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圃余稿

宋代诗文别集。10卷。朱长文撰。全名为《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朱氏生平著述丰富,所撰诗、词、赋、辩、表章、杂说凡100卷,号《乐圃集》。南渡后毁于战乱。其从孙朱思裒集遗文得诗163篇、记5篇、序6篇、启7篇、墓志5篇、杂文6篇,分为10卷。又以墓铭、表、传等编为附录1卷刊行于世。因年代久远,朱氏后人仅藏钞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其裔孙朱岳寿重加校订,并作跋附后,刊行于世。此书前5卷为诗,后5卷为文。卷末有附录1卷。后被《四库全书》辑入。《两宋名贤小集》也曾辑入本集,但仅有2卷。米芾所撰《墓表》称作者“至于诗书文艺之学,莫不骚雅造古”。张景修作《墓志铭》也说朱长文“作诗雅训得古风”。观其集中之作,文风明白坦易,不务为奇崛之言。卷4《奉陪太守及诸公游虎丘》有句云:“何必襄阳孟浩然,苦吟自可继前贤。”显然,他自以为诗风与孟浩然有相似之处。本集今存善本除上述康熙刻本之外,主要有多种明清抄本。清抄本一般附有补遗1卷、附录1卷。

克斋集

诗文集。南宋陈文蔚撰。17卷。凡书5卷,札表1卷,《朱先生叙述》1卷,《克斋讲义》1卷,序记2卷,祭文墓志2卷,赋1卷,诗4卷。别本5卷。其集宋诸书目皆未著录,原集亦无传本。今本为明初张时雨同其族孙良鉴掇拾编刊,明崇祯间张时泰复刊。《四库全书》据崇祯本著录。《正谊堂全书》本自明本中选录部分诗文,编为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据正谊本。文蔚师事朱熹,所记朱熹之语,已编入《朱子语类》,而集中亦具载其讲义9条,剖析义利之辨;答徐崇甫、朱熹书,讨论理学命题,皆为研究理学的重要资料。

圭斋集

诗文别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元欧阳玄撰。此集前有揭傒斯序,称玄有《诗流》三卷、《鈆中》十卷、《驱烟》十五卷、《强学》十卷、《述真》三卷,其门人王师模所编。《四库提要补正》引沈涛《十经斋文集》所载《圭斋集》跋语,辨揭序非为欧阳玄集所作甚详,序中所谓“欧阳先生”当别为一人,而玄之后裔铭、镛见《揭文安公集》中有《欧阳先生集序》,以为必是序其先人之文,而置于卷首,《四库全书总目》又仍其误。明宋濂序则谓原集一百馀册,皆毁于战乱,只存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至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七年之作二十四卷,其孙佑持编录。《四库全书》所收之本计诗赋四卷、文十一卷、附录一卷,题“宗孙铭、镛编集”,与佑持所编已不同。有明英宗天顺五年辛巳(1461)、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彭时两跋及刘釪跋。据釪跋,铭字光器,镛字光乐,去玄五世。集中作品并非全是辛卯至丁酉七年中所作,开卷第一篇《天马赋》即系登进士第时作,可知为掇拾残稿,随其所得编入。此集有元刊本,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刊本,成化七年辛卯刘釪校刊本,湖南刊本,明孝宗弘治(1488—1505)重刊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刊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文选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中无三苏文字,而黄庭坚、张耒之文则录之。盖当时苏文之禁最严,而黄、张之类则稍宽。又其中无二程文,盖不以文士目之。何焯《义门读书记》跋所校《元丰类稿》后曰:己卯冬,于保定行台(案焯是时在直隶巡抚李光地署中)阅内府所赐大臣《古文渊鉴》,有在集外者六篇,则《书魏郑公传》、《邪正辨说》、《再上田正言书》、《上欧蔡书》。后知立斋相公(案立斋为大学士徐元文之别号)有建本《圣宋文选》数册,其中有《南丰文》二卷,嘉善柯崇朴借钞,遂传于外,此六篇皆在。案 《书魏郑公传》后一篇,《宋文鉴》亦载,不仅见于此集中。焯盖考之未审。然《南丰外集、续稿》,至清并不传。其佚篇惟赖此集以存。盖亦不为无功。宋人选宋文者,南宋所选尚多,北宋惟此集所存。其赅备虽不及《文鉴》,然用意严慎,当为能文之士所编。尤未可与南宋建阳坊本出于书贾杂钞者一例视之。此集收文为欧阳修二卷、司马光三卷、范仲淹一卷、王禹偁一卷、孙明复二卷、王安石二卷、余元度一卷、曾巩二卷、石介三卷、李邦直五卷、唐庚一卷、张耒七卷、黄庭坚一卷、陈莹中一卷。有《四库全书》本。

宝真斋法书赞

廿八卷。著录。宋代岳珂撰。珂(1183—1234年),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汤阴(今河南)人。鄂国公武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历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是书以其家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珂处于南渡积弱之余的政治环境,又当家难流离之后,故在其著作中多发愤激烈之情,时见于言词之中。其对诸家古帖,尤征人论世,考核精审,文亦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层出不穷,可谓赏鉴而兼文章。全书前三卷为历代帝王帖;卷四为晋人真迹、梁陈名人真迹;卷五、卷六为唐名人真迹;卷七为唐摹晋人帖、唐人摹二王帖、万岁通天帖;卷八为唐摹杂帖、唐无名人帖、吴越三王判牍帖、五代名人真迹;卷九至卷二十七共十九卷皆为宋名人真迹;卷二十八为鄂国公传家帖。是编在每帖题名之下系以总赞,次列案语,各帖皆录原文,分别记述书体、字数、行数、题记、考订、跋尾、纸本、缺损等。所谓诸帖刻石,流传者十仅二三,墨迹仅存者百鲜一二,皆因珂汇集以传。此编因泯没零落数百年之久,由清代纪昀为总纂官,于乾隆年间重订刊行,始为世人所用。有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

深衣考误

清江永辨析历代关于深衣误注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其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 ,故谓之深衣。其制始于春秋。后世注家众说纷纭,多不得要领。江永认为郑注于裳衽之制、裁布之法,与 “续衽钩边” 之文本不误,“而疏家皇氏、熊氏、孔氏皆不能细绎郑说,遂失其制度。后儒更承伪袭舛,或以臆为之,考辨愈详,而误愈甚。其失自 《玉藻》始” (《自序》) 。故作是书,遂条引《玉藻》疏、《家礼·深衣制度》 ,其下求证于郑注,详加考证。书后附深衣裁布图、深衣裳裁布图、深衣前后图。又引 《家礼》深衣前后图、深衣前两襟相掩图、深衣前图,一一指其谬误。以其说求之训诂诸书,“虽有合与不合,而衷诸经文,其义最当。” “考证精核,胜前人多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成,未行于世。清道光五年,其孙江柏森携至粤东,编入《皇清经解》。又有李秉授刊本、阮刻经解本行于世。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而推广之,其书虽嫌庞杂泛滥,然其搜集之功,盖不可没。书中所引杨绘、顾临、周范、李定、司马光、张沂、上官公裕、王日休、王当、黄君愈、颜复、胡伸、王安石、王雱、张纲、孔武仲、孔文仲、陈鹏飞、孙觉、朱震、苏洵、吴孜、朱正大、苏子才等诸家《书》注,均已久佚,赖此书得存其一二。该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六卷,原本久佚,库书从《永乐大典》录出,析为五十卷。惜《永乐大典》所载犹有缺遗,此书旧貌已无从恢复。今存本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此外尚有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传,于《公羊》、《穀梁》多所驳诘。又认为《左传》作者不是孔子学生,乃战国时人,对《左传》亦多所批评。如认为诸侯世相朝为衰世之事,宰孔劝晋献公及鲁穆姜悔过之言皆是附会,批评十二次分十二国之谬,认为夹谷之会孔子沮齐景公事出于假托,堕郈、堕费不是孔子本意,诸侯出入有恶无恶、诸侯之卒或日或不日不必皆属褒贬,鲁侯之至与不至不可拘泥于成例等等。其论重训诂、详史实,虽有不当之处,但往往多出精深之论,叶梦得《春秋考序》自言其《春秋传》、《春秋谳》、《春秋考》三书关系:“自《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考》而推之,知吾所择而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此书最早刻于开禧年间,原为三十卷。其中记《左传》四百四十二条,记《公羊》三百四十条,记《穀梁》四百四十条。元程端学作《春秋辨疑》时曾对此书多加引用,可见尚为完本。明时散佚。今本亦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分《左传谳》十卷,《公羊谳》、《穀梁谳》各六卷。但《左传》缺九十条,《公羊》缺六十五条,《穀梁》缺八十四条,已非完帙。此书无刻本传世,现存传抄《永乐大典》本。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一卷。宋岳珂(1183-1234)撰。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河南南阳)人。南宋着名爱国将领岳飞之孙。历官至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一生着述甚多,除此书外,尚有《金陀粹编》、《宝真斋书法赞》、《桯史》、《玉楮集》、《愧郯录》、《三命指迷赋》、《棠湖诗稿》、《吁天辨诬集》等。宋代九经刊本,以廖刚所刻为精审,珂取廖本九经,增以公、穀二传及《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校刊于相台书塾,并述校刊之意,作《总例》一卷,即此书。内容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部分。各部分前有小引,述校刊缘由。其书久无刊本行世,至清乾隆年间田大椿始刻之,既而鲍廷博又刻桐花馆订本,嘉庆年间杨州汪氏以影宋本翻刻,璜川吴氏又据汪氏本重刻,此书才广泛流传于世,然而刻本既多,各本相校也互有出入。今存有清影元抄本二种,清抄本三种,清刻本二种。

道德真经注疏

原题顾欢撰,实误。蒙文通考证疑本书是唐开元间陈廷玉《老子疏》。但其中两引“陈曰”,均见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或后人掺入,或本书为宋人所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引《老子》注释22家,即河上公、严遵、何晏、郭象、孙登、罗什、卢裕、顾欢、松灵仙、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唐玄宗、《想尔》、陈象古、王玄辩和李荣。除严遵、李荣、成玄英已见前说以外,仍有不少属于佚文。

御纂周易述义

清傅恒、来保、孙嘉淦等奉敕撰。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历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著有《孙文定公文集》等多种。是书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蕴,故赐名曰述义。所解皆融今群言,摘取精要,不罗列姓名,亦不驳辩得失,而随文诠释,简括宏深,以实用为本,大旨谓《易》因人事以立象,故不涉虚渺之说与术数之学。其观象多取于互体,尤能发明古义。其版本有: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山大图藏。《四库全书》本。

钦定历代职官表

又称《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清乾隆时官修。清廷以官制之得失,可知朝政之盛衰,念历朝官制,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 特命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 (1724—1805),以及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等,考证排次,辑缀而成。本书所记职官,包括古今,贯穿始末,且追溯历代沿革。全书以记清代官制为纲,每一曹司列为一表,首列清代官制,而历代官制之沿革分列于下。即将上古至列朝之官名、员额、官阶、职掌等排列,与清朝职官相对照,以说明清朝某官相当于古代某朝某官。表后详述建置,亦以清代列前,历朝列后。凡清有而古无、古有而清无之职官,以及名同而实异,或实同而名异者,均一一引证诸书,详为考证,疏其异同。所引资料,清代以前,取于各正史职官考、《通典》、《通考》等,清代则取于《清会典》。全书各表,将上下数千年分职率属之制,备载无遗。然体例上,以历代职官名目附于清代类似职官之下,作牵强之比附,未免有失原意。考核亦间有未精确与舛误之处。且书中使用全称、简称标准不一,失之杂乱。道光年间,黄本骥以本书藏于内府,民间不得见,乃录原表六十七篇,删去表后疏证文字,成简本 《历代职官表》刊行,颇便阅览。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本书(一册五○面三○、○○○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纪载汇编」本,题签署「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书口则为「吴耿尚孔四王合传」;著述清平西王吴三桂(并及其孙世蕃)、靖南王耿仲明(并及其子继茂、孙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及其子之信、之孝等)及定南王孔有德(并及其女四贞、婿孙延龄)四传为一书,因称「合传」 。各传初记诸人降清经过,终详诸人或其裔戚掀起或响应三藩之变始末。书末,今再就「纪载汇编」录附文献三种:一为计六奇「金坛献案」,二为章学诚「戴重事录」,三为不着撰人「董心葵事记」。计六奇撰有「明季北略」与「南略」,分见第一四八种「明季南略」及第二七五种「明季北略」篇。所撰「金坛狱案」,叙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攻取南京失败后金坛(镇江属邑)人士王重、段冠、袁大受等「通海」之狱;是役被斩者四十八人、绞者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章学诚,字实斋;清仓稽人,乾隆进士。邃史学,以纂修方志重于时。尝修「和州府志」,为戴重作传。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越:Hoàng Lê nhất thống chí/皇黎一统志),又名《安南一统志》,是一部成书于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作者是吴氏三兄弟的吴时志、吴时悠、吴时任。小说描述了越南后黎朝的灭亡和西山朝的崛起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皇黎一统志》共十七回,约十二万字。小说反映了公元十八世纪末期黎郑王朝内部的斗争史。小说始于郑森宠邓妃,废嫡立少,致骄兵为变,卒招西山之兵,灭郑扶黎。因朝廷空虚郑氏诸王再次向皇帝要权,黎氏少主(即昭统帝黎维祁)重用权臣阮整,与南方军发生冲突,阮整被杀。昭统帝逃离京城,沿途招募义勇与西山党领袖阮光平对抗,屡为南方军所败,最后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救,乾隆皇帝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率清军南下以扶黎氏,孙士毅骄傲轻敌,为北平王阮光平所败,只得撤离升龙城。昭统帝亦逃到南宁、桂林,后与皇太后及皇妃被清政府召到燕京(今北京),由于清政府承认阮氏政权,昭统帝被软禁,于乾隆五十八年冬十月(1794年)郁郁而死,时年二十八岁。不久,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帝王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柴棍的另一名称),打败了阮光平之继任者阮光缵,建立阮朝,越南自此南北统一。小说最后以昭统帝归葬越南作为全书的结尾。

续金瓶梅

《金瓶梅》的续书。共六十四回。丁耀亢撰。顺治八年初刊。故事大略为:西门庆死后为汴京富家沈越子,名金哥,对门住着越妻之弟袁指挥,有一女,名常姐,甚美,乃李瓶儿后身,被名妓李师师矫旨取之,改名银瓶。时金人陷汴,民众流离,金哥遂沦为乞丐。银瓶则为娼,通郑玉卿,后嫁与翟员外为外妾,又与郑私逃至扬州,被留青拐骗,乃自缢身死。另有东京孔千户女梅玉,因艳羡富贵,自甘为金人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备受虐待,想自尽,因梦自知是春梅后身,大妇为孙雪娥再世,就长斋念佛,出家为尼。而潘金莲转为山东黎指挥女,名金桂,丈夫刘瘸子,前身是陈经济。金桂怨其体貌不全,婚姻不幸,终得痼疾,也入空门。另外,还写了吴月娘、孝哥母子离散流亡,双双出家,终于团聚的故事。全书缺乏贯穿首尾的中心情节,各个故事,独自发展,互不相联,中间不时插入宋金征战等国家大事,颇有松散拉杂之感。但是作者洋溢着爱国爱民的激情,借此故事描绘了明清易代之际一幅广阔的乱世画面,沉痛地总结了明亡的历史经验,愤怒地控诉了满清贵族的残暴统治,故书出后不久即遭禁毁。后被修改后以《隔帘花影》、《金屋梦》名出版。一九八八年八月由齐鲁书社作为《金瓶梅续书三种》之一公开发行。

籀庼述林

丙辰五年民國五年, 1916刊本《籀庼述林》收入清代学者孙诒让各类考、说、述、释义、叙、跋、钟鼎释文、金石考跋、记辨等专论一百五十余篇。篇目尊孙诒让生前所自定,共分十卷;初刊本所增及后拟补入的篇目,收入附录和补遗中。该书体现了孙诒让治学之全貌,代表了孙诒让的学术水平。所收专论考释精当,创见颇多,对文史哲多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瑞安孫詒讓,徹法攷:徹為有周一代稅斂之正法,而其名不見於周禮。其見於論語、孟子者,與夏貢殷助三法竝舉,是必周損盡壬代,特為此制,與貢助不同,故得專是名。且既爲當代之正法,則必通行於畿內邦國,凡稅斂悉取正於是,皆可知也。而漢以來說經者,咸不能塥指其制。鄭君注考工記匠人,引論語、孟子諸文而釋之日:周制,畿內用夏之貢法,稅夫無公田;邦國用殷之助法,制公田,不稅夫。周之畿內,税有輕重,諸侯謂之徹者,通其率以什一為正。其注論語亦云:什一而税謂之……

江阴县续志

《江阴县续志二十八卷》民 ‧ 陈思修,缪荃孙 纂,民国九年刊本。江阴市,简称澄,古称暨阳, 江苏省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 江陰縣續志序:一縣之志,爲通志胚胎,而史家之支流餘裔也。史之翔寔視通志,通志之翔寔視縣志。章寔齋至欲縣立顓司,甄采文獻,以爲國史之權輿,故縣志之修,率不逾數十年。江陰縣志斷手於光緒初元,人事蕃變,物理推闡,有月异而歲不同者。昔之所紀,今如鑿枘,公私將何所據依?縣士大夫亟謀復修,敦繆前輩荃孫董理之。前輩宗寔齋說,以賡續前志爲準,而又甄綜載籍,咨詢耆舊,弼違補闕,與前志相發明。雖曰續志,其義例之嚴,文質之宣,前志有不逮焉。氏……

故湖州路同知中宪郜公子敬挽章

昔日趋乌府,君年正黑头。家承今阀阅,世出古诸侯。夙有登车志,仍多为国谋。浚湖陈上策,平寇借前筹。泽国波澜息,蛮江雾雨收。遥知鹰隼击,曾与凤凰游。跋涉三千里,勤劳五十秋。台评通北阙,士论溢南州。广海绥南服,湘潭控上游。三司劳赞画,两县起歌讴。别驾恩初下,朝堂礼更优。上书才告老,拂袖即归休。乐矣陶潜酒,飘然范蠡舟。春田苕水近,夏屋弁山幽。洁以兰为佩,轻堪竹作兜。儿官从此大,孙孝复何忧。一日音容隔,群公涕泗流。西轩情脉脉,东胜梦悠悠。芝室人千古,花蹊土一抔。明公发潜德,勒石表林邱。

车行二十八韵

乘车古云贵,此意昔空羡。河流露枯沙,桑本接晴甸。大车蓬蓬前,小车辚辚殿。高原缩先登,却立骇所见。隆如龟戴壳,缚如蚕裹茧。效驾何昂昂,帖耳复恋恋。高冈互回伏,远树时隐见。禅趺恣掀簸,尸寝作瞑眩。初疑肝胆倾,渐觉手足颤。两耳传鸣雷,双眸瞥飞电。萦回蚁旋磨,局促虫负版。气奔惊七还,心呕复三咽。地轴从此翻,日轮肯同转。轩鞫怒交撞,戚速急欲战。马悲望云嘶,牛走见月喘。恶箠恣调伏,詈语极鄙贱。中宵不知劳,亭午辄告倦。揩摩髀消肉,舍弃足成趼。薾惭朝飧薄,重胜春酲湎。土雾散游丝,沙尘起飞面。咫尺方欲离,顷刻已莫辨。素衣缁渐化,玄发白新变。人言道途苦,我意舟楫便。雍容渐追昔,丽缛时想缅。软轮贵尊贤,下足表置传。曳柴清时羞,高盖群牧选。况兹轨辙同,及此寰宇遍。诗成记劳勷,旅次时慰唁。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请帝下巫觋,八荒求我魂。鸾凤屡鸣顾,燕雀尚篱藩。徒令霄汉外,往往尘念存。存念岂虚设,并投琼与璠。弹珠古所讶,此用何太敦。邹律寒气变,郑琴祥景奔。灵芝绕身出,左右光彩繁。碾玉无俗色,蕊珠非世言。重惭前日句,陋若莸并荪。腊月巴地雨,瘴江愁浪翻。因持骇鸡宝,一照浊水昏。

1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