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集

宋文别集。2卷。孙梦观著。集后附录志赞诔文1卷。全书分奏议和故事两部分。“故事者,征引古书于前,而附列议论于后,更番进御,因事纳规。盖当时体制如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如以“司马光谓众言纷纷乃朝廷好事,王安石谓公议为流俗”为题目,前引典籍,后加评论,否定了王安石的观点,认为君主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出“愿陛下恢宽容之量,以开众正之路”。又如以“吕蒙正尝言都城外不数里饥寒死者甚众”为题,提出“西土创残,北难方炽,尤当念民命之莫保湖湘,念民瘼之良苦”的议论。其奏议亦能以激昂的情感,对种种政治弊端,提出批评和建议。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

历代诗总集。四百八十六卷。清陈廷敬奉康熙皇帝旨编纂。陈廷敬(1639—1712)本名敬,奉旨改为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咏物诗为中国古典诗歌之重要门类,自上古即有咏物之作。此编“包罗诸品,荟藂群材”,上自天地日月宇宙之大,下及草木鸟兽鱼虫之微,无不囊括以尽。全书共分四百八十六类,又附见四十九类,起于上古,下至明末,收录历代咏物诗一万四千五百九十首,各代咏物之作,多会于此。如四库馆臣所言,书中所收“诸体咸备,庶汇毕陈,洋洋乎词苑之大观也。夫鸟兽草木,学诗者资其多识,孔门之训也”。“学者坐讽一篇,而周知万品,是以摛文而兼博物之功也。至于借题以托比,触目以起兴,美刺法戒,继轨风人,又不止《尔雅》之注虫鱼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知此书不仅使研究咏物诗者便于查考,而且对研究博物史者亦有参考价值。此编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内务府刊本,极精美,此刻分装为六十四本,未分卷。乾隆间收入《四库全书》时分为四百八十六卷,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老圃集

诗别集。二卷。宋洪刍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老圃集》一卷,但此集所收并非其诗作全部。周紫芝跋云:“此其所载,意其多晚年之作,与昔所见殊不类。”(《书老圃集后》)此跋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年)春,云:“滑台刘德秀借本于妙香寮,乃书以还之。”可见在南宋即已有刻本流传。清沈涛《洪老圃集跋》云,宋人诗话及《合璧事类》所载驹父诗不见此集者甚多;又言宋“谢枋得《秘籍新书》言驹父平生为诗千馀篇,著《老圃前后集》”(《十经斋文二集》)。是知一卷本《老圃集》远非洪诗之全部,而此一卷本后亦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洪诗一百七十馀首,因篇帙稍多,分为上、下二卷,以便循览。清文宗咸丰(1851—1861)间韩泰华辑刻《玉两堂丛书》,亦收洪集一卷,补遗一卷,名为《洪老圃集》。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洪汝奎刊《晦木斋丛书》亦收其集二卷,《补遗》一卷,《遗文》一卷,题作《老圃集》。

陶山集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二十卷,原本不传已久,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复辑成是集,厘为十六卷。有诗三卷,收七言古诗、律诗、五言律诗、绝句等二百二十四首;文十三卷,收札子、状、议、表、策、经解、制文、序、跋、记、书等,凡百二十二篇。其文论新法与王安石相左,故虽为师生,而政见相敌。诗以七言律诗见长。《试院夜雨思秦叔仲呈道》:“秋声秋色总无聊,千里相思鬓欲凋。独绕曲廊花院闭,夜深灯火雨萧萧”,有唐人风韵,方回《瀛奎律髓》称其格与胡宿同。其孙陆游诗鸣千古,也学有渊源。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清芬堂丛书》本。另《四库全书》本作十四卷。《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补一篇。

彭城集

诗文别集。北宋刘攽撰。四十卷。攽字贡父,号非公,临江新喻(今属江西)人。与兄敞于庆历同登进士,知曹州、襄州,官至中书舍人。与修《资治通鉴》。著作有《文选类林》、《中山诗话》、《公非先生集》。有集六十卷,然仅有《公非集》一卷流传,原本不传已久。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是集。凡诗、赋十八卷,有赋十五篇;古诗五言二百四十七首,七言百○五首;律诗五言三百七十三首,七言二百五十四首;长律五言五十九首,七言十首;绝句五言三十四首,七言百三十六首。文二十二卷,制诰三百○七篇,奏疏十七篇,表四十一篇,书十一篇,启百二十五篇,记十二篇,论、说、序、行状、碑文等十九篇,墓志铭二十篇,杂著二十七篇。凡诗赋一千二百十六首,文五百八十篇。曾巩称其“彊学博敏,超绝一世”,朱熹也称其“学问博洽,词章奥雅,才思敏捷,词辨秀利”。然性喜谐谑,不避权臣,故集中戏作之诗也不少,而文章却沉酣典雅。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四十二条之多,诗十八首,文二十四篇(段),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其内外诸制,大多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汪藻风格相近。著有《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而成。有《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本。

北湖集

宋代诗文别集。吴则礼撰。宣和三年(1121)作者卒后,其子吴坰缀辑其诗文编为30卷,因吴则礼自号“北湖居士”,因以题作书名。次年春,乞韩驹作序刊行于世。在两宋之际兵火中,其著作当有散佚。《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仅为10卷、另长短句1卷。世间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各韵中辑录其诗300余首、长短句20余首、文30余篇,校正讹舛后重编为5卷。其前4卷为诗、词,末1卷为文,辑入表、序、记、跋、铭、赞、颂、祭文等各体作品。卷首载韩驹作于宣和四年的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格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虽间涉于颓唐,而逸趣环生,正复不烦绳削;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愈臻遒上;杂文虽寥寥数首,而法律严密,具有典型。观所作《欧阳永叔集跋》、《曾子固大般若经抄序》,知其于古文 一脉具有渊源,宜其折矩周规,动符轨度,固非渡江以后,讲学支离冗漫之体所得而比并矣。”韩序称其“诗文无一点脂粉气,自巧至拙不少下于古人”。

蒙斋集

诗文别集。宋袁甫著。二十卷。《宋史》本传云其有“文集行世”,未言书名及卷数。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甫著《蒙斋集》四十卷。自明以来,传本甚稀,清初李邺嗣等辑《甬上耆旧诗》,搜罗颇广,而亦未见甫集,仅从他书摭拾编次,则其佚已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类编排,厘为二十卷。收集的诗文,编为文18卷、诗赋2卷。全集以奏疏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凡有奏请,凿然可见诸施行,不同纸上空谈。至于遇朝廷大事,侃侃直陈,尤为切中窾要”。

崇文总目

目录著作。王尧臣等撰。庆历元年(1041)仿《开元四部录》据4馆藏书修成,凡66卷,又叙录1卷。南宋绍兴以后,本书有详本与简本同时流传。详本即原本,简本则没有大小序与解题。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44与《四库全书总目》卷84皆以郑樵批评《崇文总目》文繁无用,绍兴中遂去其序释。实则简本为战乱后访求佚书而作,序释文繁,播诸民间,颇费寻阅,因仅录66卷之目,或注阙字,以便按籍而求。故《崇文总目》无序释,与郑樵初无关系。记录当时宫廷藏书。崇文,指当时宫廷藏书崇文院。共六十六卷,分四部四十五类,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每书均有解题,南宋时被删去。该书元初已无完本,明清只剩简目。清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藏残钞本及《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甲申杂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巩撰。此书写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是年干支为甲申,故名°凡一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等。本书记北宋的遗闻异事,上起仁宗时,下讫徽宗崇宁间,凡四十二条,皆随笔记载,不以时代为先后。所记一部分为作者及其父王素身历之事,其余则多得之于传闻。有些未尽符合史实,如李定称誉苏轼事,南宋人费袞著《梁溪漫志》即驳其失实。书中间有一些神怪之说,如京师民家猪生二男一女一猪、天帝锡杨久中一家名号、刘永达讯巫祈雨等, 《四库全书》因据以收入小说冢类。

仪礼注疏

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刘宾客嘉话录

轶事小说集,又名《刘公嘉话录》。唐韦绚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宋史·艺文志》却记载韦绚有《刘公嘉话》一卷,此外还有《宾客嘉话》一卷。但考其它书目,均无记载《宾客嘉话》。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断言:《宋史·艺文志》中的《宾客嘉话》,是从《刘公嘉话录》中摘录出的一部分。两书合为一书,才是原《新唐书·艺文志》中的《刘公嘉话录》。追述长庆元年(821)刘禹锡在白帝城的谈话,故名。多记唐杂事和文人轶闻,间及异梦志怪。还有讨论经传、评论诗文等内容,并保存了一些名人事迹及碑刻书画掌故等,间可参考。但与他书掺混重出,又多缺佚,当已非旧本。

杜诗详注

唐诗别集。原书24卷,通行本25卷。杜甫撰;清人仇兆鳌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淅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自宋至清,注杜诗者号称千家,此书是作者在汇集各家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增补,前后用了20多年时间。作者在序中说:“臣于是集,矻矻穷年,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辩新说之穿凿支离。夫亦据孔孟之论诗者以解杜,而非敢凭臆见为揣测也。”因此它的注释体例是,先于每首诗各分段解释文义,而后征引典故,注释非常详尽。书前有自序和新、旧《唐书》杜甫传,年谱,凡例。书后又附录逸诗、文,历代铭、序、记,诸家咏杜、论杜等,收集资料颇为丰富。此书堪称历代注杜诗的总结,为研究杜诗者提供了不少方便。其缺点则是注解失之烦琐冗沓,加之观点陈腐,因而有时解诗穿凿附会,迂腐无聊;所引典故,摭拾类书,未加检寻,不乏错舛。“然援据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四库全书总目》)所以《四库全书》于众多清人注杜中只选此书收录。由于仇氏曾将此书进呈康熙皇帝,因此现存有恭楷缮写进呈本。刻本有康熙武林三余堂刻本和芸生堂刻本。1921年扫叶山房出翻印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排印本,收入《国学基本丛书简编》和《万有文库》。1955年上海古籍刊行社据《万有文库》本纸型重印。1979年中华书局对原书作了重大整理校正,标点排印。书后附校勘记及篇目索引。

文编

文集。明唐顺之辑。六十四卷。顺之有《荆川先生文集》已著录。是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成书,收辑由周至宋之文,分体排纂,以论文为主,全集凡八十三万六千余字,卷首有唐顺之原序及目录,正文含制策、对、谏疏、论疏、疏、疏请、疏议、封事、表、奏各一卷,上书三卷,说一卷,剳子三卷,状三卷,论十三卷,年表论断、论断各一卷,议一卷,杂著四卷,策四卷,辞命一卷。书五卷,啓、状一卷,序三卷,记三卷,神道碑、碑铭各一卷,墓志铭三卷,墓表、传一卷,行状、祭文一卷。此本收录汉书之《董仲舒对贤良策》、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王安石《论馆职劄子》、苏轼《策略》、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等文。顺之为唐宋派代表,主张师法唐宋,且“文从字顺。”既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也肯定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故在此编中,既选《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亦选大量唐宋文,特别是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等八大家之文,并从此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之历史地位。然《四库全书总目》亦指摘其“以庄、韩、孙子诸篇入之论中,为强立名目。又不录《史记》、《汉书》列传而独取《后汉书》黄宪传,冠诸传之上。进退亦多失据。”有《四库全书》本。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庄生所谓林乐而无形者并为赋诗

积雨灵香润,晚风红药翻。盥手散经帙,烹茶洗睡昏。野僧甚淳古,养拙贲丘园。风怀交四境,蓬藋底百椽。山林皋壤欤,可为知音言。而我与人乐,因之名此轩。孟夏妪万物,正昼晦郊原。隔墙见牛羊,定知春笋繁。俄顷倒干戈,水攻仰翻盆。地中鸣鼓角,百万薄悬门。部曲伏床下,少定未寒暄。疾雷将雨电,破柱取蛟蚖。我初未知尔,宴坐漱灵根。谅知岑寂地,竟可安元元。

五日同钟樊桐、黄慎轩、方子公及两弟饮崇国寺僧房,得家字

老僧爱竹石,点缀似山家。密筱梳风冷,流觞逐水斜。谈慵思薤叶,颊醉吐榴花。一缕林烟歇,阇黎供露芽。

满庭芳 春日,雨中同田子纶、谢方山过邻寺看花分赋。时有寺僧,能诗善字,谈久,坐月而归

雨做清愁,人添羁恨,几处花放春城。招寻初地,修竹倚茅楹。千叶桃花灼灼,苔墙上、薜荔抽萌。开樽好、邻园灌木,百啭听流莺。移情。当此日,山僧乍遇,人淡诗清。更书同颠米,笔阵纵横。向夕花前小住,狂歌发、共掩柴荆。天将霁、朦胧片月,深殿一钟鸣。

并门无竹旧矣李文饶尝一植之至今寺僧日为平安报其难可知已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因作长句

青君那肯顾寒乡,试著葭芦拟汶篁。有若何堪比夫子,虎贲犹想见中郎。色添新雨帘栊好,声入微风枕簟凉。他日东堂惭政拙,只将此物当甘棠。

1 44 45 46 47 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