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
潜鱼怀深渊,飞鸟慕青冥。志尚各有适,罗弋纷四陈。神龙失云雾,蠖伏同众鳞。哲士无势位,俯首齐凡民。仰叹发浩歌,悲来痛填膺。气数苟在天,匹夫岂能争。时予避地水村,土人乱,复入城。仲雍避荆吴,断发文其身。殷箕遘昏乱,佯狂受奴髡。少连柳下惠,降辱称逸民。微服过宋都,去衣入裸人。在昔大圣哲,处困皆有伦。区区卑贱子,含垢安足嗔。伏读明夷卦,悠然感我心。柔顺以蒙难,艰贞晦其明。踬马恒破车,恶妇恒破家。冠帻事攻劫,安能正奇邪。汉家四百载,党祸为萌芽。处士盛名节,朝廷非所嘉。名节尚不可,何况群骄奢。睢阳四战地,孤立贼垒中。屹然障江淮,不与降丑同。茶纸鼠雀尽,身死城亦空。巡远固足钦,斯民实奇忠。河北廿四郡,闻之宁愧衷。小隐隐陵阿,大隐隐朝市。朝市我不能,陵阿亦殊赘。卜居东南隅,落落有爽气。左顾通人烟,右览接荷芰。平畴繁嘉蔬,古冢出高树。虽非山林间,亦有泉石致。一廛聊自息,治乱委人事。丹穴有雏凤,乃在山之阴。青变白鹤侣,朝夕相和鸣。养此羽毛奇,翩然备仪庭。明王闇不作,海宇群沸惊。鸾鹤纷翻飞,鸱鸮互纵横。孤凤何所之,敛翮避逡巡。岂无德辉著,时穷非炫珍。灵龟曳其尾,雄鸡惮为牲。祥麟出周季,将贻田父禽。仲尼千载师,偃蹇生衰周。孟轲谈王道,七雄非其俦。濂洛关闽儒,学至君未求。晦翁振绝续,南渡时蒙羞。嗟嗟鲁斋公,仕元以为尤。岂天靳斯文,每出多邅遛。展卷仰前哲,浩然忘我忧。渔阳鼙鼓惊,征尘动地起。河北多郡县,一朝尽风靡。常山有太守,恸哭整军士。誓心匡社稷,志烈身竟死。长乐何如人,纡纡佩金紫。平生寡交与,与世殊淡漠。天涯有数子,相知在寥廓。或如孔程交,或辨朱陆学。或闻声相思,曾未接酬酢。遥遥南北海,此心契如约。风尘暗天来,踪迹各飘泊。出处或可期,生死殊未卜。会晤当何时,六合庶开拓。仲冬霜雪降,寒月光逾凉。独夜起徘徊,矫首中庭望。三垣何闇汶,列宿纵横行。天狼射丸丸,舒光异平常。旄头当天明,弧矢驰不张。天道不可知,叹息徒徬徨。
寿楼春 题葛毓山词集
鸳鸯湖词乡。有金风俊拍,黑蝶新腔。几辈同音笙磬,振镳词场。纫楚佩,兰情芳。嗣雅音、曾推丹阳。想浣笔闽涛,呼笺澉月,料理酒边狂。燕台梦,飞花忙。拥青绫觅句,憔悴星郎。同是承平年少,大罗霓裳。桑海换、人琴亡。忆旧游、惊秋沧江。对箧底蟫尘,江关鬓霜愁庾郎。
泉州杂诗六首
晋代衣冠族,唐藩割据场。山连百越远,水接十洲长。海物鱼盐富,天文牛斗光。有人览形胜,怀古意茫茫。胜代遗民岛,金门与厦门。熊罴今戍卒,虫鹤昔冤魂。镇海楼船壮,临江鼓角喧。狂澜从此息,颇、牧在边藩。万仞石峥嵘,泉山镇郡城。人言裴祖庙,昔驻越王兵。战斗有时止,神仙安可成?蜕岩临大海,登眺不胜情。助教欧阳子,天南不世才。家乡三岛近,科第八闽开。少日读书处,游人访古来。遗篇那可见,石室满尘埃。闻说南安县,诗人晚岁留。依刘王粲苦,哀郢屈原愁。旧隐山亭在,于今木叶秋。何当载美酒,不老岭边游。九日山长在,三唐世已遐。石留遗老子,树发古时花。未到逢人问,将游恨路赊。终当与俦侣,采药拨云霞。
题章价人太守铜官感旧图
曾公靖港败,章侯救以免。功名震一世,云泥隔岁晚。归舟近长沙,父老话兵燹。山丘易零落,铜官长在眼。作图名感旧,自记极微婉。文襄耄年序,奋笔亦殊健。未如王翁歌,放浪情无隐。曾张今往矣,义气固同尽。时髦论纷腾,何事挟馀愠。道高迹可卑,子贤身不泯。报恩贱者事,岂以律贵显。彼哉李子言,徒示丈夫浅。
乙卯仲夏偕吟友三人①游黄山登飞来石以观西海群峰有感赋此
此石来何方,卓尔成丘壑。嘉名锡飞来,应从天上落。问君底事来人间,不住仙山住黟山。若非众女嫉蛾眉,定是天公昧选贤。不然骏奔无空阔,未肯俯首就车辕。天府倘如此,尘寰可知己。黄钟毁弃瓦釜鸣,蝉翼为重千钧轻。舐痔谗人竞结驷,正色直士长徒行。石兮石兮,君莫太息。雄鸡一声,云开晓色。朝收西海群峰茫茫之元气,暮送六龙金车冉冉去西极。东向坐兮南面王,宫扇开兮锦屏张。时兴云而为雨,亦凝露以成霜。或徙倚乎石柱,或偃卧于石床;或矫首以舒啸,或白眼而举觞。吁嗟乎,闻道苍天有罅待君补,云何熟视若无睹。况复天阙尔故宇,新欢旧怨那足数。此间乐,不思蜀。劫后身,泯荣辱。百岁光阴等浮沤,江水无情自东流,尔独何故兮而预他人谋。
辛酉南游杂篹
北骥辞藖豆,南鸿就稻粱。经天除是泪,辟地定何方。华省曾霄际,连枝若木旁。十年行色在,江海鉴苍黄。湖榭温綦迹,车棂吊酒豪。尘容忺水石,玉立赴蓬蒿。久矣朋尊散,犹然冷月高。鹊华相识否,荷芰变霜毛。亭堠惊心改,云山到眼新。临歧无算酒,去国少年人。生事虚料理,危言失具陈。过江浑草草,不为庾公尘。行理疏江浦,提封改漕流。雷塘飞野燐,海若护粮舟。疮痏寻重决,烟尘要少休。异时经济在,岂敢罪前脩。天堑曾何用,戈船浪得名。孱王工尔汝,名士昵公卿。盘据山形改,周遭战垒平。陆沈看自致,未忍更论兵。出没舒凫渚,翻飞老雉塍。极知机事迫,坐使弋人乘。文采缘毛羽,屠刲取叹矜。非无阳鸟过,矰缴尔何能。检校平生友,心光聚上都。河鱼寒可致,云雁暝相呼。珠履徒怀楚,冰壶竟入吴。穷途何所恨,閒杀步兵厨。沈饮非无补,天全故自难。才名孤品目,嗜好在荒寒。薄莫犹观海,浸明便倚阑。沙沤翔集后,闵默谢鹓鸾。
往昔六首 长沮桀溺
往昔读《论语》,吾爱长沮生。接舆何多事,荷蒉亦有心。丈人供鸡黍,徒尔招讥评。唯有耦读者,不知所问津。挥手不复顾,妙在无人情。向往不能至,如望秋月明。冷气彻人骨,清光自难名。往昔读佛书,吾爱觉有情。菩萨有六度,忍辱良足钦。布旗立弘愿,愿重身命轻。投身饲饿虎,事奇情更真。平生再三读,感激几涕零。向往不能至,留作座右铭。安得传灯火,供此一卷经。往昔读《国语》,吾爱范大夫。忍耻逾十载,遂尔破强吴。一言却使者,亲自执鼓桴。吴使与越师,相随入姑苏。腼然具人面,本是蛙黾徒。但知报仇恨,情理非所喻。读此一节话,毛戴亦气舒。向往不难至,徒具作楷模。人生得到此,不妨终醢菹。陋哉后世人,虚传游五湖。往昔读《论衡》,吾爱王仲任。读书疾虚妄,无愧读书人。汉儒渐不竞,胥吏起叔孙。终至谈谶纬,乃与道士邻。王君不信数,雷虚鬼非真。著书数十篇,覼缕亦肫诚。赖有黄氏释,遗文差可明。向往不能至,礼赞颂姓名。明清有李俞,学海之三灯。唯此星星火,照破千古冥。往昔读古文,吾爱王阳明。瘗旅文一作,不虚龙场行。吾与尔犹彼,此语动人心。非墨亦非释,儒家自有真。后年说良知,学术为一新。未尝吃苦瓜,味道殊难名。素不喜闽洛,跳脱良所欣。擒濠虽小事,亦足傲迂生。道谊兼事功,百世有几人。向往不能至,祠下徒逡巡。往昔读《文饭》,吾爱王谑庵。姚江一雷震,文苑起聋喑。温陵实滥觞,发难自公安。由熟而返生,继之以钟谭。山阴集大成,笔舌翻波澜。略迹论风神,颇似苏子瞻。嬉笑兼怪僻,余人未易谙。或解啖橄榄,滋味自醰醰。向往一能至,攀援聊自宽。后有张宗子,越风良可观。
咏怀诗十三首 其十二
华容艳色,旷世特彰。妖冶殊丽,婉若清扬。鬒发娥眉,绵邈流光。藻采绮靡,从风遗芳。回首悟精,魂射飞扬。君子克己,心吉冰霜。泯泯乱昏,在昔二王。瑶台璇室,长夜金梁。殷氏放夏,周剪纣商。于戏后昆,可为悲伤。
颜鲁公集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一卷。唐颜真卿撰。按鲁公行状,其佐吉州时有《庐陵集》,刺杭州时有《临川集》,刺湖州时有《吴兴集》。但这些集子,历经五代战乱,全部亡逸。北宋时,吴兴沈侯采掇遗逸,辑编为十五卷,刘敞为之序。此为最早的辑本。后宋敏求广加采录,重编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旧。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留元刚以其所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益以拾遗一卷,又撰《年谱》一卷,并附行状、碑传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数。以上诸本皆已不见。今所传通行本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锡山安国据吴郡都穆重编十五卷本重梓的《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部丛刊》亦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又增安氏本未收的诗文作品增入《补遗》卷内。后来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翻安氏本,万历二十四年颜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颜胤祚本多脱漏舛误,尽失其旧。颜集遗佚颇多,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遗》四卷,专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备之本,当属清宣宗道光(1821—1850)间黄本骥刊《颜鲁公集》,总题三十卷,内多附有关鲁公的资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氏三长物斋有刊本,后收入《三长物斋丛书》。此本包括《颜鲁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
围棋闯局
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生”;暖红室刊本《西厢记》亦附录“对弈”一折。
临汉隐居诗话
诗话。 宋人魏泰撰。 一卷。泰有《临汉隐居集》已著录。为作者晚年所作,成书年代不详。此编总七十一条,记事颇广。论诗主“余味”,谓“永叔(欧阳修)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书中多有谬误,张学泰《跋临汉隐居诗话》及王楙《野客丛书》均有辨正。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黄庭坚的自以为工,所见实僻。其所记之误亦为不少。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历代诗话》本
黄御史集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东家编略》。淳熙三年(1176),黄公度之子永丰县令黄沃又加裒集,杨万里作序,曾时杰、曾晞说雕版印制,这是《黄滔集》的第一个本子。稍后,庆元二年(1196)又刻于邵州,洪迈作序。明代,则有正德八年(1513)本、万历本、天启本、崇祯本。《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录,《总目》记为10卷,附录1卷;实际则是8卷,附录1卷。1至4卷赋和诗,5至8卷文,有洪迈序和谢谔序,书后附录《唐昭宗实录》及有关黄滔的评介资料。由于其卷数与《总目》不合,人们怀疑崇祯时有两种刻本,一为10卷,一为8卷。清光绪十年(1884),福山王祖源又将影抄宋庆元本残卷补以崇祯本,交其子王懿荣刻于北京,这是黄滔集最晚的刊本。
初寮集
诗文别集。八卷,其中诗、赋二卷。宋王安中撰。安中以四六骈文名于时,诗亦曾为宋徽宗叹赏。《宋史》本传记其“有《初寮集》七十六卷传于世”。《郡斋读书志》著录王履道《初寮集》十卷、《内制》十八卷、《外制》八卷,凡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初寮先生前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并云:“《读书志》止载《初寮集》十卷。希弁所藏乃周益文忠公必大序,《前集》中兴以前、《后集》中兴以后文也。《内外制》二十六卷,则李文敏公邴序。”《直斋书录解题》记《初寮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内外制》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记《王安中集》二十卷。四个记载中唯有赵希弁之《郡斋读书志·附志》所记与《宋史》本传同。这些不同卷次之王集皆佚,亦不见抄本流传。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采掇裒次,得诗文数百篇,厘为八卷,前二卷为诗赋,后六卷为古文杂著,前有周必大、周紫芝及李邴三序。考诸南宋间诗话杂著,知安中诗文遗佚尚多,此仅其十分之一。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耳食录
文言小说集。清乐钧撰。初编十二卷,续编八卷,坊刻石印本五卷(残帙)。钧原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嘉庆举人,翁方纲弟子。工诗,有才名,书法家。《清史稿》及《清史列传》有传。著有《青芝山馆诗文集》。此编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约十余万字。所记故事皆传奇逸闻、鬼狐志怪等“耳食”之言,故以之名书。作者落拓一生,同情民间疾苦,揭露出“乾隆盛世”的某些阴暗面。师承《聊斋》,颇得蒲氏笔意。如《南野社令》乃据《聊斋·王六郎》敷衍成篇,写渔夫水鬼故事,《青州贾》言丙丁相约合资贸易,至期丁死,泯形相亲,亦本《聊斋·叶生》魂从知己故事。然皆不如《聊斋》感人。作品以才子佳人幽婚故事为多,《夕芳》、《湘女》为此类传说之有文采者。《上官完古》写完古夜间远行,闻鬼哭甚哀。问之,鬼乃历诉地方官吏“贪残如狼虎,数年工役繁兴,科派乡里, 日役丁男数千而少给其食”的凄惨景象,鞭辟入里,极为深刻。他如《张将军》以盗言盗,盗不可捕;《田卖鬼》写素不畏鬼,伏鬼卖鬼之主人公,皆有一定思想意义,《痴女子》写少女读《红楼梦》,反复数十百遍,痴迷泪尽,父母焚其书,女子连呼宝玉而逝的传说,距《红楼梦》初刻程高本不过二三年,可做红学研究资料。有乾隆末年梦花楼刊初编《耳含录》单行本,嘉庆间刊二编单行本,道光元年青芝山馆刊本及同治十年敦仁堂刊本(初、二编合刊),此外有《清代笔记丛刊》本及《笔记小说大观》本,皆五卷删节本。
李太白集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司牧宝鉴
一卷。清李容撰。康熙时,李目睹社会风俗颓敝,生民阽危,于二十八年(1689)录辑此书,作为“千古父母斯民者之宝鉴”(王心敬《序》)。初名《牧民须知》,友人改题为《牧民宝鉴》,后又改为《司牧宝鉴》,约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刊行。本书录有宋真德秀、明吕坤等人的谕属之文,其中,真德秀谕属有四事: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十害:断狱不公、淹延囚系、惨酷用刑、讯滥追呼、招引告讦、重叠催税、科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等;吕坤等人谕属或所著有:知府之职、知州知县之职、先贤要言、牧政往迹、预免铺垫文、救急单方。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明两代的社会问题,对于研究宋、明历史,特别是吏治问题,提供了重要史料。书前有曾任武功、周至知县的倪雍梧和李 门人王心敬的《序》及作者《自序》。有《逊敏堂丛书》本。李 的著作还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
春秋考
十六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辨定考究,无不精详。《四库提要》亦誉此书“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今观此书,其持论较为平和公允,较少凿空之论。如其云:《春秋》者,古史之凡,而其目则在史”。又云:“《公羊》张三世、藉位以鲁以托王义、黜周为二王后,不足据。”又云“《春秋》虽讳国恶,但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贤者讳。”虽不尽正确,但较诸儒之说《春秋》者,则稍胜一筹。叶氏好发新说,如此书《统论》释《春秋》书名云:“春者,阳之中。秋者,阴之中,天道所以生杀万物者;《春秋》赏罚之法,法者天也,岂古之史概以是为名,特鲁能守之不易乎?”此书于宋宁宗开禧年间由其孙叶筠刻于南剑州,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可知其时尚有传本。明代藏书家皆不着录,可知已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其内容占原书十之八九。现存有宋开禧叶筠刻本、闽覆本。
剖心记
法律小说,二回,未完。我佛山人(吴趼人)著,亚东破佛评。原载《竞立社小说月报》第二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宣统二年(1910),作者将小说的故事梗概另写成《山阳巨案》一文,刊于《舆论时事报》,后收入《我佛山人札记小说》。小说所据是一起历史上真实的案件,发生在清嘉庆年间,主人公为山东即墨人李毓昌。他在淮阳水灾时,奉旨到山阳县清查赈务,发现浮开赈户很多。山阳县令王伸汉怕他揭发,遂买通了李毓昌的仆人李祥等三人,贿赂未成,便寻机将他毒死。后来李毓昌的妻子发现了血衣,李的叔父到京里控告。于是开棺验尸,继而案情大白。皇上特旨将王县令与三仆都判了死罪,李祥为下手谋害的主犯,令解到李毓昌墓前,剖出心来致祭。皇上还奖励了李毓昌的家属,并御制《悯忠诗》三十韵来表彰他。这件事的大致经过,载在李次青的《国朝先正事略·循良传》中,吴趼人收集了材料,将它铺叙为小说。但小说只有二回,才写到李毓昌从小勤学,品格尤高,十四岁时在山东莱州府参加府考,被甘太守赏识,后来在宗师面前极力推荐,使他进了郡庠案首。作者在这里极力描写的是主人公的品格高尚。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此六译中,不空三藏之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之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于世。全一卷。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称尊胜经。唐代佛陀波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之缘起,乃善住天子于命终之后,将受七度畜生恶道之苦,帝释天愍其业因,遂诣佛所,乞求救济,佛乃为之宣说尊胜陀罗尼及持诵之功德等。所谓‘佛顶尊胜’,即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五佛顶之一。五佛顶中,以释迦如来之佛顶所显现之轮王形佛顶尊为最殊胜,故密教以佛顶尊为本尊,而修持息灾、除病之法,称为尊胜法。佛顶尊胜陀罗尼即说佛顶尊胜之功德,由八十七句组成,古来有诸多灵验。禅宗亦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