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精夜宿桃阁余与郑同夫张灯置酒且饮且吟命田仲颖书之余二人饮益豪吟益奇赵伯友从旁醉卧闻喧笑声忽跃起大呼好句好句仲颖亦时时瞌睡不应罗孟文从旁大笑不已道士姜近竹以继烛不给先退矣迨明缀之得五十韵

木落秋容净,天高旦气清。乾坤澄玉色,云雾豁金精。招隐怀丛桂,寻幽想茯苓。委蛇缘涧壑,迢递出郊坰。赤岭酣朝旭,青峰带曙星。筼筜交石崦,萝薜荫林亭。峡口闻清唱,崖阴见耦耕。洞猿啼石裂,山鹘掠云平。瑶草迷玄圃,琪花蔼赤城。老君岩崱屴,仙女沼泓澄。玉几栖崖稳,金床映户荧。仙桃宁有种,石鼓自无声。莲坠飘银汉,松蟠偃翠棂。缘檐风铎乱,挂壁雨瓢轻。木鹤遥占斗,铜龙并拱衡。殿标唐岁月,地拥汉精灵。凤诏云霞焕,龙章日月精。搴帷瞻绰约,隔水望娉婷。奕奕青霞服,飘飘赤羽旌。采鸾朝解佩,骑虎夜吹笙。缥渺何由遇,荒唐孰可名。悲歌传下土,遗迹渺飞輧。王纪长沙系,兵行百粤征。委禽怀恋恋,凿石感铮铮。仙偶真难匹,师昏竟莫成。断云空有望,流水故无情。已矣遗祠庙,苍然肃殿楹。莓苔沾玉座,尘网拂珠缨。明镜沈秋涧,残棋委石枰。寻真怜梦窈,抚字觉心惊。映日蚕崖瘦,缘云鸟道横。跻攀愁独坐,歌啸混同行。剪烛当清漏,移尊近翠屏。绝襟从客醉,移席任渠争。酬唱兼谐谑,登临任送迎。孟文频绝倒,仲颖故沈冥。思苦心应呕,眠迟眼屡瞠。吟教刘楚哑,联到赵埙醒。月冷茶烹栗,霜寒瓜剖琼。风从钟后息,泉共醉时听。磨石须题姓,临池欲写经。继膏愁道士,授简愧诸生。林鸟寒初定,岩扉夜不扃。栟榈高瑟瑟,黄竹乱琤琤。天地真㵳泬,朋游此合并。百年成过鸟,一夕感浮萍。野迥参初转,庭空露向零。长吟倚空阔,吾欲访蓬瀛。

成化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吴兴张渊子静松陵史鉴明古长洲李甡应祯吴宽原博颖川陈瑄廷璧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岩岩者大石,奇观人所诵。遐想十年馀,来游五人共。舍舟始登陆,杖策不持鞚。是时日当夕,兹山气逾滃。入门信突兀,拾级骇空洞。落星何破碎,灵鹫相伯仲。仰观神欲飞,俯瞰心屡恐。鳞皴苔藓剥,骨立冰雪冻。神驱道撝呵,鬼劈文错纵。尊严凛君临,张拱俨宾送。环列尽儿孙,拥护等仆从。欲假愚公移,谅非雍伯种。卧鼓慨桴亡,对臼怯杵重。猊吻呀未收,龙鬣怒难控。凝血疑痛鞭,立肺讵冤讼。上漏还启窗,中通自成巷。大惟补天功,小可砭肌用。分矢肃慎来,浮磬泗滨贡。廉利并攒剑,兀臬侧倚瓮。峄山辱嬴秦,艮岳遗汴宋。节彼民具瞻,壮哉客难奉。落照红抹赭,归云白流汞。僧讲点头应,将射没羽中。尘缘契三生,阵图怀七纵。在县太师击,攻玉诗人讽。仙煮充腹饥,俗支免腰痛。瑶琨产维扬,琅玕出乃雍。高题少室名,怪作东坡供。半空见玉蝙,千仞附青凤。栖禅逾百年,问僧仅三众。凭虚围曲阑,架壑出飞栋。竹幽补堂坳,树古嵌厓缝。窦黑炊烟熏,坎平钟乳壅。盘盘栈道危,㶁㶁水泉动。登顿足力疲,眺望眼界空。松露发欲濡,潭月手可弄。穷披任生皲,醉吟微带齆。列坐对弯跧,大呼应锽䃔。嗜癖牛李愚,诗战邹鲁閧。拜奇得颠名,忧坠成噩梦。试与叩山灵,肯售捐薄俸。

南渡次琼管江山风物与海北不殊民居皆在槟榔木间黎人出市交易蛮衣椎髻语音兜离不可晓也因询万安相去犹五百里僻陋尤甚黄茅中草屋二百馀家资生之具一切无有道由生黎峒山往往剽劫行者必自文昌县泛海得便风三日可达艰难至此不胜慨然赋诗二首纪土风志怀抱也

巨舶浮于海,长飙送短篷。夜潮和月白,晓日跳波红。云影摇脩浪,澜光接远空。喜过三合流,愁远冠头峰。雷化迷天际,琼儋入望中。地遥横一线,山露点群鸿。偶脱鲸鲵患,尤欣气俗同。川原惊老眼,稚耋看衰翁。蛮市虾鱼合,宾居栋宇雄。人烟未寥落,竹树自葱茏。碧暗槟榔叶,香移薄荷丛。金花翔孔翠,綵幕问黎童。南极冬犹暖,中原信不通。管宁虽迹远,阮籍已途穷。澒洞沧波里,苍茫返照东。客愁浑不寝,鼓角五更风。四郡环黎母,穷愁最万安。峒氓能悯寇,泷吏岂欺韩。草屋丛篁里,孤城瘴海端。民居才百数,道里尚艰难。径陆忧生蜑,乘桴畏怒澜。飓风能破胆,疠气必摧肝。去死垂垂近,资生物物殚。舶来方得米,牢罄或无餐。树芋充嘉馔,螷蠃荐浅盘。蒌藤茶更苦,淡水酒仍酸。黎户花缦服,儒生椰子冠。槟榔资一醉,吉贝不知寒。何必从詹尹,无因咏考槃。失图嗟罪大,得此荷恩宽。顾影同三友,谈空不二观。中州杳何在,犹共月团栾。

东坡年五十九南迁过泰和县,作秧马歌赠曾移忠。观其体物浏亮,托思深远,心声心画,绘影绘声,洵乎合水车之咏,并入农书,而嗣泥橇之风,垂为器谱。粤以首夏农事方兴,黄云乍收,碧毯如织。谨次其体,以俟采风者览云

不刍不秣力不疲,人待汝饱汝则饥。一日千里行如驰,随其后者毋鞭笞。西邻老农苦胼胝,霪雨沐首日灼肌。朝分一陇夕不治,协力已殆空嗟咨。东邻老农哑然嗤,我有桐马无靮羁。以代耕作用颇宜,背如覆瓦使两髀。腹如小舟亦可维,系以束藁引以縻。耸涌滑汰任所之,往往踏破青琉璃。春云阴阴雨丝丝,新秧淬水针参差。与汝朝夕相扶持,安用物色骊黄为。金鞍玉勒谁家儿,长堤短陌供娱嬉。朅来陇畔行迟迟,顾影顿失空群姿。吁嗟乎,伏波铜马不可骑,诸葛木马制已遗。悯汝力作赠汝诗,不有伯乐其谁知。

瑶华·刘健之得杨幼云、张叔宪、李亦元所藏蜀石经,又续收陈芳林、陈颂南两本,自署所居曰蜀石经斋。此外,见著录者仅黄松石、赵晋斋二家,不知尚在人间否。物聚所好,剑合会有时耳,词以祝之

成都宝刻,凤羽虬鳞,护经香球璧。祧唐绵宋,凭证取、嘉祐开成沿革。残珉潜曜,几胝沫、先朝耆硕。问等閒、丰剑荆弓,尚带沧桑颜色。前尘雁影斋空,忆酒畔春镫,醉启瑶笈。云烟叹逝,输邺架、百衲天教成集。晨星传本,只一二、遗珠难觅。卜胜缘、珊网终收,更许十经题室。

梅苑

词总集。宋黄大舆编。卷首黄氏自序云:“己酉之冬,予抱疾山阳,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录唐以来词人才士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诗人之义托物取兴,屈原制骚或列芳草,今之所见盖同一揆。”自序此书成于己酉,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录词十卷,存词四百余首。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云:“绍兴庚辰(1160),在江东得蜀人黄大舆《梅苑》四百余阕,煇续以百余阕”。宋本已不可见,毛氏汲古阁有影宋抄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清康熙丙戌(1706),扬州诗局刊刻《楝亭十二种》,内有《梅苑》十卷。《四库全书》亦收有此书。读有用书斋藏有何小山、戈载校本,目录为五百零八阕,仅存四百十二阕,目录后题《群贤梅苑》,与汲古阁影宋本同,其卷五、卷一○之脱文亦同,曹元忠以为“群贤”二字与睦亲坊陈道人所刊《群贤小集》相同,则何、戈所校、汲古所影,皆出于陈氏书棚本。1919年,武进李祖年圣泽楼有新刻本,并附有校记。曹元忠序亦称之为书棚本。近人赵万里称,曹楝亭刻本讹夺满纸,而圣泽楼新刻本据吴县曹氏校何小山、戈载本移录;杂采他书校之,虽差可读,但卷五、卷一○脱文依《花草粹编》补入者仅二首,其他讹夺未能悉正,故据《永乐大典》、《花草粹编》以校李本,补正约数百事,搜得佚词十八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

知稼翁词

一名《蒲阳知稼翁词》。词别集。南宋黄公度(1109—1156)撰。一卷。公度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间进士第一。除秘书正字。触秦桧,出判肇庆府。桧死召还,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有《知稼翁集》十一卷。本集的传世版本有典雅词抄本;皕宋楼藏汲古阁影写宋本;陆贻典校本,郦衡叔藏书;《四库全书》本,用毛刻本;钱曾校本,南京图书馆藏;《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天津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全宋词》收其词15首。

伐檀集

宋代诗文别集。2卷。黄庶著。黄庶,字亚夫,号青社,黄庭坚父。此书是作者所著诗文的汇集。卷上为各体诗歌167首,卷下收书启17篇,杂文49篇。黄庶散文学韩愈,“集中古体诸诗,并戛戛自造,不蹈陈因”(《四库全书总目》)。黄庶这种熔裁古事而又生新矫拔的做法,对黄庭坚的诗风产生较深的影响。书中收有《和柳子玉官舍十首》,其中《怪石》是其诗风的代表作。“山阿有人着薜荔”,代用楚辞《九歌·山鬼》中的诗句,“廷下缚虎眠莓苔”,化用《韩诗外传》中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的典故,“手磨心语知许事”系从韩愈“手磨袖拂心语口”脱胎而来,最后一句“曾见汉唐池馆来”是由自然景物联想到的某种哲理。陈衍评论道:“落想不凡,突过卢仝,李贺”(《宋诗精华录》)。其诗往往能熔唐宋诗之长于一炉。有《四库全书》本,宜秋馆《宋人集》本。

千顷堂书目

目录书。黄虞稷撰。本书成于清初,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时收入史部目录类,但向无刊本。至民国二年(1913)乌程张均衡始以十万卷堂、汉唐斋两钞本互补,刻入《适园丛书》。黄虞稷(1629—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先世福建泉州人。其父居中,字明立,官南京国子监丞,遂居南京户部街,有千顷斋,藏书60000余卷。虞稷为居中次子,继承父业,复增益数千卷。明清之交,公私藏书散亡者不计其数,黄氏之书不但俨然无恙,而且续有增益。虞稷受到父亲影响,自小刻苦向学,绍承先绪,慎守父业,或借人藏本,稽其异同;或广加访求,收而聚之,岁增月益,家中藏书大为扩充。又孜孜不倦,在《千顷斋藏书目录》基础上编成《千顷堂书目》。

福惠全书

清人黄六鸿著。该书是作者对地方行政的情况、阅历、经验和体会的记录,分十四部,三十二卷。撰于康熙三十三年,刻于康熙三十八年。书中对州县钱谷、刑名、户口徭役编审、土地清丈、保甲、教育、荒政、邮政等言之甚详,对地方弊端内幕亦有所揭露,是了解清初地方社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黄六鸿为官地方颇具政绩,多次被人称赞,入朝后卷入“长生殿”案被人所诟病,去官后却留下了官箴巨著《居官福惠全书》。《居官福惠全书》是清代最大的一部官箴书,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官箴书之一。它以“造福”、“施惠”为理念,体现了的是黄六鸿“仁慈”、“爱民”的慈善思想。

科举论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制,及安石变法,始专用经义,而诗赋之科,终宋世数起数废。要其所谓经义者,特安石之新说而已。虽绍兴以后王学稍衰,而河南、荆舒对立为两,则学者犹多蹖驳也。至我明高皇帝,厘正经术,宗濂洛之义理,存先汉之注疏,使士子有所据依,于是释老庄列影响依附之言廓然尽矣。且其制有论,有诏诰表判,有时务策,三场并重。而科举之外有辟举,有岁贡,三途并用。故我国初得人之盛,雄视西京,士子之应科目者,无上书觅举之弊,无群聚京师之扰,无请谒举主之隙,规制之善,汉唐宋皆不及也。自宪皇帝以后,所谓三途者遂废其二,而科举始独重矣。

博山篇

《博山篇》是唐代由黄应妙编著而成。该书是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其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系中国古代风水勘舆书籍中很具权威性的名著,地理人子无不习之。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 “四圣”,主张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 “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之旧”,故对《伤寒论》重新加以校订。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为厥阴篇;卷十三为伤寒类证;卷十四为汗下宜忌。卷末附驳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黄氏认为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佚,于是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则由岐伯、秦越人针刺之法变通而来。黄氏论述伤寒运用运气原理,立六经以治伤寒,以六经为纲,从六气首列各经病提纲,然后于各经之中论本病、经病、脏病、腑病、坏病等,并指明传脏、传腑、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制汤丸以疗感伤,以守五味。书中脉法共有八十三章,六经经证以及入腑传脏之里证误行、汗吐下之坏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之类证、汗吐下、宜忌八十六章,共五百三十七章,一百一十三方。黄氏对《伤寒论》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常变,辨其宜忌,更定旧书伪乱。使此书纲目清晰,便于阅览。有道光十二年 (1832)燮和精舍刊本,咸丰九年 (1859) 顺德黄氏刻本。

贫士传

二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姬水字淳父,吴县 (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侄。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载历代贫士的专著。选录自周至明代初年的贫困士人,共计75人。除传记外,每人还各为赞。然千古以来,贫士实多,而作者只录75人,漏略殊甚。而且有些人物,只因一事即为收入,亦有不伦,如庄周向监河侯贷粟,即被作者目为贫士就是一显例。该书曾收入明陈继儒辑 《宝颜堂秘笈》之中,1922年上海文明书局有石印本影印发行。

蓬轩类记

笔记。明黄暐撰。四卷。暐字日升,号东楼,江苏吴县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刚廉,忤权贵归。书记杂事琐闻,上自朝廷典故,下及委巷方技、诙谐鬼怪之属,无所不录。记吴事尤多。分功臣、科第、赋役、国初、妖人、灾异、异人、厚德、政绩、忠烈、高士、异行、固介、颖慧、德怨、节妇、著作、诗话、技艺、冠衲、梦、果报、滑稽、怪异、黠盗、袪惑、商贩、释冤共二十八纪。凡一百一十八条,二万二千余字。所载明人事迹,多可与史相参;记诗话、书画、医、工、扑觝等吴地风貌,亦颇可取。有《涵芬楼秘笈》本,书中夹有隆庆时人号“陶庵子”者手评,多有解注之益。北京图书馆现藏钞本《蓬轩吴地》二卷《别记》一卷,共二册,善本,当为此书中记吴事之部分。

大马扁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黄小配(黄世仲)著。宣统元年(1909)刊本。卷首有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吾庐主人梭功氏《序》。阿英收入所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1960年8月中华书局(北京)出版。本书是专门攻击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小说。书前有序,题“戊申八月二十日吾卢主人梭功氏谨序于海外”。小说以抨击著名的改良派人物康有为为主题, 旨在反对立宪。作者有意把康有为写成一个投机、无赖式的人物,以表示作者对保皇派的憎恶。小说不少地方夸大失实,但也并非全是莫须有,多少有事实的影子。小说中的康有为打着康圣人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无往而不施其诈伪手段。

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名之曰《绝妙词选》”。此编据家藏善本选录,“序次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原书卷一○编者按语)。全书前后共有二十卷,收词一千多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唐五代词,收二十六家;其余九卷是宋词,禅林、闺秀词亦入选,收一百零八家,共一百三十四家。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八十九家,其中吴激一家,唐圭璋则编入《全金元词》。集后附有本人自作词三十八首。是编搜罗极富,所用善本,有的早已散佚,例如后集卷五云:刘仙伦“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今所据善本、吉州本均已失传。故此编向为后世辑词者所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彝尊《词综》,采撷尤多。书中所选各家,系以小传,间附评语,既可考见词人身世,亦可探究各家词风流派,此为以前选本所无,亦较《乐府雅词》完善。其中有些评语,如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又如选唐词下有概括性的评述。“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外,盖语简而意深”,此对后人选词颇多启发,如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和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均受其影响。是书选录宋词以苏轼、辛弃疾词派为主,颇具卓识。所选虽有误收,然大都精当,符合宋词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部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的宋人词总集,对词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有明万历桐源舒氏刻本、汲古阁本和《四库全书》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影宋本加断句排印。

黄御史集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东家编略》。淳熙三年(1176),黄公度之子永丰县令黄沃又加裒集,杨万里作序,曾时杰、曾晞说雕版印制,这是《黄滔集》的第一个本子。稍后,庆元二年(1196)又刻于邵州,洪迈作序。明代,则有正德八年(1513)本、万历本、天启本、崇祯本。《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录,《总目》记为10卷,附录1卷;实际则是8卷,附录1卷。1至4卷赋和诗,5至8卷文,有洪迈序和谢谔序,书后附录《唐昭宗实录》及有关黄滔的评介资料。由于其卷数与《总目》不合,人们怀疑崇祯时有两种刻本,一为10卷,一为8卷。清光绪十年(1884),福山王祖源又将影抄宋庆元本残卷补以崇祯本,交其子王懿荣刻于北京,这是黄滔集最晚的刊本。

茅亭客话

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四如集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墓铭字训之属为五卷而刊之,……遗文流落尚多,其曾孙至又裒集为十卷。”然此本正文只四卷,似非黄梓所辑五卷,更非黄至所辑十卷,乃后人重为掇拾而成。有《四库全书》本。又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卷数与《四库全书》本同,但编次稍异;并增祭文五篇;另附事述、族谱、诸家跋识;名《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黄文炳刻本影印。

1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