大功绩。此书对后来佛传的撰述有一定影响,自唐代地婆诃罗译出《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以后,此书流传渐少。尽管如此,它却被历代释藏所收入,仍不失为中土撰述之要籍。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春秋集义

五十卷,纲领三卷。李明复撰。李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李明复认为:知孔子者惟孟轲,知孟轲者惟周敦颐。而周敦颐《春秋》之学,二程得其真传,程颐曾作《春秋传》而程颢则间有及之。张载通过与二程研究而明之,刘绚、谢湜则是见而发明之,范祖禹等人是见而知之,至于胡安国则又是闻而发明之,而李侗诸人则又是闻而知之。虽然以上诸人派别有所不同,但其本源则一。其观点稍有异同,但于尊王贱霸,内中,国外夷狄,即事明纲领以着人君之用的大节上则完全相同。因而他辑录了周敦颐、二程、范祖禹、谢良佐、杨时、侯仲良、尹洙、刘绚、谢湜、胡安国、吕祖谦、胡宏、李侗、朱熹、张栻十六家“或着书以明《春秋》,或讲明他经而及《春秋》,或其说之有合于《春秋》者,皆广搜博访,始乃定其后先,审其精粗。”虽云兼采十六家,然用谢湜之说尤多。其《纲领》三卷,是关于《春秋》宗旨的总论。此书实属宋代诸儒解《春秋》之总汇,较吕本中《春秋集解》更为繁富。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宋代巴川王梦应所刻。今本《集义》部分采自无锡邹仪《蕉录草堂藏本》,而《纲领》部分则录自《永乐大典》。现存有元刻本。

庆宫春

楼接重阴,窗鸣疏雨,邻箫又送愁声。花影留屏,波痕萦幔,萧条庭户初扃。镜中临晚,怪双鬓伤离减青。黄昏遥雁,飞向南塘,尺素无凭。无言暗忆娉婷。迢递青门,惟见高城。纤指添炉,颦眉停绣,寒宵应怯孤灯。梦来无定,更魂隔垂帘几层。当时何事,空赠琼浆,须怨云英。

送宗载尚书复任南京吏部

又拜明恩下九霄,騑騑四牡出河桥。从知素志怀乡邑,且尽丹诚答圣朝。冰雪晓行嗟老大,关山南望向迢遥。金陵已熟春前酿,应有梅花候翠鞗。

海外谣

嗟尔海南民,遭此赃吏阨。衔冤无所诉,相炽起为贼。为贼计诚拙,尚可活朝夕。摄官陈建中,贪猥最狼藉。有女攀势要,不料非偶匹。但务房奁多,苞苴又络绎。挟此恣贪惏,如虎傅以翼。贰车号按察,往诉遭箠击。最后差丁夫,欲免人十直。贫民卖妻孥,强者起持戟。至今文昌县,白昼无人迹。其次经界官,太守乃姻戚。随行纵狱吏,声势如霹雳。郡县遭唾骂,图册成覆易。三豪因众怒,从者如苇棘。去年从说谕,闾里已帖息。狂谋起赇吏,从此复反侧。愚民本无知,胁诱冒锋镝。焚荡玉石俱,老弱转沟洫。遗骸横道路,流血千里赤。杀戮诚快意,赃吏有德色。从今无忌惮,徵敛几时息。沉香与翠羽,穷搜远弹射。乌衣遍村墟,气焰已可炙。久矣摄官弊,至此亦云极。祖宗有成法,赃吏盍杖脊。疲民正憔悴,使者宜悯恻。轺车难数来,时遣一幕职。永宽海外氓,精求二千石。世无采诗官,吾言徒感激。

别李三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天祐休明祚,时生隽杰臣。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大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闲居客愈盛,暂出市皆倾。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焚鸦片十馀箧及吸器百许具于署之东隅仍洒灰于坎以灭其迹

嗟嗟中原今何地,惰民亿万天弃之。我生不辰遣睹此,酖毒流染宁可医。朋亲故旧无免者,白昼枯胔行累累。九州沃野不播种,益蓺淫药戕孑遗。国家又从征其利,漏脯鸩酒取疗饥。四邻揶揄幸吾祸,君相纵省吁已迟。侯官文忠不胜愤,焚排匪顾大患随。戾时天道定深嫉,投死志业终难恢。我今何者不自量,仇视妖物忘倾危。畀炎扬灰聊泄怒,旁观震駴颠且趋。背后岂免竞嗤点,我实儿戏而毋讥。九原死友尚不谅,眼前佻巧谁吾知。

和崔元初秋日舒怀感时叙旧情见乎辞 其一

淮南入幕皆名士,边土从军总贵游。万里又劳丞相出,九重独使圣君忧。禾生异亩虚占斗,木落空江欲变秋。召伯埭前听报捷,高邮城外解通舟。

和崔元初秋日舒怀感时叙旧情见乎辞

淮南入幕皆名士,边土从军总贵游。万里又劳丞相出,九重独使圣君忧。禾生异亩虚占斗,木落空江欲变秋。召伯埭前听报捷,高邮城外解通舟。荔薜墙空雨气深,湿苔满径竹森森。城中不得三农信,塞上争禁十日阴。野佃负薪多未得,邻翁乞米数相寻。笙歌饮散者谁子,命驾归来醉堕簪。潇洒君家锦照堂,石泉秋水煮茶香。沿池筱簜鞭尤润,当户蒲萄叶半黄。东馆坏垣尘漠漠,西城残照晚苍苍。春时数听尚书履,几送池边月色凉。

自诫

我祖铭座右,嘉谋贻厥孙。勤此苟不怠,令名日可存。媒衒士所耻,慈俭道所尊。松柏岂不茂,桃李亦自繁。众人皆察察,而我独昏昏。取训于老氏,大辩欲讷言。

庆清朝 寿章丞二月初六

点检尧阶,蓂生六叶,春深桃杏花开。长庚入梦,重新产谪仙才。事业十年灯火,文章笔下若掀雷。果然是,两字功名,唾手拿来。又况当年强仕,得志青云路,足慰高怀。紫泥凤诏,行须非次招徕。金马玉堂风月,从容九棘面三槐。从今看,会唐九老,它日云台。

归雁

冥鸿不觉又逢春,远别湘南北向秦。云接断行天漠漠,江涵归影水粼粼。关山叫落三更月,旅馆愁惊万里人。莫怪东风催去翮,清秋芦渚又来宾。

岁暮病中次司勋侄韵 其一

明日长安又是春,花期云会逐年新。坐闻车马喧廛陌,喜觉庭阶隔世尘。岁杪琴书堪自适,天涯骨肉更谁亲。经旬药鼎团寒火,空想维摩问病人。

爱葵为姚御史鹏题

古闻御史台名兰,又闻御史台列柏。文章御史独爱葵,岂爱葵花好颜色。台端五月花正浓,绕阶浅白兼深红。太阳行空转倾向,花心正与吾心同。吾心爱君亦忠赤,欲格君心辅君德。激扬绳纠皆为君,誓比葵花恒向日。勖哉御史殚厥心,栽培此花永规箴。花有枯荣性无改,莫愁花老风霜侵。

1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