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词

陈亮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注云:“《外集》皆长短句。”《宋史·艺文志》亦著录《外集词》四卷。今传《龙川先生文集》、《龙川文集》俱作三十卷,其中卷十七收词,阕数各本不一,最多者为30首,有明嘉靖史朝富刻本、明龙川书院刻本、明万历王世德刻本、明崇祯邹质士刻本、清同治退补斋刊本、清同治应宝时重刊本、清光绪崇文书局刻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亮集》以退补斋为底本,其卷十七收词74首,其中44首系据他本辑补。单刻本《龙川词》则多作一卷。明抄《宋五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抄《典雅词十四种》本、清刘喜海辑《宋元人词》本、知圣道斋原藏《南词》本、《佳趣堂书目》著录本,俱作《龙川词》一卷。《宋六十名家词》本则作《龙川词》一卷《补》一卷,其正集一卷与明抄《宋五家词》本编次皆同,而《补》一卷系从《花庵词选》中辑出;《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龙川词》一卷《补》一卷,俱从《宋六十名家词》本出。《别本结一庐书目》、《知圣道斋书目》著录《宋元人小词》本、今传赵氏小山堂抄本、《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本,俱作《龙川词补》一卷。《全宋词》本、夏承焘校笺牟家宽注《龙川词校笺》本、姜书阁《陈亮龙川词笺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俱收词74首。姜注本分三卷,上卷为编年词,下卷为不编年词,《拾遗》一卷系据《全宋词》增补。

京城古迹考

清励宗万撰。励宗万,字滋大、号衣园,直隶静海人。康熙六十年(1721) 进士。是书为他奉乾隆帝命,对北京古迹作了一番调查后写成的。书不分卷,是将北京划分为东西南北城四区加以介绍的。共列东城的东岳庙、碧霞元君庙、宋仁宗篆书针炙经石刻、于少保忠肃祠、泡子河、吕公祠、月河梵院,南城的万柳堂、三忠祠、鱼藻池、天庆寺、崇真宫、丰台、晋阳庵、报国寺、昆庐阁、三忠祠,西城的团殿、白塔寺、弘慈广济寺、元佑圣王灵应庙、护国寺、鹫峰寺、天宁寺塔、慈寿寺、土城、元福宫、万寿寺、高粱桥、卢沟桥、题应寺、圣感寺、元灵福寺、寿安寺、潭柘寺、戒坛寺,北城的石鼓、文丞相祠、彝伦堂古松、定武本《兰亭序》、延祐二年进士题名记、唐火神庙、莲花池、古墨斋、满井、古蓟门等46处,每处先引证前人记述,再叙当时目睹情形,记录了 “向时名迹,或升为禁地,或湮为荒野,或变迁于兵燹,或埋没于尘嚣” 的种种景况。有的则不但叙古迹的沿革,且辨史传的正误,如团殿条,参证多种史书,确认团殿是金章宗为李宸妃建的添妆之所,就是不但与北京史地有关,且与帝王和后妃生活有关的考证文字了。是书196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标点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排印此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太原、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各地的城池、宫室、郊庙、都邑及建置年月和事迹。此书为《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此书“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此书的编纂宗旨,据作者之甥徐元文序文,是有感于明清朝代的兴替,思以济世安民,“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这与作者经世致用的一贯主张是相一致的。阮元序文称《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均为未成稿,且卷帙繁浩,传抄多有脱误,该书则“不似《肇域志》之烦矣。”评价说:“宁人顾氏,崎岖南北,所考山川、都邑,城郭、宫室,皆出自实践。当先生盛游之时,尝以一骡二马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土民,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郡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经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有遗忘,则又发书而熟读之,其精审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价说:“征引评核,考据亦颂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该书第12卷中所录邺城资料,全卷皆录自明嘉靖《彰德府志》第8卷之《邺都宫室志》,而《邺都宫室志》则出自宋代《相台志》,为目前所知有关邺城的最重要的史料。此书版本有抄本及刊本多种。1984年中华书局以嘉庆十三年(1808)采贤堂刊本为底本,参校以《槐庐丛书》三编本、《碧琳瑯馆丛书》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出版点校本,书末编有地名索引,是目前较好的普及本。

贤博编

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刚正的记载。如富家监生拜县丞,杭州太守娄志德,乡会试考官以题目坐讥讪得罪,上虞进士叶经自称出寿昌等。有万历黄应台刻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唐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斋醮仪法,用于醮祀上清仙箓、灵宝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秘符、正一盟威箓等道教符箓书中出现的神真仙灵、将官吏兵、玉童玉女等大小神灵,旨在「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外消灾厄,内镇五脏,使人早成神仙。其醮仪程序有设坛、斋洁、入户祝、发炉、出灵官、请官启事、送神真、小户祝、醮后诸忌等十三节。从本篇醮仪中可见隋唐道教所尊奉之主要神灵和符箓:第一设立坛位, 第二洁坛解秽, 第三入户祝, 第四发炉, 第五出灵官, 第六请官启事, 第七送神真, 第八敕小吏神, 第九内官, 第十覆炉, 第十一送神颂, 第十二出户祝, 第十三醮后诸忌。从设坛位开始,中经请神送神直到醮后诸禁忌都有明确规定,从中可见唐代道教醮仪的一般情况。 此书为作者编录整理的道教坛醮著作,对研究唐道教斋醮仪式有一定参考价值。

修丹妙用至理论

修丹妙用至理论,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炼丹理论及丹法,分为九篇。其篇目依次为:卦气、火候、药诀、正疑、甲庚、五行、药证、具用、九转。大略谓安立坛室炉鼎及炼丹火候,皆须模仿天地造化,万物生成运转之象数。又强调铅汞药物非世间凡物,乃出于天地之先。真铅与真汞相亲,阴阳交合,金丹乃成。其炼制以三年为期,一年为小还丹,二年为中还丹,三年为大还丹。书中引用张果、刘海蟾之语,兼涉内丹。

道德真经注疏

原题顾欢撰,实误。蒙文通考证疑本书是唐开元间陈廷玉《老子疏》。但其中两引“陈曰”,均见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或后人掺入,或本书为宋人所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引《老子》注释22家,即河上公、严遵、何晏、郭象、孙登、罗什、卢裕、顾欢、松灵仙、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唐玄宗、《想尔》、陈象古、王玄辩和李荣。除严遵、李荣、成玄英已见前说以外,仍有不少属于佚文。

唐叶真人传

宋张道统撰。道教传记。一卷。前有宋理宗淳祐时(1241-1252)马光祖序。本书为唐代道士叶法善传记。叶法善为唐玄宗时著名道士 以道术高闻名于世,《旧唐书》有传,《太平广记》卷二十六也载其事迹。唐玄宗曾拜其为鸿胪卿,封越国公,卒后赠越州都督。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致虚见素法师,宣和二年(1120)加封灵虚见素真人。书中既有关于叶法善的神话传说,也有史实,为研究道士叶法善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洞玄子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每称“洞玄子云”,洞玄子亦不详何人。此书向不见于著录,未知成于何时,中国亦素无传本,仅见于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廿八,故清叶德辉断其为“北宋以前古书”,并自《医心方》录出,“手校付刊,以存古学”。其大旨与《素女经》、《玉房秘诀》相类,亦言所谓“阴阳秘道”,即房中之术。所传“教胎”之法,颇与现代医学吻合;又胪陈交合三十式,叶氏以其为“后世秘戏(图)之滥觞”,则似有未确。有《双楳景闇丛书》本。

新序

刘向撰。原书30篇,《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隋、唐史志均作30卷。至宋代原书已残,由曾巩重新辑成10卷,即今传本。其书取材于先秦至汉初经史诸子书,内容时限起自舜、禹时,讫于汉初。篇目分为“杂事”(卷1至卷5)、“刺奢”(卷6)、“节士”(卷7)、“义勇”(卷8)、“善谋”(卷9、卷10),共165条。卷3末“邹阳上书”、卷7末“苏武”、卷10全部11条,共13条为汉代材料,其余记先秦事(据《汉魏丛书》本统计)。刘向主旨是取古书嘉言善行材料为宣扬儒家道德服务。从书中内容看,由于取材来源驳杂,故事与说教不合,所叙史实与其它史传也不合,故不能作为经史著作看,只能归入小说。刘向叙事情节极简略,却偏重议论。有意义的故事集中在“杂事”、“刺奢”中,如卷1孙叔敖见两头蛇、虎会谏赵简子,卷2无盐女,卷3乐毅、邹阳、燕惠王往来书信,卷5叶公好龙,卷6卫灵公论宛春等。传世版本主要有《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清人卢文绍有《新序校补》1卷,收入《抱经堂丛书》。清人王仁俊辑《新序佚文》1卷,收入《经籍佚文》。今人马达撰《新序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茅亭客话

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送石棋盘醉归分韵得边字

一雁不渡海,衔芦列青天。孤疏怯走壑,远赴百道泉。结交贵日广,不广空壮年。抟沙固易散,投漆固易坚。所以日共饮,山花列秋筵。道士黄石孙,亦解供酒钱。初游濮阳家,再醉康乐前。却看仙人棋,危石如平田。山风子声寂,洞日瓢影悬。归来忽自笑,我岂非谪仙。更唤酒杯入,健倒东篱边。摸索溪石白,莫嗔我欲眠。

闸上二首

舒啸孤怀壮,天风荡杳冥。草枯秦地白,云尽鲁山青。闻道尊庄子,沽杯候野亭。平生辛苦事,须信此行经。白雾都收尽,青天无片云。候船车衮衮,辞树月纷纷。纱帽当垆妇,兜鍪出塞军。不愁书寄少,鸿雁动成群。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五

郁盘舒栋宇,峥嵘侔大壮。拱木诏林衡,全模徵梓匠。千栌绮翼浮,百栱长虹抗。北去邯郸道,南来偃师望。龙首载文㮰,云楣承武帐。居者非求隘,卑宫岂难尚。壮丽天下观,是以从萧相。

帝王所居篇

崤函惟帝宅,宛雒壮皇居。紫微临复道,丹水亘通渠。沈沈飞雨殿,蔼蔼承明卢。两宫分概日,双阙并凌虚。休气充青琐,荣光入绮疏。霞明仁寿镜,日照陵云书。鸣鸾背鳷鹊,诏跸幸储胥。长杨飞玉辇,御宿徙金舆。柳叶飘缇骑,槐花影属车。薄暮归平乐,歌钟满玉除。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其二

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赠庐山老居讷

讷公匡庐老,诗句整以雅。标韵乐天淳,不肯外礼假。所居远城市,绝俗就闲暇。岗崖道路恶,亦为佳客下。余虽昔所闻,相见今乃乍。爱其语言好,超绝忽世跨。马舁就其居,灯火共清夜。惜不见其壮,已老吁可讶。高才可施用,售世嗟无价。临别更何论,共是忘言者。

北山园山石为形势买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抱作恶赋诗以纪郁郁

素志薄利禄,壮年荣林丘。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梅坞夜月乱,松冈晓风飂。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磊块质伟特,嵌空神雕锼。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练浮。曳杖日以乐,纵怀吟无休。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不念溺所习,竟为前哲羞。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甑堕虽不顾,璧归犹冀收。

为布金寺僧慧鉴作呈赵守

老树槎牙记佛庐,露啼蛩吊百年馀。鼎新堂殿谁为此,壮观林泉我弗如。身上无华惟布缕,盂中舐味祇山蔬。野僧勤瘁能如许,罪或无多乞赦除。

七星山

乘兴上东山,天风拂壮颜。七星连地脉,一窍透天关。玄鹤何年去,丹炉尽日閒。我因厌尘俗,到此不知还。

1 43 44 45 46 4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