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3卷。蔡絛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或曰蔡絛使其客为之也。”此书成于宋徽宗之时,却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称引;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和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蔡絛 一度因此“落职勒停”。《西清诗话》,或作《金玉诗话》,三卷,《说郛》本仅十一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一百零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旧版辑得一百十二则,后发现有旧抄本,一百十九则。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称:“絛为徽猷阁待制时作《西清诗话》一编,多载元祐诸公诗词,未几,臣寮论列,以为絛所为私文,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有误天下学术,遂落职勒停。”是书当成于禁元祐学术时,絛亦曾因此丢官。实则书中论诗虽倾向于苏、黄,但于苏、黄也间有微词,于王安石也并未厚非,又多称引其父之诗及论诗之语,可见并不专主一家。其主要诗学观点,一是强调要有真实的生活感受,称“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二是主才气情致,称“诗家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又用事皆破觚为圜,挫刚成柔,始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这一见解大抵与苏轼为近。三是认为用事要含而不露,不着痕迹,称“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邪”。四是反对剽窃雷同,既不赞成后人与前人“语意互相剽窃,所谓左右拔剑,彼此相笑”,更不赞成千篇一律,“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此外,如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考药名诗非起自陈亚,辨集句盛行非始自王安石,比较“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等,亦均不为无见,故所论多为后人称引。有哈佛燕京学社印行之《宋诗话辑佚》旧版本,台湾广文书局《古今诗话续编》据抄本影印。

龙湖文集

十五卷。明张治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曾摘其《夜过洞庭》诗云,“晓发吴阊门,夕渡广陵沚。日暮江帆迟,洞庭三百里。微风淡无波,明月照天水,隐隐见君山,钟声翠微里。”君山本属楚地,而非吴地,此是张治诗误。该集有文十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婿彭宜所编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1726),宜之从曾孙思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新重刊于浙江。《四库全书》存目即据雍正刻本著录。此刻本今存。其近体诗较优,但新意不多,其他诗体无甚特色。其文也较平淡。四库编者认为:“其诗文则未能自为一家。”该集四库已存目。

拙斋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杂著。卷末附拾遗1卷(为宋、明刻本所无)。最后附有姚同为林之奇所作行实、吕祖谦写的祭文、李㯗所作的哀辞。后2种为《四库全书》本所刊落不载。林之奇是经学家,长于《尚书》。他的文章一般较明白畅达,不事钩棘,也没有沾染“语录”的粗鄙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尤具有高韵,如《江月图》、《早春偶题》诸篇,置之苏、黄集中,不甚可辨也。”本集有宋刻本(残存2卷)、明刻本传世,《四库全书》即据影抄宋刻本编入。

陆子余集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三千余字。粲从师于王鏊,颇受其推崇。卷首有吕光洵序,嘉靖四十三年(1564)周复俊序。卷一至卷七为文,卷八为诗。卷末有附录一卷。有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景定建康志

南宋著名方志。马光祖修,理宗景定年间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周应合撰。50卷。建康,府名,治今江苏南京市,南宋初曾为留都。建康于孝宗乾道、宁宗庆元时都曾修过方志(今已不存),但记载缺略。周应合将二志合而为一,增加庆元以后60余年事,正讹补缺而成。援据该洽,条理详明,考证皆有依据。此志体例,先分总类,后分细目,层次明晰,适合方志所记内容繁复的需要,被称为得方志之体。在宋代方志中堪称佳作。原有景定刊本,今只存影宋抄本,另有清钱大昕抄本、《四库全书》本、嘉庆六年金陵刻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嘉庆本影印。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以校勘,收入《四库全书》。嘉庆二年(1798)李锐以《四库》本为底本,重新算校,由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后来,同治十三年(1874)丁取忠《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铎《古今算学丛书》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是《知不足斋丛书》本的翻刻本或排印本。 李冶在本书自序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数学重要性的看法,指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自述本书的前身是《益古集》,据祖赜《四元玉鉴后序》,《益古集》的作者是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蒋周,生平不详,估计为北宋人。李冶认为《益古集》成就可与刘徽、李淳风相颉顽,而“其閟匿而不尽发”,数理不清晰,于是“再为移补条段,细繙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啗其文”,遂成是书。

景定严州续志

一作《新定续志》。南宋地方志。理宗景定年间郑瑶、方仁荣同撰。10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此书所记始于孝宗淳熙年间,止于度宗咸淳年间。卷首载理宗立太子(即度宗)诏及咸淳间升严州为建德府省札,纪事年代已逸出景定,体裁略异于其他方志。叙述简洁,有助于严州地方史与宋史研究。今有《诵芬室丛书》本、《渐西村舍汇刊》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后者影印。

吴兴志

一作《嘉泰吴兴志》。地方志。南宋谈钥撰。20卷。宁宗嘉泰元年(1201)成书。吴兴,县名,今属浙江。此志网罗古今旧闻,采核当时情况,分门别类,厘然成编,可供研究当地地方史。但草率成书,尚未尽善。今有《吴兴丛书》本,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以影印。后宋代又有周世南等所撰《吴兴志续编》,今仅存清代范锴辑本1卷,收入《范声山杂著》。

咸淳毗陵志

南宋地方志。度宗咸淳年间知常州事史能之撰。30卷。毗陵即常州,治今江苏常州。此志叙地理、诏令、官寺、秩官、文事、武备、风土、祠庙、山水、人物、词翰、财赋、仙释、寺观、陵墓、古迹、详异、碑碣、纪遗等内容,繁简得中,井然有条。附图七,窜入明代内容,或说史能之原图已佚,后人传钞者补入。此志为现存最早的常州方志,今有清嘉庆二十五年重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宋元方志丛刊》即据以影印。

张氏可书

笔记。宋张知甫著。一卷。书 中所记以北宋末年朝廷故实为多,如君臣享乐 之风,士大夫轶事等,“不无沧桑之感”、“往往 意存鉴戒”(《四库全书总目》)。书中又录有当 时君臣的诗词创作(如徽宗悼明节皇后词等), 此外,则记南宋初之政事、军事、外交事务及士 大夫之生活,间亦涉及医卜神仙及奇闻异事一 类小说家言。此书《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 目皆不载,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 出五十条。后陆心源得穴砚斋抄本,较之《大 典》所收又多六十条,陆氏以为乃宋时原本,收 入《十万卷楼丛书》。故此书今版本有二:一为 《四库全书》本及据《四库》本而成的《函海》、 《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本;一为《十万卷楼 丛书》本及据此本排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

静余玄问

静余玄问,南宋白玉蟾撰述,弟子彭耜等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白玉蟾与其弟子彭耜、留元长等人论道语录,内容庞杂。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论修道,认为修道者「其迹同于人,其心异于人」,应和光同尘,不必自异于人。又称「先学无心,次学忘形」;「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 第二论金丹,认为修丹口诀第一是要聚气凝神,「常常握固即聚气,念念守嘿即凝神」。又称「万神常凝谓之灵,一气不散谓之宝」;「金丹即灵宝,灵宝即金丹」。 第三论述嘉定六年翠虚子陈楠入水尸解之事。第四辨证经典术语,如认为三界应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天界、地界、空界,不应以上、中、下或天、地、水为三界。

茅山志

三十三卷。道教经书。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刘为嗣上清经箓四十五代宗师,号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元朝人。前有元泰定元年(1324)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序、泰定四年(1327)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序以及天历元年(1328)刘大彬叙录。据吴全节序,此书在茅山旧志的基础上前后凡二十年始成,凡十五卷,自汉晋而下及齐梁唐宋之书搜括无遗。据刘大彬叙录,此书增纂旧志历时十余年而成,凡十二篇十五卷。今《道藏》本为三十三卷,按陈国符《道藏源流考》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所说,因为《正统道藏》板式有定规,每卷字数不能过多,乃析为三十三卷。又依陈说,此书实即句曲外史张天雨所修,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此志详审而有条理,非通常道士所能为。卷一至四是《诰副墨》,载汉哀帝至元仁宗历代诏诰。卷五为《三神纪》,述三茅君世系和传记。卷六至七是《括神区篇》,记山、峰、洞、水和坛石桥亭。卷八《稽古篇》记茅山古迹。卷九《道山册》录张鲁古本《道德经》、《上清大洞宝经》篇目、《上清大洞宝录》篇目、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和《通志·艺文略》茅山道书目。卷十至十二为《上清品》,系茅山宗历代宗师传略。卷十三至十四《仙曹署篇》记诸仙真职署。卷十五至十六《采真游篇》记山中历代修道有成者。卷十七至十八《楼观部篇》记宫观道院。卷十九《灵植俭篇》记山中神芝奇药和名木异卉。卷二十至二十七《录金石篇》录梁代至元代的碑文。卷二十八至三十三《金薤编》录齐梁至宋元各家诗及杂著。此书为研究道教茅山宗的重要史料。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负情侬传

文言传奇小说。明宋懋澄撰。收入《九籥集》卷五。本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臬之子,携资财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妓女杜十娘情好甚殷。往来经年后,李生资财用尽,鸨母对李渐以为厌,而杜十娘钟情不移,誓以身归。鸨母猜度李囊无一钱,乃云愿以三百金将杜许配。李生多方筹措,皆无办法,月余后空手来归。杜遂出私所畜碎银,及首饰衣物等,筹齐款项,以“秃髻布衣”,从李出门。临行之际,院中诸妓合赠一箱。杜李二人乘舟南下,沿途所费,皆杜所出。泊舟瓜洲之夜,杜宛转微吟,为邻舟贩盐的轻薄少年所闻。次日,少年呼李生至酒肆饮酒,议论之间,李生以难与杜共归故乡为忧,少年遂提出以千金换取杜十娘,李生告以欲归而与杜商议。杜佯作许诺,并嘱李以千金为重。次日清晨,杜至少年船上后,取出所携之箱,其中珍宝无数,世所无有,杜一一投诸江中,怒骂李生与贩盐少年后,自己也投江而死。据宋懋澄在传末所云,这则故事为庚子岁(一六○○)闻诸友人后,据以写成,可能为当时确有之事。本传文词工丽,对杜十娘性格的塑造,用力甚多,对李生的忘恩负义和贩盐少年的拆白之举,颇致不满。是明人传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本篇传世后不久,冯梦龙即据以改写成白话小说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又称《幽怪录》。牛僧儒撰。原书十卷,《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书著录,但已散佚。现今传本是明刻本《幽怪录》四卷本,题唐陇西牛僧儒编,附李复言《续幽怪录》。此书是一部以传奇为主的优秀小说集,所记全是异闻,主要是神仙鬼怪,绝大部分是作者自撰。本书除明代陈应翔刻本外,未见其它单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程毅中校点本即据陈本为底本。但此本只有四卷,可见也不是全本。至于其它丛书本,则更为散乱不全了。本书的写作和成书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牛僧孺登进士前的作品;一部分人认为是牛僧孺当宰相时所作;还有人认为是他中进士后至大和年间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些说法均无确证。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佛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分三门明释犯戒的不同情况,即:(1)轻重门;(2)浅深门;(3)明究竟犯持门。轻重门先总判轻重,就轻戒别为三类,或四十四轻,或四十八轻,或二百四十六轻;次明共与不共,指出十重戒之前四重与小乘戒共,十重戒前六重与在家菩萨戒共。同时论犯与无犯之轻重。有犯者,谓由四因,即无知、放逸、烦恼盛、轻慢;无犯者,即彼心增上诳乱、重苦受之所逼切、未曾受净戒律仪,称三无犯。又依心、戒、慧三学,“略示三双”。依心学有由贪和慢而产生的二类食灭佛法;依戒学有坐邪戒和坐正戒两类食灭佛法;依慧学有由增益和由损减两类自赞毁他。浅深门,即依犯戒轻重而明犯戒深浅之相,常用四句,即或有自毁赞他是福,自赞毁他是罪;或有自毁赞他是罪,自赞毁他是福;或有若毁赞若赞毁,或罪或福;或有非毁赞非赞毁,或福或罪。第三究竟持犯者,即永离犯戒细罪,不堕罪福两边,显示戒之实相,即具足戒波罗蜜,也就是究竟持犯。此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转女身经

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佛为无垢光女说转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种种之苦恼。佛住耆阇崛山,有婆罗门,名须达多,妻名净日,怀一女胎,其胎合掌听法,欲有所问。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众会,皆见此女在胎问法。问已,从右胁出,立莲华台,释提桓因奉以天衣璎珞。女报之曰,菩萨有十种衣服璎珞而自庄严,所谓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愿求小智之衣,于是东南方净住世界,无垢称王如来,遣衣与之。女着衣已,即具五通,放光动地,礼佛问法。佛为说三十种四法,三万二千天人,发菩提心。次与舍利弗问答名字之义,佛与命名为无垢光,又与舍利弗问答女身之义,次问得离女身之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种种苦恼,五百比丘尼发菩提心,愿离女身。七十五居士妇,璎珞供佛,化为宝台,各有佛坐,大众围绕。妇见神变,发菩提心,坚修梵行,即礼佛足,不转女身,誓不起地。佛为说十六法,大地震动,七十五居士亦来,先以善来得度。诸女遂成男子,升空说偈,复劝居士发菩提心。自乃请从弥勒菩萨如法出家。次无垢光劝母发菩提心,自亦发诚实语,转成男子。

忠王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原名李以文,广西梧州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称荣千岁。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為《李秀成供》,經曾囯藩刪改後呈給朝廷,原稿下落不明,後經過曾後人提供,由廣西史料舘出版發行,極具史料價值。 1864年8月7日,被曾国藩下令处刑于江宁,免凌迟,处以斩首,终年40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鸿章写信予曾国藩,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鸂鶒双双舞,猕猿垒垒悬。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猎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开襟驱瘴疠,明目扫云烟。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即今龙厩水,莫带犬戎膻。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国须行战伐,人忆止戈鋋。奴仆何知礼,恩荣错与权。胡星一彗孛,黔首逐拘挛。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业成陈始王,兆喜出于畋。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侧听中兴主,长吟不世贤。音徽一柱数,道里下牢千。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阴何尚清省,沈宋歘联翩。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虽云隔礼数,不敢坠周旋。高视收人表,虚心味道玄。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羽翼商山起,蓬莱汉阁连。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生涯已寥落,国步乃迍邅。衾枕成芜没,池塘作弃捐。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露菊班丰镐,秋蔬影涧瀍。共谁论昔事,几处有新阡。富贵空回首,喧争懒著鞭。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堑抵公畦棱,村依野庙壖。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借问频朝谒,何如稳醉眠。谁云行不逮,自觉坐能坚。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声华夹宸极,早晚到星躔。恳谏留匡鼎,诸儒引服虔。不逢输鲠直,会是正陶甄。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安石名高晋,昭王客赴燕。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披拂云宁在,淹留景不延。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淡交随聚散,泽国绕回旋。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炉峰生转盻,橘井尚高褰。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金蓖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奉寄致政太宰杨公六首

三提鹊印扫烽尘,再入鹓班领荐绅。昭代风云扶正气,累朝生养出名臣。焚鱼暂托归田赋,跃马犹强报主身。为问古来贤将相,几人端不愧麒麟。十年天地破君忧,一疏閒身许自由。绿野再为丞相宅,赤松仍伴帝师游。门前桃李阴初合,庭际芝兰晓竞抽。倘读里人王绩记,与公移作醉乡侯。赤羽燕然未解围,统均时复借枢机。方欣太白催明月,忽睹中台改少微。天意欲留残寇在,主恩偏放老臣归。那堪屈指弥留日,槐棘森沈黄发稀。蒲东雄?接云霄,人杰生申荷帝招。万里浊河回砥柱,千峰秀色拥中条。眠龙欲稳雷时发,隐豹求深雾已消。来日玺书三殿下,可能高枕负先朝。八座青门怅别馀,至今朝论共吹嘘。西羌尚进平章马,东郡先悬御史车。那有清商一部乐,祇馀黄石数编书。人间万事无萦虑,小为苍生未破除。鼎新初代辟书频,曾及句吴草莽臣。启事山公能念我,扫门曹相断无人。怀中明月寒堪摘,匣里秋霜晚更新。总为感恩知己在,不教容易脱沈沦。

辛丑春日书怀十首

晨风驱宿雾,淑气飏晴曛。春过未逾半,花开到几分。无聊常自语,有信苦难闻。赖有朋知在,相看意颇勤。志穷名愈晦,道在命何悲。得失惭求剑,凄凉陋泣岐。日酣花弄色,烟重柳颦眉。遥想春光好,令人喜复疑。半生蒙帝力,十载侍枫宸。视草分莲炬,宣麻染凤纶。莺声双阙晓,柳色上林春。惭愧云泥隔,葵心向日频。故山瓯浦上,先陇白云边。湖水涵春碧,松花落莫烟。盘餐寒食雨,箫鼓太平年。两地相追忆,伤心一惘然。亲寿过耆耋,庭闱隔岁年。班衣尘满箧,衰鬓雪盈颠。爱日孤衷切,惊心百感煎。痴儿俱幼弱,谁为奉周旋。深闺春寂寂,孤影思迟迟。乌鹊兼忧喜,莺花叹别离。洛城张籍句,鄜月杜陵诗。久乏鳞鸿便,何由寄所思。遥思诸阁老,济济集彤闱。恩宠超常秩,奎躔耿夜煇。黄封分内酝,春服换罗衣。料得多垂念,其如信息稀。露凝蛛网湿,花落燕泥香。蝶影斜穿竹,人声笑隔墙。途穷心自得,迹遣境俱忘。矫首看飞翮,悠然兴趣长。涸鲋思甘泽,归鸿翼顺风。物情资化育,生意蔼昭融。树色烟霞外,湖光罨画中。故园天共远,时得梦魂通。春声檐雀噪,晓色曙烟收。载酒怀同辈,寻芳念昔游。湖山双短鬓,身世一归舟。夙愿行当遂,閒云任去留。

1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