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少参嘉会抚徭通峡韵先是嘉靖乙酉予在浔与杨兵宪文瑞议雕剿峡贼闻者悚慄惟杨与鄙意合力主之仅戮九人馀悉抚定群蛮震慑愿附籍输税告乞通峡军门乃敕予檄商舟通焉盖自韩公通峡至今六十馀年矣
昔年旟旐敝江来,正是潜师破贼时。小警能令鱼鸟畏,三驱不致犬羊疑。官储赋倍春郊辟,蛮峡船通夜渡迟。却忆筹边风月夜,蚍蜉撼树笑予痴。明明凤诏临边日,闪闪霓旌出镇时。客舫鱼盐通绝险,鬼方雷电破群疑。城连青嶂市应小,瘴带黄茅霜却迟。昔衽弓镖今革面,信渠灵变未全痴。
国香慢 曩寒岁戊午梅畹华君奏技沪滨,蕙风师屡有所作,今复重来,赋此为喤引
倦倚书帏。任南枝绕遍,总负春归。华年暗惊弦柱,何况天涯,瘦损东风词笔,问谁似何逊年时。鸾云伫消息,一霎尊前,对影凝姿。海珠明有定,费星沉雨过,多少相思。似闻幺凤,说与珍重芳期。一曲紫云回也,办髯公百幅乌丝。■■■■■,倘许师雄,同醉琼卮。
栎园姨翁幽楼久矣忽走京都人咸以宦情疑之余独知其不然也既而为荆川先生请谥朝奏疏夕报可客复有进议者曰『此时陈乞一荫得旨如寄耳』嘐然曰『吾驰走黄尘为先公易名两字耳今幸邀主恩归报家庙安能更贪羁绁为故山猿鹤笑耶』飘然策骑归逍遥林下余窃怪向之疑者真以腐鼠意鹓雏也记之以诗得转韵四十八句
中丞骏誉馨兰芷,一代文章推正始。致身霄汉更夷犹,敛手经纶综百史。晚扫鲸鲵靖海尘,扶桑清晏豁疏襟。大星空伴忠魂赏,光焰何曾敌铄金。圣明旷世搜麟凤,蠹简残编百朋重。四部兼麈丙夜观,八编特赏经时总。李牧功名异代思,贾生筹策文孙用。日月昭回冥漠光,风云掩映缥缃动。落落名孙饶祖风,赐书千卷寄雍容。歌凝鸾凤歌箫碧,醉怨棠梨落藓红。奇文弱冠人传诵,侠窟骚坛争引重。潘岳家风首述诗,陆机世得先陈颂。千里孤装触雪行,不求身贵谒公卿。清评曾向清时吐,名世真儒伫易名。圣主从前劳寤寐,览书未半催宣赐。不用词林旧例沿,云章亲定襄文字。问俗方求乐毅孙,披文亟录端明裔。岂知骨性自烟霞,冥鸿早巳飘然逝。松桂浓芬满旧山,酒轮茶臼掩柴关。肯将马灯尘千斛,换却渔竿水一湾。幅巾东路秋莼美,惟有狂吟颂天子。傲骨难投世网中,才名不藉家声起。家庙焚黄享礼成,不嫌野服拜明纶。从来相业山中事,衣白何妨是散人。
革除遗事
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七人;四、死难列传,记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练子宁、铁铉、卓敬等四十六人;五、死事列传,记耿炳文、高巍、马宣等十三人;六、外传,记王钝、郑赐、黄福等九人。
目经大成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括诸药外治章; 中卷各论,论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症;下卷类方。此书对眼病症状及治疗学均有发挥,此如《龙木论》将内障分为二十三症,《目经大成》则由博返约,最后归结为一。又如古人在内障一症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黄庭镜明确地申述了内障的病症,并分别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疗学上,附有眼病方剂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药十九方。书中又介绍多种手术方法,将内障针拨术总结为拨眼八法(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完璧);对于眼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术前后的处理也有说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绍并附图形。此书今有清刊本3种。1818年由黄庭镜之孙再刊,更名《目经大成》有清刊本4种。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久已散佚不全,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五百二十卷,但缺治平四年四月至熙宁三年三月、元琇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及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和徽宗、钦宗两朝。南宋杨钟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曾取李氏原文,而改编年为纪事本末体。黄氏取杨著加以拾补,卷一至卷二补治平,卷三至卷七补熙宁,卷八补元琇,卷九至十六补绍圣、元符,卷十七至五十一补建中、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卷五十二至六十补靖康,并兼附考证。其中或已为杨氏删节者,则考证他书有关资料排比分注,所用史料皆宋、辽、金三代正史,颇可征信,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拾补》出,始见《长编》之旧貌。参加辑注者有黄以周、王诒寿等,由秦湘业复加勘校总成文。有光绪九年(1883)浙江书局刻本。
泰泉集
十卷。明黄佐 (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学者称“泰泉先生”。及其他著述凡二百六十余卷。生平著作宏富,有《泰泉集》、《乐典》。佐文章衔华佩实,足以雄视一时,其诗谈吐冲和,颇见研练,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泰泉集》初由黄佐门人李时行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刻,其稿乃黄佐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时自定。凡十卷,前有屠应峻、林云同、薛应旂序。此外,万历年间,其嗣子在中、在素、在宏又重新编辑刊刻行世,署名《黄文裕公泰泉先生集》,凡六十卷。此集前载隆庆五年(1571年)制诰文,以及张璧、陈绍儒二序,后有其门人欧大任跋。现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存世。
法帖刊误
书法著作。北宋黄伯思撰。二卷。黄伯思为北宋著名学者,著有《东观余论》。在此书以前,著名书法家米芾将《淳化阁帖》加以鉴定。一一评其真伪,为鉴定自古以来法书真迹奠定了基础。但米芾多以意断,考证不够。伯思取芾之所定,重为订正,以成此书。前有徽宗大观戊子(即大观二年,1108)自序。知此书作于此年。自序说,米芾疏略甚多。或伪迹甚著,而不觉者,如李怀琳所作《卫夫人书》、王羲之《阔别稍久帖》之类。有审为伪而评不当者,如知《伯英夫人诸草帖》为唐人书,而不知乃书晋人帖语之类。有评虽当,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如以田畴字为非李斯书,而不知乃李阳冰《明州碑》中字之类。有误著其主名者,如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即诸葛亮书之类。“其论多确,其他亦指摘真伪,率有依据。”(《四库全书提要》)末有政和中王珍评翰二跋。据跋知伯思官洛中时,观王珍家所藏阁帖而作此书。后收入《东观余论》中。宋人鉴赏精妙当数米芾,黄伯思又以博学精思刊订其误,遂使古代法帖得以流传后世,二书之功也。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而推广之,其书虽嫌庞杂泛滥,然其搜集之功,盖不可没。书中所引杨绘、顾临、周范、李定、司马光、张沂、上官公裕、王日休、王当、黄君愈、颜复、胡伸、王安石、王雱、张纲、孔武仲、孔文仲、陈鹏飞、孙觉、朱震、苏洵、吴孜、朱正大、苏子才等诸家《书》注,均已久佚,赖此书得存其一二。该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六卷,原本久佚,库书从《永乐大典》录出,析为五十卷。惜《永乐大典》所载犹有缺遗,此书旧貌已无从恢复。今存本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此外尚有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清史纪事本末
民国黄鸿寿撰,八十卷,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书多根据《东华录》及私家著述等资料,按纪事本末体例,记载自满洲初起、清初开国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之史事。全书约四十万字,分类排列,每卷一事,每事各祥起汔,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并附有撰者之注释及评论。书中于清代的内政外交,如夺嫡文宗、宗室大臣诸疑狱、政变叛乱、立宪内阁、鸦片战争及与英、法、俄、日之和约等事实均“纂辑从祥,毫无讳饰”。有关法制者计有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官制之改革;文字之狱;严禁朋党;英法联军入京及和约;俄定爱辉、天津、北京诸条约;天津教案;甲武战争及和约、复诏变法;予备立宪之宣示、谕禁鸦片之严厉;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开设资政院、铁路国有政策等多目。书中不称人民抵抗官吏之事为匪为逆,所记史实对于研究清代尤其是清末法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茅亭客话
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竹斋诗余
一名《竹斋词》。词别集。南宋黄机撰。一卷。机字几仲,一说字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主张抗金,曾与岳飞之孙岳珂唱酬,寄词给辛弃疾。此集录词九十八首,编无定例,毛晋以得旧本之先后,陆续付刻而成。《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此外,传世版本还有《续金华丛书》本、《四部备要》本等。黄机词今存近百首,其中有与岳珂、辛弃疾等人的唱和之作,词风沈郁苍凉,如〔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抒写心中的委屈与归隐之意,颇为真切感人。
古今纪要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有别于纪传、编年或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别史类。此书每朝每帝先以事目的方式概述帝王的事功,然后列出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臣僚,简述他们的事迹,并对每人的功过进行品评,如第2卷汉高祖一朝,评张良说:“本战国策士资质,一时最优。”评陈平说:“奸诈小人,……误汉极多,汉初罪魁。”评叔孙通说:“采秦仪制礼、立原庙、进大猾,只谏易太子一事正”。这些史评是该书最值得一读的内容,作者不囿于前代史籍的定论,往往别出机杼,自成一说,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史识。第17卷以下是宋代的部分,每朝臣僚分为策士、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儒学、文艺、隐逸、外戚、宦官等类,所记诸臣事迹较前代为详,但只是客观叙事,而不加品题,这是因为时代太近,是非恩怨难协众意的缘故。但北宋部分记载的某些人物生平可与史传相参考,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提要》称此书“词约事该,颇有条贯”,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陶庵全集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陶应鲲又对康熙刻本进行了增益、修订,计有文集7卷、文补遗1卷、诗集8卷、诗补遗1卷、《吾师录》1卷、《自监录》4卷,共计22卷。《四库全书》即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于王、李、钟、谭余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其实,黄淳耀一些诗文的文学色彩颇浓。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他批评三传以《春秋》有褒贬之说,认为那些以《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为贬恶,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为褒善,以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皆寓意褒贬之人“质诸此而彼碍,证诸前而后违,或事同而名爵异书,或罪大而族氏不削,于是褒贬之例穷矣。例穷而无以通之,则曲为之解焉,专门师授,袭陋仍讹。”又指出汉以来治经者大都“争辩于褒贬之异,究诘于类例之疑”,结果反使“《春秋》大义隐矣。”此论正切中汉唐以来治《春秋》者之通病。又论三传之源,认为《左传》作者的楚左氏倚相之后裔,而《公羊》、《穀梁》则出处不明,因而三传皆不是“亲受经于圣人者”,故“于说经首失其义”。三传之中,只有《左传》“尚可考”。可见黄氏尊经而轻传,尊《左》而轻《公》、《穀》,此与黄氏重史实有关。此书成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现存有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 “四圣”,主张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 “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之旧”,故对《伤寒论》重新加以校订。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为厥阴篇;卷十三为伤寒类证;卷十四为汗下宜忌。卷末附驳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黄氏认为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佚,于是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则由岐伯、秦越人针刺之法变通而来。黄氏论述伤寒运用运气原理,立六经以治伤寒,以六经为纲,从六气首列各经病提纲,然后于各经之中论本病、经病、脏病、腑病、坏病等,并指明传脏、传腑、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制汤丸以疗感伤,以守五味。书中脉法共有八十三章,六经经证以及入腑传脏之里证误行、汗吐下之坏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之类证、汗吐下、宜忌八十六章,共五百三十七章,一百一十三方。黄氏对《伤寒论》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常变,辨其宜忌,更定旧书伪乱。使此书纲目清晰,便于阅览。有道光十二年 (1832)燮和精舍刊本,咸丰九年 (1859) 顺德黄氏刻本。
保健延壽談
(一)關於保健延壽的方法,有不少書籍可供研討。茲爲便於一般人明瞭及採用起見,爰依據最淺近之學理,用最顯明之文字、最簡括之體裁,編成斯册。掛一漏萬,自知不免。 (二)本書内容,可分兩編。上編專論飲食衛生。下編概述一般的衛生。飲食於人體之保養,關係最切,而未為一般人所重視,故特別提出,引起注意。 (三)本書飲食衞生部分所列諸表,多係衞生學家長時期精密試驗之結果。間有為著者根據歷年研究所得編製而成。均足供參考採用。 (四)本問題含義極廣,答案亦極多。本書所列,不過舉其絕對及比較重要者數點。然苟能痛下決心,嚴格實行,定能使人生永康長壽,躋無上之樂境。 (五)保健與延壽之方法,係屬普遍的需要,應作普遍的宣傳。但國中文宣居多,欲期家喩戶曉,勢須賴知識分子積極鼓吹,方有效果。故本書主旨,在先使知識階級明瞭本問題之重要及其解決方法,以便轉輾介紹。且知識階級中人,居國民領導地位,其所負使命,比較重大,對於身體健康,尤有切實注意之必要也。 (六)本書承黄子方、金寶善兩公共衞生博士切實指正修改,並誌感謝。倘更荷讀者糾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一
本书由黃幹南編述 黃悌君校對 陳景山䨱校,共24卷,这是第一卷。黄孝廉幹南世丈,萃六年精力,凡五易藁,成唐千金類方二十七卷,都數十餘萬言,偉哉斯觀。夫易稱方以類聚,疏謂方為法術性行,術性之同者,以類而聚,可云類方之祖。論語言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方取諸近,推類至盡,此亦類方之義。夫醫,仁術也,有術不可無方,有方不可無類。醫術肇自歧黄,遞隋之巢氏病源,而術益演。醫方始自長沙,遞唐之孫氏千金,而方益備。巢氏有論無方,孫氏本巢論而作千金,方術合一矣。惟近世醫師,有愛讀千金方者,輒以有方無類,淄澠淆混,令讀者不知其所以讀,此千金之厄也。幹丈有見及此,爰以巢源之病理,考千金之制劑,合勘分觀,舉綱張目,成此鉅製,用餉後學。今而後孫氏千金有方有類,讀者不病尋檢,其有助于醫林,豈曰小補之哉?且不僅便尋檢已也。龍宫祕義由是而傳,華原仁術因之益顯,此著者之苦心也。抑尤有説,醫為通天徹地之學,必有數十年之極深研幾,復證諸實驗,始可以言著作。幹丈醫學紹自庭訓,醫宗經論,早嵗成誦,壯習舉業,無間研索。戊申、已酉間,同官京曹,竝寓邑館,目覩其斗室書城,强半醫籍,昏燈點讀,目眵不輟,凍筆批評,手鞁屢呵,董生帷園、江泌月燈,殊未足喻其刻苦。時值民政設部,當軸採聲,任以醫職,日訂方案,數輙逾百,理症互證,學厯交資,如是者有年,乃掬其心得,與世相見,猶比于述而不作之先訓,以類方名書,雖曰未作,其功倍勤于作矣。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本书由黃幹南編述 黃悌君校對 陳景山䨱校,共24卷,这是第2卷。黄孝廉幹南世丈,萃六年精力,凡五易藁,成唐千金類方二十七卷,都數十餘萬言,偉哉斯觀。夫易稱方以類聚,疏謂方為法術性行,術性之同者,以類而聚,可云類方之祖。論語言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方取諸近,推類至盡,此亦類方之義。夫醫,仁術也,有術不可無方,有方不可無類。醫術肇自歧黄,遞隋之巢氏病源,而術益演。醫方始自長沙,遞唐之孫氏千金,而方益備。巢氏有論無方,孫氏本巢論而作千金,方術合一矣。惟近世醫師,有愛讀千金方者,輒以有方無類,淄澠淆混,令讀者不知其所以讀,此千金之厄也。幹丈有見及此,爰以巢源之病理,考千金之制劑,合勘分觀,舉綱張目,成此鉅製,用餉後學。今而後孫氏千金有方有類,讀者不病尋檢,其有助于醫林,豈曰小補之哉?且不僅便尋檢已也。龍宫祕義由是而傳,華原仁術因之益顯,此著者之苦心也。抑尤有説,醫為通天徹地之學,必有數十年之極深研幾,復證諸實驗,始可以言著作。幹丈醫學紹自庭訓,醫宗經論,早嵗成誦,壯習舉業,無間研索。戊申、已酉間,同官京曹,竝寓邑館,目覩其斗室書城,强半醫籍,昏燈點讀,目眵不輟,凍筆批評,手鞁屢呵,董生帷園、江泌月燈,殊未足喻其刻苦。時值民政設部,當軸採聲,任以醫職,日訂方案,數輙逾百,理症互證,學厯交資,如是者有年,乃掬其心得,與世相見,猶比于述而不作之先訓,以類方名書,雖曰未作,其功倍勤于作矣。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本书由黃幹南編述 黃悌君校對 陳景山䨱校,共24卷,这是第3卷。黄孝廉幹南世丈,萃六年精力,凡五易藁,成唐千金類方二十七卷,都數十餘萬言,偉哉斯觀。夫易稱方以類聚,疏謂方為法術性行,術性之同者,以類而聚,可云類方之祖。論語言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方取諸近,推類至盡,此亦類方之義。夫醫,仁術也,有術不可無方,有方不可無類。醫術肇自歧黄,遞隋之巢氏病源,而術益演。醫方始自長沙,遞唐之孫氏千金,而方益備。巢氏有論無方,孫氏本巢論而作千金,方術合一矣。惟近世醫師,有愛讀千金方者,輒以有方無類,淄澠淆混,令讀者不知其所以讀,此千金之厄也。幹丈有見及此,爰以巢源之病理,考千金之制劑,合勘分觀,舉綱張目,成此鉅製,用餉後學。今而後孫氏千金有方有類,讀者不病尋檢,其有助于醫林,豈曰小補之哉?且不僅便尋檢已也。龍宫祕義由是而傳,華原仁術因之益顯,此著者之苦心也。抑尤有説,醫為通天徹地之學,必有數十年之極深研幾,復證諸實驗,始可以言著作。幹丈醫學紹自庭訓,醫宗經論,早嵗成誦,壯習舉業,無間研索。戊申、已酉間,同官京曹,竝寓邑館,目覩其斗室書城,强半醫籍,昏燈點讀,目眵不輟,凍筆批評,手鞁屢呵,董生帷園、江泌月燈,殊未足喻其刻苦。時值民政設部,當軸採聲,任以醫職,日訂方案,數輙逾百,理症互證,學厯交資,如是者有年,乃掬其心得,與世相見,猶比于述而不作之先訓,以類方名書,雖曰未作,其功倍勤于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