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送高峻

梅雨初收欲晓晴,白沙官路马蹄轻。大安桥上簪缨集,为送高人上玉京。从容语笑见天真,交谊平生有几人。明日分襟江上去,多情怕见柳条新。新篁如戟草如茵,锦江风细波粼粼。忍歌三叠阳关曲,绝胜汪伦送故人。

集俗语 其四

一日成三三日九,铁条磨作绣花针。时来风送滕王阁,事急枉求观世音。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黄河水浅深。

南湖集

诗词别集。十卷,包括诗九卷、词一卷。宋张镃撰。张集在宋诸目录著作中皆无记载,镃早有《南湖集》之名目,故杨万里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曾为此集作序。宋末元初,方回为《南湖集》作跋云:近得其前集二十五卷,三千馀首,嘉定庚午(1210年)自序,盖所谓得“活法”于诚斋者。从方回之跋,可知《南湖集》最初编定时间及张镃诗作之多。明初书录中始见著录《南湖集》。《文渊阁书目》与《箓竹堂书目》并载《南湖集》五册,不知是否方回所见二十五卷本。但此后张集便沉没无闻。张镃之诗、词散见于《永乐大典》各韵之中,四库馆臣加以采掇裒次,以类相从,厘为十卷,得诗一千一十七首、词七十八阕,编为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鲍廷博刊《南湖集》十卷、《附录》三卷,其中诗词文亦自《永乐大典》中辑得,附录为遗文一卷、碑刻一卷、逸事一卷,有鲍氏知不足斋刊本。

东观集

诗别集。十卷。宋魏野撰。《宋史》魏观本传记其撰《草堂集》十卷。据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薛田所撰序云“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间”,是知魏野在去世(1019年)以前已有《草堂集》流传,作十卷,此为魏集旧本。野去世后,其子魏闲“以新旧三百篇,汇为七卷,因取赠典命之曰《钜鹿东观集》”(见序),可知魏闲编本作七卷。宋编父集成,未必即有刻本,《草堂集》与《钜鹿东观集》写本、抄本依然流传人间,分卷自然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二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编为《东观集》。(按“三百”、“四百”皆举成数而言,实数为三百五十九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十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传世者有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严陵郡斋刻本(此为残本),亦分为十卷(黄丕烈曾见)。可见《东观集》在宋时已分为二卷本、七卷本、十卷本,但所存魏诗数目相去不远,皆在三百以上,四百以下。魏集除宋刻本外,元代有刊本(见《袭抒楼书目》)。明代多以写本传世。《四库全书》所收为十卷本。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赵诒琛据金兆芝所校江南图书馆藏三抄本刻《钜鹿东观集》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收入《峭帆楼丛书》。贵池刘氏得宋刻本,重摹行世。

梁溪集

诗文别集。一百八十卷,其中诗二十八卷。宋李纲撰。《宋史》本传言其“文章、歌诗、奏议百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梁谿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直斋书录题解》著录《梁谿集》一百二十卷。由于其各种杂著如《靖康传信录》等,或收或不收,或收多收少,故流传有各种卷帙不同之本。李集最初由纲子秀之编辑,当时只刊表章奏札八十卷,不包括诗、文。赵记之一百七十卷本、陈记之一百二十卷本,皆包括诗、文而言,诗、文部分,当为后人所补辑。此集尚有宋刻残本传世,为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时史氏所刊。另有清影宋刊本,《附录》一卷,为年谱、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词等,刻于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此本犹存宋刻遗意。《四库全书》所收《梁溪集》为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包括赋四卷、诗二十八卷、表本诏书二卷、拟制诏四卷、表札奏议六十四卷、札子二卷、状三卷、书二十二卷、启二卷、记二卷、序六卷、赞二卷、颂箴铭辞一卷、论二卷、迂论十卷、杂著六卷、题跋三卷、祭文疏词二卷、碑志五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政记》三卷,另附年谱一卷,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诗、像赞、书跋等五卷。李集流传版本较多,如南宋嘉定时其孙李大有刊印之八十卷本,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邵武县刊印之《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明末左光先所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七卷以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李荣芳之重刊本。又有明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卷本。

宋文选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中无三苏文字,而黄庭坚、张耒之文则录之。盖当时苏文之禁最严,而黄、张之类则稍宽。又其中无二程文,盖不以文士目之。何焯《义门读书记》跋所校《元丰类稿》后曰:己卯冬,于保定行台(案焯是时在直隶巡抚李光地署中)阅内府所赐大臣《古文渊鉴》,有在集外者六篇,则《书魏郑公传》、《邪正辨说》、《再上田正言书》、《上欧蔡书》。后知立斋相公(案立斋为大学士徐元文之别号)有建本《圣宋文选》数册,其中有《南丰文》二卷,嘉善柯崇朴借钞,遂传于外,此六篇皆在。案 《书魏郑公传》后一篇,《宋文鉴》亦载,不仅见于此集中。焯盖考之未审。然《南丰外集、续稿》,至清并不传。其佚篇惟赖此集以存。盖亦不为无功。宋人选宋文者,南宋所选尚多,北宋惟此集所存。其赅备虽不及《文鉴》,然用意严慎,当为能文之士所编。尤未可与南宋建阳坊本出于书贾杂钞者一例视之。此集收文为欧阳修二卷、司马光三卷、范仲淹一卷、王禹偁一卷、孙明复二卷、王安石二卷、余元度一卷、曾巩二卷、石介三卷、李邦直五卷、唐庚一卷、张耒七卷、黄庭坚一卷、陈莹中一卷。有《四库全书》本。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

十二卷。俞皋(生卒不详)撰。俞皋字心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元代经学家。俞皋同乡赵良金为宋宗室,进士及弟后为广德军教授,宋亡不仕,以《春秋》教授乡罢。俞皋即从师于赵氏。此书一守良金之说,于经文之下,备列三传及《胡传》之文。吴澄《序》因而合称为“四传”,此后诸儒因之,“四传”之名抬高了《胡传》之地位。卷首《凡例》称:“遵程子说,以事同义同辞同者定为例十六条。”但“其有义不同而辞同,事同而辞不同者,则见各事之下,非可以例拘也。……乃程子所谓微辞隐义、时措时宜者也,是皆不可以例拘也。学者诚能熟玩《程子传》以求其意,至于沉潜反复,一旦豁然贯通,庶乎可窥圣人用心之万一也。”可见此书是以程颐为宗。《凡例》后有《程子朱子说春秋纲领》,摘录程朱之论《春秋》者若干条,以为本书纲领。再后是《春秋世次图说》,首列齐桓、宋襄、晋文及晋襄、灵、成、景、厉、平、昭、顷、定十三伯,以下为周、鲁、齐、晋、宋、卫、郑、曹、陈、蔡、北燕、秦、楚、吴、杞、滕、许、邾、莒、薛各国世系表,附以鲁公族及三传汉诸儒传授图表。其图说部分则为该国简史。现存元泰定二年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刘宋吴国沙门释僧璩依律撰出,属十诵。十诵虽云即萨婆多,实与萨婆多不全同也。

陀罗尼集经

十二卷,唐阿地瞿多译。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一卷。一切佛部一卷内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十纸欠应流通)大轮金刚陀罗尼,诵三七遍,即当入一切坛,不成盗法。金刚杵功能法相品。般若波罗密多部一卷。观世音部三卷半十一面观世音神咒。千转观世音菩萨心印咒。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法印咒品。马头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诸大菩萨法会印咒品半卷。金刚部三卷。诸天部二卷摩利支天经。功德天法。诸天等献佛助成三昧法印咒品。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咒品一卷。

送黄岩老通判全州

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锡笔砚供醉吟。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堕在湘水滨。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归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宋颂九首 明道

明肃惟母,实勤养抚。有臣有虎,有离有附。请王禄产,请庙考祖。古人有作,规吕矩武。政在房帷,小人乘时。十年于兹,惟几惟微。圣人如天,不识不知。龙晦其威,神藏其为。明道四月,睿德明发。帝褰帘箔,出临轩榻。总揽万机,指挥六合。圣人之兴,雷动乾行。进退大臣,颜色和平。诛逐群竖,左右不惊。不怒而威,不疾而速。百蛮偷息,百官重足。土无二主,惟辟作福。图任哲艾,拔崇贤能。旌贲忠臣,死生光荣。洗刷敝风,宫阙清明。惟帝之道,与时语默。静则坤阖,动则乾辟。十年深宫,不有其权。今日南面,退奸进贤。宋承大纪,八十年矣。明道之政,独为粹美。唐三百年,时惟开元。猗欤明道,开元同言。明道之政,可以歌舞。小臣作颂,实惭吉甫。

送赵君十绝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醉把金鞭度绿杨,军民夹道笛声长。红旗千面诗千首,半杂风云入建章。荷叶高高荷蕊低,夕阳初落画桥西。湖州士女来相接,争拥兰舟入霅溪。归去苕溪理钓蓬,风清月白水精宫。青莲居士争闲得,时答天书一两通。风雨黄昏自掩扉,灯前时复一歔欷。儿曹相问缘何事,为道君侯早晚归。一榼村醪插别筵,清风急雨送归船。望中未是湖州境,便有吴歌唱采莲。练水至清无浅深,使君何日再登临。请看江上千株柳,尽是君民离别心。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发不堪梳。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秋江送远 其九

遥见天边归雁,忍闻秋半啼莺。悲歌送远何极,采遍芳洲杜蘅。

送刘比部玄子往江北

严装候晨发,仆御戒修途。我友远行迈,驾言适旧都。旧都勿久滞,祇役在诞敷。馀封带灊霍,高澨出淮徐。左顾洪河流,右瞻陵庙纡。旷望极原野,白露殒平芜。山川邈悠哉,荏苒岁华徂。岂不念离析,王事有驰驱。登车遵大路,执手城南隅。愧彼双黄鹄,奋翅淩高衢。誓当复早旋,要盟恐常虚。风霜厉南陆,慎尔千金躯。弱龄诵书史,即慕黄与羲。谓由画象理,便可契希夷。如何三叔世,法令日繁滋。皇风久云歇,贞度亦已隳。昔与子同舍,始识金科词。虽则太平术,无乃德义亏。勿喜轸余念,钦哉慎尔规。衔章缉往宪,执狱噬前疑。愿子崇明德,苍乳有遗讥。

李北海集

六卷。《附录》一卷。唐李邕(678—747)撰。李邕,字泰和,也称李北海,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卒后,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李邕工诗善文,素有盛名,尤长于碑颂,当时官绅及寺观名持均重金求购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篇,以《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等最著名。史称邕长于碑颂,前后所制凡数百首。是集只赋五首,诗四首,表十四首,疏状各一首,碑文八首,铭、记各一首,神道碑五首,墓志铭一首,盖已十不存一。卷末附录《新唐书》本传及赠送诸作。《全唐书》卷一一五录其诗四首。《全唐文》卷二六一至二六五录其文五卷,其中有赋五篇,其余为章、表、碑、铭。《唐文拾遗》录其文八篇。明曹荃刊六卷,收入《四库全书》。

孔北海集

一名《孔少府集》。诗文别集。一卷。汉孔融撰。初刊于明崇祯间。孔融,字文举。生于汉元嘉三年(153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时称“孔北海”。又迁少府,亦称“孔少府”。性刚直,直言敢谏,但政治上较保守,后为曹操所杀。原有集九卷,已佚。《孔北海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孔北海集》一卷,共收诗文三十六篇,其中诗八首,文二十八篇。融曾官北海相,文辞锋利简洁,为时人称道。著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多篇。其集至宋已佚,今本系明人所辑,得36篇。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次韵刘子道机宜送酒

穷居谁肯念穷愁,况复凄凉雨似秋。疾置送诗仍饷酒,唤回落日在帘钩。

和周元吉提刑席上得雨韵三首 其二

湖山十里围万井,烟云过尽迎朝晖。连峦得雨有馀态,归鹭倚风无限飞。田头远布翠縠浪,池上暗湿红裙衣。山翁何惜一倒载,及此讼简人已稀。

集俗语

千杯酒做一杯乾,多少旁人冷眼看。低处平安高处险,上场容易下场难。家中有贼难防窃,朝里无人莫做官。善恶到头终有报,阎王不受鬼王瞒。墙有风来壁有耳,被中行事外人知。蛤蟆想吃天鹅肉,豺狗惯绷老虎皮。太监娶妻空快活,屠夫念佛假慈悲。劝君莫作亏心事,到底人欺天不欺。世事原来锦上花,有钱能使鬼推车。人心不足蛇吞象,天理难容子打爷。前世未修今世苦,上梁不正下梁斜。张三李四都朋友,五百年前共一家。一日成三三日九,铁条磨作绣花针。时来风送滕王阁,事急枉求观世音。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黄河水浅深。

徂徕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石介(1005—1045)撰。二十卷。介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天圣进士。曾官郓州观察推官,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为诗友。曾遭夏竦迫害,出为濮州通判,未赴而卒。累及妻子,二十年后得昭雪。介尝躬耕徂徕山下,因以名集。此集收颂一卷,诗三卷,杂文五卷,论、书、序、记十卷,启、表、祝文等一卷。末有《附录》,收有《徂徕石先生墓志铭》、《读徂徕集》等三篇文章。介与欧阳修、蔡襄等同年登科,修颇推重其诗文,称其“博辩雄伟,忧思深远。”其中《读<原道>》、《尊韩》、《与士建中秀才书》等文,提倡古文,尊崇韩愈之主张。于本朝推崇柳开、孙复等,尝著《怪说》,指斥西昆体“淫巧侈丽,淫华纂组”,影响颇大。其它如《明禁》、《是非辨》、《复古制》等文虽不免粗疏,但长于排比,富有气势。其诗《寄叔文》等颇有真实情感, 堪称佳作。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石维岩刻本,题名作《徂徕先生全集》较为流行。

1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