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臣姻兄精于医学,寓居津门,每于诊治之暇,时常著书。丁卯春,偶以咏怀诗赐及命和,江才识浅陋,唯有勉步原韵,凑四首奉和而已,未敢云诗也

素仰名山亦有年,稔知法术可通玄。久储金液银丸品,笑读青囊玉版篇。自得禁方为世宝,故藏秘卷即薪传。津门颐养冲和气,次第焚香性默然。身世谁能忆楚狂,斯民仰望视如伤。门盈车马声名远,邑有田畴黍稻尝。医国活人参造化,幽居僻地合行藏。见心照病明于鉴,艺海原难以指量。君药萱堂九秩年,孙枝今看到曾玄。业成西学回春手,歌展南陔戒养篇。苏井泉从津海溢,董林画向客楼传。道通天地有形外,刚大其为气浩然。我非诗圣又非狂,好景当春莫感伤。田舍趁时争及种,海鲜到市正先尝。观书徒羡文章老,酬世安庸姓字藏。练习深沈加粹密,学参新旧细商量。

石缝泉清轻而甘滑传闻有年矣前此数欲疏引入州治久不克就予至则命工人寻旧迹相地架竹旬月而水悬听事又析一支以给中堂一支以入西閤其下流则酾出外庑往来取汲人以为利因抒长篇以纪其功云

峨峨凤凰山,有泉出其腋。初微才滥觞,渐大乃穿石。灵苗荫荼槚,宝气近金锡。毖彼渊源长,兹惟云雾液。人传煮茗奇,味与中泠敌。陆生不到此,云谁能赏识。牙城据冈峦,旧井皆卤泻。先时属经营,曾未致点滴。及此川谷盈,空为畎浍积。我昨寻胜游,偶见为心恻。料工度山原,举步过门戟。水道兹可行,面势正相直。剪裁竹千竿,接联笕万尺。派别起中阿,架空逾下稷。不及浃旬间,已到堂皇侧。吐溜始涓涓,循除俄㶁㶁。盈科殊未止,过颡非用激。公堂及燕寝,股引各疏脉。何期南涧流,近在使君宅。日用助烹爨,岁储供醴醳。冬春虽暂竭,秋夏多馀沥。一支出横廊,通衢见勿幕。众器竞挹?,万口得盥涤。无愧抱瓮人,幸宽挈壶役。尝闻武林都,素号蓬瀛国。非才叨长临,愒日苦諠剧。湖山空在望,车马难屡历。阻听潺湲声,谩怜苍翠色。自得飞泉来,顿觉烦襟释。常时两衙退,暂憩一轩息。环流随启处,玉音闻几席。尘土汨以消,形容清可觌。谁知簿领中,有此山林适。若非仕江乡,何由见奇迹。智者必乐水,君子以观德。岂徒狎而玩,宁嗟渫不食。良嘉上善功,所至为利泽。兹泉虽未大,其用已为益。犹有膏润资,更期酾导力。来哲倘不遗,庶几成远绩。

布袋和尚忍字记

元杂剧剧本。一作《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简名《忍字记》。郑廷玉撰。末本。写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度富翁刘均佐出家。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汴梁富翁刘均佐原是罗汉化身,平时吝啬成性。偶然在风雪中救起刘均佑,与他结为兄弟,让他替自己看管家财。此时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前来点化刘均佐,在他手心写了一“忍”字,劝他出家,他不肯听从。又有一人刘九儿前来讨钱,被刘均佐意外打死,布袋和尚救活此人后,刘均佐勉强同意在家里后花园中出家修行。他后来听说妻子与义弟刘均佑饮酒作乐,本要持刀杀人,后来心灰意冷,见了“忍”字,随布袋和尚出家。但刘均佐仍然凡心不断,放不下万贯家私和娇妻儿女,三个月后终于忍不住,回家后才发现人间已过百余年,孙子都已成老汉,省悟到人生如梦。于是由布袋和尚接引,刘均佐复为罗汉。

禁扁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门观、池馆、苑籞等名称。其官目从三皇记起,迄止元代。苑目由周记至元,殿目由秦记至元,院目由隋记至元,囿目中记周之灵、驺二囿。考其宫殿、门观等历史沿革。指出前人之误,如释泰云阳殿名可正程大昌、孟康等疏误。又秦祈年宫《三辅黄图》以为穆公作,此书则依《汉书》《水经》认为作于惠公。宫台之类兼采《雍录》以补《黄图》之遗。末附“名释”一篇。对考证历代宫殿沿革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四库全书》本。

五代诗话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郑方坤删补后的《五代诗话》体例取舍较为精赅得当。王士禛原本十二卷,共六百四十二条,郑方坤删去无关诗歌者和无关五代者二百十六条,实存四百二十六条,又补入七百八十九条,于乾隆十三年最后成书。此书不仅较为齐全地汇集了有关五代的各类诗歌资料,而且从“诗之馀”的角度,将五代词人的有关资料也加以收辑,颇能体现五代踵唐诗启宋词的时代特色。不过取舍标准也有可议之处。如以“人品高尚”为由将唐人司空图、韩偓等收入;以“咏五代之事”为由将苏轼、晁补之等宋人的作品收入,颇乖该书之时限。分卷以国别为主,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南唐”、“前蜀、后蜀”、“吴越、南汉”、“闽”、“楚、荆南”六卷,另有“宫闺、女仙鬼、缁流”、“羽士、鬼怪”和“杂缀”各一卷,共十卷。因北汉等国“无一诗人可纪”,未全十国之数,故仍以原题“五代”名书。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佚,可能指的就是此书。该书备列经文,逐节训解,盖平日记录以授门生弟子。袁甫之学出于杨简,杨简之学出于陆九渊,故立说多与九渊相合。如讲自诚明一节云:“诚不可传,可传者明,明即性也,不在诚外也。”此即《象山语录》所谓“诚则明,明则诚,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之说。《四库提要》称其“虽主持过当,或不免惝怳无归,要其心得之处,未尝不自成一家。”该书原已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按经排列,分为四卷,并且加了案语,以匡正其误。

发微论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元定之学旁涉术数,《发微论》即其相地之书。作者试图以儒家理学融摄相地术,其大旨主地道一刚一柔,而以此理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别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故不同于世俗方技家支离谩诞之说,而为后世所重。《发微论》一书,是蔡元定所撰相地之书。其书列 《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雌雄》、《强弱》、《顺逆》、《生死》、《微著》、《分合》、《沉浮》、《浅深论》、《饶减》、《趋避》、《裁成》、《感应》诸篇。

开天传信记

简称《传信记》,又称《开天传信录》。唐郑棨撰。《宋史艺文志》、《四库提要》均入小说类。版本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等。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作者在自序中声称,自己因深感“承平之盛不可陨坠”,才“辄因簿领之暇,搜求遗逸”,撰写此书,以求“传于必信”。由此可知,记录开元、天宝太平盛世时期的重要人物与有关轶事,并于中寄寓自己对于盛世的赞羡和怀恋之情,是郑棨撰写此书的目的。1卷,32条。皆记开元、天宝故事,自序称“搜求遗逸,期于必信”,故以传信为名。可资为史者参考。其中语涉神怪事不少,间有所记非实,诸书言唐事者多沿用之,学者亦需鉴识。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佛典注疏。宋元丰三年(1080)净源述。一卷。是唐法藏的《华严金师子章》的注释书。据序称,当时《华严金师子章》为“禅丛讲席”所崇尚,但唐代以来的四家注解“或文繁而义缺,或句长而教非”,净源于是根据《搜玄记》、《探玄记》及唐李通玄和澄观有关“八十华严”的著作,分类编成是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胡端敏奏议

十卷。胡世宁撰。胡世宁(1469—1530),字永清,号静庵,明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弘治癸丑(1493)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缺失,与李承勋、魏校、余祜称“南都四君子”。迁江西副使,疏论宁王宸濠反状,系锦衣狱,后减死戍辽东,宸濠伏诛,起戍中。嘉靖 (1572—1566)中,累拜兵部尚书,陈兵政十事,又上备边三事,与张璁、桂萼不协,以疾乞归,卒谥“端敏”。此奏议原有二十卷,后刊印时仅汰存其半。此本所录奏议,皆有裨于世务,并可与史传相参核。

丛桂草堂医案

医案。袁焯撰。四卷。焯字桂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为其临证医案,经择要编次而成。不分门类,载凡百案,约万余言。均为外感、内科杂病治案,亦有妇、儿科证治。每案详叙患者里居、姓氏年龄、病症、病因、诊脉辨证、立法方药及预后,多为连续复诊案例。系仿《芷园臆草》、《寓意草》体例,案案有始末可循。先议病,后议药,遵喻氏法程,集众家之长,辨证得当,用方平稳。有一九一五年袁氏于江都自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五八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大乘起信论疏

凡二卷。新罗元晓撰。又称海东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为起信论三疏之一。略立三门:(一)标宗体,谓大乘起信论乃大小乘一切众典之精髓。(二)释题名,援引虚空藏经、阿毗达磨杂集论等之文,而阐述‘大乘’之诸义。(三)依文显义,即逐文注解起信论,以彰显论中之深旨。本书论旨明晰,文义畅快,故多为法藏之义记、太贤之内义略探记、见登之同异略集、宗密之注疏等所引用。

吴县志

《吴县志八十卷》[民国] 吴秀之 等修,曹允源 等纂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一直为行政区划名,撤消县时的辖境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而其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苏州府治所。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划出城区建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縣志序:有淸一代,嘗方志之學者,首推令稽章實齊氏。顧章氏爲吳郡志、姑蘇志書後,折摘疵顴,幾無完廣,以范文秘、王文恪之資而能文尚有不滿人意之處矣,方志之嘴也。吳縣志直淸乾隆初年,自於嘉下訖宣統,時歷七朝,歲閱百四五十載,地括吳長元三縣,太湖、靖湖雨赠,搜辑之夥,草别之發,蓋可知已。言其最近者,有同治蘇州府志,第府表與縣志一第一略授例不同。况同治己巳至民國初元,亦已四十餘年,其固變革亦復不少。當民國五年,趙君杏生佐吳縣幕,言諸縣長孫公少川,倡議繯修,孫公旋量移不果。穀任吳公秀之府織前跋,設局於沧浪亭,公推曹根蓀、吳穎芝、蔣季和三先生為總妙,选時資任分纂采訪緒事。十二年以致局,十三年聘孔君康侯同任總算均義務職方事之初,所定條例中寶悦之親舊志為滿最。綿歷成時,行將就緒,乃曹蒋兩先生先後捐館,吳先生亦於二十年春初法時延出,始経其事者,惟孔君一人耳。君以一學邕知梗枇,其前縣長黃公雲僧令生其事,乃添延小君印泉、吳君鼎丞,與原在局中之孔君曁王君似諍、雁君浒業、張君……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八

元正启祚旧时事,万物咸新今日春。自是天机超妙化,何须更捋鬼头巾。攀北斗,倚南辰,唱拍相随特地新。引得水轮风轮火轮金轮相磨俱不动,执持世界等空手,面皮厚三寸,眉毛重八斤。有时无事倚门立,十字街头等个人。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七 观神位

正位居中从在旁,高皇原是配天皇。圣明自与神明合,典故何须问太常。

送崔郎中赴常州

贵是鸰原在紫微,荣逢知己领黄扉。人间盛事今全得,江上政声复欲归。风起满城山果落,雨馀穿宅水禽飞。昔年尝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

题和侄竹

清溪溪上似淇园,散叶分枝绿正蕃。又看移根度江去,石塘春雨长儿孙。

赠林倅

元是清都紫府仙,出为名世应半千。发矢两科俱中的,英名烜赫斗横天。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风焕。沙阳之政宽而明,吏不忍欺民不玩。双飞凫舄造皇州,三台八座俱挽留。辞荣避宠姑别驾,恬退高节前无俦。千里提封勤赞理,恕以待人严律己。一轮秋月照无私,百尺春潭清见底。须知作善天降祥,俾耆而艾寿而臧。萱闱朱颜映苍鬓,诜诜兰玉如鸾翔。匪伊丹诏日边至,策足乌台陟端揆。年年衮绣舞莱衣,瑶池屡献蟠桃瑞。

颂三首 其三

元正三,上来稽首各和南。若问香山山里事,灵源一派碧如蓝。

寿龙塘兄七十又一

此根原是出瑶池,花放千年结满枝。生意已占同硕果,灵丹何处觅交梨。九旬堂上垂青鬓,七子阶前戏彩衣。天与吾家全盛日,春风兰桂正相辉。

1 43 44 45 46 4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