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 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 (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吹剑录外集

宋俞文豹撰。一卷。文豹有《吹剑录》已著录。卷首有淳祐十年(1250)序,是为成书年。此集卷末载二诗,诗前题辞“有绝笔斯录”,知系晚年之作,其时当在七十岁左右。其书内容较前书庄重、老练。记道学党禁始末甚详,所称韩愈、欧阳修等人“无道学之名,有道之实”。程灏、朱熹“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宏,学非不粹,而动辄得咎,由于以道统自任,以师严自居,别白为非,分毫不贷”,与苏轼等人争辩,所“求必胜而后已”。当然是咎由自取。文笔流畅,语言生动,非前书可比。有《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纲目续麟

明张自勋撰。二十卷,又《校正凡例》、《附录》各一卷,《汇览》三卷。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是书摘列《通鉴纲目》及考异、书法、发明、考证之文,而一一辨正其是非。《校正凡例》列朱熹凡例与刘友益书法凡例,而各著所疑。《附录》备列朱熹论《通鉴纲目》手书十二篇及有关序文,证明其书不但分注非朱熹手定,即正纲亦多出其门人赵师渊之手。《汇览》则列增删正纲的三千六百四十余字,订正分注的四百四十余字,为改正之本。而本书则发明改正之因由。分注不能悉载,《汇览》仅改岁首年号、君名、谥号之类,由于文字太繁,其他所当改者,则散见于本书之中。作者以为义详《续麟》,辞载《汇览》。二者详略互见,相辅为用,可相参阅。

法句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一卷十四品本《法句经》的注疏。卷首先释《法句经》名,然后分明序分、辨正宗分、明流通分三门释疏正文。研究者或谓本疏约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叶,作者可能与摄论学派有关。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敦煌遗书中还有同名《法句经疏》,性质相同。

临池诀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等著作,删繁选要,以成此篇。

笔意赞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承晋斋积闻录

书学论著。清梁巘撰。一卷。本书以语录和笔记体为主,对有关书法的执笔、学书、品评乃至砚墨、印章等均有论述。尤其《名人书法论》一篇,品评历代书法名家,要言不烦,多能一针见血,如:“赵文敏字俗,董文敏字软,文衡山字单。”是书所辑,前有裴(景福)印本序、荷亭的光绪抄本前记,收有《古今法帖论》、《名人书法论》、《自书论跋》、《执笔论》、《学书论》、《砚论》、《印章论》、《杂论》和荷亭《宝晋斋帖跋》。是书体便,以语录和笔记体为主,语气和持论,皆多推敲,用语精审,应是梁本人的论书笔记。

答陶隐居论书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用笔法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那罗延天,请摩醯首罗天,说迦楼罗使者成办世间事法。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

佛典注疏。宋乾道元年(1165)师会述。二卷。是法藏撰《般若心经略疏》的注释书。全书不分目次,依法藏略疏的顺序对心经经义进行广释。书中大量引用法藏疏文并加以发挥。见载于明版诸藏。《般若心经释义》 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

禅宗公案大全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近些年的所谓佛教文化热,很大程度上是禅文化热。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禅的知识,本书编者选出二百则公案,加以简单解说,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法供之式。时必择夫自恣。德乃藉于众僧。僧宝所存。法轮斯在。法轮转处。佛常现前。举一即三。最胜无比。圆音一唱。慈亲已脱于苦轮。锡类重咨。芳轨永贻于缁素。谁无父母。如何弗思。况复垂训殷勤。教令念念常忆。自非观心起行。焉能事理双彰。一字法门。非海墨之所罄。四辈齐奉。岂浅近之津梁。略述五重。用探奥旨。就五重中。又各二番明义。一就事。二观心。初就事释名者。即是盂兰盆。

次李元善求墨韵

君不见深源咄咄惟书空,徒知怪事填心胸。仲将佳制虽点漆,空函竟达非桓敌。又不见绍宗工隶希前人,画腹意与虞公邻。楮陈泓颖摈不用,书法远迨无穷春。颠张画沙有奇悟,藏锋指意谁能嗔。我今老矣心未融,每愁落笔茫西东。蛮笺十样无远寄,窗昏九败尘埃封。凤楼不修紫毫冻,举手只解遮寒风。前贤学书心手閒,杯饮自乐何劳钟。李侯懿子金闺郎,文章艳艳春葩香。银钩铁画亦奇绝,嗜好不羡红楼妆。诗成挥洒每相寄,戈波点画遒且刚。玄香销磨倏无迹,袖手与我同凄凉。知君尚方隃糜给使终有时,我独两鬓萧飒飞秋霜。金銮夜赐记恩宠,玉堂昼步看翱翔。会当倚马挥九制,笑傲何在张君房。廷圭真制散绝今已五百祀,我无佳惠君何偿。诗来急索肯违忤,祗恐邻烛无馀光。墨堪作字字堪煮,徒使我辈偪仄搜枯肠。

书磨崖碑后

汝南昔曾谒公祠,霜日皓冽森英姿。乃今江馆坐牢落,夺目忽睹中兴碑。神明焕若还旧观,义烈凛凛生见之。滞气激起天宇豁,快意发冢挥金锤。生平每为二贤惜,以技掩节公羲之。不阿桓温止殷浩,遗世脱屣终游嬉。平原突兀杲卿死,李唐中叶公能持。政令二贤书不工,只字片楮犹当奇。矧于超出二王笔,冠冕百代书家师。坡仙论书至公止,此本于公又奇至。正笔篆玉藏李斯,出笔存锋兼汉隶。古硬陵轹瘗鹤铭,韵胜韬抉兰亭记。离堆雄峻仅能亚,画赞沈深还栉比。书法至此为绝尘,顿觉诸家异端异。恢宏正大极遒紧,驰骛刚方穷壮丽。万古千秋讨贼心,二十四城忠义气。惜哉岁久颇残缺,苔蚀潮舂寖磨灭。去国几年似者希,沧海遗珠亦奇绝。酒酣对酌虎贲郎,况乃摩挲是明月。断画崭崭屹断金,倔彊常山笔端舌。中间剥泐尚含胡,惨淡中丞面馀蔑。载看激裂壮士肝,意苦时危将泣血。置书勿论抚膺叹,更有何人似公节。忠贞端不负巡远,文字尤令重元结。只今谁识段文昌,世上焉知李希烈!终南太华皆可磨,后人竟莫堕嵯峨。惟馀浯溪青天一片石,照耀邃古驰江河。谁能与世见此不朽业,荡攘邪秽蠲祅痾。再立元气攎浇讹,踵武至德肩元和,九原起公吾其歌。

咏诸葛武侯

南阳诸葛公,隆中卧不起。玄德三顾之,情好犹鱼水。鼎足势既成,出师志未已。炎灰不复燃,大星当营坠。如何建安后,正闰昧前史。紫阳举颓纲,昭烈著汉纪。君臣大义明,书法春秋比。

十一月十四日有感寄江州太守李子威

清朝如此盛公卿,何以摅忠答圣明。数月未收蕲水贼,一时谁散武昌兵。朱门旧邸空文藻,黑夜归舟有哭声。独使状元贤太守,至今犹捍九江城。边报传来实失惊,妖氛独不犯湓城。义兵一日同生死,信史千年托姓名。别戍几人回士马,沧江通夜走公卿。九州尽得如公者,始信文儒有老成。

题出射图

玉门关南百草腓,玉门关北斗兵稀。边头无事马秋肥,将军出射沙尘瀰。一胡据鞍执大旗,翩然前导疾若飞。一胡引弰如附枝,一胡放箭箭不知。后有两胡蹙骑追,侧身拔镞恐镞遗。玉门关城迥且巍,一时士马何神奇。我来塞外按边陲,曾挥此马看君骑。为君取酒尽千卮,醉里争誇战胜归。到今已是十年期,画家所写是耶非,却忆当初亲见时。

一脉泉铭,为中一元禅师作

天地不自私,至宝发山川。谁于黄金岩,得此一脉泉?涓涓成不息,曹溪宁后先?造化亦有待,于师亦前缘。既供香积厨,复灌富阳田。譬彼释氏法,一灯遍三千。泉流愿无竭,灯光永相传。日居而月诸,于亿万斯年。

清明

清明日,大风起。纸钱飞作灰,散落千山与万水。旧坟间新墓,哀哀哭不已。百役转沟壑,首丘宁有几。朝廷自忠厚,恻然念无祀。天下向万城,科条戒乡里。缁黄施法食,县官具羊豕。日昃天暝晦,阴灵集坛所。饮食歆飨馀,似闻相告语。秋冬复继惠,有后竟何似。长林或扫松,荒阡谁挂纸。生者不自给,死者长已矣。因思上世人,未明仙佛理。诸儒动引经,不肯祭非鬼。推思九泉下,著令今代始。从知征战场,饥魂怨千古。

1 42 43 44 45 4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