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

轶事小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三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均有著录,《宋史·艺文志》不载。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云:“秘阁有《古笑林》十卷,晋孙楚《笑赋》曰:‘信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 ’《笑林》本此。”王利器据此认为该书赵宋时尚存,唯卷帙由三卷扩充为十卷,或有后人附益。(《历代笑话集》)今有清马国输《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鲁迅辑其佚文二十九条,载《古小说钩沉》

莲子居词话

清吴衡照撰,4卷。吴氏论词,重在文字与音律的关系上面,认为词的兴起,先有文字,然后宛转其声,以腔就辞;后来传播通久,音律确然,继起词人以辞就腔。由于古之作者皆善歌,故制辞度腔时对于字的平仄多少可以变化,只要与音律无碍即可。今则歌法失传,音律不明,故词家运辞,兢兢于尺寸不易之道。这种观点,颇有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以词调同而体不一的现象;同时,吴氏关于词先以腔就辞,后又以辞就腔的说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吴氏论词,较为推重姜白石、张玉田,与浙西词派观点较为接近。他很重视词的醇雅,强调学者于雅俗正变之理是不可不辨的。他又强调音律、字面、过结、写景诸方面。吴氏对北宋词亦较重视,对苏轼、张子野、柳永、秦观、周邦彦都能予以好评。其对苏辛词之比较,以为犹诗中黄山谷与苏轼的关系,这主要是着眼于苏词之“大”,认为苏轼之“大”,姜白石之“高”,都是不可学得的。所论重在“写景之工”和“抒情之妙”,对词的起结、过换、衬帖等填词技法比较注意,可资参考。作者评定宋代词家优劣、折衷古今观点异同,比较稳妥圆通。在校正词律、考订词韵方面,对万树《词律》也多所修正和补充。今有退补斋刊本,收入《词话丛编》中。

日录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 调践履功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为笃实纯粹君 子。提出“心本大虚”的命题,主张以“明德”为本,通过 静中涵养功夫,克己复礼,收敛此心,以得本心。“人苟 得本心,随处可乐”,“真趣悠然”。今有清道光乙未 (1835)重刻本,附于《康斋集》。

传信适用方

二卷。宋吴彦夔(生卒年不详)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入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1180)。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载治诸风、治感风中暑、治气疾及心痛、治脾胃、治瘴疟、治痰嗽、治吐逆、治泄泻下痢及补益、治眼目口鼻、治脚气等方药;下卷载治痈疽疮疖,小肠气淋疾,痔漏便血秘涩等疾,治杂病,治妇人众疾,治小儿众疾,治汤火虫蛇所伤、骨鲠竹刺等,解诸毒救危死及诸汤等方药,并附夏子益治奇疾方三十八首。此书所录皆经验之方,信实可用,其中如“八味圆问难”一条,详辨药品产地、制法、用量及品性等,深得制方之旨。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亦借鉴了此书内容。书中有些方药流行于今,已成为成药。有《四库全书》影抄宋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当归草堂本影印。

元儒考略

四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明万历年间 (158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为人正直纯厚,好周敦颐、二程之“濂、洛之学”,于理学颇有研究,著有《冯子节要》、《冯少墟集》、《古文辑选》等。《元儒考略》记元代诸儒事迹,各为之传,所记以元史儒学传为主,兼采其他史料附益,广考博引。各人之传,详简不一,大体以学术高下为准,以致体例不太统一,且姓名也多舛误。但元儒事迹及著述传世不多,冯从吾之《元儒考略》尚可见元代儒林学界概貌,是研究元代思想、学术的重要资料。该书现存明万历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 (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师。授左春圬左谕德。辞不就职,归里后,以读书授徒终志。著有《康斋集》。其集初刻于江西抚州,因岁久早已不存。后有弘治七年 (1494)江浦吴泰刻本,正德十年 (1515)彭杰刻本,嘉靖五年 (1526)林维德刻本,此本乃崇祯五年(1632)江南提学副使陈维新所刻。凡十二卷。分为诗七卷,奏疏、书、杂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目录一卷,跋、赞、铭、启、墓志、墓表、祭文一卷。其诗自永乐八年 (1410)至正统六年 (1441),皆以年编次,内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东游稿》、《适闽稿》、《东游饶川稿》等诸集。而所注某稿止此之后,又有附赘之诗,亦以编年续入。其人,颇好自我标榜,不仅替权臣的年谱作序,还屡称梦见孔子、朱子,或孔子来访,其妻亦称梦见孔子相访,因而颇受世人诋毁、讥讽。然吴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功未可以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洸漾恣肆之谈。有些小诗,如“风来夜帎寒,云宿晓窗雨。旅思共秋生,遥思故山侣”(《秋晚》)等,皆写很清新,富有情致。有明嘉靖、崇祯刻本存世。

禅门章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禅门章》一书,是为诠解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释禅波罗密篇是智顗大师于建业瓦官寺说讲, 大庄严寺释法慎记录整理成书,有三十卷。后来章安、灌顶治定为十卷,并在题记中言称:“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在其标目中,有释第二卷,释第三卷,皆为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并总汇众生根性间纯,知见偏杂而论禅门章法。可惜的是,该章只诠解至释禅波罗密卷三,分别前方便中验善根性而止,此后无文,显然是佚失了。唐贞观年间有日本僧人最澄录传于日本,至唐会昌法难后,中土遂佚。元明以后,《禅本章》经千年久佚,才由日本万里归来。现仅存一卷。此书由于久佚失传,鲜为人知,故在教界影响不大,在社会上知其者就更是甚微。现见载于续藏经本。

戴施两案纪略

本书(一册一一六面六九、六○○字)合刊「戴案纪略」与「施案纪略」为一书,因题曰「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撰。作者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清同、光间,设教乡里垂四十年。当弱冠时,适值彰化戴潮春事变,亲见其事。光绪十四年,因办理清丈未协激成彰化施九缎事变,亦属耳闻而目接。后至二十一年割台之后,台民拒守,并尝与其事。对此三事,均有撰述;除本书合刊「两案纪略」外,并有「割台记」一种(已刊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此外,着有「瑞桃轩文稿」及「诗稿」等书。「戴案纪略」分三卷:上、中两卷仿编年「纲目」之例,自起事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记述;下卷则纯属附录性质,将有关文案「录而附之」而已。「施案纪略」一卷,亦属编年体裁。「自序」有云:『惟九缎明系围城三日,罪同叛逆;欲大书特书「反」字,何以成信史!又系清丈激成事端,若不曲笔,如公论何』!末附「周华仲广文遭乱记」,记「施案」中一罹难者。

钟吕传道集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题钟离权述,吕岩集,施肩吾传。全书分十八论,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方式、效验等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该书首论真仙。谓人有生老病死之规律,唯修持仙道,可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 阴阳相杂者人也。唯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而脱质为仙也,收入《道藏》第一一六册。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之一言。何也。心也者。万法之体也。华严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首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西山群仙会真记

题施肩吾撰,李竦编。道教经书。五卷。简称《会真记》。施肩吾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进士,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于北宋。据自序说,全书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演说玄机,发明钟吕太上至言。此书与题施肩吾编撰的《钟吕传道集》内容基本相同。书中引《太上隐书》、《西山记》、《灵宝内观经》、《通玄经》等多种道经及葛仙翁、阴真君、吕真人等语录,论说炼养内丹之法,主旨依据《参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脱之功。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为《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卷三为《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卷四为《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为《錬法入道》、《錬形化气》、《錬气成神》、《錬神合道》、《錬道入圣》。系道教内丹比较具理论系统的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憎鹃

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鸟中比曾参,传诵人皆识。又闻驯化雉,翔集在咫尺。陌上随行车,饮啄自朝夕。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游魂化为鹃,物理固莫测。一身尚羁旅,羽毛亦虚饰。生雏百鸟巢,蝼蚁竟饱食。春风口流血,有恨啼不息。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岂不思南归,奋飞摧短翼。何如雉与乌,飞鸣随所适。

杂诗 其三

吾闻上古世,纯默澹玄始。太和渐以散,皇纲荡无纪。皓皓白日内,昏风忽然起。生人无常遘,致福岂在已。马以一鸣斥,凫以不鸣死。生者岂必鸣,鸣者岂不生。所以贤达人,顺时复安贞。嗟彼倏与忽,无乃营神形。

哀江南 其十七

吴王鸡坛雄,崛起树赤帜。学术虽非淳,才气岸然异。里人兴义兵,共推季子智。攘臂事从戎,空拳当铁骑。始愿岂捐躯,临危勇就义。头颅姜竿悬,巾帻俨未坠!生乎苦好名,一死庶无愧!

题沈华父送行诗卷

孟阳索吾锦,景纯夺吾笔。老我叹才尽,秀句吐不出。东阳有行卷,展玩已盈帙。乘雁岂为多,买菜复求益。嗟君乃佳吏,家世本经术。一从冠惠文,不肯事佔?。贞廉啮苦檗,和劲调玉瑟。簿书谢嚣尘,车马动行色。君如击水茝,我似退风鹢。出处两忘言,黄花秋淅沥。

饮玉泉二首

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垂虹名在壮神都,玄酒为池不用沽。终日无云成雾雨,下流随地作江湖。坐临且脱登山屐,汲饮重修调水符。渴吻正须清冷好,寺僧犹自置茶炉。

齿落词

己卯至庚辰,仲夏晦之暮。吾齿右排上,一齿脱而去。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年籥惜不返,日驭走为蠹。唇亡得无寒,舌在从何诉。辅车宜长依,发肤可增惧。不须考前古,聊且为近喻。有如云中雨,雨散绝回顾。有如枝上叶,叶脱难再附。白发非独愁,红颜岂私驻。何必郁九回,何必牵百虑。开尊复开怀,引笔作长句。

金刚随机无尽颂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颗明。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我人消息尽,忘躯失却命。参方不遇人,却乃成心病。善道自然生,万里体中行。慈悲兼惠施,念念我无能。暖律潜消冻,万国春风动。柳上一声莺,唤醒轮回梦。春池夜长萍,浮生岂暂停。解说千古事,到老也无成。但知行好事,好事不如无。金刚元是铁,秋至雁衔芦。莫要问前程,何方不现成。动用语默处,不欠一微针。

乐通神明

世治兴和乐,阳来符正声。纯能格天地,幽可逮神明。协气流无外,灵心识太平。九歌人鬼享,八变地祇迎。翕纵多祥集,欣欢万祉生。须知勋德大,圣作掩英茎。

送彭宪副进表赴京

纯皇丰芑赓歌日,御史大夫初改秩。入关多士动云浮,豪迈几人亲入室。先生纯孝旧闻名,蹴雪趋朝执辔情。二年梦想空驰恋,越水吴山偶相行。一朝独复朝天去,延颈吾人观赤帜。经纶自捲还自舒,进退从容有馀地。

1 43 44 45 46 4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