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悼林乃营并及诸亡友
总角之交五、六君,存者如星散如云。如何一年弱一个,数到林逋泪已纷。三施、二张杨、丁、李,其间汝南最超群。令威亦具神仙骨,化鹤一去遗榆枌。又有廖、许及陈、蔡,同安古辈杨鸿文。三水诗人梁钝翁,典型尤遽痛虎贲。其一老者杨广文,溘先朝露谁告存!及门数子亦堪悯,何笔、洪文并足论。临终百里待师友,雾车风马吾宗闻。邦瘁人亡痛已矣,胡为招尽林皋魂!林君订交尤最早,潦倒无成最蹇屯。遭丧我忝脱骖列,求友君从刎颈抡。往时令兄推善画,古壁下笔烟云分。墓门宿草今十载,残缣断墨风雨吞。遗孤虽在殊零落,与君幼子成弟昆。哀君病不在寝室,吊君死不返里门!如斯逝者如沤幻,使余有泪难手扪。平生无限知己痛,因君一夜雨倾盆。
蠡湖怀古
我闻当年范少伯,兴越废吴建奇策。功成不屑像范金,抽身竟作烟波客。至今踪迹尚流传,十里蠡湖连笠泽。我来湖上一徘徊,无限悲怀触绪来。古来多少功名士,烹狗藏弓良可哀。蠡也超然见几作,轻舟荡漾胸襟开。越王旧殿今何在,带水盈盈名不改。何缘但说陶朱公,不将此意传千载。
白蝶
花影倚斜不待扶,偶从花里见花奴。允宜瑶草托琪树,也似冰心贮玉壶。凡骨换来形亦幻,真空悟到色全无。琼闺调取妆台粉,再画滕王蛱蝶图。嫣红姹紫入吟坛,采取浓香蝶作团。偶伴金莺来秘馆,恒随玉燕出雕栏。居身淡泊能超俗,立品清高却不寒。阆苑探花推重汝,漫云本色入时难。
贺新凉·题杭县黄龙洞僧汝望溪小照
意态雄而杰。战英姿、龙眉豹颈,仙风道骨。世界大千任游戏,小小神通鹘突。随便尔、自由快活。一担云烟一犁雨,化天妆、挂碍都超脱。伸指比,秋中月。红尘万丈君休跌。问交游、几人青眼,几人热血。重奠玄黄逞光复,幻出花花叶叶。已悟澈、死生寂灭。杯酒独浇赵州土,谢空王、誓守湖山节。且痛洒,金壶墨。
七剑十三侠
《七剑十三侠》又名《七子十三生》。作者是清末时姑苏人唐芸洲。号桃花馆主人,生平不详,无从考据,后人只知其约在清光绪年间在世,遗世只存有《七剑十三侠》一书。本书讲述主人公徐鹤等十二位英雄在乱世中聚义,各仗侠肝义胆和超凡武艺,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时逢宁王朱宸濠预谋篡位,手下聚集了大批官、匪、妖之能人,逞威一时,不可一世。明武宗派御史杨一清、王守仁平定叛乱。徐鹤等十二位英雄被招致麾下,后在七子十三生的大力帮助下,合舟共济、披肝沥胆、豪气冲天、势吞八荒、大智大勇、前仆后继,在与叛逆的血肉博杀中,上演了一出侠骨英雄共灭反贼的精彩大戏。小说中所讲述其明宁王、安化王作乱之事,与史实典故相符,只是小说人物大都是作者创作的。
玄英集
唐诗别集。方干撰。方干卒后其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10卷,《郡斋读书志》题《方干诗集》,作1卷,并记:“其甥杨弇与(孙)郃编次,王赞为序,又为《玄英先生传》附。”孙郃序称:“先生有集十卷,弟子杨弇编之,余请王赞舍人为之序。”说明作10卷是正确的。此书曾有南宋刻本,但未见传世。今存有毛晋汲古阁刻本等。各家书目大都著录为10卷,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一种8卷旧抄本。《四库全书》据嘉靖十六年(1537)方氏裔孙方廷玺刻本著录,题为《玄英集》,8卷,其《总目》说:“只分八卷,诗三百七篇,卷目俱非其旧。”又说:“近时洞庭席氏《百家唐诗》本从宋刻录出者,虽仍作十卷,而诗亦止三百十六篇。”《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录》载有一种清抄本,10卷,外诗1卷。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920) 南城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均题名《张大家兰雪集》。另有清道光沈作霖刻、光绪修订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 松阳县署刻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
阳春集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
石湖词
词别集。宋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据《永乐大典》所引,宋本《范石湖大全集》载有词。但旧本今已不可见。明鲍廷博辑录八十九首,刊入《知不足斋丛书》中。然鲍本疏于校勘,《彊村丛书》本(附补遗一卷及校记)据王鹏运校《知不足斋丛书》本,并用韩氏读有用书斋藏汲古阁抄本校订,最为精审。《全宋词》则据武进陶氏影印汲古阁抄本录入,增补三十余首,共存词一百零二首,断句三则。孔凡礼又从《诗渊》中补入八首,刊入《范成大佚著辑存》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范石湖集》,载词一卷,附《补遗》,该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又将各本间重要异文作校记附录于后。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 《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 本。
杜诗攟
论杜专著。四卷。明唐元竑撰。元竑,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生,字远生,吴兴(今属浙江)人,曾中举,明亡后不食,卒于清顺治四年(1647)。《杜诗攟》乃其研读《千家注》本杜诗之札记,其自序说:“诗始于《三百篇》而终于杜,……是故我始攟《三百篇》而终于杜。攟者何?拾遗也。”全书四卷,论及杜诗五百篇左右,第四卷之末则兼及杜甫文赋。其评或论一句一联,或综论数诗之某一专题。不录原诗,仅于每则开头标出诗题,引录诗句,有时也不标诗题而径引诗句。评论范围颇为广泛,包括词语、典故、章法、诗旨及诗之工拙,其中不乏订正前人之误或发前人所未发者。此书原未刊行,以稿本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评笺“大旨合者为多,胜旧注之穿凿远矣”。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影印台湾国立图书馆所藏题有“剑州居士校阅”的旧抄本,收入《杜诗丛刊》。
存悔斋稿
元诗别集。1卷。龚璛著。《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存悔斋是龚璛书斋之名,据黄溍为龚璛所撰墓志铭,龚璛之子龚鲁曾把龚璛的诗文汇集编次为若干卷,名为《存悔斋稿》。今存《存悔斋稿》只存诗而无文,且仅1卷,当系他人所辑,不是原本。本集所收入的诗未按体裁类编,次序较乱。附有《存悔斋诗补遗》1卷,收入佚诗17首,为明人朱存理所补,系据荻溪王氏所藏墨迹补入。本集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数种清抄本之外,还有“横山草堂丛书”第1集本。《四库全书》底本,附有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开封俞祯跋,“横山草堂丛书”本在补遗之后还有续补遗1卷、附录1卷,均为民国年间陈庆年所辑。他的诗词句准确、清爽,读之比较流畅,如《吴中寒食》、《偶题》、《天平道中二首》都较耐读。历来对龚璛诗评价较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存悔斋稿》:“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正不必以少为嫌矣。”就龚璛现存诗篇而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元代诗坛都并无突出之处。
憩园词话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新词,或已刊行,或存稿本,均为摘录数阕,自遣吟怀。其人之字籍宦途及平时交谊,亦备书之。更有同辈商榷之词,及平生游历有涉于长短句者,附为记述。”为当代词人鼓吹和立传,杜氏最为自觉。此书向无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例言”云:“原钞本尝经潘钟瑞、费念慈两家校订,兹并刊之。”
断肠词
词别集。南宋朱淑真(贞)撰。一卷。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人。据传由于婚嫁不满,一生抑郁。长于绘画,通晓音律。《蕙风词话》以为朱氏系北宋人。一说系朱熹侄女,待考。此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而世久无传。明毛晋刊刻,仅得三首。后得明洪武间钞本,其词二十七首,亦非原本。后,王鹏运订误补遗,得词三十一首。其词多自伤身世、忧怨伤感之作,因以“断肠”名集。明毛晋据洪武间抄本与《漱玉词》合刊,一卷。另有清王鹏运刻本等。
艺苑卮言
诗论。明王世贞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此编系从“四部稿”中摘出,原尚有附卷四卷。此为王氏中年时期著述,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经陆续修改、补充,于嘉靖四十四年脱稿。晚年又复修订、补充,以毕生精力而成之作。论唐诗语集中在卷四(《全唐诗说》即取此卷中语而成)。它是作者经历大半生时间写成的。论诗强调盛唐李杜以前。书中许多观点值得重视。著者肯定了四杰在诗歌转折上所起的作用(“词旨华靡,固尚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指出陈子昂“律体往往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还比较了各种诗体的不同风格及美感效应(如“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然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歔唏欲绝者,子美也”)。对唐诗艺术规律的揭示也很深刻(如“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不甚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不甚完”,五言绝句“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书中还对王昌龄、王勃、崔敏童、王翰、贾岛、顾况等人的诗歌技法进行探讨。由于有鄙薄中晚的成见,著者于韩愈、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多有微词,未见公允。
柘轩集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凌云翰(宇彦 )著。据瞿佑《归田诗话》载,凌云翰因“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故所作诗文杂著,藏稿于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4卷。现有多种清抄本传世,另附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清抄本为底本。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学于陈众仲(旅),故其诗华而不靡,驰骋而不离乎轨。此说有误。案,其集有宣德年间的王羽序云:“柘轩泛扫程门”,其师事对象为程以文,而非陈旅。但推重其诗,尚有识见。凌云翰在明初诗坛上的确卓然成家。四库馆臣也很同意朱彝尊对凌诗之评价:“至谓其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麾青邱(高启)之垒,则评品颇当,于云翰非溢量也。”
西村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史鉴 (1434—1496)撰。史鉴字明古,因家居西村,人称西村先生,江苏吴江人。他隐居不仕,终身布衣。王恕巡抚江南时,闻其名,延见之,与其讨论时政,史鉴指陈利弊,王恕非常佩服其才,认为可以独当一面,而史鉴却以淡泊生活为乐,著有《西村集》。其集先有嘉靖八年(1592)史壁刻本,此集为史鉴之孙史臣所编,共八卷,其中诗、文各四卷;集前有周用、卢襄序,集末附有吴宽所撰墓表、赠诗。史鉴一生淡泊,其诗却敢于揭露时弊,如《黜陟使》、《征租使》等诗讽刺了当时一些官吏的劣行;《饮马长城窟行》揭露了明军抵御入侵者的无能。其抒写感情的诗作,总带有几分风韵,颇有魅力。其文究悉物情,练达时事,亦多于国计民生,而于水利言之尤详。其《杭州十记》、《菊花记》、《诛巫序》等都是较好的散文作品。《西村集》另有史鉴之裔孙史辰伯所刻版本,史辰伯将史鉴已梓和未梓的诗文增辑为二十八卷本,搜罗较为完备,但今只有抄本传世。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强斋集
明代诗文别集。殷奎(字孝章)著。殷奎门人余熂所编,诗文杂著凡9卷,又益以其交游赠答诗文暨行实墓志,共为10卷,请昆山儒学训导陈振祖为之序,未刊行而熂谢世。正统十三年(1448)龚诩于其孙援家得余熂的手录本,并遇王叔正捐金而刻成。龚诩在其后序中说明了校刻的始末。《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集本刊于洪武十五年”,实误。看来,王刻本馆臣们并未寓目,《四库全书》收录本依据的似是抄本。殷奎诗文朴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余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辞尔雅,亦颇有经籍之光。如奎等者,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底,要不失为儒者之言,视后来雕章绘句,乃有径庭之别矣。”《姑苏志》评其文说:“殷奎文章精审有法,尤深于性理。”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孝章曾与顾阿瑛玉山雅集,西游览古诸作,情韵不匮,亦是琅琅雅音。”
青山集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