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盐铁论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野草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涴漫的狱中日记
散文。瞿秋白著。作于1923年8月,收于《赤都心史》,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文章开头谎称考古学家新近在东西大陆上发现许多古代文件,其中有距今3006年的狱中日记一页,然后以日记的形式,巧妙地点明“二七”大罢工的时间、地点,表现工人阶级的觉醒,决心和统治阶级斗争到底,自信“什么好的世界都可以造得成,一两个曹贼挡得住么?”同时,也写了敌人的残忍,他们到处杀人,把血淋淋的人头挂起。文章揭露北洋军阀镇压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罪行,同时歌颂工人们团结战斗、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构思曲折奇特,寓庄于谐,具有鲜明的阶级感情和理想色彩。
残唐五代史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是传为元末明初罗贯中编辑的长篇历史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小说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主要描写了唐末天下大乱,梁、唐、晋、汉、周相继产生,黄巢起义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段动荡时期的兴衰历史,展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是宋代罗大经创作的一部文言轶事小说。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
红色骑兵军
苏联系列短篇小说。1926年出版。作者伊·埃· 巴别尔 (Иссак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Бабель,1894—1941),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犹太人家庭,毕业于敖德萨商业专科学校。1916年在高尔基主编的《编年史》丛刊上首次发表了两个短篇。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和《敖德萨的故事》,电影脚本《漫游的星星》,剧本《晚霞》和《玛丽娅》,短篇小说《觉醒》等。本书包括34个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各篇都以“我”为故事叙述人,虽然没有贯串始终的情节线索,但人物、事件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比较重要的短篇有《盐》、《一封家信》、《多尔古绍夫之死》、《一匹马的故事》、《骑兵连长特罗诺夫》等。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布琼尼第一骑兵军的战斗生活,既插写了骑兵军所经历的光辉道路,歌颂革命的忠诚保卫者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不朽功勋,又如实地反映了哥萨克骑兵自由散漫、纪律松弛、酗酒、斗殴、甚至杀戮和掠夺的情况。作品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常常把革命理智、义务感同任性、放荡,把革命人道同恣意杀戮,把温柔关怀同粗暴野蛮糅合在一起,用人物行为自身的矛盾揭示其性格的多重组合,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中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骑兵军》问世之初就被译成20种文字,影响至今不衰。
斜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名士风流
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4年。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知识分子在二战后为法国的前途进行求索的故事。1944年的圣诞节之夜,功成名就的作家亨利在家里举行聚会,庆祝战争的胜利,讨论国家的前途。他们是思想文化界、政治界的一些风流人物。他的老师兼挚友迪布勒伊是位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成立了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左派组织,并把亨利创办的《希望报》纳入到这个组织中。战后两大阵营进入冷战,国际形势紧张,亨利和迪布勒伊发生了分歧。最后,由于两人的信念一致,走到了一起,亨利娶了迪布勒伊的女儿,迪布勒伊的妻子也因不切实际的婚外情又回到家里。综观整部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展示,真实地反映出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彷徨、求索的急切心情,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内部两大阵营的矛盾与冲突。该作获得195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毁灭
反映苏联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亚·法捷耶夫著。从1925年7月19日起,在《苏维埃南方报》、《熔岩》、《十月》和《青年近卫军》等报刊上,陆续登出了小说的部分章节。1927年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正式出版。1930年,鲁迅根据日译文《毁灭》转译成中文,在同年的《萌芽》月刊1—5期连载(未完)。1931年,鲁迅自己出资,以三闲书屋的名义出版了这部作品。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磊然根据俄文原作翻译的译本。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南乌苏里边区游击战争的壮丽画面,其中着重表现的是苏联工人和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进行殊死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如何经受革命洗礼,把自己改造为新人。作品是写一支150人的游击队奉命进行战略转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且战且走,突出敌围后仅剩19人,完成了“保全战斗单位,作为将来的核心”的任务。小说突破了20年代苏联文坛上普遍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通病,塑造了莱奋生、莫罗兹卡、麦杰里察、密契克等不同类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书写得真实、深刻、既简洁又细腻,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并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看不见的珍藏
《看不见的珍藏》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5年。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却丝毫不知,他的藏品早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流失净尽,他拿给别人鉴赏的所谓画册只不过是一摞摞经过精心伪装的普通纸张而已。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杀戮、死亡等血腥的场面,但正是在这种战后严酷的特殊社会生活环境中,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反战思想。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主题深刻。
繁星若尘
年轻的拜伦.法瑞尔王子,天雾星未来的牧主,在地球学习期间,险遭核辐射的伤害。而其父受人尊敬的维迪莫斯牧主落入凶狠的太暴人手中,身陷险境。拜伦被迫踏入浩大宇宙的征途,寻找失落了的,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神秘文件。另一方面,被强权统治下的各星际人民,受到了反叛军的煽动,团结起来准备推翻太暴星人。在分秒必争的时间,拜伦急需找到神秘文件,并阻止反叛军挑起全世界的战斗。
金阁寺
日本长篇小说。三岛由纪夫著。1956年发表于《新潮》。随后,英、法、德、意、西班牙、瑞典、芬兰等国争相翻译出版,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高级官吏家庭。1945年经川端康成推荐,以短篇小说《烟草》进入文坛。一生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有全集36卷。其中不少作品被西方国家翻译出版。他的初期创作,主要受20世纪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和英国19世纪作家王尔德的影响,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后期创作思想日趋右倾,直至反动。他敌视中国,反对战后的民主主义运动,连篇累牍地煽动民族复仇主义,鼓吹武士道精神,拼凑右翼团体“盾会”,最后为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当众剖腹自杀。小说以一个大学生于1950年纵火烧毁金阁的犯罪案件为素材,旨在宣扬日本所有的“美”都应伴随着战败投降而彻底毁灭,流露出对日本投降无法挽回的忧虑和悲伤。主人公林承贤从少年时代起,就聆听父亲诉说金阁寺的美丽。后来,他真的去金阁寺做了和尚。林承贤口吃,经常遭到别人的嘲弄,苦闷孤独之际,愈发迷恋这座静止的庙宇。在他的心目中,金阁寺早已超越古建筑的范畴,成为日本人最完美的精神象征和支柱。为了不使金阁寺的美受到玷污,战争最激烈时,他曾期望金阁寺毁于战火之中。但是,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他的幻想破灭了,最后不得不亲自放火烧毁了这座古建筑。小说的文体典雅优美,被日本评论家三好行雄激赏为战后文学的“纪念碑作品”。
大海入侵
一家名为法国海外公司的组织决定开凿一条运河,将地中海海水引入撒哈拉沙漠,形成新海,这就是“大海入侵”计划。当地人寝食不安,担心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图阿雷格泉人,他们在当地部落大名鼎鼎,以抢劫沙漠商队为生。作为首领的哈贾尔威震四方,在一次战斗中被捕,又在运河开凿前夕成功越狱。由阿尔迪冈带领的小队受命勘察工程的进展情况。当他们到达工地时,发现工地遭到破坏,空无一人。更为不幸的是小队去寻找增援途中遭遇哈贾尔的人,沦为俘虏,被关在寨子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成功逃脱,但在沙漠中又几次面临致命危险,而最让他们担心的情况终于发生了,滚滚尘埃中又出现了哈贾尔的人马……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了恐怖的反人性的战争。该作以恐怖的战争真相为背景,描写战争的政治事件,是传记与政治小说两者的结合。其传记纪实性,表现在该作以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在西班牙战场上,奥威尔亲眼看到了排除异己的反人性恐怖;其政治性,体现在奥威尔像很多外国友人一样,怀着“与法西斯作斗争”的唯一目的参加了战斗,并与西班牙国内十几岁的孩子编在一个战斗集体里。这些孩子是为求生存而来参战的,是一群为面包而来的“乌合之众”。这些“友人”和“孩子”却被视为“托洛茨基分子”(即统一工党),当作“搜捕”对象。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于1950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与魔衣橱》、《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和《最后一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他们在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帮助下,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拯救纳尼亚的人们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每个故事独立成册,但形散神不散,七个主题构成一部史诗般的整体。
塔拉斯·布尔巴
《塔拉斯·布尔巴》是俄国文学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5年,收录于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小说描写了乌克兰民族英雄抗击波兰贵族压迫的历史,浓墨重彩地勾勒了高大英勇的哥萨克首领塔拉斯·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乌克兰查波罗什哥萨克为祖国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现了充满诗意的非理性的哥萨克精神及其在战斗中产生的一种疯狂的快乐和陶醉。果戈理在小说中运用了艺术对比的手段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文笔遒劲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时间机器
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在1895年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写一个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时间机器,可以自由穿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天,他向来他家里吃饭的朋友们讲述了他的冒险经历。他坐上这架机器,飞向80多万年以后的遥远未来。他降落在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两种人。一种人住在地上,叫哀洛伊人,他们生活优裕,但身体萎缩,不会做工,也不能繁殖; 另一种人住在地下,叫莫洛克人,他们怕见光,连划一根火柴都可以叫他们害怕,但是他们像蚂蚁 一样能干,繁殖也快。工程师很快就发现这两种人之间充满着斗争,并且哀洛伊人面临着失败。因为他们不会做事,只知玩乐,他们一个个都被拖进莫洛克人的地洞,被当做鲜肉吃掉。工程师的时间机器在当天晚上也被莫洛克人偷走。经过一番战斗,他夺回了它,回到人间。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以婚姻问题为题材,但着意于反映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和等级门阀观念的日趋破产,当时比较明智的贵族都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谁若死抱住阀阅世家的旧观念,反而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中的德·封丹纳小姐认为贵族公子应有的各种优点,在她周围的世家子弟中竟无一人具备,而集中了这一切优点的理想人物,却恰巧是个在商店里站柜台的人,日后发了大财,成为她梦寐以求的贵族院议员。这一情节的安排,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谈到的“杂货商确实当上了贵族院议员,贵族有时却沦落到社会底层”的论断。
袋鼠
主要讲的是作为诗人和作家的萨梭默斯与妻子哈里埃特从英国本土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所经历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他们结识了退伍军人俱乐部的袋鼠、杰瑞、杰兹,以及社会主义者斯特劳瑟斯。萨梭默斯的魅力和思想征服了他们,他们都想拉拢他加入他们的团体,与他们一起干一番事业。袋鼠在战争中为军队工作,战后成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澳大利亚的现实令他不满,他发誓要改变澳大利亚,企图做这个世界的救世主、拯救者。袋鼠的名字叫本·库利,由于他的两只小眼睛靠得很近,又长了一个大肚子,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袋鼠。
烟囱大厦的秘密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这是巴特尔探长的首次登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