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一 自广陵适京口,渡江遇雨

江上千山碧。笑相迎、曹公浸醋,葛生带汁。万柄江莲摇白羽,不解焦丘烦热。蓦惊起、洞庭霹雳。??鱼头宵大上,是九天、霖雨苍生泣。诅风伯,踏潮入。神君自在霓旌立。任郎君、风鬉滴罢,齐州烟湿。不信道人能咒水,一例坳堂收拾。渐斜照、断虹双吸。白鸟沧波无限路,欲问津、渔父延缘入。尝试见,藐姑射。

贺长沙杨庆荃广文腊月二十八日五十初度

拟祭诗坛学浪仙,欣闻楚客祝遐年。兴来笔墨多风雅,老去情怀倍缈绵。晚岁松筠如此健,古湘兰芷不胜妍!图开百寿才过半,腊尽春回又焕然。须眉合是玉堂仙,落拓风尘五十年。不向名场争位置,每逢情种亦缠绵。萍踪偶亦江干聚,梅信原从雪后妍。预祝延龄诗当酒,博君开口一嫣然。

金缕曲 自广陵适京口,渡江遇雨

江上千山碧。笑相迎、曹公浸醋,葛生带汁。万柄江莲摇白羽,不解焦丘烦热。蓦惊起、洞庭霹雳。??鱼头宵大上,是九天、霖雨苍生泣。诅风伯,踏潮入。神君自在霓旌立。任郎君、风鬉滴罢,齐州烟湿。不信道人能咒水,一例坳堂收拾。渐斜照、断虹双吸。白鸟沧波无限路,欲问津、渔父延缘入。尝试见,藐姑射。白打千年调。尽芳春、榆钱买断,燕昏莺晓。东海扬尘曾几度,不换娲皇残稿。干底事、飞来双鸟。天遣笼中收羽翼,甚阴阴、林静蝉逾噪。宫羽换,费弦爪。而今剩写伤春草。似钧天、归来帝所,余音还袅。莫便酒边夸醒眼,从古幻师颠倒。怕百变、鱼龙未了。白项鸦啼经惯否,念月明、惊鹊南枝绕。凭问讯,楚江棹。

从父鉴泉夫子三十初度恭纪以诗 乙丑作

劲风振松柏,九天惊霜露。阳和育梅梢,孤芳表寒素。休哉我叔师,笃才禀贞固。趋庭守郑书,从兄谨颜步。说礼阐微言,论史发神悟。会稽开其源,彦和导其路。诸子疏支流,群言别旨趣。衡鉴本至公,持中靡依附。博学富五车,泛览穷四库。坐拥羡百城,先贤相对晤。寝馈更忘疲,丹铅勤点注。觥觥数万言,名山待传付。从游今十年,顽矿承陶铸。皋比许陪承,教泽怀甘澍。西唐为儒师,北海避党锢。槃阿乐未央,衡门远尘污。莱子舞斑衣,孟光称荆布。熊罢锡梦来,天心期指顾。一阳来复初,华年及地数。称觥献俚章,饤饾惭无措。颂祷愿年年,如川德饶裕。

桂湖

江山降神才人秀,才人无福江山寿。自古明德旧居游,一丘一壑启灵窦。维明达者杨新都,少袭金珰佩卯符。姓字无辜入丹书,家山有桂老绿湖。功名翻为气节苦,精华仅借文章补。春水盈塘魂未归,秋香满地华无主。从此游车棼骖驔,争醉风月饱蔚蓝。岂知湘君殉兰芷,更无招隐赋淮南。我是少微第一宿,初谪蒙山箸东麓。竹石缭垣草阁新,莺华媚景春江绿。几回开卷读故文,清才雅调猗豳芬。卜邻愿近屈平宅,筮冢拟凿伯鸾坟。转慨吾蜀灵秀积,媒如荧如翕复辟。扬子翩翻马王法,苏家拿矫严陈迹。二百年来绝广陵,林泉佳气尚葱菁。天开秋爽延西颢,地郁灵种诞先生。先生以后竟萧索,山光澹澹水漠漠。馨香徒荐云中君,归来莫识华表鹤。曾跨嶓岷操古弄,井络高峣空谷霿。每临奇险泣薜萝,频托消息祝琴梦。老死龙吉讱狂辞,社墟鬼子摇树枝。齐竽不吹诩长技,晋钟未调欺后师。长技相蒙不相忌,后师讵解前师意。且幸海鳖坐眙㬋,饶他井蛙跳梁地。我来谒君秋已深,霜风戚戚晓云阴。赋就投波长沙憾,曲成独泣海上心。呜呼,噫嘻,近传蓐收杖钺起,为与王母说治理。白天自胞金玉音,坚白应有长鸣子。昨宵寐思若尔尔,美人戴胜纳珠履。荒忽诒我双瑶琚,寤时桂阴照湖水。

饲蟋蟀

瓦盆苏台制,品质矜精致。以之蓄秋虫,何逊金笼器。养料熟黄粱,不厌日躬饲。孰谓有童心,閒情偶尔寄。旧本促识经,名种历历记。我非博戏者,无意勤罗致。市井鲜圃园,购买邑庙肆。但取鸣声宏,那计齿牙利。一金四五双,并储卧床次。晚来凉雨过,朗月开新霁。似有不平情,纷纷虫振翅。一室满秋声,身恍郊坰置。悦此金商音,倚枕听忘寐。世人好议论,每责残同类。虫禀秋气生,杀性天所畀。牵弄实自人,傀儡原无智。西风半閒堂,围场森旗帜。将军世难求,黄金浪抛弃。玩物丧志多,非关虫为崇。嗟予犹好事,思焉辄有愧。篱落本尔家,强之樊笼系。一饮复一喙,雉自有天地。何时碎吾盆,尽纵归阶砌。夜餐风露华,逍遥鸣其意。

五音秋日避兵村舍作

悲悯天人际,宁辜作述心。死生原一瞬,祸乱政相寻。违难情何极,扶伤力未任。哀鸿遍南北,悽断不成音。万劫吾生值,兴亡祗益哀。路传豺虎恶,秋入雪霜催。谋国谁孤注,牵肠日九回。汍澜对儿女,摩眼倦还开。荒村穷自窜,将母敢言艰。独往心寥落,孤吟足蹒跚。粮无三月聚,鹤有九霄还。野老招邻近,开尊且破颜。极目神州迥,攒眉切近忧。罪言从杜牧,经术说何休。尊酒朋侪共,绳床风雨留。胡尘惊匝地,寂寞此沙洲。鱼烂有今日,空辜豢养恩。民岩仍罔恤,士气故难伸。釜底魂从泣,车前鬼又新。未遗膏泽在,死节更何人。野水坳堂浅,茅斋制作殊。桥通南北岸,画有主宾图。放鸭塘分渌,惊鱼雨响蒲。田家诚足恋,应悔误攻儒。陷贼怜嵚崎,攀龙痛瞀犹。支撑无半壁,漂泊正孤舟。急难鸰原感,危时草泽收。一哀真出涕,史笔付阳秋。茕独哀无告,羁孤历不言。伯通能赁庑,张俭得投门。败簏残篇共,斜阳秃树存。家山一弹指,掩涕向郊原。草绕罗舍宅,居深九曲溪。长松巢水鹤,断竹逐莎鸡。帝力嗟何有,天心竟不齐。百罹逢此日,道路苦栖栖。相需惟百忍,开济岂无因。亡楚虽三户,姓周赖个臣。过鱼从饮泣,扪虱定衔辛。披发伊川叹,吾衰熟能陈。东南满寇盗,沧海竟横流。徒逞一朝忿,遂贻千岁忧。庭花开欲尽,笼鸟鸷还休。观物因多感,乾坤祗两头。乡校真成毁,于今叹郑侨。道穷冠作溺,风变室为鸮。无力狂澜挽,何时块垒消。昔贤都讲地,怅望一萧条。中宵气郁勃,起坐复閒行。九虎关谁扣,长蛇陆竟横。千戈今日泪,兄弟故园情。不敢窥高月,寒螀照独鸣。乱离愁见月,卅亩照陂塘。瓜架连光满,松崦取梦荒。胆肝犹楚越,天地一彭殇。沽酒残宵得,因之野兴长。

杂感八首选四

小时心旷朗,齐物游逍遥。丱角识忧患,始知生最劳。苦吟日不休,穷源溯诗骚。有时案兵略,拔剑雄儿曹。弱冠拜史阁,左马相游遨。亦复志王伯,河汾心所高。迩来百念灰,蹋壁支寂寥。如龙抱珠瞑,百怪藏秋毫。昨梦骑鲸仙,邀我驱云涛。我生命不犹,薄植等蓬蒿。不到圣处立,思与群魔鏖。鸷鸟缺大翮,喑马难长号。百家各有用,岂谓儒独尊。黄老尚柔退,为古英雄人。孔老不异宗,学易探天根。孙吴篡易秘,立术较不纯。至竟古干将,杀人为人珍。非攻而善守,墨翟尤魁伦。翟也道不传,般尔海外行。至今疆埸上,金火两不情。万魂一惨怛,上苍亦久闻。大乱大才出,相需会有因。五行各代谢,一尅复一生。终当肃雷电,长啸开蒙屯。拗堂涓滴水,龙象十万头。虚空走野马,视之行星球。明月将死时,火云磅礴流。海王一昼夜,人间百六秋。种姓溯黄炎,远祖祧猕猴。岂知洪水代,更作蛙黾游。盘古典亚当,本是兄弟俦。万岁一离居,相见操戈矛。已矣复何言,痛饮消我愁。海阔天辽辽,欧亚文明交。花叶相当对,雅颂笙管调。昨者成吉斯,首赴拿翁招。今兹华盛顿,前来访帝尧。我疑哥伦布,前身骞与超。梭柏逢孔孟,班荆相谐嘲。卢梭毒世人,不崇黄馀姚。峨峨伊符塔,祥云捧高标。喤喤自由钟,沧溟震寒涛。风日太平洋,欧亚文明交。我执惜不化,魔难生群妖。微妙而圆通,斯人其寂寥。

庾子山集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以吴兆宜所笺《庾开府集》合众手以成。乃详考诸史,作年谱冠于集首。又旁采博收,重为注释。其中如《小园赋》前一段本属散文,而璠以为用古韵。未免失之穿凿。《汉书·艺文志》别“栩阳”赋五篇,自是人姓名。《而信哀江南赋》乃云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桂华二字,自属篇名。“冯冯翼翼,承天之则”二句,乃下章之首;而信《皇帝云门舞歌》乃云“清野桂冯冯”。皆显然舛误。璠依违其词,不加驳正,亦失之附会。然比核史传,实较吴本为详。集末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并考核年月,证以《文苑英华》,知为杨炯之文误入信集。辨证亦颇精审。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备要》本等。

女状元辞凰得凤

简名《女状元》。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南曲多拗折字样,即具二十分才,不无减其六七。独文长奔逸不羁,不骫于法,亦不局于法。独鹘决云,百鲸吸海,差可拟其魄力。”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有为之作也……。余三声,《柳翠》犹称彼善,其余二声及其书、绘,俱可无作。’”清《曲海总目提要》说:“渭自以长才不第,故为此剧,渭以讥世之掇巍科者,皆如妇人女子之流,不足为重也。”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徐文长《四声猿》中《女状元》剧,独以南词作剧,破杂剧定格,自是以后,南剧孳乳矣。其词初出,汤临川目为词坛飞将,同时词家,史叔考槃,王伯良骥德辈,莫不俯首。今读之,犹自光芒万丈,顾与临川之研丽工巧不同,宜其并擅千古也。王定柱云:‘……青藤继室张,美而才,以狂疾手杀之。既寤痛悔,为作《罗鞋四钩词》。……《女状元》悼张也……。’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此剧写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并在审理案件中表现出惊人才能的故事。作者热情地讴歌女子的文才武略,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槜李诗系

地方诗总集。四十二卷。清沈季友编纂。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浙江平湖人。康熙丁卯(1687)副贡生,有《学古堂诗集》。槜李本古地名,在今嘉兴西,后专指嘉兴。清代嘉兴府包括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七县。嘉兴在六朝时有“士大夫之郡”之称,以诗名世者,实始于唐,如丘为、顾况、殷尧藩等。后经南宋,文化逐渐发达,元、明、清三代,名诗人辈出。此集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于清康熙初,共收一千九百馀家,“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世者,皆录之。而以仙鬼题咏谣谚附焉。姓氏之下,又各为小传,略叙梗概。其山川古迹、土风物产,亦间加附注,以备考据”(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种体例为后世辑地方总集者树立了范本。后世辑一省、一郡之诗者大体采用此种模式(如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此书收清初诗虽只七卷,但“多表彰节概之士。季友为人,亦从可知矣”(《清诗纪事初编》)。此书之前,有明景泰间朱翰曾编《槜李英华》,崇祯末蒋之翘编《槜李诗乘》,但较芜杂。沈氏在前二书基础上去伪存真,又详加搜采,故更为精当详博。沈书一出,朱、蒋二书遂废。书中小传亦偶有沿袭旧说而失考之处。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亦称《绝妙词选》、《花庵绝妙词选》。词总集。南宋黄昇辑。10卷。黄昇欲继赵宏祚《花间集》、曾慥《乐府雅词》之后,采唐宋人词作别为一编。故广为搜罗,编成是集。卷一为唐、五代词,收词人26家。其余9卷是宋词,收词人108家,其中以苏轼词为最多。后有淳祐九年(1249)胡季直序,称是集“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尽见词家之奇。原为《花庵词选》前集,后也析出单行。通行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参见“花庵词选”。

全金元词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所列作品多注明出处。如在元好问名下,注明“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德明子。生于明昌元年(1190),兴定三年(1219)进士。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六十八。有《遗山集》”。于作品后注明:“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间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其后又加有长篇案语,考述各本异同。所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对于清末各家所辑刊的词集,如王鹏运刻刘因《樵庵词》,江标刻张野《古山乐府》、程文海《雪楼乐府》、萨都刺《雁门集》,朱孝臧刻邱处机《磻溪词》、张伯淳《养蒙先生词》、陈栎《定宇诗余》、安熙《默庵乐府》、李道纯《清庵先生词》、赵雍《赵待制词》、张雨《贞居词》、谢应芳《龟巢词》等,多非善本,该书均据善本、足本予以补正。各词集因版本不同,卷数及所收词篇目均不相同,该书均予比较,选择完本,对一些词篇并能进行补遗。如朱孝臧刻吴镇《梅花道人词》仅11首,该书从《珊瑚纲·名画题跋》等书中增补17首。耶律铸《双溪醉隐乐府》仅4首,赵万里从《永乐大典》人字韵中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行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2首。赵万里辑卢挚《疏斋词》原为17首,周泳先据《永乐大典》湖字韵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林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3首。该书为词总集,意在纲罗散失,对于魏了翁等许多选集不选的作家及作品,以及《道藏》中所收大量金元道士词等,均予收录。书前有《引用书目》,共引用书200余种,并有详细的校勘考证,补正了不少讹误和遗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金元词的全貌。1979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2册。

范德机诗集

又名《范德机诗》、《德机集》、《选校范文白公诗集》等。诗别集。元人范梈(1272—1330)撰。七卷。梈字德机,一字亨父,清江(湖北施恩)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后官海南、海北道廉访使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耽诗工文,用力精深,号为大家,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齐名。有诗话《木天禁语》,《四库总目提要》谓其系伪托。《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简称《范德机诗》。现存主要版本有影钞元刊本,无序跋,仅于“纲目”之后附款“至元庚辰(1340)良月益友书堂新刊”。为临川葛雝仲穆编次,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孙存吾为元代选家,另编有《元风雅》。揭傒斯撰有《范先生诗序》,序称庐陵“杨中(字伯允)将刻其诗,命其子继文请序”。是尚有另1种范梈诗集,但未见传本。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 (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 (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陈亮皆极称之。后为乡里人陷害,徒置筠州。因赦得还。吴师道、宋濂皆为其作传。师道称其 “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曾著 《与地会元志》四十卷,今不传。所传者仅《倪石陵书》一卷,前载吴师道、宋濂二人所作传,次拟上高宗书,又书札八篇、书唐史诸传七篇、辨一篇。大体皆古健有法。之所以称 “书”而不称 “集”,是因为卷中以上高宗书为主之故。《倪石陵书》一卷有 《四库全书》、《豫恕堂丛书》 和 《宋人集丙编》 丛书本。

草阁集

六卷。《拾遗》 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 《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康、东阳间,曾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篇什最多。此集乃李昱没后胡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明所辑。拾遗一卷,则是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 《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自光祖之手。李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诗亦卓然不群。虽为高、杨、张、徐诸入盛名所掩,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末附《筠谷诗》 一卷,不著名氏。据宋濂在序中称:“其子李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幸辕筠谷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今广东儋县)丞。殆编录者以其卷帙无多,而附于其父文后。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古文小品咀华

古代小品文选本。所选自先秦至明末,凡四卷,卷一选《战国策》47篇、先秦文12篇;卷二选西汉文38篇、东汉文29篇、三国文10篇;卷三选六朝文17篇、唐文58篇;卷四选宋文71篇、元文2篇、明文7篇,共291篇,最短者仅23字,长者也只千把字。选者有序和《赘言》说明宗旨,认为文章贵少,“洗髓伐毛,陈言务去”,“遗糟粕而存精液”,于是“至约之中,至博存焉。”称赞所选小品,“虽惜墨如金,而光烛万丈;虽心细如发,而气雄宇宙;金熔玉琢,节短音长。人以为至约而宝之者,予独以为至博而赏之也。”“集中所载,虽寥寥短幅,而规模阔大,局阵宽展,如尺水兴波,亦复汪洋无际,是能以少许胜人多多许者。”编者以此选本提倡短文,且每篇都有简短而比较精到的评语,并以比较近代化的文学散文意识一反《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诗文并载”的习惯,骚、赋、歌、词,一概不选,正史也不选,因此“可算是古人编的独有的一部短文集”(东方既白《介绍一本古人编的短文集》),其对短文内容博与约辩证关系的理解于今仍有启发意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杨扬标校的耕读轩刊本,并影印了周作人祖父周介孚收藏并有周作人小记的清人抄本,前者称甲种本,后者称乙种本,并行于世。

天中记

六十卷。明陈耀文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明嘉清年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经典稽疑》、《学林正就》等。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所撰故名曰:《天中记》。世所通行本为五十卷,较为草略,可能为初刻未竟之本。明万历已酉定本为六十卷,并与《明史·艺文志》所记相同,这是作者的完整之作。此书援引繁富。共分七百九十六类,每类下又因事标目若干条。如卷四十五类,“豆”,类目之下有美种、异名、蕃殖、戎菽、不辨、凫雁食菽、民食饭菽、二七为族、绕明豆等五十三条。书中所引都一一注明由来,或在条前,或在条后。搜辑僻典遗文甚多,又间作考证。指出原书之讹文、误释,纠正历代类书之沿讹。精审多识,皆诸家所未备。例如: 《水经注》以苗茨堂为茅茨堂;《世说注》以钱唐为钱塘;《唐逸史》记孙思邈年代之舛错;《新唐书》记安禄山死日乖互。都为之抉摘其失。又如:《锦绣万花谷》以浮图泓为一行:《事文类聚》以刘溉为到溉等,也诸一辨证。但编次杂乱无序,分属也有不清楚的地方,不便查检。有时隆庆、万历间刊本,五十卷。明万历己酉三十七年定本,六十卷。《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四年闽侯林氏听雨山房刊本。

岭南风物记

两广风物志。1卷。清吴绮撰。绮字园次,号丰南,一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顺治拔贡,官湖州知府。著有《林蕙堂集》和《宋金元诗选》。是书约成于顺治康熙间。八千七百余字。内容记述两广含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石、草木花竹、鸟、兽、虫、麟介、布、香、酒、蔬谷、杂事等,共101条(其中有7条为清宋俊所补)。依次叙述气候二条,石十条,草木花竹六十条,鸟十七条,兽五条,酒二条,蔬谷四条,末十五条为杂事。清“四库馆”臣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它可与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相仲伯。

王氏谈录

一卷,北宋王钦臣(生卒年不详)编。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说郛》载之,题曰王洙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以为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今观此书,凡九十九则,而称先公及公者七十余则,说明此书不是王洙亲撰。王洙(997—1057),字原叔,天圣进士,历官史馆检讨、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博览多闻,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篆隶之学无所不通。曾校订《史记》、《汉书》,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三朝经武圣略》等书。平日谈论经史百家之言及朝野逸闻等事颇多,其子王钦臣将其父所谈,录以成书,称《王氏谈录》。书中内容博杂,所录包括经史典籍,朝野掌故。其中,解“绘事后素”一条,为朱熹《四书集注》所取;其论校书当两存、解经不可改字就义等,皆有见地;称校书之注,二字以上谓之一云,一字谓之一作,也有道理。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等。

1 44 45 46 47 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