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镜诗
魏公知本姓,秦楼识旧名。凤从台上出,龙就匣中生。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非唯照佳丽,复得厌山精。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简名《老君堂》。杂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马刘文静往求 放秦王,密不允,亦囚文静。后密出征沧州,命 魏徵、徐、秦琼守金墉。密因出征大捷,恩赦 牢囚,唯“南牢二子,不放还乡”。徵等三人皆倾 心于唐,密议由徵改诏书之“不”字为“本”字, 释放世民、文静归唐。未几密败,部将皆降唐, 李靖单缚咬金待命。秦王至,盛誉咬金尽忠其 主,亲释其缚,奏准重用。咬金感激涕零,愿效 忠秦王。元明间无名氏《魏徵改诏风云会》杂 剧,情节略同。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本,未题作者,卷末有明董其昌跋文:“乃系元 人郑德辉笔”;而《录鬼簿》、《太和正音谱》郑名 下均无著录,故今人或疑非郑作。
遁甲演义
四卷,明程道生撰。“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种,亦称“奇门遁甲”、“奇遁”,起于《易纬乾凿度》所载太乙行九宫之法,溯其源则为《洛书》;神其说者谓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固属无稽。此术当南北朝时已颇流行。其法:以九宫为本,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为星精,故乙丙丁曰三奇;又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甲为阳之首,故以甲统之,隐于六仪之内;又有八门、九星。视甲之加临所示吉凶以趋避之,故名“遁甲”,即《后汉书》章怀太子注所谓“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或云“遁甲”即“循甲”,言以六甲之循环以推论命数。此书辞约旨该,于遁甲之法及用奇置闰之要论述颇详;又论本命行年当乘本局中之吉星以生旺,亦发他书所未言,故为后世主遁甲者所习用。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集义斋
小斋新创得新名,大笔标题字势轻。养勇所期肩孟子,动心那肯诧齐卿。川流有本源源听,月入容光处处明。此道几人能彷佛,浪言徒遣俗儒惊。
新编红白蜘蛛
《清平山堂話本》包括短篇話本小說二十七篇(含五個殘篇),是近代關於話本小說兩次重要發現的合集。第一次發現是在一九二九年,日本著名漢學家鹽谷温教授在内閣文庫的藏書中發現了《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簡帖和尚》等十五篇小說,原書板框高一六O毫米,寬一二二毫米,不著序目及刊刻年月;第二次發現是在一九三三年,北京大學馬廉教授在寧波買到一包殘書,從中整理出《花燈轎蓮女成佛記》、《曹伯明錯勘贓記》等十二篇小說。原書板框高一七六毫米,寬一二八毫米。分訂三册,書根有題字:「雨窗集上」(話本五篇)、「欹枕集上」(話本二篇)、「欹枕集下」(話本五篇),當為分册書名。 日本内閣文庫所藏部分因其板心有「清平山堂」字樣,在影印時即定名為《清平山堂》,馬廉教授又因其均為話本,在影印時定名為《清平山堂話本》,遂成慣稱。另據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所載,實則為散佚多年的《六十家小說》,分為六集:《雨窗集》、《長燈集》、《隨航集》、《欹枕集》、《解閒集》、《醒夢集》,各集均析為上、下册,每册收作品五篇。 清平山堂為明朝嘉靖時錢塘人洪楩的齋名。洪楩字子美,以其祖父洪鍾蔭官,仕至詹事府主簿。家藏書籍甚富,取以覆刻,有《夷堅志》、《唐詩紀事》、《六臣注文選》、《(羅泌)路史》、《繪事指蒙》等傳世。
远山堂曲品
戏曲论著。明祁彪佳著。系受吕天成《曲品》的启发,并就吕氏《曲品》加以扩展而成。将所收传奇分为妙、雅、逸、艳、能、具六品;另有杂调一类,专收弋阳诸腔剧目。每剧各加短评。现存残稿收传奇剧目四百六十七种,属于逸、艳、能、具四品与杂调,又有部分雅品残稿。祁彪佳企图通过本书写作,使传奇戏曲作品的优劣得到公允评价。他的评选标准是“赏音律而兼收词华”,具体包括三项,即调合韵律、词当本色、事关风教。他在《曲品叙》中云:“予操三寸不律,为词场董孤。予则予,夺则夺,一人而瑜瑕不相掩,一帙而雅俗不相贷。”力求贬褒适当。入选剧目比吕天成《曲品》大增 ,一些被吕天成视为“不入格”而摈弃不录的,祁彪佳则作为“杂调”选录三百四十六部“坊间俗本”。这些诸腔剧本虽多不被一般文人所顾,但它们在当时社会上都曾盛极一时,富有舞台生命力。《远山堂曲品》现存版本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明启元社黑格钞本及黄裳校录《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本。原稿无书名标题及著者署名。《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远山堂蓝格残稿本作底本并据黄裳校录本补入序文及凡例。
月
月方太阴精,形圆质亦清。其体本无光,日照方能明。望远翔相随,傍观亏复盈。山河微有影,九道分其行。左旋最为迟,闰馀岁方成。云何望中食,太阳射其形。于以象后德,逊避斯为宁。
寄李伯襄入中秘二首 其一
廿年莲社共追锋,酒德琴歌事事同。本自蛟龙分首尾,一鸣风雨顿雌雄。歌成白雪人争和,气有淩云赋转工。莫问清平新乐府,汉家应制大明宫。
寄李伯襄入中秘二首
廿年莲社共追锋,酒德琴歌事事同。本自蛟龙分首尾,一鸣风雨顿雌雄。歌成白雪人争和,气有淩云赋转工。莫问清平新乐府,汉家应制大明宫。吾兄千古自人豪,官向金茎饮露高。词赋体从今日定,文章衡许几人操。宫云万缕迟趋马,御柳千丝想拂袍。早晚长安行乐处,开尊能不念吾曹。
文心雕龙考异
梁刘彦和文心雕龙乙书,自隋书经籍志初见着录后,原本久佚,唐写本残,元至正本仅见于何焯□语、及孙贻让礼札移中所引黄丕烈校本。明以后,有弘治嘉靖万历诸刻,传本始盛于世。至于何义门所谓据宋本校勘者,乃误于明钱功甫之一言,未足信也。盖钱氏自称所得阮华山宋刊,实为晚出,有依讬之嫌,与所称隐秀篇四百字,同属可疑。纪文达叶郋园均有论正,若是今世传本,唐钞残缺,元镌罕见,当以明刻较全而差古矣。
国宝新编
一卷。明顾璘(1476~1547)撰。顾璘,字华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颇负才名,金陵三俊、金陵四大家之一,喜诗好友,著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近言》等。《周宝新编》记顾璘同时代知交友人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旸、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13人,为每人作传作赞,略叙数语以存其人。《国宝新编》实为慨叹知交凋零而作。现存明袁《金声王振集》明刻本,明顾元庆《顾民明朝四十家小说》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明刻本;1914年古今图书局石印本。
题友人山居
游居展静好,尽日有高情。竹下流泉过,花间时鸟鸣。因人问药裹,要我罢琴迎。本自无知者,山林颇近名。
七言 其三十四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阳龙言向离宫出,阴虎还于坎位生。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其二十四 望燎用《仪安》。
载酌载献,以纯以精。歌传夜诵,物备秋成。报本斯极,听卑则明。愿储景贶,福我群生。
四祖山
黄梅西去一舍许,奔走龙天瞻四祖。师今何往昔何来,占断金沙长作主。须知至道本不灭,岂独高名固非取。偶传衣钵继三世,遂配云中诏千古。寺藏岩腹蟠地轴,塔据峰巅立天柱。棱层石栈斜瓮玉,缭绕溪流缓萦组。月明飞瀑百虹挂,风撼长松万蛟舞。路通涧谷横略彴,树霭烟霞团缕数。清阴扫径初入夏,苍藓封庭新过雨。留连归客获联辔,邂逅主僧还接武。请观异事花五叶,愿结胜缘香一缕。何人为作锦鸡梦,此意他年铭肺腑。
和陶游斜川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五
一阳生,万物潜萌。隐隐有像,寥寥未形。蚌肠含妙蕴,犀角晕通星。密密用,细细行,本智虚融与理冥。露地白牛肥腻饱,拥蓑人驾雪山耕。
梦得九十
晨起常先夜卧迟,曾无昼寝亦无诗。痴顽正合玄虚妙,辛苦都非利禄时。天上归来无鹤伴,谷中剩住有僧知。百年本是囊中物,只以徇名损一期。
易纂言外翼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卦变》,四曰《卦主》,五曰《变卦》,六曰《互卦》,七曰《象例》,八曰《占例》,九曰《辞例》,十曰《变例》,十一曰《易原》,十二曰《易流》。其书罕有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崑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八卷,然已非完本。《提要》指出:“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余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会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按,北京图书馆今藏元刻本《易纂言外翼》十二卷,当为完本,宜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