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忠义集
元代诗歌总集。7卷。元赵景良编。此书由刘壎《补史十忠诗》、刘麟瑞《昭忠逸咏》和部分南宋遗民诗歌合编而成。《补史十忠诗》(1卷),收诗歌10首,为纪念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祐、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等10位忠节之士而作。其自序云:“采清议得忠义臣十人,史不书,各赋十韵,纂其实,曰补史诗。”《昭忠逸咏》(4卷),收七言律诗50首,歌咏南宋末守边抗敌的文臣武将以及同赴国难的部卒、家眷,每一诗后详述其抗敌死节的经过,目的在以诗存史,昭明英烈。附录2卷,收文天祥、唐泾、刘深等26人诗作71首。集中诗作,颂歌精忠报国的忠臣义士,痛斥投降卖国的懦夫,对同赴国难守将家眷倍加褒扬。语言激烈,慷慨悲凉。如“茫茫南国重回首,一片丹心照海红”(《丞相陆公秀夫》);“一门尽节均无愧,千载西山叠叠青”(《江东制置使谢公枋得》);“细君含笑从君后,忠节双双今古奇”(《池州通判赵公卯发》)。这些诗作,颇能激发读者的爱国激情。“后来多少偷生者,掩面西风不敢看”(王介夫《题刘如村昭忠逸咏》)。岳天祐为之《序》云:“如村之逸咏,实可备太史氏之采择,非特游公之赏识而已”。例如文天祥死节的叙述,谢枋得绝食的记载,陆秀夫投海的经过,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因此,此书不仅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也有相当的史学价值。有明弘治中刊本、汲古阁合订唐宋元诗五集本、《艺圃搜奇》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刘氏刊本(10卷本)。
存存斋医话稿
医话。清赵晴初撰。三卷。晴初字彦晖,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认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反约”。后将其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辑成是编传于世。本书初刊于光绪七年(1881)。书中共载医话七十四则,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指出设方立名在于规矩准绳,昭示来学,非谓某方一定治某病,某病一定用某方。这种认识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灵活用药,颇有裨益。所论确有见地,为后人所重。有一九一五年绍兴裘氏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荷牐丛谈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
声调谱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诗薮》等亦有议及者。清初钱谦益、冯班、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据说赵执信曾向王士禛讨教古诗声调问题,不得其详,于是独自钻研,从唐代大家名作入手,“发愤三、四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终于悟出古诗与律诗在声调上的区别,著成此书。赵谱一出,又推动王士禛门生整理出《王文简古诗声调谱》(文简为王士禛谥号)、《律诗定体》等作,从此开了论诗谈声调的风气:“自渔洋、秋谷之书行,此说几于家喻户晓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谱所论,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又多采冯班之说。后翁方纲、翟翚、许印芳、吴绍灿、董文焕等对此书所论又有所驳正,使这一项研究更趋精密。有《清诗话》本。
观石录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经验。书末录卞二济《寿山石记》一篇。另有清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与《观石录》一篇,有“双璧”之誉。
五杂俎
笔记。明谢肇淛撰。十六卷。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按类辑录,每部各卷亦大致以类相从。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凡一千七百五十二条,二十三万四千余字。多载明代史事,间有考辨,于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政治历史、社会现象、掌故风俗、轶事琐闻,及草木虫鱼、服饰器物等,均有涉及。 书中对明代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有较多的论述, 并有一些“可资解颐”的故事。
朝野类要
五卷,南宋赵升撰。据此书自序称,自幼入京都观朝仪、刑政、名理诸事,吏牍之文,及闻缙绅间互相称谓等沿习之语,皆蒙然无所知识,遂搜求诸书,但不是记载简略,就是失于记载,只好求教于诸师友及老先生,日积月累,遂记录下来,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整理成书。所记多为宋代朝野故事,以类相从。共分班朝、典礼、故事、称谓、举业、医卜、入仕、差除、升转、爵禄、职任、法令、文学、政事、杂制、帅幕、降免、退闲、忧难、馀纪二十类。《四库全书总目》只记载十四类,缺少差除、升转、爵禄、文书、杂制、退闲六类。各类之下分别记录,共三百二十九事。每事又各标小目,而一一详诠其说。全书于宋代案牍文辞及官场习语逐一解释。但对宫禁内职不作记录。对后人研究宋代朝野礼仪、典章制度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秘传外科方
外科著作。明代赵宜真辑,刊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书中首述医论方证,次列外科疾病36症,病形图24幅,末录李世安、李防御二氏治疔法和五痔方等。本书主要论述外科疮疡、痈疽、疔疮、痔疮的治法,并附图24幅,依图说明各种痈疽的部位、形状和简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痈疽疮疡和各种中毒、外伤、汤火伤、蛇虫伤的方药和急救法,共载375方。本书继承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外科精要》的外科学经验,收集了民间治疮疡、杂病的单方和验方,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兼有妇、儿、五官科的论治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未见经传的,不少方剂和治法成为后世外科的传统方药和方法。特别是对痔疮的治法和一些急症的处理方法,至今还运用于临床。
星阁史论
一卷,清赵青藜撰。 “星阁”是赵青藜的号。是书是作者的史论著作。共由14篇论文组成,涉及上至秦汉,下迄明代的政治、人物等。“项羽本纪书法论”论述《史记·项羽本纪》的写作意图,不在于“伸项以绌刘(邦)”,而在于“援楚以利秦”;“治不复三代论”认为封建井田之不复,不应该归咎于汉文帝、汉高祖,实际上是势使之然;“武侯论”认为诸葛亮为政体恤民力,卒得成功; “费祎论”认为蜀汉之亡,亡于费祎,黄皓等人不足责;“唐论”说明唐亡不在于建立藩镇,而在于宦官; “宋论”论述宋代诸小人的亡国; “于谦论”认为于谦在“夺门之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还有“徐勣论”、“汉王允唐五王合论”, “蜀汉后帝论”、 “先帝不取荆州论”, “灌婴论”等。全书议论,观点新颖,有理有据,对历史发展的某些线索作了一定的探讨。
笏山记
演义小说,三卷六十九回。东莞冷道人守白氏(蔡召华)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广智书局活版部印行。“笏山”,据书中自云“在云南蒙化之西,天日晴朗,人遥望万笏柱天,曰此笏山也,亦呼万笏山”(第一回),全书记的是笏山王颜少青统一笏山三庄五百余乡的征战历史,及其征战过程中与他十六位娘子的遇合因缘。本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叙述一连串光怪陆离的故事。其情节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说是在云南蒙化之西。作者笔下的笏山王国,并无什么新鲜的施政措施,依然是封建王朝的格局,看不到什么理想主义的色彩。小说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对贪官污吏和作为暴君写照的可庄公的揭露,主要还在于它曲折离奇的战争故事,以及在战争中夹杂着颜少青与十五位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所形成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场景。
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系综合性医书。又名《冯氏锦囊》、《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康熙41年)。冯氏业医40余载,经验丰富,见闻颇广,此书殚一生之心力,历时30年纂辑而成。全书荟萃历代医家精要,删繁就简,参以己见,附以验方。分为卷首一卷、《内经纂要》二卷、《杂证大小会参》二十卷(内分《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十五卷、《杂证痘疹药性主治会参》十二卷。《杂证大小会参》包括胎儿、小孩、成人的各种杂病证治的综述,以病因风、寒、暑、湿、燥、火分门,又以虚实、寒热分条,采集各家论述及方药,既列古方、验方,又列加减法。《药按》是冯氏治案,大多为重笃复杂病案,治法宗温补,强调补肾健脾,大抵用八味、六味丸,八珍、十全等剂。《痘疹全集》对痘疹论述甚详,包涵概论、变证、兼证、方药、验方等内容。《杂证痘疹主治药性会参》阐述570味药物功能,其中213味药主治功用中有“痘疹会参”一栏,专述该药在治疗痘疹中的功效,体现了冯氏精于儿科的特长。此编内容丰富,各科病证辨证论治中尤详于儿科,并附有较多民间验方。刊行后素为医家所重,并传至越南、日本等国。越南名医黎有卓十分推崇冯氏,在他撰写的《海上医宗心领》中,较多地引录了《冯氏锦囊》的论述。
天台治略
清戴兆佳著,10卷,清康熙末年刊印。本书辑著者于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任浙江天台县知县时治理全县政务所作之公移、谳语、条教等各类公牍,以阐明“以廉正己,以勤涖事,以严毅约束胥吏,以慈爱拊循百姓……推此以往虽宰天下不难”之理。全书按体裁分为详文、谳语、告示、启、杂著、呈批等六部分,事涉广泛,其中谳语中尤以有关契约、田产、风化事为多,如有佃卖主田等事、异姓乱宗等事、背据占掠等事、契外占吞等事、逆祖坑叔等事等目,告示中以钱粮、租赁事为多,如有严禁奸棍违禁焚烧低假潮银、严禁市侩行使低假饼银事等目,各文稿中还含有大量刑事、民事、吏治等方面的案件,如有杀命陷命等事、借命抄抢事、活夺人妻事、号典弟命事、请严亏空之法、严交代之察核等事等多目。全书内容丰富,各类文稿约有三百余篇,各篇中亦多有分析论理之言,对了解当时当地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瑜伽论手记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福慧、智校、索季和、法镜、法海等多人。因记录者的不同,诸本文字亦略有差异。法成是当时活动于西藏、敦煌的高僧,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有著译多种。他讲解《瑜伽师地论》时除了利用汉译经论外还往往参考藏译本,因此,此疏对研究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法成的思想、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光复初年的佛教状况均有重要意义。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463收入第八十五卷。内容系谈迅、福慧所记《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之注疏。其后日本上山大峻对此有专题研究,对诸本进行整理。《随听疏》之有题记者约五十号左右,大抵为听学或抄写题记。据题记,法成开讲的地点为敦煌开元寺与龙兴寺,时间约为大中十年至十三年(856—859)。北菜25题记:“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番开路,四日上碛。”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岁正月二十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灾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对研究归义军初期敦煌与吐蕃、唐王朝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明文衡
文总集。明程敏政辑。九十八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奉敕撰拟,凡七十六万四千余字。卷首有敏政自序。正文含诏、制、诰 、谥册文、遣祭文一卷,赋、骚各一卷,乐章、琴操等一卷,表牋一卷,奏议三卷,议一卷,论二卷,说一卷,解一卷,辨二卷,原一卷,箴、铭二卷,颂二卷,赞一卷七,策题、问对各一卷,书四卷,记九卷,序七卷,跋、题跋五卷,杂著七卷,传五卷,行状一卷,碑五卷,神道碑十二卷,墓碑三卷,墓志、墓志铭八卷,墓表四卷,哀诔、哀辞、祭文各一卷,字说一卷,补缺二卷。收明太祖,《开科举诏》、宋濂《琅琊游记》、吴纳《文章辨体序题》、苏伯衡《空同子瞽说》、王祎《洛书辨》、方希古(即方孝孺)《民政论》等由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唯方孝孺因避靖难文禁,而隐其名,书其字。虽编纂中有一篇占一卷,选文亦非全为当时名篇,而名篇又未尽选入等不合体例,不甚完美之处,然基本反映出明初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时期,宋濂、刘基等作家作品注意反映现实,传记富于特征,小品精悍警厉,游记清越幽秀之特点;亦反映出台阁派作品表面雍容华贵,实际内容贫乏,散文创作处于低潮时期之情况。故是集特为明初至弘治间颇为重要之选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收一百卷,题目作《皇明文衡》。
慈幼新书
又名《慈幼筏》。儿科著作。明程云鹏辑。十二卷。云鹏字凤雏,江夏 (今湖北武昌) 人。少攻举子业。因感先慈以疟亡,妻以血殒,三男二女,夭于惊、痘。乃发奋于医,昼诵夜思,医术日精。尚撰有《灵素微言》、《脉复》、《伤寒问答》 等书。是书刊行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卷首论保产,卷一论禀赋、脏能、、脉候、胎症、变蒸; 卷二论小儿杂症,卷三至卷六论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七论麻疹、丹毒、惊风、急惊、慢惊、慢脾、风痫、发热等,卷八论伤寒,卷九论感冒、咳嗽、痰喘、疟疾、痢疾、吐泻,卷十论食积、疳积、腹痛、溺血、便血、吐血、黄疸等,卷十一论疮疽杂症,卷十二论痘家应用药性。书中除论治法外,尚附医案。对儿科诸症,搜罗甚广,尤以痘疮更为详尽。如痘疹之病因、治疗原则、鉴别以及分析病情之“三等”、“五要”、“五善”、“七恶” 皆中肯綮。理法方药齐备,毫无空论泛述之弊,足资儿科临证之参考。有清康熙间姑苏桐石山房刻本 (原题张介宾撰),乾隆十一年 (1746) 玉诏堂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 本。现剩五卷。
烟台舟中
月照成山船似箭,舷间一卒话军前。捕生虏谍浑如鬼,斩级健儿祇为钱。弃甲于思恩不死,霾轮魂魄怼虚捐。众中惊起沉沦客,愤慨终宵独废眠。
上丹霄 赠京兆府统军夹谷龙虎
感皇恩,承天诏,控西南。大门敞、高对烟岚。双权再任,过期无代复登三。晏然军国,事和平,灾割封缄。年将暮,心归道,搜玄路,访清谈。降尊宠、谦下无惭。山人放旷,本来无得有何参。但能慈忍,戒荒淫、名挂仙衔。
送黄符鼎奉表入京 其一
万国欢承锡类新,诏从丹峤礼元臣。对扬漫道长安远,咫尺威颜在紫宸。
子夜诗 其一
皑皑孤城月照人,角吹一夜起烟尘。廿年将帅恩非薄,百队貔貅气欲伸。马踏官街惊睡犬,刀临屋角泣灵神。黄金死士君闻否,方信冯驩用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