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修真玄章
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丹田为命蒂。性命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修道者于性命不可偏废,修性不修命则形难固,修命不修性则神不明,故须性命双修,而性先命后。又称:「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修炼之要在于忘机绝虑以定鼎器,摄心归一以采药物,神不外驰以调火功。「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懵然无知,而是圆活澄湛,内外贞白,「纵之不逸于外,制之不拘于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是谓真忘。总之以虚心无心为要,能虚无其心,「一念不动」,则神归炁复,自然相应。「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炁,则与虚无同体矣。」其说颇受司马承祯、吴筠等唐代道士影响。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上清派符箓。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乃元始天王所受。首先列举「无上洞清混沌自然」尊神及上天四十余位道君之符图和名讳;其次列举诸元皇真人、领仙玉郎、功曹、使者、玉童、玉女、辅仙等仙众数额,再其次列举仙气、流烟、羽盖、飞骈、玉真气等仪杖数额;再其次列举飞行骑、飞轮策空骑、飞腾骑、策辔骑等侍卫数额。以上符箓名为「三元玉检文」,据称此文可用于「捡天检地检人,招仙制魔役灵」。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撰,附天隐子 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 《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 《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 《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 《元真子》) 本。
西升经
全称《老子西升经》。原名《西升记》。传老子西游至关,其谈论言旨,尹喜录之,纪而成书。本书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早期道教及之后《太玄经》系统的一部重要经典。二卷,计分三十九章。约成书于三世纪左右。该书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考。仅采摭有关史料如下: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道教义枢》、《甄正论》和《昭德先生读书后志》都载关令尹喜受老子《西升经》而述之的说法,此说显系伪托。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经,故此经当成书于魏晋之间,或为魏晋间道士所作。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以老子化胡,诋抑佛教观点为引道,重在阐发老子哲学思想,论述道教义理和修养。认为“道”乃自然之根本,“气”聚合以成形体。本静在虚无。宇宙万物的生化过程是“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虚无章》)。强调形神合同,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清高宗实录选辑
本书(四册七三六面四四一、六○○字)系选自「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乾隆朝对台湾所作施之纪录。乾隆朝(一七三五~九五)历时六十年又四月,在此漫长岁月中偏多消极措施。对于内地人民之渡台,犹时而限制、时而放宽;因此「偷渡」事件与取缔律例,屡见不鲜。但由于内地渡台人数逐渐增加,与先住民不免发生冲突,于是「番害」时有发生,「番界」屡经变更。此种继续「扩张」之自然趋势,不难由若干措置中窥其梗概。此外又有防止武员置产之禁令,反应当时土地问题渐趋严重;减征丁银及「番饷」之举措,从知人民税负之大概。至堪注意者,在此六十年中,迭有动乱发生。数其大者: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间,先有黄教事变;五十二年,继有林爽文事变;六十年,又有陈周全率变。其中尤以「林变」及其余波,所占篇幅几及一半。
國故論衡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夫學者多貴古而賤,今談者有廢視而任聽。先民已病其然,况復學術衰息之世哉今樸學者所至惠戴錢叚也玄學者所至二程朱陸也文學者所至汪李姚張也循茲榘度可以弗畔然不窺其取材所由而徒校其成器所至守法則易規始卽已難矣狂狷之倫或云不阡不陌不章不句卒令條理凌亂文辭破碎乃愈庳於前也餘杭章先生遭濡首之運處亢龍之位閔此國故蔽於邊愚講誦多暇微言閒作侃以頑質獲侍君子嘗聞文字之本肇於語言形體保神聲均是則曉徵撝約獨能尋理若夫探賾索隱妙達神怡聲有對轉故重文孳多音無定型而轉注斯起其猶二君所未逮乎名言孳乳各有淵泉私以蒼頡造文形皆獨體聲義遞衍不離其宗乃得九千餘字然有采音而遺其形見彼而隱乎此此精微之獨至也不曉其故子韶右文轉成支詘曾因侍論有所陳獻既見稱許規為文始夫其比合殊文徵之故老和……
國故論衡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夫學者多貴古而賤,今談者有廢視而任聽。先民已病其然,况復學術衰息之世哉今樸學者所至惠戴錢叚也玄學者所至二程朱陸也文學者所至汪李姚張也循茲榘度可以弗畔然不窺其取材所由而徒校其成器所至守法則易規始卽已難矣狂狷之倫或云不阡不陌不章不句卒令條理凌亂文辭破碎乃愈庳於前也餘杭章先生遭濡首之運處亢龍之位閔此國故蔽於邊愚講誦多暇微言閒作侃以頑質獲侍君子嘗聞文字之本肇於語言形體保神聲均是則曉徵撝約獨能尋理若夫探賾索隱妙達神怡聲有對轉故重文孳多音無定型而轉注斯起其猶二君所未逮乎名言孳乳各有淵泉私以蒼頡造文形皆獨體聲義遞衍不離其宗乃得九千餘字然有采音而遺其形見彼而隱乎此此精微之獨至也不曉其故子韶右文轉成支詘曾因侍論有所陳獻既見稱許規為文始夫其比合殊文徵之故老和……
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
子云一去千馀载,惟有成都墨池在。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僣圣几赘疣。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况于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易书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玄文主日易主岁,易书为经玄为纬。谓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或云玄仿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于圆。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易虽无玄不为阙,易更得玄滋有发。且如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馀。后来支干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况玄于易同而异,何独于玄苦讥议。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空馀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
句
树头明月光欲吐,反眼仰面天恢恢。隙风无端吹我烛,满窗明月心更清。江流回转石不移,钓丝卷尽生须丝。为兵不愿作刀锯,刑人未必皆不忠。为器不愿作钟鼎,铭勋未为皆有功。耳根静处水流村,眼界空时山在门。燕忙将入夏,蚕暖正眠春。水痕才破腊,云黯似知春。圣主思文德,元臣献武功。一言深悟主,五利且和戎。……天地包羞日,山河匿怨中。……儒生别有泪,不是哭途穷。……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将军休抵掌,隐忍待驱除。……氛祲埋金阙,尘沙暝梓宫。……古来尝胆事,泣血望群公。江淮十载警胡尘,底事磨崖未勒勋。闻道本朝还遣使,且令诸将各收军。寇残井邑困流离,回首欢娱一一悲。不厌儿童遭世乱,惟愁父老说清时。万井火熬波里雪,十州雷送雨前春。乱石分开急流水,群山拥出最高峰。山高不改自然色,水远能流无尽声。木落青无影,荷枯澹有香。行杯波动金莲侧,剪烬灯飘宝蜡残。西风横吹雨脚断,秋云轻笼日花明。君少作奇字,瘦硬得柳骨。墨净剪水匀,势健拗铁屈。……新诗更镌磨,劲绝与字匹。老蛟寒卧波,壮士努抉石。翻盆势动摇,诗与字俱力。樵歌催日晚,村乐见年丰。……雁阵横冲雾,酒军酣战风。羽卫连荆棘,衣冠杂虎狼。烟沉凫雁断,天阔水云黄。……风悲云动色,天惨日无光。霜皮围四十,水击黑三千。……山河归整顿,天地入陶甄。……但存忠贯日,未问写凌烟。……远吸金茎露,高攀玉井莲。……风度优囊笏,恩光绕赐鞭。……李唐光夹日,炎汉赫中天。……共承天柱折,独斡斗杓旋。……怀古歌鸿雁,伤今拜杜鹃。……王气周旋内,胡尘笑语边。……浮云开斥堠,飞鸟避戈鋋。……蜀道开天险,雄誇亿万年。停空蟠瑞气,盖代出真贤。……国多艰难尽,公归早晚遄。愿为元结颂,磨石待高镌。厌看花笑客,忍受草欺人。水流成独往,山势作朋来。春令乍来风掠地,寒威潜退雪消峰。争屯未就云头合,结党欲成风势高。叶稀林脱颖,沙现水分镳。起于怀素节,嘉乃伴虚心。柔桑翠竹相倾倒,细草幽花自发明。草迷花径烦调护,波泊莲塘欠节宣。新月辉辉动,黄云渐渐收。吹断碧云春昼永,落残红雨晓风轻。挑灯倦夜羞黄里,置笔穷年对白间。空虚气象还生白,笔退工夫见杀青。中朝共惜无双士,绝塞贪看第一人。已经平子宜无憾,未见夷吾得不忧。
还乡
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古老的艾登荒原上。老船长斐伊的孙女游苔莎厌恶家乡的阴郁荒凉,一心想到大城市里去过荣华的生活。姚伯太太的儿子克林原在巴黎某珠宝店当经理,因厌倦城市闹嚷生活,回到故乡,爱上了游苔莎,游苔莎怀着上巴黎的希望和他结了婚。不料克林决心留在家乡办学启蒙,还当伐木工人,游苔莎大失所望,又暗中和旧日的情人韦狄来往。克林发觉此事,又得知游苔莎未给前来探望的母亲开门,致使伤心疲惫的老人在归途中休息时被毒蛇咬死,便愤怒地赶走了游苔莎。游苔莎去找韦狄,正好韦狄得到一笔遗产,两人商定夜间私奔巴黎,结果在途中被水淹死。克林当了传教士,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哈代以此表明:游苔莎之死,既非受人迫害,也非个人犯了严重罪行,只因她厌恶家乡的环境,无情的大自然便严厉地惩罚了她。哈代认为,悲剧是由于人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对立造成的。其实,小说现实主义地反映了工业资本侵入农村宗法社会后所产生的种种冲突,所引起的人们思想的变化。这些,后来哈代也是逐渐认识到了,在《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作品中有更充分的反映。
台湾采访册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山水、台湾府城龙局、沿革、山形、水势、火山考、罗水、嘉义县城、彰化县城、台邑街市、桥、淡防厅城、噶玛兰厅城、城池、火烧屿、鲫鱼潭、鹿耳门港、围溪、凤山县城、纪事、祥异、兵燹、大学士九卿议复公中堂福议奏等八十六项大小类目分撰。凡嘉庆十一年(1806)前二志资料,概不收录。祥异目记录大量地震、海上无名火、奇异潮汐、风暴等自然灾害。内容较为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原稿本有彩绘台湾图一幅,尤为珍贵。收清代人物简记二千余条,为他志所不及。有1959年《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五种本、1968年《台湾丛书》第一辑《台湾方志汇编》本。台北《国方志丛书》本,附有索引和插图。
人心与人生
当代中国文化史家梁漱溟关于探讨人生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21章。主旨在于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认为 “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 。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所谓对外一面即: 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作者认为自己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3期,第1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2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3期。认为 “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 因为不合时宜就耽误 (阻滞) 了其应有的 (社会) 历史发展,以致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败之境。” 在中国古代,儒墨两大学派是相反的。墨家是实利主义者,只从意识计算眼前利害得失出发,而于如何培养人的性情一面缺乏认识。儒家则于人的性情有深切体认,既不忽视现实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生命深处。还认为,“儒家始终站在人生立场上,而印度佛家则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享受丰厚的净饭王太子,即有室家之乐乃弃家远走者,深有感触于人生问题而必求其解决也。此一大心大愿非生命本性向上奋进不已之表见耶?夫亦曰人类要求彻底认识其自己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指出 “孔孟论调太高,只能期之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共产社会。” 一般说来,在社会生命一面之所谓道德既要在尽伦,而人与人的关系随历史发展和各方情况却不一样,则以适合其时其地的社会要求为准。一时一地社会虽不相同,但从宇宙大生命来看,要求秩序稳定 (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又要求有所前进 (改良乃至革命) 却是同的。当需要稳定时,力求有助于稳定的行事,当需要改革时发动改革,那便合乎时宜,便是道德。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霜叶红似二月花
长篇小说。写于1942年。全书14章。前9章连载于《文艺阵地》7卷1号至4号。后5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重庆《时事新报·青光》第1期至第29期,署名茅盾。1943年5月由桂林华华书店出版单行本。茅盾在《〈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中说,小说“本来打算写从‘五·四’到1927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想在总的方面指出这时期革命虽遭挫折,反革命虽暂时占了上风,但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但后来发生了变化,未能实现原来的创作意图。已完成的部分,是一部反映从辛亥革命以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社会生活的作品。小说以江南一带小县城为背景,以惠利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为发展航运事业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为主线,展开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小说描写人物心理委婉曲折,并借助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布局摇曳多姿,结构错综变化;文字简洁、典雅,具有民族传统特色。
天冠山二十八首 龙口岩
飞泉龙口悬,平石鳌背展。高会瀛洲人,一笑沧浪浅。长生底须学,神芝何处采?不见洗药人,清波湛然在。丹井只三尺,四时无亏盈。馀波饮可仙,我亦愿乞灵。天孙织玉帘,悬之千仞石。垂垂不复收,滴滴空山碧。谁谓山中险,长廊亦晏然。花开春雨足,月落山人眠。峻岭接仙台,仙人独往来。箫声吹自落,鹤翅拂云开。高台去天咫,有仙从此升。遗迹尚可攀,山云白层层。老竹空岩里,悬厓飞水前。欲识逍遥境,试读《逍遥篇》。龙神蟠泥沙,宅此岩之阻。游人勿轻触,历历听秋雨。泉清孤月现,夜久空山寒。不用取烹茗,自然涤尘烦。修竹夹清池,一亭山之西。长生人已去,谁能汩其泥。道人出白云,空岩为谁碧。独往谁得知?时有鹤一只。谷口阴风来,山头暮云举。但见飞电光,山人贺春雨。何年南极星,堕地化为石。至今明月夜,清辉倚天碧。飞泉何许来,明月此夜满。登高立秋风,妙趣无人款。一足不能行,神仙宁此留。祇以形之似,高踪何处求。道散亦已久,世变如浮云。石壁有太古,为问空同君。清风贮深洞,四时长氤氲。飘然无遽发,散我山中云。仙人立危峰,欲作凌云举。飘然阅浮世,独立寂无语。仙人读书处,樵子闻时声。犹胜烂柯者,只看棋一枰。孤凤栖山中,白云护清境。朝阳早飞来,月落空岩冷。蛟涎渍顽石,磴道何崎岖。深潭湛古色,兴云只须臾。地非七里滩,名乃千古同。神仙聊戏剧,何有一丝风。山川万古秘,云雨一潭幽。何日卧龙起,碧潭空自秋。三山岂仙居,百世真道学。荒台明月秋,怀哉彼先觉。奇石不为峰,何用作五面。独立赏春晖,水流花片片。抽矢射白额,归洞读旧书。小隐不可见,后来谁卜居。青天何荡荡,此中才一线。大道本来明,慎勿安所见。
杂诗七首
先人有夙训,闻在幼壮时。岂意衰暮日,乃复新验之。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百年大化中,流浪从推移。信彼杞忧者,徒为众所嗤。叔子邻家儿,探环记前身。次律求师后,一悟了宿因。我亦清源洞,蜕骨岩下人。误堕声利区,驱驰丧其真。所以付樽酒,都忘贱与贫。惜无还丹术,高举遗世尘。悠悠笙鹤期,旷望三山津。寒日迫县车,寸阴老愈惜。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理惬复相忘,神劬聊一息。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羽衣四三人,各乘白凤凰。笙响发空际,游云高驰翔。无缘执霞佩,揽结双明珰。愿托月中桂,终古有馀芳。陇坂何崎岖,行人且复止。直上望晴川,遥遥忆乡里。流离肝肠断,悲歌不能已。一身已遐征,永念同室子。何殊转蓬科,随风四散起。虽得同根生,不得同根死。吾洒古今泪,多于陇头水。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祇有千古思,绵绵楚波远。黎丘之丈人,归路逢奇鬼。既为鬼所惑,又复鬼其子。夏南滑蜀梁,俯影明月里。背走谓伏鬼,而又鬼诸已。此皆非鬼者,特以疑故死。憧憧奸佞徒,情状实鬼尔。匿迹不自惭,胡为满朝市。河淮厌兵祸,城邑多荒榛。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燕雀归果树,豺虎饥食人。乡来脂膏地,死骨今如银。流亡使复业,牛种当及春。安得百龚召,错落为拊循。征讨尚未息,奈何尔遗民。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极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夷音语嘲?,蛮态笑睢盱。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吏徵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楼闇攒倡妇,堤长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见果皆卢橘,闻禽悉鹧鸪。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月移翘柱鹤,风汎飐樯乌。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鼍鸣江擂鼓,蜃气海浮图。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名声逼扬马,交分过萧朱。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竽。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歈。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筹并频逃席,觥严列置盂。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符。时情变寒暑,世利算锱铢。即日辞双阙,明朝别九衢。播迁分郡国,次第出京都。秦岭驰三驿,商山上二邘。岘阳亭寂莫,夏口路崎岖。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江关未撤警,淮寇尚稽诛。林对东西寺,山分大小姑。庐峰莲刻削,湓浦带萦纡。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绿芜。黄昏钟寂寂,清晓角呜呜。春色辞门柳,秋声到井梧。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蕊坼金英菊,花飘雪片芦。波红日斜没,沙白月平铺。几见林抽笋,频惊燕引雏。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眇默思千古,苍茫想八区。孔穷缘底事,颜夭有何辜。龙智犹经醢,龟灵未免刳。穷通应已定,圣哲不能逾。况我身谋拙,逢他厄运拘。漂流随大海,锤锻任洪炉。险阻尝之矣,栖迟命也夫。沈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防瘴和残药,迎寒补旧襦。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贫室如悬磬,端忧剧守株。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兀兀都疑梦,昏昏半是愚。女惊朝不起,妻怪夜长吁。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自然悲聚散,不是恨荣枯。去夏微之疟,今春席八殂。天涯书达否,泉下哭知无。谩写诗盈卷,空盛酒满壶。只添新怅望,岂复旧欢娱。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吊元鲁山
搏鸷有馀饱,鲁山长饥空。豪人饫鲜肥,鲁山饭蒿蓬。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尧农。君子耻新态,鲁山与古终。天璞本平一,人巧生异同。鲁山不自剖,全璞竟没躬。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君子不自蹇,鲁山蹇有因。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天地蹇既甚,鲁山道莫伸。天地气不足,鲁山食更贫。始知补元化,竟须得贤人。贤人多自霾,道理与俗乖。细功不敢言,远韵方始谐。万物饱为饱,万人怀为怀。一声苟失所,众憾来相排。所以元鲁山,饥衰难与偕。远阶无近级,造次不可升。贤人洁肠胃,寒日空澄凝。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以之驱鲁山,疏迹去莫乘。言从鲁山宦,尽化尧时心。豺狼耻狂噬,齿牙闭霜金。竞来辟田土,相与耕嵚岑。当宵无关锁,竟岁饶歌吟。善教复天术,美词非俗箴。精微自然事,视听不可寻。因书鲁山绩,庶合箫韶音。当今富教化,元后得贤相。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幽埋尽洸洗,滞旅免流浪。唯馀鲁山名,未获旌廉让。二三贞苦士,刷视耸危望。发秋青山夜,目断丹阙亮。诱类幸从兹,嘉招固非妄。小生奏狂狷,感惕增万状。黄犊不知孝,鲁山自驾车。非贤不可妻,鲁山竟无家。供养耻佗力,言词岂纤瑕。将谣鲁山德,赜海谁能涯。遗婴尽雏乳,何况骨肉枝。心肠结苦诚,胸臆垂甘滋。事已出古表,谁言独今奇。贤人母万物,岂弟流前诗。
缘识 其四十
若言笔法穷绝艺,书一字,至百字,八法从前亦非细。分间布白要审详,浓淡均匀看可戏。一则一,二则二,消息踪由无纵恣。纸为阵,笔为槊,将军须是有谋略。墨要乾研清神思,点画临时要廓落。形势奇状似龙蛇,平头大小宜斟酌。曲须曲,直须直,意气方刚须雅饰。闲暇规矩有指归,圆转楷模堪法则。堪法则,有迟速,相钩相连光熠目。古隶参杂故不拘,颠草纵横似花蔟。偃仰莫把笔锋挫,先须顺䟐回收左。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研穷体象貌亦同,博学精微先贤播。化阴阳,势出矣,藏头护尾深有理。禀乎人性是常情,递相映带可行止。迟涩飞动似玲珑,慢引急牵如流水。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鹤膝不堪睹。壮士屈臂凤皇飞,张弓发箭胜于弩。提撕秘思不可传,常存形影勿孤露。勿孤露,谁别辨,义之平稳知深浅。自然观察往还来,斗回角立能驱遣。痾瘵缠身,溺水之禽。长似死蛇,短似虾䗫。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为不嘉。
登高
怀不展兮居无聊,默谇语兮浩长谣。写我心兮登彼高,陟万仞兮扪九霄。命清风兮披浮云,瞰四荒兮视天垠。大海荡潏兮潜龙鲲,吐吞日月兮制明昏。酝酿元气兮函星辰,羽载四海兮芥浮坤。四岳列峙兮嵩中蹲,牵连脉络兮子复孙。草蔓木布兮升降如朋,障南蔽北兮东散西分。如掌列块兮盘罗豆樽,黄流中贯兮发源昆崙。东骛大海兮萦如缭绅,南方炎炎兮火之所宅。朱鸟屹峙兮丹膺绛翮,骞飞以翔兮煇煌烂赫。从拥万羽兮纷罗羽翼,煌煌尊严兮有斗在北。升降玉都兮运量帝侧,呼吸阴阳兮秉持祸福。真仙逍遥兮澹不可挹,西有王母兮戴胜穴居,寿历万古兮忘终泯初。超辽恍惚兮独与道俱,骖友日月兮群灵走趋。既又左而东顾兮观大明之始生,震沸九渊兮丽天升精。披攘群阴兮重幽昭明,有神司驭兮朱裳绛缨。呼造物以致问兮吾将考乎太初,彼天地其孰始兮日与月其代除。四荒漫其何极兮人胡为而中居,火何为而南宅兮水孰使其在北。安知东之主生兮西配刑而主杀,斗建寅而气分兮畴为四时之消息。世徒知其已然兮遂推类而立说,彼厥初其谁造兮孰布施而殊别。抑其不得不然兮或者私智之所设,将忽然而自尔兮遂已成而不可绝。造物为余究察兮曰此曷可以言陈而意悉,彼混沌之一气兮吾不知谁合而为一。忽洞达而两分兮夫亦安知其谁辟,爰升清而降浊兮水赴阴而火阳。东升气而敷生兮西或成而害戕,强名之曰自然兮曷足以究其必至。谓不得不然者愈疏兮尚安取于私智,庄周诞而妄推兮夏革愚而臆对。世号予曰造物兮予亦曷有所主尸,苟待予而后造兮彼造予者复谁。姑置之而勿校兮任万物之自成,游小智于太初兮何异夏虫之语冰。旷任之而勿疑兮万里会而一平,夫何造物者开予兮神飘飘而不居。我将赴而远游兮招神圣以为徒,腾九螭之奔轮兮追飞电而揽奔风。周万里于一息兮堂西极而有九区,叩玉阙之九关兮觐上帝于绛都。酌瑶尊之芳酒兮招赤松而友彭祖,既锡我以难老兮黜嗜欲而袭灵虚。爰侑我以秘药兮合千箫而吹万竽,乐吾心之洋洋兮舒五体之与与。降复还于我室兮聊弥日而一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