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柏林寺观吴道子壁间画水作长歌志之

君不见东南大地之水称汪洋,远趋日本连扶桑。画师要与玄衣使者斗驱入,赵州东郭祇园墙。沺沺汗汗失涯涘,一笔雨笔分低昂。冲飙怒转势倔强,陡然起立波为扬。我闻江深五里海十里,今此下窥无底谁能量。回头忽见墨痕变,冯夷气静开生面。慈航宝筏来有无,尺咫蓬莱水清浅。浪皱靴纹削可平,并刀剪取澄江练。长康漫夸玄武宫,思训羞传大同殿。学道曾参观水术,探奇复作画水歌。良工下笔畏缺漏,文水武水胥包罗。愿以天瓢汲泱漭,用浇半生胸中抑塞不平之坎坷。忆昔南浮淮泗,北步洪河,乘风欲破万里浪,大力横截生鼋鼍。胡为乎萍流梗泛随秋波,珊瑚生枝不在网,圆折方折谁观摩。浮槎有人天上去,中洲无梁那得过。吴道子,吴道子,但知画水焉知他。吾其衰病嗟蹉跎,水乎水乎奈尔何!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八

一角江城恨未消,长怀楚泽佩芳椒。中原旗鼓声先震,半壁金汤土竟焦。蜀郡祠堂村社祭,赵州人士酒杯浇。当时愧乏蚍蜉救,投阁何须解客嘲。

野望

垂脚岭边震泽西,暮烟销尽风凄凄。孤村隔水苇花冷,群雁横天落月低。客子棹舟黄叶岸,渔师夜宿白蘋溪。生涯似我幽居志,瓢笠轻装任所栖。

绮罗香 白莲

与月依依,非烟脉脉,独抱愁根迟暮。一片行云,争许妙香留住。惊梦醒、返照当楼,听歌起、棹舟归浦。正相怜、病榻维摩,拂衣正在花深处。飘零人事尽改,休唱田田旧曲,江南乐府。远水生秋,消受和烟和露。怜往日、罗袜凌波,愿化身、胆瓶深护。恁禁得、摇荡真圆,银塘连夜雨。

菩萨蛮 其十五 颠倒韵伯兄大千侄阿莲同作

小姑村映青溪晓。晓溪青映村姑小。家是就矶斜。斜矶就是家。返舟莲棹远。远棹莲舟返。侬识旧娃宫。宫娃旧识侬。

依仁晚道

踯躅开山路,傍昏未即安。柳疏斜影度,鸦老暮枝寒。客过云空驿,舟停棹一竿。草萋添晚翠,蝉夥沸晖残。征马后先逐,荒村烟火团。漫嗟风景暮,饶得水云宽。

巫山高

巫山长,淮水深。我有远心,末由以南。巫山高,淮水浅。沙口舟长棹尾短。我欲褰裳涉之,疾不治缓。会稽无人,靡视睍睍。长镵归来,刬巫山断。

呈敬寺某大师二首 其一

稻畦忽秀一枝莲,此刹重开岂偶然。吹盏幡风心不动,落残花雨法无边。黄昏也肯烧猪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如来门外汉,不须参我赵州禅。

呈敬寺某大师二首

稻畦忽秀一枝莲,此刹重开岂偶然。吹盏幡风心不动,落残花雨法无边。黄昏也肯烧猪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如来门外汉,不须参我赵州禅。转语曾无慧舌根,空陪杖履积晨昏。清泉白石如如坐,圆觉维摩可可言。在己一心成犀壁,与人半偈锁猴猿。压腰金带他年重,输却兹山镇寺门。

馨吾王君,于壬寅年造新宅市东静地,落成赋移居诗嘱和,次韵奉寄四首 其三

弃材只有老烟梦,宠辱无心气自和。宿学犹如伏枥马,新才好似扑天鹅。一年风月宜人少,百代诗文厌世多。安得清秋明月夜,棹舟携客学东坡。

京中春日有作 其一

紫陌春雷走钿车,柳阴深锁馆陶家。人间瑶草难为佩,天上琼枝尽作花。有酒终浇赵州土,多金惟买越溪纱。昔人行乐今人笑,玉树流光起暮霞。

二月廿七日集沈祠文肃公生日 其二

潭上祠堂拜此辰,傍祠潭水碧鳞鳞。石城作里崇遗爱,嘉树成阴表好春。寂寞庙廊虚一老,轮囷肝胆向何人?赵州浇酒平生感,斜日沈吟忽满身。

京中春日有作

紫陌春雷走钿车,柳阴深锁馆陶家。人间瑶草难为佩,天上琼枝尽作花。有酒终浇赵州土,多金惟买越溪纱。昔人行乐今人笑,玉树流光起暮霞。草色云容今古同,春情似絮惹晴空。千株苑树有新绿,十里宫墙无故红。金策赐秦成已事,连城输赵定谁功?无人解作援笳者,入塞愁声倚晚风。

答叔子二首 其二

京华憔悴望还山,未办平生白木镵。病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文章误尽心空呕,餔啜勤来口不缄。绝倒厚颜叨薄俸,庐陵米与赵州衫。

往昔续六首 其六 东郭门

往昔居会稽,吾爱东郭门。吾家在城内,船步近沈园。出门访亲友,棹舟发清晨。东行十许里,残山有箬蕡。既过皋埠市,乃至樊江村。名物松子糕,记忆至今存。烧饼重双酥,其价才二文。水程三十里,春游正及辰。待得缓缓归,天色近黄昏。遥望城门口,薜荔如层云。

过恶溪

龙王庙畔已啼乌,恶鳄溪头又雁呼。去水将愁供浩荡,乱山如梦入模糊。荒凉宿草新碑字,蹭蹬高阳旧酒徒。落日西风莽回首,孤舟一棹过黄垆。

评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李峤撰。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一生,前与王勃、杨炯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殁,遂独为文章耆老,为学者取法。《评诗格》一卷,最早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陈振孙云:“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伪托之迹显然。就现存内容而言,其与《文镜秘府论》所引崔融《唐朝新定诗体》颇多相同,如“九对”、“十体”者,均为两见。崔书又有“六犯”者,为今本《评诗格》所无;而陈氏所云其引及王昌龄《诗格》者,亦不见于今本《评诗格》。由此可知,此书乃后人杂抄崔融等人《诗格》而成,因李峤文名颇盛,而崔氏等人先已下世,故托名于峤。此书内容亦早有散佚,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春明退朝录

笔记。北宋宋敏求(1019—1079)撰。三卷。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赐进士及第。历任馆阁校勘、编修官、龙图阁直学士。曾参修《唐书》,私撰唐武宗以下六朝实录,有《唐大诏令集》传世。上、中、下三卷。成书于熙宁三年(一○七○)。作者先庐在春明里,每奉朝退食,即撰辑见闻,故以名书。今存《百川学海》本、《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历代小史本》、《从书集成》本。解放以后,有中华书局一九八○年点校本。本书属于历史见闻类的笔记。

阴证略例

内科著作。元王好古撰。一卷。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 (今河北赵县)人。通经史,好医方,先学医于张元素,后师李东垣,官本州教授。撰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故集前贤有关学说,附以己见,于宋端平三年 (1236) 撰成此书。书中叙述阴证,首列《内经》 的阴阳脉例; 次列张洁古及王氏的内伤三阴例; 再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祗和诸例。各证之后,间附药方,审证用方颇有条理。书末附“海藏治验”为王氏验案。本书有证有药,有论有辨,对阴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鉴别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奠定了阴证学说的基础,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有 《济生拔萃》 本,《十万卷楼丛书》本。

医垒元戎

十二卷。元王好古 (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 (今河北赵县) 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书。此书序中作者自称: “良医之用药,独不若临阵之用兵乎。”故名。此书成于至元二十八年 (1291),后原稿亡佚,经追忆十得七八,重新辑成此书。书前自序题丁酉岁,盖此书重辑于元初,重刊于元贞三年 (1297)。书中以十二经为纲,论述病证以伤寒为主,附以杂证。其学术渊源,大旨宗仲景之学说,而参以张元素、李东垣之说,选方采用 《和剂局方》,与朱震亨大同小异。如半硫丸条下注云:“此丸古时用,今时气薄不用。”用药选方十分灵活,讲求斟酌变通,既详且慎。治病主张“随脉察病,逐脉定方”,对伤寒杂病论述比较全面,用汗、吐、下三法准确灵活。此书中还论有王氏自订验方多条,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经后人节录整理为一卷本,刊于 《济生拔粹》、《东垣十书》等书。有明嘉靖二十二年 (1534)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济生拔粹》本。

1 43 44 45 46 4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