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箫记
传奇。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主人公霍小玉、李益名字出自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但剧中与紫箫有关的情节出自《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此剧又有增饰。写陇西李益,前朝相国李揆子,赴京应试,与花卿、石雄、尚子毗结交。花卿邀李益过府饮酒,令侍妾鲍四娘侑觞,汾阳王郭子仪孙郭小侯亦在座。花卿见郭小侯所乘骏马,心甚爱之,即以爱妾四娘相换。四娘入郭府后思念花卿,小侯怜之,将她放置别院居住。霍王爱姬郑六娘有女名小玉,拜鲍四娘为师学歌,歌唱李益之词而爱其人。四娘遂从中牵合,使小玉与李益成婚。元宵节之夕宪宗驾幸华清宫,令教坊奏李益新度之曲,叹为才子。李益与小玉等亦至华清宫观灯,热闹中走散。小玉拾得紫玉箫一支,被内监捉住,送入宫中郭妃处审问。郭妃询知是李益眷属,派人护送回宅。后来,李益中状元,奉旨为参军至朔方任职,与小玉分别。吐蕃与唐和亲,李益送公主出塞,又娶徐氏为妾,同受磨难。结果是“尚子毗开围救友,唐公主出塞还朝”。剧情拖沓,曲文好用典故,说白多四六骈语,填塞学问,作者自谓有“秾长之累”。今存34出,不及全剧情节之半。《列朝诗集小传》说,汤显祖死后,其子汤开远取显祖续成之《紫箫记》残本及词曲未行者,“悉焚弃之”。今存明刊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万历年间富春堂本影印。
大人先生传
三国魏阮籍作。作于魏正元二年(255)。虚构一位“大人先生”,不知其姓名与年寿,以万里为一步,千岁为一朝,与造化相推移,不与世同。有世俗之士致函于先生,鼓吹君子立身,当遵守礼法,追求荣华,建立功业,扬名后世。大人先生乃答以天地变化,颠倒反复,世俗君子亦将难保其富贵荣华;又斥责礼法之士处世,犹如裈中之群虱,一旦大火焚烧城邑,则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文中揭露礼法之虚伪,指责封建专制统治“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并预言必将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又谓至人混同是非,听任自然,不避地而处,不以物累身,提倡和光同尘、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赞成隐士遁于山林的做法。后遇采薪者,与论古今盛衰变化,乃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即《大人先生歌》)以抒怀。《晋书》本传载籍曾于苏门山遇孙登,相与商讨终古及栖身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长啸而退,至半岭而闻鸾凤之音响于岩谷间,乃登之啸声。籍归而著《大人先生传》,所言皆其胸怀本趣。文中着意塑造的大人先生,乃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其超世独立、不同流俗、崇尚自由的精神,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而对于封建专制及世俗礼法的抨击,则委婉透露对司马氏统治的不满。明张溥曰:“履朝右而淡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阮步兵集题辞》)近人刘师培曰:“所为《大人先生传》,其体亦出于汉人设论。然杂以骚赋各体,为汉人所未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书画跋跋
三卷。续三卷。杂著。明代孙鑛撰。矿,字文融,号月峰,谥文简,余姚(今浙江)人。万历(1574年)会试第一,累进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南京兵部尚书。是书名为书画跋跋,因先有王世贞书画跋的著作,矿又跋其所跋,故称“跋跋”。体例如同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所列墨迹、碑刻、画各一卷一样,在其跋跋中匡正王氏书中之失不少。孙在跋跋中,墨迹一卷所列自《钟太傅荐季直表》、《右军三帖》等名家大作110条。如“太傅此表正与《兰亭》绝相似,皆是已退笔于草草不经意处生趣。但《兰亭》长,此扁;《兰亭》瘦,此肥; 《兰亭》今,此古。然《兰亭》以骨为肉,此以肉为骨;《兰亭》规矩在放纵中,此放纵在规矩中。其相反处笔意亦正相合”,又如在柳公权的《柳诚悬书兰亭诗文》一件跋跋中跋曰:“诚悬书深,此诗文率尔摘录,若不甚留意,而天趣溢出……绝仗铁腕,败笔误笔处乃愈妙。可见,作字贵在无意,涉意则拘,以求点画外之寡矣。”“惟间有丑怪处,去恶道不远,玩者亦玩其趣可耳。若效之,恐遂成恶札。”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求工于一笔,乃至更求其势,其精、其趣、其韵,以至其法等多有所见。在跋跋中对用笔、穷势、墨彩有众多辨伪和评论,实为书法艺术批评与欣赏的一部重要学术资料之作。该书从成书后仅有抄本,至清乾隆庚申年才有刊行。有清乾隆庚申居业堂原刻本、《四库全书》本。
郁氏书画题跋记
十二卷。续题跋记十二卷。明郁逢庆撰。郁逢庆,字叔遇,别号水西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共有前后两集,前集末有自识说:所见法书名画,积成卷帙,时崇祯七年冬。按崇祯七年是公元1634年,这是前集成书时间。后集未曾指出成书时间。此书内容是郁逢庆所见书画而录的题跋。因此书是随见随录,并不分类,时代与作者也无次序,所以也无法分清其体例特点。书中所录也有一些错误。如赵孟坚所藏定武《兰亭》本“天圣丙寅”一条、“范仲淹”“王尧臣”“米黻”“刘泾”四条的年月日位置,皆与海宁陈氏《渤海藏真帖》所刻楚摹本相同。本来赵孟坚定武《兰亭》本就有范仲淹题,褚模本也有赵孟坚印。由于传写错误,使两本题跋混为一种。又如五字损本文征明题跋,既载于前集第十卷,作“嘉靖九年八月二日”,下注云“详见续集”。但续集第二卷载此跋则作“嘉靖十一年六月二十又七日”。这样同一帖,同一跋而年月日截然不同。还有,前集中高克恭仿米芾《青绿云山》也注“详见续集”,但前集中高克恭名款及“至正戊子吴镇题”一段,续集中反而没有。另外沈周《竹居卷》也说详于续集,但前集中原有徐有贞、文林、吴宽、钱仁夫、秦巘诸人之题诗,与前集所载次序也颠倒。诸如此类,前后多相矛盾。至于前后体例上,如宋高宗画册、梁楷画石、王羲之书扇等皆有水西道人题记,亦即由郁逢庆所藏,但第一至第四卷,每卷尾皆有“崇祯甲戌冬日收藏”题记,核其年月,亦即郁逢庆所自识。总之此书错误芜乱之处不少,但由于其收辑繁富,多可为后世人互资参考。所以仍为《四库全书》著录,此书主要版本有:路有抄本、振绮堂抄本、余家有抄本、八千卷楼有精抄本、宣统三年(1911)顺德邓氏风雨楼铅印本。
画史
中国画评鉴著作。又作《米海岳画史》、《南宫画史》、《襄阳画学》。北宋米芾撰。一卷。主要版本有宋嘉泰刻本、明人翻刻南宋临安陈道人书籍铺本、《说郛》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画品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画学集成》本等。本书标有目录为:晋画、六朝画、唐画附五代、国朝画。其实际内容并没有按所列目录排序,多以收藏之处排,实为随见随记;其间也有一些未见画作,乃随感随录。主要内容是辑录其平生所见名画,从三国吴曹不兴始,迄于北宋。评题真伪优劣,考订谬误,间有介绍画家绘画创作和艺术风格,考论故实服制,叙当时收藏赏鉴风尚,独具卓见,足资后学,被历代鉴赏者奉为圭臬。如其对五代入宋的山水画点评概括精准:“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入暮夜晦瞑,土石不分,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关仝麄(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董源峰顶不工,绝涧危径,幽壑荒回,率多真意。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矾头太多。”不是绘画大家很难有此高见。每记画作详细记录画中梗概,于画题、装裱、印章、纸绢、收藏处等一一录入,实开后世著录之风,被视之为“著录名画之祖本”。
鼠璞
一卷。又名《戴氏鼠璞》。南宋戴埴(生卒年不详)撰。戴埴字仲培,桃源(今湖南桃源) 人。生平事迹不详。书中 “楮券源流” 一条,历陈庆元(1195—1200)、开禧 (1205—1207)、嘉定 (1208—1224)之弊,知其为南宋末年人。此书多为考证经史疑义及名物典故之异同,取周人、宋人同名异物之义,定名为《鼠璞》。全书分条记事,共九十八条。持论多为精审,如论彭祖房中、太公阴谋、苏轼非武王等,皆有见解。论性善恶一条,以荀子之学去其滓而水自清,有裨于后觉,认为荀子与孟子同功,立论颇为新颖。谓诗序丝衣篇引高子灵星之言,知有讲师附益之类,皆确实有据。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论麟趾为衰世之语,过泥序文; 论崖蜜字承惠洪之误,不知鬼谷子实无此文。虽有小疵,无伤大体。其他考证经史疑义、及正前人议论之失,一名一物,辨之必精。足资参证。今传版本有一卷本和二卷本,但条目无异。《百川学海》、《格致丛书》、《四库全书》为一卷本,《唐宋丛书》、《学津讨原》、《四明丛书》、宛委山堂《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分为二卷,《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作《戴氏鼠璞》二卷,商务印书馆《说郛》节本不分卷。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寄居萧寺,钻研汉贾逵、唐孔颖达《仪礼》之说,而着《二礼疑义》数十卷(其中《周礼疑义》今已不见),博览精研,尤精于治丧礼。主要着述除《仪礼章句》外,还有《三礼疑义》、《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仪礼章句》以张尔歧《仪礼章句》过于墨守郑(玄)注句读,而王文清《仪礼分解句读》以句读为主,且笺注失之太略,故参考折衷了先儒旧说,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然其训释大旨仍以郑玄、贾逵之注疏为本,亦兼采他说,附自案以发明之,尤以表礼为精细详核。其间亦多有穿凿附会处,然其分句释义,笺疏明简,确为经学之补益。是书成于乾隆初年,有乾隆丁丑刻本、嘉庆刊本、阮刻经解本。
本草蒙筌
本草著作。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12卷。明陈嘉谟(廷采)撰。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首列历代名医图14幅,系转绘自《医学源流》。其后为总论,分18个专题讨论道地药材、野生家种、采收季节、最佳药用部位、贮藏保管、真伪优劣鉴别、炮制方法等内容,其中“贸易辨假真”一节,列举了众多药品作伪之例,强调鉴别真伪的重要性。正文收药448种,附录388种。其排列顺序宗王纶《本草集要》,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等10部进行论述。每药述其气味、阴阳升降、良毒、归经、产地、形态、炮制、功效、主治、用药配伍等。每药后有“谟按”,或引前贤之论,或附作者个人见解,以扩未尽之旨。陈氏撰述采用不规则的对语体裁,颇利于初学。另附图559幅,其中药材图30余幅。此书在明中期影响很大,故李时珍评曰:“创成对语,以便记诵,间附己意于后,颇有发明……”。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明刊本,建国后有校注本。
谥法
四卷。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山 (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及《谥法》、《嘉珰集》。所谓“谥法”,即我国古代贵族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此法宋代尤为流行;且自周公所作《谥法》之后,历代言谥者如刘熙、沈约、贺琛、王彦威、苏冕等之书皆杂糅附益。故苏询奉诏编定六家谥法时,对《春秋广谥》及各代言谥之本详加考订,写成此书。书中共取一百六十八谥,三百十一条,其中新改者二十三条,新补者十七条,另有七去八类。对前代诸家旧文刊削甚多,较之诸家,义例最为严整。郑樵在《通志·谥略》中称其“断然有所去取,善恶有一定之论,实前人所不及。”并根据此书加以增补写成《谥略》。虽然书中亦不免疏失之处,如尧舜禹汤桀纣皆为帝王之名而非谥号,但老泉沿袭前讹,概行载入。书中所收僻字,后世已不再流传,难以辨认。但本书之斟酌损益及字义之审定均确有实据,故为礼家所宗。曾巩在为苏询所作的墓志上记载本书有三卷,故本书现行之四卷可能为后人所析。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明杨志仁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弇山堂别集
历史著作。明王世贞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州。太仓 (今江苏属县) 人。本书初刻于万历十八年 (1590),虽名为“别集”,但并不是王氏个人的诗文集,而是一部记载明代典故的史料汇编。与作者另著的《弇山堂正集》区别,故称别集。全书一百卷,有盛事、异典、奇事、史乘考误、帝系帝历帝统、表考六部分内容。其中皇明盛事述五卷 (1—5卷)、皇明异典述十卷 (6—15卷)、皇明奇事述四卷 (16—19卷),为笔记体史料,记朝章典故、君臣事迹、社会经济、人物轶事、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史乘考误十一卷 (20—30卷),前八卷考国史、野史之误,后三卷考家乘之误,这部分内容作者用力甚勤,考证精辟,为全书精彩之处。帝系帝历帝统六卷 (31—36卷),记述明代帝系及其宗藩。史表二十八卷(37—64) 分七十二目,所列上自功臣公侯伯,下至督抚守备,比清修《明史》 中的史表完备。诸考三十六卷 (65—100卷) 中有皇帝、巡幸的记载,备述洪武至万历时的重大军事活动; 有皇帝各种赏赐的数量、等级和被赏人的功绩; 有一些文不雅训、不登诏令的书檄文件; 有明初以后兵制变化和军队数目、马驼驴骡的数目; 有洪武七年 (1374) 至隆庆五年 (1571) 明王朝与国内边地民族及邻国的马匹交易情况。全书诸多方面的记述,不但有许多宫廷方面的内容,而且有考证,为后来撰史者提供了宝贵史料。比如,王世贞对明初傅友德、王弼、冯胜等人“暴卒” 中的隐讳评加考证,大胆揭露了明太祖朱元璋兔死狗烹、诛杀功臣的残忍面目,尽管作者仍跳不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窠臼,但这种修史据事直书,为还历史本来面目所作的努力却使本书增添了难得的史料价值。本书于王世贞去世那年(万历十八年) 出版刊行。《四库全书》将本书收入《史部·杂史》 类。
闽游月记
二卷。明末清初人华廷献撰。华廷献字修伯,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未详。崇祯进士,曾官明福建沙县、归化知县。《闽游月记》记华廷献宦游福建乙酉(1645年)丙戌(1646年)两年间所闻见事。起自除补归化县赴闽,迄至逃归故里。首卷记过仙霞岭抵延平府遇见诸事,其中记南赣汀、韶一带农民军阎王总猪婆营四处攻城,华廷献守沙县事。二卷续记华廷献守沙县与农民军作战,事后议加衔候考。又记隆武朝政事,唐王、鲁王不和,自相纷争,至成鹬蚌之局,元戍大帅持空头札市值充饷,郑芝龙专擅,太阿倒持,弃帝出走,浙东兵败,鲁王与后宫狼狈奔逃,仙霞岭险关无人把守,清兵从容入闽,马士英、方安国、阮大铖死于途中等事。尾记华廷献逃回故里,全家仅数口而归。《闽游月记》于明末地方之纷乱,朝臣守令之不和,叙述较为详尽。据华廷献称,“屈指两年,以五奇而处四难”(《闽游月记》卷二),而《闽游月记》世传本多有遗缺,傅以礼认为,《荆驼逸史》所录此书,“叙次丛杂,盖仅摘录数条,非全书也”(《闽游月记》傅以礼跋)。计六奇《明季南略》曾引《闽游月记》四则,取以互勘,凡校补五十字。《记载汇编》有《闽事纪略一卷》,与《闽游月纪》内容颇有出入,谢国祯认为“其中必有一伪,或一书而割裂为二书者,姑付阙疑”(《增订晚明史籍考》)。《闽游月记》有《荆驼逸史》本。
星阁史论
一卷,清赵青藜撰。 “星阁”是赵青藜的号。是书是作者的史论著作。共由14篇论文组成,涉及上至秦汉,下迄明代的政治、人物等。“项羽本纪书法论”论述《史记·项羽本纪》的写作意图,不在于“伸项以绌刘(邦)”,而在于“援楚以利秦”;“治不复三代论”认为封建井田之不复,不应该归咎于汉文帝、汉高祖,实际上是势使之然;“武侯论”认为诸葛亮为政体恤民力,卒得成功; “费祎论”认为蜀汉之亡,亡于费祎,黄皓等人不足责;“唐论”说明唐亡不在于建立藩镇,而在于宦官; “宋论”论述宋代诸小人的亡国; “于谦论”认为于谦在“夺门之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还有“徐勣论”、“汉王允唐五王合论”, “蜀汉后帝论”、 “先帝不取荆州论”, “灌婴论”等。全书议论,观点新颖,有理有据,对历史发展的某些线索作了一定的探讨。
女仙外史
清代长篇章回体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清初苏州府昆山人。生平不详。全书共100回。小说以明朝初叶统治集团内部“削藩”斗争为背景,以“燕王靖难,建文帝逊位”为题材,叙写了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与明王朝错综复杂的斗争故事。全书前14回借《明史纪事本未》铺叙展开。写唐赛儿诸多奇异怪事。其后写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杀景清、诛方孝孺等一班建文帝的忠臣义士,并篡位登基。后叙唐赛儿聚民起义,攻青州、克登州。尊奉建文帝为主。小说主旨褒忠贬叛,在抨击明末种种社会弊端的同时,寄寓了作者追思故国之恋情。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民主思想和政治改革的主张。作品带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唐赛儿被视为嫦娥转世,燕王是天狼星投胎,其他一些人物也都带有神幻色彩。小说结构较为紧凑,内容也较丰富。但在总体上仍显粗糙。此书未出版就曾被人誉为“新大奇书”,但因其“触当时忌”,为统治者所不容,清同治七年(1868)被列入淫词小说而遭查禁。《女仙外史》最早刊于康熙50年(1711)原本已佚。今存清末坊间石印本,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重排出版。另有百花文艺出版社本、齐鲁书社本。
武王伐纣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百姓,陷害忠良;姬昌被囚羑里,后逃脱归返岐州。卷下记文王访求姜尚,武王在姜尚辅佐下伐纣斩妲己。该书叙述的主要人物事件有一定历史依据,系采掇 《尚书》 中 《牧誓》、《武成》及 《史记》中 《殷本纪》、《周本纪》中若干事迹,加以敷演捏合,真伪掺杂,虚实并行。中间许多神奇怪异故事,皆出虚构,以耸听闻。姜子牙封神故事,首见于此书,为后来小说 《封神演义》所本。思想倾向上,大胆揭露指斥纣王的荒淫无道,歌颂武王伐纣的除暴正义之举,表现了讲史者的进步思想,有一定积极意义。文字粗糙无华,且有行文不连贯之处。亦有宣扬女人误国、封建迷信等不可取之处。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 《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单刊的排印本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1年豫章书社标点排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 《宋元平话集》本。
经律异相
凡五十卷。宝唱撰。梁天监十五年(516)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系将散见于经、律中之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之一种。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其事,复以僧豪、法生等辅翼之,增补完成。书中将内容分为天、地、佛、菩萨、声闻、国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长者、优婆塞、优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贾客、居士、庶人、鬼神、杂兽畜生、地狱等二十一部门,摘选菁萃,集录而成,为一部以类相从,便于索览之佛教故事集成。以下简述书中各部内容:(一)天部,叙述日、月、星、雨等三界诸天。(二)地部,叙述山、树、河、海等自然现象。(三)佛部,计有佛陀出家、成道、涅槃及舍利塔等。(四)菩萨部,又分为自行、外化、随机现身、出家诸菩萨。(五)声闻部,叙述声闻无学僧、声闻不测浅深僧、声闻学人僧、声闻现行恶行僧、沙弥僧、尼僧等分类。(六)国王部,收录修持转轮圣王、菩萨道、声闻道之国王与王后。(七)太子部,其分类与国王部相同。(八)长者部,分为得道、杂行等两部。(九)优婆塞、优婆夷部。(十)外道仙人部,分为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十一)居士、庶人等部,分为居士、贾客、男、女等。(十二)鬼神部,分为阿修罗、紧那罗等。(十三)畜生部,分为兽、虫、禽等三部分,其后并列举二十九种动物名称。(十四)地狱部,论述八大地狱与十八地狱之情形。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全一卷。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续入法界品、华严经入法界品。唐代地婆诃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依华严探玄记卷一载,本书系针对晋译六十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卷五十七后半)摩耶夫人以下至弥勒菩萨之前,所缺欠之八、九纸之经文,予以补充之作,为根据新梵本翻译之传世经典。内容叙述善财童子求访有德童女等九人之经过。即善财依摩耶夫人之劝,往见正念王之童女天主光、善知众艺、贤胜、坚固解脱、妙月、无胜军、尸毗最胜等善知识,后至妙意花门城之童子德生与童女有德之处,二人以不可思议之善根力,令善财童子之身柔软光滑。
廿一史四譜
《廿一史四谱》是清代沈炳震撰写的工具书。该书取材自《史记》至《元史》廿一种正史,共五十四卷,分为四谱:卷一至四,纪元谱,是各代年号纪年,依时间先后为序,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卷五至廿八,封爵谱,是依韵目次序排列的历代受封爵位的名号王公侯伯,下列姓名史书。卷廿九至三十八,宰执谱,按时代排列各朝的执政官员(宰相、丞相、仆射等)的姓名,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可从人名查到官职。卷三十九至五十四,谥法谱,是历代帝王后妃公主的谥号、历朗诸臣的谥号,另有以韵目编排的通检,可从人名查谥号。 古譜牒之作紀年別系具列世謚與記言記事之書相輔而行太史公讀牒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采爲五帝本紀又以成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桓君山謂旁行斜上蓋效周譜然則古譜牒雖不傳因史記表尚可考見。自尚書春秋作而世紀晦。史書盛而譜厤之學或幾乎息矣後世惟氏族之書承用其法特以别宗支聯子姓而名公鉅人則或為之年譜以志其生平出處之概。好事者乃并花葩果實種類之同異器物玩好之微一一譜之而其與正史相表裹顧莫之尚夫紀傳文贍而義密書志詞核而事周雖工拙異數未嘗不震發於人耳目閒至譜牒則條具而件繫之不得馳騁其說著為怪奇偉麗之觀其闇而……
吴县志
《吴县志八十卷》[民国] 吴秀之 等修,曹允源 等纂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一直为行政区划名,撤消县时的辖境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而其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苏州府治所。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划出城区建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縣志序:有淸一代,嘗方志之學者,首推令稽章實齊氏。顧章氏爲吳郡志、姑蘇志書後,折摘疵顴,幾無完廣,以范文秘、王文恪之資而能文尚有不滿人意之處矣,方志之嘴也。吳縣志直淸乾隆初年,自於嘉下訖宣統,時歷七朝,歲閱百四五十載,地括吳長元三縣,太湖、靖湖雨赠,搜辑之夥,草别之發,蓋可知已。言其最近者,有同治蘇州府志,第府表與縣志一第一略授例不同。况同治己巳至民國初元,亦已四十餘年,其固變革亦復不少。當民國五年,趙君杏生佐吳縣幕,言諸縣長孫公少川,倡議繯修,孫公旋量移不果。穀任吳公秀之府織前跋,設局於沧浪亭,公推曹根蓀、吳穎芝、蔣季和三先生為總妙,选時資任分纂采訪緒事。十二年以致局,十三年聘孔君康侯同任總算均義務職方事之初,所定條例中寶悦之親舊志為滿最。綿歷成時,行將就緒,乃曹蒋兩先生先後捐館,吳先生亦於二十年春初法時延出,始経其事者,惟孔君一人耳。君以一學邕知梗枇,其前縣長黃公雲僧令生其事,乃添延小君印泉、吳君鼎丞,與原在局中之孔君曁王君似諍、雁君浒業、張君……
七爱诗 房杜二相国
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丹券入帑藏,青史传子孙。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所谓圣天子,难得忠贞臣。下以契鱼水,上以合风云。百世必一乱,千年方一人。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愿以太平颂,题向甘泉春。吾爱卢徵君,高卧嵩山里。百辟未一顾,三徵方暂起。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吾谓伊与周,不若徵君贵。吾谓巢与许,不若徵君义。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万世唐书中,逸名不可比。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如教不为名,敢有徵君志。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辇母远之官,宰邑无玷疵。三年鲁山民,丰稔不暂饥。三年鲁山吏,清慎各自持。只饮鲁山泉,只采鲁山薇。一室冰檗苦,四远声光飞。退归旧隐来,斗酒入茅茨。鸡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尽日一菜食,穷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镜,直如琴上丝。世无用贤人,青山生白髭。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吾无鲁山道,空有鲁山辞。所恨不相识,援毫空涕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刺谒戴接㒿,赴宴著縠屐。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吾爱白乐天,逸才生自然。谁谓辞翰器,乃是经纶贤。歘从浮艳诗,作得典诰篇。立身百行足,为文六艺全。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忘形任诗酒,寄傲遍林泉。所望标文柄,所希持化权。何期遇訾毁,中道多左迁。天下皆汲汲,乐天独怡然。天下皆闷闷,乐天独舍旃。高吟辞两掖,清啸罢三川。处世似孤鹤,遗荣同脱蝉。仕若不得志,可为龟镜焉。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 其七 李氏园
有客骑白驹,扬鞭入青草。悠悠无远近,但择林亭好。萧条北城下,园号李家媪。系马古车门,随意无洒扫。鸣禽惊上屋,飞蝶纷入抱。竹林净如濯,流水清可澡。闲花不着行,香梨独依岛。松枝贯今昔,林影变昏早。草木皆苍颜,亭宇已新造。临风置酒樽,庭下取栗枣。今人强欢笑,古人已枯槁。欲求百年事,不见白须老。秦中古云乐,文武在丰镐。置囿通樵苏,养兽让麀䴠。池鱼跃金碧,白鸟飞纻缟。牛羊感仁恕,行苇亦自保。当年歌灵台,后世咏鱼藻。古诗宛犹在,遗处不可考。悲哉李氏末,王霸出奴皂。城中开芳园,城外罗战堡。击鼓鸣巨钟,百姓皆懊恼。及夫圣人出,战国卷秋潦。园田赋贫民,耕破园前道。高原种菽粟,陂泽满粳稻。春耕杂壶浆,秋赋输秸藁。当年王家孙,自庇无尺橑。空馀百岁木,妄为夭巫祷。游人足讥骂,百世遭舌讨。老翁不愿见,垂涕祝襁褓。持用戒满盈,饮酒无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