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一名《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长篇小说。清张竹坡(1670—1698)评。竹坡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铜山(今江苏徐州)人。此书为《金瓶梅》评本,评者继承冯梦龙“四大奇书”之说,称此编为“第一奇书”,故名。张氏以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底本,用眉批、行间夹批、行内夹批形式揭示《金瓶梅》之艺术成就。以为该书为“世情书”、“史公文字”,而非淫书。充分肯定该书描绘市井社会逼真如画,刻画人物“各不相同”,艺术手法丰富多姿。书前有《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冷热金针》等总评文字,每回前有“回评”。张氏因袭崇祯本对《金瓶梅词话》本有所改动,并在语言上对崇祯本小有润饰、改动,如改“胡僧”为“梵僧”、“虏患”,为“边患”,“金虏”为“金国”之类,或可能出于清初政治之考虑。日本人鸟居久靖谓“此书居于第一奇书中的善本”(《金瓶梅版本考》)。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本。一九八七年齐鲁书社出版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本。
儒門事親 一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二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三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四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五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六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己,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至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楼颖所作。楼颖,天宝中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芮挺章与楼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己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于此。知明人诗社锢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唐人旧本所选,尚有可采,仍录存之。选诗多为音韵谐婉、属对工整之作。如李白、岑参等人作品则不选。入选作品,亦忽视代表之作。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
芦川归来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词三卷。宋张元幹撰。元幹诗虽在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已流行,但当时多以抄本传世。其集首次结集刊刻当在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元幹去世五十馀年之后,由其孙张钦臣主持,里人曾噩任编辑、校勘之责。全书凡十八卷,其中书启、古诗、律诗、赞序共十五卷,附《幽岩尊祖录》一卷,词二卷。元、明两代,张集流传不广。清初吴之振等编辑《宋诗钞》已云:“有《芦川归来集》十馀卷,得之书肆,废帙逸其大半,诗止六、七二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编纂《四库全书》,其所收《芦川归来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得。馆臣所见张集系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抄本“但存五言律诗一卷、七言律诗一卷,而无古体及绝句,知非完善。……及考《永乐大典》所载,则所佚诸篇,厘然具在。今裒集成帙,与钞本互相勘校,删其重复,补其残缺,定为十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排印之《芦川归来集》即据《四库全书》十卷本标校整理而成。另外《四库全书》存目中所列《别本芦川归来集》六卷,当系四库馆臣据以校十卷本之抄本。今人黄佩玉又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张诗九首,附于所著《张元幹研究》之中。
桂胜
名胜志。明张凤鸣撰。四卷。凤鸣字羽王,漓山(今广西桂林)人。嘉靖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氏世居广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胜》、 《桂故》书十二卷,刻其前四卷即为是编。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序。正文以独秀山、离山、雉山、南溪山、漓水、阳江等二十七山水为条目。每条首叙概貌,次引《风土记》、 《桂海虞衡志》诸书有关记载,以历代诗文、碑刻等殿后,又逐条加以评论考证,订正旧说讹误处颇多。内容宏富,约而有要。后世董斯张《吴兴备志》、朱彝尊《日下旧闻》全仿其体例。是古地理专志最为典雅著作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称是志在明代舆记之中,于海康《武功志》、韩邦靖《朝阳志》, “可以鼎立而三也”。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三十三年本, 《古学汇刊》本。
桂故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 《朝阳志》 “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 《四库全书》本, 《古学汇刊》本。
素履子
素履子,唐人张弧撰。《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书分十四篇,依次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履智、履信、履礼、履乐、履富贵、履贫贱、履平、履危。作者自序曰:「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此书大旨以抱朴守素,践履忠孝仁义等儒家伦理为主。《四库提要》称赞其书词义平近,「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之于正,盖亦儒家者流也」。
诗序补义
(清)姜炳璋撰 姜炳章,字石贞,号白岩,清象山 (今浙江省)人。乾隆进士,知石泉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署江浦,旧县坝久废,谕民修筑,躬亲督之。堰成,开田数千亩,民因号为姜公堰。所作《诗序补义二十四卷》,以诗序首句为国史所传,如苏辙之例。但又有不同,删除首句下的申明之语,存其原文,与首句中离一字书之,一一订其疏舛。炳璋认为,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如《雄雉》为妇人思君子,《凯风》为七子自责,是诗人之意。《雄雉》为刺宣公,《凯风》为美孝子,是编诗之意。朱子顺文立义,大抵以诗人之意为该诗之旨。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则以编诗之意为一篇之要。尤其可谓解结之论。原作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孟子传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自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谥文忠。其学术思想宗程门理学,曾师事杨时,但受佛教影响,有援佛入儒之意,被朱熹指为“阳儒阴释”、“洪水猛兽”。有《横浦文集》、《孟子传》等著述。《宋志》载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张九成《孟子解》三十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张九成《孟子解》十四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著录《孟子解》十四卷,或作《孟子解》、或作《孟子传》,或十四卷、或三十六卷,是同一书卷帙分合不同。《四库提要》以为《文献通考》卷数传写有误,实属臆断。九成之前有冯休《删孟子》、李觏《常语》、司马光《疑孟》、晁说之《诋孟》、郑厚(字叔友)《艺圃折衷》诸书,皆掊击孟子。九成此书特别阐发义利之辨,认为孟子尊王道、贱霸道有大功,拨乱反正有大用。全书致力于阐发宏旨,并不笺释文句,类似论体。言辞切近事理,少空寂之语。《四库提要》称此书“在九成诸作中,此为最醇”。该书传本很少,宋刻本、元明本均已不传,四库底本及清琴川毛氏影宋抄本,今归南京馆,并非全本,只二十九卷。
脱了轨道的星球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1931年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乡在岭南,高祖父在前清开绸缎庄发了财,但到祖父、父亲这两代家道中落。父亲为谋生曾到过南洋,但回家为祖父奔丧连丧葬费都不够匆中一贫如洗,父亲只得开一蒙塾,“我”也跟在父亲身边读书。17岁时,父亲打听到省城官费的测绘学堂开始招考,于是东筹西借了二十块大洋,送“我”去省城考试,“我”为能在省城学校念书兴奋异常。但在复试时,“我”被一篇史论难倒,名落孙山,怀着沮丧的心情回乡,在一个初级师范学校混了两个多月。后来又去参加清华学校的考试,并取得了复试的资格,但因家中久不寄钱,只得替人代考,最后决定安心在高等巡警学堂学习。当时许多有为青年积极献身革命,而“我”则为保持世家的门面,仍醉心于科举考试。自从顶替别人考试之后,便知道人立足于世应准备几个假面,从此“我”的精神开始向病态方向发展,不仅对蓬勃发展的革命高潮漠不关心,还仍在自己个人的小天地里怨天尤人,真象一颗没有轨道的暗星,完全无目的地在天空中乱碰乱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部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在大革命动荡年月里,仍一心只求自身荣华而远离时代的青年形象,然而在那样动荡的岁月里,他的理想又不可能实现,因而成为社会的多余人,整天愁眉苦脸,找不到出路,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说采用第一称手法,富有抒情性,写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石匱書
《石匮书》,是一部纪传体明史,明清张岱撰,起自洪武,迄于天启,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 《石匮书》始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自序道:“经十七年,明亡后,携副本屏迹深山,又十年而成书,五易其稿,九正其讹。”,脱稿后犹时加删改,“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缺勿书”,前后历五十年。〈志〉和〈列传〉有总论和附论,有“石匮书曰”为评论。《石匮书》因崇祯朝无〈实录〉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于天启。内容分:〈本纪〉、〈志〉、〈世家〉、〈列传〉;〈志〉有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盐法、漕运、艺文诸目。〈列传〉下有循吏、独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艺、方技、隐逸、名宦、宦者、胜国遗臣、盗贼、兀良哈、朵颜三卫、朝贡各国。 顺治年间浙江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编《明史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买《石匮书》,宗子因家贫慨然予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多取材自此书。康熙初年,谷应泰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时,张岱参与其中,得以望见崇祯朝的大量史料,如崇祯朝《邸报》,于是开始强化《石匮书》细节的铺陈,并着手撰写关于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匮书后集》,分本纪、世家、列传,体例一如《石匮书》,共六十三卷,附录一卷。康熙三年(1664年)《石匮书》竣工,张岱仍继续潜心撰写《石匮书后集》。 邵廷采将《石匮书》与谈迁《国榷》并称:“明季稗史虽多,而心思漏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俱有本末。”邵廷采又说:“沉淫于有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书》。以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至于兴废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温睿临《南疆逸史》亦称“两家体裁较他稗史独完具,而岱、迁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复核,不矜奇门,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
日本的黑雾
是松本清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松本清张是日本推理小说家。1909年生于九州小仓市。1952年,他的短篇小说《某人的〈小仓日记〉传》,获芥川文学奖,从此一举成名。1955年以后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写作,主要作品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黑色画册》、《零的焦点》、《沙器》和《日本的黑雾》等。松本的作品一反推理小说的旧传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注意揭示犯罪动机,挖掘社会根源,暴露丑恶势力,因而,他的作品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日本的黑雾》自1960年至1961年分3卷相继问世,全书共12篇,都是就美军占领期间日本所发生的一些著名的冤狱或暴行事件进行剖析。作者通过《“帝国银行事件”之谜》、《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松川事件”的实质》等作品,揭露了日美当局沆瀣一气,镇压进步人士的罪行。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中篇小说。作者松本清张。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因为极小的偶然性而存在着的,更何况一个人的命运。一九八〇年十月,一张在报上登出的车祸照片,引起了当时整个日本的关注。这张摄人心魄的照片,抓拍到了高速公路上车祸发生一刹那的所有可怖景象,被媒体称为“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偶然才能抓拍到的鬼神之作”。其真实到逼仄的画面,仿佛将每个观者吸入灾难的现场,令人唏嘘。然而,看着照片中正遭受烈火噬咬的未婚妻的惨状,沼井正平的心中只有哀伤和绝望。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沼井对照片中的事故产生了一丝怀疑。这场天降之灾,究竟是神灵的捉弄,还是恶鬼的诡计?照片的背后,隐藏着几无破绽的黑暗阴谋。悬疑宗师松本清张,发挥宗师级的奇思妙想,挑战可能性仅有十万分之一的超离奇事件。
半崧集简编
本书(一册八八面五二、八○○字)不分卷;章甫撰。甫字申友,号半嵩;台湾(今台南)人。征于清乾隆二十年;以岁贡征,设教甲里中。所著「半嵩集」凡六卷:卷一「五、七言古诗」,卷二「五言律」,卷三、卷四「七言律」(上下),卷五「五言绝」与「七言绝」,卷六「骈文」与「杂文」;以诗为主,以文为附。当乾隆五十二年及嘉庆年间台湾发生林爽文、蔡牵两大事件,作者均适逢其会。「林案」初起,并曾「募义堵御」;「蔡变」平后,亦有诗章「志庆」。同时与各方人士相还往,所作不乏传记资料;至咏物纪胜,犹属余事。本书删存原书之强半,称为「简编」;并略其卷次,仍就诗文体裁依序编辑。原书刊于嘉庆二十一年;今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原版誊录本辑编,并取原集目录作为「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