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陈梦祥宪副寄其所作读陈公甫行状辨示予大约为作状者之过褒设也予喜其论之正赋古选报之
画虎不画势,其虎威不扬。称麟不称异,其麟不为祥。彪炳与仁厚,形性固有常。虽不骇观听,虎与麟何伤。所以程叔子,题墓不厚张。所以黄勉斋,作状谨精详。两楹梦奠后,千古谁能方。颜孟逮程朱,恂恂弟子行。况又不数子,百步窥宫墙。均为圣贤徒,等级分阶堂。指山谓山高,指水谓水长。人人皆信之,更不事惊惶。谓山即泰华,谓水即海洋。闻者必骋啄,咸以言为狂。周易贵无妄,无妄道自彰。吁嗟程九辈,礼乐徒纷庞。
送年友黄云崖宿州掌教
前月乘輶车,经过睢阳驿。慨然思古人,入城访遗迹。西去二百里,张许今庙食。秉彝在人心,谁不好懿德。君今涉濉流,传经聚逢掖。文艺何足云,忠孝为标的。国家根本地,士风最当植。丈夫万世名,勉之在一息。
抚宁侯母太夫人七十
承家奕叶播勋名,寿母兼传颂鲁声。金紫天题初锡诰,斑斓人羡世簪缨。韬钤吴越山河誓,锁钥江淮骠骑营。陟屺总依慈训近,导舆欣藉孝思成。鸣珈象服宜颜孺,映玉清心称锦荣。瑶岛远来千岁实,朱门时聚五侯鲭。年稀更觉春长在,福集恒加海不盈。谢氏满庭多宝树,汉家赐露溢金茎。南山颂美娱亲意,北极恩深报主情。诏问可同张晋国,先朝盛事岂难并。
即事书怀二章
四十不足三十馀,如何辄拥连城居。以兹但饮淄流水,不敢时通政府书。旦暮移文如湿束,东西手板同驱逐。何武公然欲露章,山涛久矣忘除目。宁使鲛龙困蝼蚁,岂容燕雀知鸿鹄。任他牙爪日纷纷,难向青山攫白云。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太茅君。十年对客归去来,往往坐被商山咍。使君嚄唶不自了,知我者谁御史哉。吴中风土殊不恶,葑田虽微给衣药。那能请急淹岁时,便可逃荣老丘壑。骠骑终输第五名,仆射难胜酒杯乐。躬耕手钓骄未能,学书学剑慵无成。唯应侍膳春朝后,饱看云霞弄太清。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山中伏枕白云天,江上新诗锦字传。转向故人三致意,君家兄弟有谁怜。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十载论文画省开,君家二妙日趋陪。那因见和池塘句,始羡风流小谢才。弱冠文章满帝城,偶因家难负平生。中原莫恨论交少,海内今无骠骑名。
游五泄山五首
流泉五道吐奇芬,秀色遥怜少室云。名境未能逢一赏,何须夜夜隐星文。七十二峰云外重,削成片片似芙蓉。山灵自爱多标格,容与青山碧汉中。岩明岛秀并回芳,何羡天台有石梁。神气自多怀蕴结,白云悠处发辉光。岩壑盘旋万仞馀,金楼玉户并仙居。不教俗士回尘驾,祇借高人著道书。珍木千章与世殊,瑶花一半近精庐。方今金马多才隽,好向名山结隐居。
诏狱行
秋官署中有老吏,能说先朝诏狱事。当时国是日纷纭,太阿柄倒归阉寺。天子高居问尚公,公卿标榜排清议。遂有群凶作爪牙,贙虎苍鹰最毛鸷。长乐宫前传片纸,金吾夜半飞缇骑。卫尉将军身姓许,提点官旗北镇抚。谳决惟增王甫欢,累囚难解张汤怒。洗垢新悬沉命法,挥毫已入追魂簿。甫闻北阙杀刘陶,旋见西亭尸窦武。白骨交撑裹赭衣,残骸谁敢收黄土。尔曹自谓盘根株,杀人狐媚夸良图。岂知神理有反覆,昊天明明安可诬。神奸脱距竞菹醢,亦有然脐当路衢。长安万姓歌且舞,卖钗鬻钏沽醍醐。海水群飞桑亩移,俯仰乾坤又一时。三君八俊俱尘土,膺滂田窦无坟基。彤管堪嗟《酷吏传》,青苔半蚀《党人碑》。我今何为淹此室,圜扉白日啼寒鸱。冤魂欲招不敢出,但闻阴风萧飒中心悲。中心悲,泪盈把。酹酒呼皋陶,皋陶竟喑哑。古来万事难问天,蚕室谁怜汉司马。君不见城上乌,啄人曾不问贤愚。新鬼衔冤向都市,年年寒食声呜呜。
酬翁覃溪先生见赠会稽内史银印歌
永兴书传右军法,碑楷无过孔庙堂。西安城武重勒石,善本旧推荣蔡张。吾斋墨缘幸萃合,敢例三箧收遗亡。先生长歌昔题记,为我载赓银印章。谢表兼摹群玉刻,篆书八字衔具详。黄银印出晋内史,三百年后传有唐。官以人重印千古,那数会稽骠骑王。玉麟牢锁有谁见,异代出作虞书祥。琼文照耀石墨字,光怪所聚神鬼藏。当时奇秘忍轻与,山阴遗韵东观扬。银青光禄添故事,宝带不换梁公房。乃知精灵契翰墨,鹤口铜砚殊轻偿。惜哉金石就沦绝,后人数典徒煌煌。我今前后三旧拓,并此临卷珍琳琅。何殊永兴书石罢,永和文物归佩攘。牙签犀轴锦装褫,要附至宝缄青箱。虞戈夜烛牛斗气,苏斋妙迹争腾芒。陶镕顽钝受心印,庶免算子诃香光。
秋星阁诗话
清代诗论著作。1卷。李沂著。书前有张潮的《小引》一篇。全书收诗话6则,类似以初学者为对象的唐、宋“诗格”著作。李沂论诗标举性灵,更要求以审慎、谨严的态度学诗。“八字诀”条倡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勤虚心”条指求教于师友。通篇观之,卑之无甚高论,但如用以指导少年初学诗者,也还有用。推尊盛唐,反对故立异说。其论虽仅数则,但却堪为初学诗者金针。有《昭代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和《清诗话》本。
三吴水考
水利志。一名《水利图说》。明张内蕴、周大韶撰。十六卷。内蕴为南京吴江(今属江苏)生员。大韶为华亭(今江苏松江)监生。万历四年(1576)因南京、苏州、松江、 常州、镇江诸府水利久湮,于是命御史林应训规划治理,凡六年功成。应训乃委内蕴等编辑此书,约三十五万余字。前有万历八年徐拭、九年刘凤、十年皇甫汸三序。全书分诏会、水源、水道、水年、水官、水议、水疏、水移、水田、水绩和水文等十二考。载三吴水利总图,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水利总图和诸属县水利图共二十五幅。水源考,列水利大纲,分太湖、三江、海、捍海塘、运河、天关,闸㪷以及太湖考、应天府、杭州府、湖州府和嘉兴府水源及水源考等。该书虽“体例稍冗,标目亦多杜撰”,然对于“诸水之源流, 诸法之利弊,一一详赅。盖务切实用”。是明代江南重要水利书。有《四库全书》本。
山静居画论
中国清代方薰(1736~1799)著,约成书于1790年前后,中国画论著,有1卷本(初稿,收140则)、2卷本(定本,收244则)传世,字句章段前后皆有差异,现以2卷本通行。全书以内容可分4部分:画学泛论(82则)、画法(78则)、品评(58则)、名画记述(26则),而以泛论最为精彩。如:首次将画理、画法和画趣一并提出,阐明三者关系,并作为创作和评论的标准。作者虽注重笔墨,推崇文人画,讲求“笔端气韵”以达到“气韵兼力”;但坚持主张作画“必先立意”,由立意而决定构图,然后再用笔黑加以表现的顺序关系,与当时的重笔墨、轻立意倾向有别,等等。尽管作者受当时画风影响,十分重视师学古人,但对前贤大家认为似乎已成定论的某些看法,亦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对苏轼论述的质疑,以及借苏的朋友晁以道的诗,对苏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所持立论予以纠正等。
绛帖平
六卷。书论。宋代姜夔著。夔(约1155—1221年,或1163—120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仕。南宋词人、音乐家。著有《续书谱》。此书原二十卷,仅存六卷。前有序,并有清代纪昀等人所作提要。标有总录。提要言“宋之论法帖者米芾、黄长睿以下互有疏密。夔欲折衷其论,故取汉宫廷尉平之义以名其书”。并评是编“考据精博”。所考法帖,乃古人陈迹,几经摹刻,原来笔意已失。撰者认为诸家刊帖,黄长睿鉴赏较精。绛帖是尚书郎潘师旦用官帖私自摹刻的,世称潘驸马帖,又称《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得其一,于此补刻余帖,名东库本、为绛帖由来。
子略
诸子书专科目录著作。高似孙撰。有《百川学海》本;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1928年北平朴社排印顾颉刚标点本;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袖珍古书读本》排印本;1932年张氏约园《四明丛书》刊本;1935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本书4卷,目录1卷。目录或列卷首,或列卷后,各版本不尽相同。是书为论诸子之作。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子钞》、《意林》、《通志·艺文略》所载子书,略注撰人、卷数,小字附录各家之注。有题识者,凡38家,共36篇。其中颇有所考证。
东西均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映了方氏哲学上由气本论向心本论的转变,充分发挥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思想,接受了佛教虚无、相对主义理论。伦理学上坚持人性本善,指出人性之善是“无善无恶”的至善。认为“有先天之善、恶,有后天之善、恶;有未生前之善、恶,有已生后之善、恶”(《颠倒》)。强调善恶的标准和区别都是相对的,不可截然分析,“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公符》),恶是善的补充和作用。绝对的善则超越这种善恶对待,“有善、恶对待之善,有不落善、恶之善”(《反因》),只有使对待之善恶相因相泯,才能在对善恶的超越中求得绝对至善。“无善无恶乃至善也,有善可为,即兼恶德矣”(《颠倒》),表现出明显的善恶相对主义倾向。主性善情恶,以善在恶中论证性在情中,理在欲中,“性善,情恶,无意为之则善,有意为之则恶”(《公符》)。把心性区分为公心、独心,公性、独性。公心是“先天之心寓于独心者也”,“公性则无始之性”。倡导“各安生理”,提出“自食其力”的道德原则,认为维持生命之食是道德的基本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生活资料,才符合道德的起码要求。(《食力》)在生死观上,主张“不虚生,不浪死”(《无如何》),要求人们无心于生死,“生死自生死,可出可入”,“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生死格》)。但并不否定封建纲常伦理,对传统名教叛逆者李贽大加贬抑,指斥他是“官不称意”,于是“颠倒其说以快意,一切不顾”,“遂为坏名教、乱天下之渠魁”(《名教》)。反映了方以智维护传统纲常名教的道德立场。
医津一筏
《医津一筏》一卷,一名《医津筏》,国朝江之兰撰。以经文为主,而分条疏论于后,本社藏有 别本,名《内经释要》,内容从同,惟自序末少九十字,及标题下无辑校者姓名,度系翻印时所改 易删节,因第一集《医经秘旨》刊行后,有姚光祖君之考正,谓其文多出《医津筏》,故已辑入本 集,以存真相,乃荷高思潜君,亦以《内经释要》对勘相示,复承张叔鹏君以《医津一筏》原刻见 惠,爰合校之。
黄帝阴符经注解(邹䜣注)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崆峒道士邹䜣注」。邹䜣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化名。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又《四库全书》收入此书一卷,标名《阴符经考异》。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上中下三篇而不题章名。注文着重以理学心性理气之说释经,并多处附加按语,考订校对各家经文异同。其断定「人以愚虞圣」以下一百十四字为经文,可备一说。书中又有黄瑞节附录,颇引朱子及须溪刘氏(刘辰翁)之说释经。据《四库提要》引《吉安府志》,黄瑞节乃元代人,而是书问世已至元末。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指出本诀与唐陈少微撰《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内容基本相同。述外丹术,乃张果窃自陈少微,更易丹诀标题,擅署己名,献于唐玄宗以邀帝宠。
史记三家注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张守节《史记正义》之合称。三注本各单行,至北宋始将三书注文皆散列于《史记》正文下,合刻为一编。三书先后递补,相得益彰。大体说来,《集解》以征引广博为胜,《索隐》以探幽发微为长, 《正义》以详释地理著称。对《史记》研究起到积极作用。三家着力于史实考订与补正,如《夏本纪》载“帝相崩,子帝少康立。”《索隐》、《正义》均指出帝相被篡,其间历经羿、浞二世,凡40年(一说百年),少康方得以复国中兴,《本纪》一字不载,是为疏略。《殷本纪》载汤在位时,伊尹作《咸有一德》。司马贞据《尚书》指出“伊尹作《咸有一德》在太甲时,太史公记之于斯,其言又失次序。”对《史》、《汉》之异同,三家注或略作提示,或具列歧异,以资探讨。对《史记》宗旨、体例、笔法等,三家亦时有论述发明。凡此种种,均有功于《史记》。三家注亦间有穿凿附会处,或疏而不通,或曲解正文,历代学者已有指陈。三家注旧本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有南宋黄善夫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嘉靖、万历间南北监所刻《二十一史》本、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本及清乾隆间武英殿所刻《二十四史》本。其中武英殿本最为流行。今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便阅读。
溪山馀话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著。五卷。全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条,每条各有标题。记叙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朝章国政、名物制度以及时人轶事,尤其是对韩侂胄由得幸到被诛的缘由经过,记述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书中还记载了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陆游、杨万里、张孝祥、吕祖谦、辛弃疾、陈亮、叶適、刘克庄等人的一些事迹。此书成于南宋理学盛行之时,叶绍翁师承叶適,又与真德秀善。然《四库全书总目》称其“非攀援门户者比”,“所论颇属持平”。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亦云“足知其是非之公”。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浦城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等本以及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的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