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祷十七韵次陈长公

旱魃虐以猖,商羊乃深避。云汉夜昭回,遵彼槁条肄。绝意豕涉波,必死蚌持翠。蜥蜴山泽穷,猳豨屠贾致。黄缁递呗诅,玄冥等聋瞆。如闻柴望禋,感通有精义。洪畴儆恒阳,繁露肃常馈。商林沃乃深,秦天岂终醉。坛今邻阊阖,阍亦撤幽閟。雷吏绿章封,宁有不达字。油然未崇朝,沛尔倏濡澻。虎猫效蜡劳,丰隆詟群祟。连臂解桔槔,极目醒枯悴。歌帝悦穰穰,报典虔惴惴。窭人无农忧,连夕美凉寐。农穫譬中行,美寐狷其次。籴贱胜作农,先生有酒食。

柬关蓬石少宰十六韵

自顾卑栖色,慵迂匪一端。鸡坛增潦倒,榆社旷盘桓。顷怵狂氛扰,方忧圣泽阑。受降隓远略,朝汉失雄观。朔马嘶云劲,霜乌择木难。山公能启事,海客惜投竿。鼙鼓惊貂珥,烽烟老鹖冠。入林青霭隔,沈玉素书寒。火德彰星纪,祥辉著井干。天南周警卫,日旰费传餐。简陋恩初渥,持倾道弗刊。汇徵群品具,疏逖有徒繁。左广鞯櫜戢,穷东杼轴殚。末流伤漶剌,中谷奏漪兰。白水徵文叔,苍生忆谢安。为霖须旦暮,翔洽九区看。

古诗五章奉寄徐南卿邹致和二贤良五首

凉风吹庭树,摵摵鸣未已。中宵起彷徨,所思在君子。君子昔言别,二月柳始青。柳今成枯枝,白露泫以零。合并良独难,日月行当晚。自非木石心,谁得不怀远。携书出重门,拟寄南飞翼。书中有深情,不道长相忆。相忆不相见,思攀芳桂枝。人言道路远,持此将安之。岂无清夜梦,东渡章江水。水深愁复迷,一夕思千里。江干秋气高,木落帝子渚。永怀群彦集,清景契晤语。山南与山北,乐子岂无所。浮云日暮合,羌独久延伫。翩翩双黄鹄,千里奋一举。勿以遐我心,而多惮修阻。长林何逶迤,下荫清溪流。芳苕戴坠露,黄鸟复鸣秋。远色正苍苍,众木一何稠。星垂水面白,云落岩口幽。思得良友晤,可以汎方舟。峦峦山阴竹,结根广庭阿。密雪掩茂叶,微风振纤柯。秀色正周列,繁阴亦旁罗。君子抱幽素,终然葆真和。荧荧涧底花,靡靡园中莎。及时讵不荣,晏岁当如何。

赠熊士选进士尹平湖二首

旧游曾此去迟迟,拈弄风情托几诗。赤手看君扶此道,白头閒我浪忧时。东南赋歛财应竭,闾里征差力已疲。奏最他年徵宰绩,了将民瘼入丹墀。金榜知名识面迟,赠君仍赋弄璋诗。新莺细柳供诗酒,暖日和风嘱别时。兴趣雅凭山水助,精神休为簿书疲。牛刀小试经纶手,会有旌章降玉墀。

励志五首

昔人已代谢,遗编多古尘。持将拂拭之,高言难具陈。焜黄警秋节,怆恍念先民。回风增惨凄,寒士多贫辛。及时不将刈,兰茝为荒榛。少游洛阳里,衣冠殊下都。亦有金张第,高车喧巷涂。丈夫贵远志,焉能为改图。令德侠嘉夜,芳泽搴蘅芜。日暮鶗鴂鸣,彫落成嗟吁。愿比晨风翮,聿迈今瞿瞿。老鹳巢枯松,卒为风雨倾。秋虫鸣野草,局促无远声。寄托失所天,龊龊将安成。荃草自怀芳,匪必为荣名。所慕在亮节,筳篿索茅琼。安得绕朝策,殷勤为宵征。星月耿夜碧,灯火惊凉秋。所业今犹雏,焉能驱道周。援琴发清商,所欲在蹇修。蹇修日以远,曼曼不可求。徬徨复太息,中夜思远游。俟风上帝旁,帝乡难久留。归马思野草,向人鸣啾啾。何当脾鬲閒,化作筹边楼。墨翟悲素丝,杨朱泣歧路。持守一不坚,所造非其故。鮿生为时荣,谁能息浮慕。如彼大海荡,百川为东注。如彼丰草葽,女萝竞相附。特立不可回,磐石自贞固。

前调八阕·续遐想曲

倘使身为大富翁。万金合与友人同。不教眼底有贫穷。点石成金吾不羡,拜神求福总成空。多财应建济时功。倘使身为无冕皇。是非美丑有平章。诡辞邪说等寒螀。有似燃犀明夜渚,还如飞剑斩魔王。无端捧骂太荒唐。倘使身为老技师。山崩地裂可先知。仙丹一粒足充饥。阆苑晴光皆入画,人寰正气总成诗。一花能放四时枝。倘使身为不系舟。江河湖海任漂流。已过弱水到瀛洲。自有清风常载鹤,从无猜意不惊鸥。与人同乐最优游。倘使身为小浪花。飞湍溅雪喜喧哗。一心泽被万千家。进士斩妖忙洗剑,仙人种枣大如瓜。奔流到海浸云霞。倘使身为小石桥。每逢客至一弯腰。更迎情侣上兰桡。七夕会星欣助渡,一虹登月喜通宵。征途流水两迢迢。倘使身为北海鹏。定教巨翅簸沧溟。走私绝迹海天青。电脑储存书万卷,激光射透甲千层。当前水石尽通灵。倘使身登天外天。一双飞舄上飞船。下看九点是齐烟。涉足太空才几日,回头世上已千年。要回日驭一扬鞭。

宿村舍

别后曾无一日欢,风光都在落花閒。眼青羞对门前柳,头白相惊雪里山。华表鹤来犹是客,乌衣燕去不知还。森森庭院荒荆棘,虎豹窥人夜撼关。握手亲情有底欢,疏篱茅舍两三间。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著关。怀抱何曾得少欢,春愁飞上两眉间。一瓢谩酌独清水,几屐能穷无尽山。见说酒兵长日备,未知诗债几时还。须防别后将军禦,不待寻盟辄斩关。三两残杯不尽欢,强陪年少贵游閒。客中未必常为客,山上那堪复有山。鹤发都从愁里变,貂裘直待醉时还。一朝却入庞公市,惊倒城门老抱关。

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 (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 《十元人集》。刘体仁 《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 《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 (收于 《元人十种诗》) 行世。

半夜雷轰荐福碑

元杂剧剧本。简名《荐福碑》。末本。马致远撰。剧叙范仲淹与张镐是幼年的朋友,范奉旨到江南访贤,临行宋公序嘱其为女访婿。范仲淹访张镐,见其在张浩家课馆为生,便劝他入朝为官,并给了他3封引见书信。张镐投递第一封信给黄员外,黄次日急病死亡;张镐投第二封信,到黄州时,收信人刘仕林已死去。张镐于是灰心,无意去投第三封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信。范仲淹举荐张镐为县令,使者误传旨意与张浩,张浩乘机去赴任。张镐归途中遇雨,在古庙题诗讥骂龙神。张浩冒名上任,路遇张镐,派仆人去杀张镐,仆人了解真相后放走了张镐,张浩又要杀仆人灭口,恰为宋公序撞见,带了张浩和仆人进京。张镐困居荐福寺,长老拟将寺内颜真卿书碑文拓几本卖钱,资助他进京,却因张镐曾题诗得罪龙神,龙神将碑击碎。张镐欲自杀,急难中遇见范仲淹。范带张镐进京,中了状元。宋公序也带了张浩来到。于是杀张浩,赏仆人,张镐娶宋公序之女为妻。关于荐福碑的传说,宋人《冷斋夜话》、《续墨客挥犀》等书中均有记述,本剧增饰了张镐两次投书失败,又被人冒领官职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穷通得失皆由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今存主要版本有继志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 (1376) 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就其编目考之,原目当为《金华集》、《南行集》、《霅川集》、《北游集》四种。前三集兼载诗文,惟《北游集》有诗无文。盖后人不知古法,以诗归诗,以文归文,分为二集。而诗文之中,又不各归其类,前后复叠。幸其虽经割裂,尚未窜乱,其顺序犹有端绪可寻。今详考标题,仍分为四集,中间时有阙文。如《霅川集》中《唐五王醉归图》一篇,《书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赞后》一篇,《书王简死事传后》一篇,《书金节妇传后》一篇,《书集芳诗文卷后》一篇,《卜释》一篇,均悉有录无书。童冀在明初与宋濂、张羽、姚广孝相唱和,词意清刚,不染元季绮靡之习。虽名不甚著,然在一时作者之中,亦有一定影响。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续金华丛书》。

南涧甲乙稿

诗文别集。南宋韩元吉(1118—1187)撰。 二十二卷。 元吉有 《南涧诗余》已著录。元吉原有集七十卷,又自编词一卷名《焦尾集》,久佚。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 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词,厘作二十二卷。卷一至七为赋、诗,有赋三首,拟骚一首,古体诗五言古诗七十九首, 七言二十八首, 律诗五言百十五首, 七言百七十七首, 五言排律四首, 绝句五言十二首, 六言三首, 七言百八十四首, 凡六卷六百○六首。 卷七为词, 一卷六十四首。 卷八以后十五卷,为序、跋、书、记、表、论、祭文、碑铭、墓志、行状等诸体文三百六十三篇。元吉与朱熹交厚,其诗唱合者除朱子外,有叶梦得、张浚、曾几、陈亮、陆游、赵藩等,皆为名流耆宿。《朱子语类》评其“诗作著者尽和平,有中原原旧,无南方啁唽之音”,文章亦尚有元祐、熙宁遗响。《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体文格,均有欧(阳修)、苏(轼)之遗,不在南宋诸人下”。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后附遗文三篇。另有《武英殿聚珍版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贵明又据现存《永乐大典》辑出其诗、文凡八条,可补前人之不足,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上册。

苏门六君子文粹

宋代散文总集。70卷。不著编者姓名。卷首原有凡例,称或传为陈亮所辑。苏门六君子,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书中所选散文皆从各自文集中选录。卷1至卷22为《宛丘文粹》,选自张耒的《宛丘集》;卷23至卷36为《淮海文粹》,选自秦观的《淮海集》;卷37至卷40为《豫章文粹》,选自黄庭坚的《豫章集》;卷41至卷44为《后山文粹》,选自陈师道的《后山集》;卷45至卷49为《济南文粹》,选自李廌的《济南集》;卷50至卷70为《济北文粹》,选自晁补之的《济北集》。所选最多为张耒,计有22卷,最少为陈师道、黄庭坚各4卷。张耒文以论、议、说为主。秦观文以进策、进论为主。黄庭坚文论、序、书、记各体皆选,以短篇为主。陈师道文章选录情况与黄庭坚相似。李廌文以论、记为主。晁补之文为《春秋左传杂论》、《西汉杂论》、《旧唐书杂论》、以及策问、书、记等。诸家所选多为其散文精华,唯黄庭坚与陈师道因卷帙较少,不足以表现其文章风貌。有崇祯六年(1633)新安胡仲修刊本,《四库全书》本。

韵府群玉

类书。二十卷。宋末元初阴时夫撰,其兄阴中夫注。草创于其父阴竹野,撰有凡例九条。初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续成于延祐元年(1314年)。 阴时夫,名幼遇,时遇,字行,别字劲弦。生卒年未详。七岁登宋宝祐九经童科,入元不仕。中夫名幼达,以字行,别字复春。与弟同登九经童科。奉新(今属江西)人。 唐宋类书,多分门类以隶事。称为“类书”,亦由于此。以类隶事之书,往往有标目,如《初学记》“事对”,即为标目形式;经《白氏六帖事类集》、《孔氏六帖》至《海录碎事》,所引之书,皆摘取其中关键词语为标目。然仅知标目,难以知其见于何部何门;且不切举子试诗赋押韵之用。唐大历中,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依《切韵》,起东字,脚皆列古篆。宋袁毂仿《韵海镜源》撰《韵类题选》一百卷,以韵为序,每一目之下,有赋题,故以“题选”为名;“韵类”即以韵为类。其后如张孟《押韵》、杨咨《歌诗押韵》、范镇《国史对韵》、钱讽《史韵》、王敦诗《书林韵会》、王若《选腴》等,多依韵隶事,以备举子试诗赋押韵之用。以上以韵类事之书,当为阴氏兄弟所本。此书取金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百零七部中上声韵部加以合并,由三十韵省为二十九韵,成一百零六韵,并以此为序,以标目末字分隶于各韵之下。标目之下注明所在之句及出处。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文侯子,作书四篇,号曰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公子牟》四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代马国翰据《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等书辑为一卷,即今本《公子牟子》。书中记述魏公子牟恣肆放纵之言行,早在庄周之前,所以《庄子》书中有记述之文,《孟子》非十二子有排斥之言。《公子牟子》一书,虽然常遭儒家的指斥,而其言之成理,不可尽废。马国翰辑之成书,也是为后世学术研究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 本。

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 (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 (1729)金介复序,称此书编撰有条理。此书收集金石之书四十种,收集文集地志等书六十种。以前著录金石书籍诸家,均自据见闻,并为之评说。此书乃仿宋陈思《宝刻丛编》,杂取诸书,荟萃为之。在每条下,各注明所出之书,中有少数是李光暎自己考释。以前著录金石书籍各家,大都以考证史事为长,而此书却是以品评书迹为主。故在论书法上,汉隶则推宗郑簠之评,唐碑则取赵崡之论。正由于此,此书所引欧、赵、洪诸家释文,仅十之一。但《瘗鹤铭》不引张弨释文、“天发神谶碑”不引周在浚释文、“兰亭序”不引俞松考释,似为疏漏。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

墨谱法式

制墨专著。北宋李孝美撰。三卷。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前有绍圣乙亥(1095)年间马涓及李元膺序言各一篇,叙述为孝美《墨谱》作序的缘由,盛赞孝美好墨为世罕有,不惧千里观墨的辛劳,收藏古墨的用心,求问墨工亲自造墨的求实精神,以及是书的功用。上卷曰图,绘有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八图,图左一一有文字说明。中卷曰式,载有祖氏、奚庭珪、李超、李庭珪、李承晏、李文用、李惟庆、陈赟、张遇、盛氏、柴珣、宣道、宣德、猛州贡墨、顺州贡墨、以及无名氏墨,凡十六家之式。每式各绘面图、漫图,图左有文字说明。下卷曰法,载有牛皮胶二法,鹿角胶一法,鱼胶一法,减胶一法,冀公墨一法,仲将墨一法,庭珪墨二法,古墨三法,油烟墨六法,叙药一法,品胶一法,凡二十法。各法有文无图,持论剖析详尽,具有精理。明代以后虽不用此法制墨,但是书保存了古墨的制法和款式,可供后代参考借鉴。现存有刊本、许氏有影宋钞本、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等。

颐园论画

画学论著。清松年著。一卷。其内容为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山水、工笔与写意、人物、花卉、师法临摹、品评赏鉴与杂论,书后附诗。强调以造化为师,认为“凡天地间奇峰幽壑,老树长林,一一皆从一心独运。虽千幅百尺,生趣滔滔。文章之境如此,而画境亦如此也。”书前有作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序。《中国画论类编》以俞剑华于1925年从友人关松坪处借得原本付梓石印收录,《画论丛刊》据俞氏本收录。书后均有俞剑华于1925年所作跋。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关和璋注评《颐园论画》,书前有潘絜兹所作序言。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著。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史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30年以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授中国上古史、先秦史、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通史等课程。1949年去香港,翌年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迁居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述较多,主要有《先秦诸子系年》、《老子辨》、《孟子研究》、《朱子新学案》、《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该书共14章,其中第1章为《引论》,其余各章均以人物名篇,或一人,或多人,或附论其他学者。第2章至第14章依次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李塨,阎若璩,毛奇龄,李绂,戴震,章学诚,焦循,阮元,凌延堪,龚自珍,曾国藩,陈澧,康有为。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附学术史年表。书眉并标有提要式的标题。该书的特点,是能够具体论述各家学术渊源宗旨,撮录其主要学术观点,并详细引证各家记述及评论。内容精湛翔实,绝非空论,且层次分明。如第3章论王夫之,首记传略,次记学术大要,次记政治思想。于政治思想中据其《读通鉴论》等著作,具论其法贵因时,法贵因情,泥古非今之害等主张,与其尚简论,孤秦陋宋论等思想,并论宋学与韩学的关系,都十分具体。此外,该书的目的亦在于表明作者自己关于近代学术史的独到见解和理论,申明一家之说。如作者《自序》所说:“亦将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以合之当世,备一家之言。”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崇宋学,贬汉学。故该书之首章《引论》中,专论两宋学术,以及晚明东林学派,意在表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应以宋学为其开端与正途。认为明清之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诸家治学,尚多东林遗绪,即使对宋明曾有抵斥,亦皆有闻于宋明之绪论。又批评乾嘉以后的汉学说:满清对中华文化的政策,最为狡险,从我者尊,逆我者贱,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贼人才,终不免于大乱。见解极为深刻。该书原为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稿。草创于1931年,至1937年成书,前后经历5年之久。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在学术界曾产生较大影响。1986年中华书局据198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所出第7版影印出版,全2册。

1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