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不知醫必要
《不知医必要》,综合性医书。四卷。清·梁廉夫撰。刊于1880年。作者鉴于不少医生抄用医方歌诀治病,往往不能切中病情,造成误治。故参酌前人方书,撮要论述临床诸病辨证及其治疗方剂,以供不知医或初学医者参考运用。卷首简述诊法;卷一-三分述内科杂病、儿科;卷四妇科、外科。每科又分病记述,有论有方,内容简要。梁廉夫,字子材,清代城厢人。博学品端,乐行善事,招收门徒中多有知名之士。历任灵川县教谕、百色厅学正、南宁府教授。后解组归里,苦读史书,尤精岐黄,老而不倦,著有《不知医必要》、《潜斋吟》、《见闻录》,享年八十四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贵县志》]
名山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朱子学提纲
1970年钱穆先生因撰写了《朱子新学案》,“分篇逾五十,全书超百万言,恐读者畏其繁猥”,作《朱子学提纲》,“冠于书端,庶使进窥全书,易于寻究”从钱穆先生的《朱子学提纲》,我们可以归纳出朱某理学思想的特性。朱来理学思想是在孔子内在思想性特征基础上,通过包括苟子、董仲舒、张载、二程等人的演化、桥梁,寓政治、道德与思想意识为一体,“朱子精神气魄宏大,故能立大规模而兼斯两者。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到中庸,四通六辟,成此一家”。简言之,“惟朱子,一面固最能创新义,一面又最能守传统”,而为集儒学之大成者,充分充分体现了其思想体系的时代创新性、民族文化传承性、集大成科学理性和经世致用社会大众性。
师山文集
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元郑玉 (1298—1358)撰。玉字子美。徽州歙县 (今属安徽)人。通经学,撰有 《春秋阙疑》。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受业者众,故集以师山名。此集八卷,乃玉所自编。前有至正七年 (1347)程文序,又有至正九年(1349)玉自序。遗文五卷,或为其裔孙蚪等编定。附录一卷,则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汪克宽作玉行状称:“其文以正大刚直之气,发为雄深警拔之词。感慨顿挫,简洁纯粹。然纪事朴实,不为雕镂锻练,跌宕怪神之作。云入马迁、班固而根之以六经之至绅。”《四库全书总目》对此评曰:“其推尊亦太过。然玉学术本醇,克宽所谓大抵主于明正道、扶世教者,其论不诬。”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元至正刻、明修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明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善道堂修补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均题名 《师山先生文集》。
三湘从事录
明代崇阳人蒙正发圣功撰。蒙 正发于南明隆武元年 (1645) 十月在蒙阳起兵复城, 遂至湖南,依于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身历 行间,据其见闻,撰成此书。乙酉十月大顺农民刘体 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之战,克复岳阳,直抵汉水,俨 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三年 (1649) 正月以何腾蛟抚 御失宜,章旷不能调辑主客之兵,团结一致,使明军张 先璧等横行掳掠,失去民望,以致偾事,清军攻破湘 潭,何腾蛟以身殉国。所记隆武、永历两朝时事,与清 军抗击事迹,由湖湘而涉及全局,故曰“三湘从事录”。 此书“屑玉丛书本”前有王夫之序,章旷之子章有谟识, 后附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刻之于《崇阳蒙先生 遗集》中,重为校雠,并加注释,前有全序及凡例。民 国年间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
春梦录
元代传奇小说。一卷。郑禧撰。郑禧,字宗鲁,号天趣,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及第。文前有郑禧自序,交代创作这篇传奇文的目的,序作于延祐戊午(1319)。文后有署为“嘉子述”(《说郛》卷115作“真子述”)的后序。作者及第前在友人家中坐馆。城西有吴氏女,生长于儒家,才色双全。二人诗书往来,女慕其才,欲结秦晋之好,不得已愿求其次。两人郎才女貌,然小人挑拨其间,用财物诱惑吴母,吴母贪财允亲。女被逼无奈,抑郁而死。全文情节颇象后世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只是缺乏一个令人非常艳羡,而在现实社会中又极难实现的大团圆结局,这可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设置有一定的影响。全文以诗词成篇,写得颇有情致。《娇红记》中也有很多诗词,而在唐宋传奇中这种情况颇为少见,表现出一种诗词向小说渗透的倾向,这可能与唐诗宋词的成熟有关。此文有陶宗仪《说郛》本、陶珽《说郛》本、《绿窗女史》本和《香艳丛书》本等。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简名《冤家债主》、 《崔府君》。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崔府君名子玉,民间传其善断阴府公 事,唐宋杂说多及之。剧写崔府君与晋州古城 县张善友为结义兄弟。张有白银五锭被赵廷玉 盗去;适五台山僧以化缘修庙所得白银十锭, 寄存其家,被张妻骗赖不还,山僧懊恨而去。后 张连生二子,长子善经营,家业兴旺;次子挥霍 无度,乃败家子。张使两子分家度日,不料长子 病死,妻被次子气死,次子也相继死去。张埋怨 天地不公,向崔控告本县土地和阎神,崔召其 妻子阴魂与张梦中相见。张才知长子前生是窃 贼赵廷玉,特转生其家偿债;次子前生系五台 山僧,为索债而来投胎,现两债具清,人各去 了。至于张妻,骗赖僧人钱财,理应入地狱受 苦。张至此方悟冤家债主之前因后果。此与杂 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写作倾向相近。今存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书学
一篇。书论。清代钱泳撰。泳初名鹤,字立君,号梅溪、台仙、梅花溪居士。清代书法家。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后居常熟,官侯选府经历。人评其书说“梅溪工于八分,尤精隶古”,是篇分钟鼎文、小篆、隶书、书法分南北宗、六朝人书、唐人书、宋四家书、赵松雪、总论九部分。对篆隶字体、六朝与唐人书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赞同阮元“书分南北宗”的见解,对晚清书风影响很大。他认为“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认为钟鼎文是“书法之源流”。以小篆、隶书为本,较详细讲述了“书体的源流”,认为篆书应当以李斯为正宗,并说“自程邈一变小篆而为隶书,篆学渐废”。并谓“隶书生于篆书,而实是篆之不肖子”,充分肯定隶书对文字、书体变革以及书法艺术发展的重大作用。指出六朝人书“破体杂出,错落不检”;“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并说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书“皆学唐人”;推崇赵孟頫,谓赵“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但没有超过二王。在“总论”中指出“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有《履园丛话》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类博稿
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 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钦州同知。未至,即被逮系于狱,杖戍肃州,寻释为民。成化初,复故官,后又出为兴化知府。成化五年(1469)称病致仕。卒谥文肃。著有《美博稿》。其诗不甚求工,聊抒情而已;文章亦天真烂漫,落落自得。史称其所草承天门灾谕廷臣诏,剀切感人,举朝传诵。足以见之一斑。是集为其门人李东阳搜辑遗稿而成。凡诗二卷,杂文八卷。又附录二卷,前一卷载诸人志铭、传赞等,后一卷则是李东阳因叶盛所作志铭多所隐讳,故为岳正补传。称岳正晚好皇极书,故所作杂言二篇,皆阐邵子之学,而诗亦纯为邵子《击壤集》体。岳正认为作诗既要平仄,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故而其诗较草率,诗味欠浓。其文高简峻拔,力追古作。正统、成化以后,台阁之体,渐成啴缓之音。惟岳正文风格峭劲,如其为人。现存有嘉靖八年(1529)任庆云刻本,嘉靖十八年吴逵刻本、徐执策刻本等。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着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穀梁》学。郑玄曾师事古文经学家马融,然其学虽以古文经学为根本,却兼容今文经学。因此,他既不容忍何休对《左传》的攻击,亦不赞同何休对《穀梁》的批评,遂针对何氏之书而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史称何休见郑玄之书后曾感叹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吾乎!”郑玄遍注群经而未及《春秋》经传,据《世说新语》云,郑玄曾注《春秋传》,但未完成。因知服虔所注多与己同,乃以己注赠与服虔。此说可靠性难以断定,然郑氏之《春秋》学亦赖此三书而流传。此三书原与何休所着别行,盖唐时合而为一,逐条先列何休曰,再列郑玄之反驳。此三书宋时散佚。王应麟从诸书中辑出《箴膏肓》二十余条,《起废疾》四十余条,《发墨守》四条,合编为一书,即今《四库全书》所据之本,然已不及原书十之一二。《箴膏肓》专驳何氏攻驳《左氏》之论。如“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何休曰:‘《左氏》以人子安处父位,非哀世救世之宜,于义《左氏》为短。’箴曰:‘必如所言,父有老耄罢病,孰当理其政、预正事也?”由于何氏并未把《左传》看成是记载史实之书,而是当作《公》、《穀》一类的解经之作,故有此诘难。然从郑氏之“箴”,我们知道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何氏并没有区别,此书其它诸条,亦可证明这点。清儒刘逢禄学主《公羊》,不满郑玄之攻驳何氏,撰《箴膏肓评》以申何难郑,或评郑氏之伪,或评郑氏之诬、或评郑氏之非典礼,藉此以申《公羊》家言。郑氏此书,清儒王复、袁钧、孔广森、黄爽等都曾重新辑佚。现存《汉魏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孙氏问经堂本。
南唐近事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初郑文宝著。二卷。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等。另明刊本及《荥阳杂俎》本则作三卷。本书前有作者太平兴国二年(977),即南唐亡后二年所作自序,谓南唐亡后, “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遂以“耳目所及,志于缣缃,聊资抵掌之谈。”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有志于国史,搜采旧闻,排纂叙次,以朝廷大政入《江表志》,……其余丛谈琐事,别为辑缀,先成此编。 ”所言大致近是。本书所录虽以丛谈琐事为主,但可资研究的政治、文学诸方面的史料亦极为丰富。如记李昪代吴创南唐期间的活动有多则,多为史书所忽略。记南唐重臣宋齐丘、韩熙载、冯延鲁、刘仁赡、朱匡业、李建勋等事迹,也多可参考。有关南唐诗人的活动,记载较详,如录沈彬、陈曙、黄可、高越、孙晟等人事迹,均较为具体。记韩偓卒后遗物,为作者亲得于韩偓之妾及其子,尤为珍贵。此外,本书也收录了一些神怪、戏谑之谈。如记李昪昼梦黄龙绕殿、江都县大厅有鬼物、沈道者仙事、潘扆异术、相者预言宋齐丘命运等。 “庐山九天使者庙”一则, 写一道士“体貌魁伟,饮啗酒肉,有兼人之量”,但却自称能骑鹤升天。所驯养的双鹤却连山童也“莫胜其载,毛伤背折,血洒庭除”, 一命呜呼,升天之事自然也落空了。
宝山县续志 附再续志
《宝山县续志 附新志备稿,再续志》[明国]张允高、钱淦、吴葭 著,民国十年铅印本 宝山县,现为上海市宝山区。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此山早在万历十年(1582年)坍没于海,但其名仍沿用至今。 宝山,原属江苏省,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嘉定县分出,建为宝山县。民国17年,闸北市(与上海县共管)和江湾、殷行、吴淞、彭浦、真如、高桥6个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境域面积缩小一半。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本区沦陷期间,全境划归上海市,蕴藻浜以北地区为宝山区,浜南分属市中心区和沪北区,长兴归浦东北区。民国17年划出的江湾、殷行、吴淞和大场重归宝山。1960年划出吴淞镇及蕴藻浜以南长江路两侧成立吴淞区,1964年吴淞区并入杨浦区。1980年以后因宝钢建设需要,重新成立吴淞区,城厢镇和吴淞、淞南、庙行、月浦、盛桥等乡一部分归吴淞区。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建制,建立宝山区。 序:二十世紀以降,科學昌明,人羣進化,承學之士,持今人之識,讀古人之書,探賾索隱,以盡演繹歸納之能事。東儒籐田謂自進化論出,而學子益重厯史,誠哉言歟!我國古史,汗牛充棟,然大抵供帝王將相作大事譜,如斯賓塞東家產貓之喩,非不翔實,無關體要。求其提要鈎元,藉以考證一時之政治風俗學術,則千仞石層中得一二殭石而已。其或散見郡邑諸志,要皆體例互異,詳畧失宜,支離而無所指歸,學者憾焉。寶山自勝朝雍正三年分治,垂二百載,修志凡二次,一纂於乾隆十年趙公之任,再纂於光緒八年吳公之任。趙志草剏簡畧,取舍未盡當。吳志刋正補校,據例發義,頗稍稍完善,迄今又四十稔矣。民國五年,省大吏議續修通志,令飭……
偶成
郑虔官冷饭不足,杜陵高歌劝归来。古人失意有如此,嗟我不去胡为哉。山中屋庐殊未破,门前稻秫已堪栽。扶犁有子健如犊,不信石田荒绿苔。
送陈彝训赴湖广参议
三十年前过鄂城,藩垣吴郑最知名。人怀遗爱至今日,子继贤声在此行。梦渚茫茫连汉沔,岳阳渺渺望荆衡。九重夙夜思民瘼,应展忠勤荅圣明。
挽高孺人
溯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
寿椿堂为张主事赋
老圃堂前菊正花,解和霜露酌流霞。瑶池开□招仙侣,海屋添筹纪岁华。万里天风吹桂子,一庭春意蔼兰芽。耆英有社何时结,预写新诗寄海涯。
余以官满赴京十一月十四日出北平顺承门赋六言绝句八首
肃政堂前别酒,顺承门外初程。故乡隐隐万里,华发萧萧数茎。冀北风沙古道,江南云日初昏。边徼扫清雠敌,海岳讴歌凤麟。君恩禄秩侈矣,子道鼎烟缺然。过家上冢何日,携书入觐今年。庭前苍柏树子,树上黑觜鸦儿。四载坐眠对汝,一心冷暖相知。台前月出坐处,枕上鸡鸣起时。时常料理公牍,閒亦吟哦小诗。抖擞客囊数卷,萧条公馆三间。暂尔萍蓬踪迹,依然霜雪容颜。作书遣吏告满,送马还官戒途。已买蹇驴代步,更倩小车载书。居官难是去日,饮酒尝思醒时。造物何劳深计,荣华自不曾知。
夜宴孝夫宅
忆昔正统天顺间,渭南薛丈同先子。关内通称夫子名,二老实为天下士。以此通家数十年,善行嘉言时在耳。后嗣全如兄弟亲,前修自笃谦恭礼。往岁逢君巴蜀归,厚意遥遥还若此。愧我疏慵未敢当,闻君谈论心私喜。盛世自宜英迈人,迂儒岂识经纶理。萧望难居侍从官,贾生肯与绛灌比。司马逍遥忽见疑,谁知中道生萋斐。治郡无能返异才,看花尚切群公齿。丘壑徒深社稷忧,庙堂独忍乾坤否。春暮閒游少华峰,逢迎幸辱贤乔梓。握手那知感慨生,酣歌不觉希声起。君臣之义君莫忘,还期三月下和阳。用舍自为大臣事,显晦岂为吾道妨。君不见昆崙黄河天上来,银涛雪浪如山摧。不遗涓滴尽入海,谁谓海门开不开。
和路朝奉新居 其六
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綵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