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僧行脚而携诸名士卷乞诗因赠之

参方一钵信心行,祗为诗编锡不轻。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新怜江左多贫里,旧诧燕中有化城。千品莲花随事诵,劝师须是断无明。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八

风前泣灯影,日下泣霜花。钟信忽然动,屋阴俄又斜。闷中聊度岁,梦里尚还家。地狱何须问,人间见夜叉。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八

风前泣灯影,日下泣霜花。钟信忽然动,屋阴俄又斜。闷中聊度岁,梦里尚还家。地狱何须问,人间见夜叉。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环堵尘如屋,累然一故吾。解衣烘稚虱,匀锁救残须。坐处心如忘,吟馀眼已枯。不应留滞久,何日裹籧篨。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俨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议论探坚白,精神入汗青。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两月缧囚里,一年忧患馀。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衮衣坐缧绁,世事亦堪哀。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我自怜人丑,人方笑我愚。身生豫让癞,背发范增疽。已愧功臣传,犹堪烈士书。衣冠事至此,命也欲何如。久矣忘荣辱,今兹一死生。理明心自裕,神定气还清。欲了男儿事,几无妻子情。出门天宇阔,一笑暮云横。直弦不似曲如钩,自古圣贤多被囚。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可怜杜宇空流血,惟愿严颜便斫头。结束长编犹在此,灶间婢子见人羞。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坐移白石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千古兴亡何限错,百年生死本来齐。沙边莫待哀黄鹄,雪里何须问牧羝。此处曾埋双宝剑,虹光夜指楚天低。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亦知戛戛楚囚难,无柰天生一寸丹。铁马行鏖南地热,赭衣坐拥北庭寒。朝餐淡薄神还爽,夜睡崎岖梦自安。亡国大夫谁为传,祇饶野史与人看。风雪重门老楚囚,梦回长夜意悠悠。熊鱼自古无双得,鹄雀如何可共谋。万里山河真堕甑,一家妻子枉填沟。儿时爱读忠臣传,不谓身当百六秋。听著啼鹃泪满襟,国亡家破见忠臣。关河历落三生梦,风雪飘零万死身。丞相岂能堪狱吏,故侯安得作园人。神农虞夏吾谁适,回首西山继绝尘。珙璧衣冠十六传,更无一士死君前。自惭重赵非九鼎,犹幸延韩更数年。孟博囊头真自爱,杲卿钩舌要谁怜。人间信有纲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

题大儿新安官舍三乐斋

吾先圣人徒,游夏同渊源。孝友与忠信,入道先本根。下视晋楚富,商歌满乾坤。一唯了万事,伋轲继师尊。至今百世后,家法要不烦。近数高曾来,洁身等玙璠。当时天下士,白首称曾门。世掇太常第,自致冕与轩。养禄到北堂,孝哉无间言。犹悲鲤庭空,遗恨终自吞。至我壮无成,浪使岁月奔。文科始不嗣,愧此朱两轓。赖汝念祖烈,先登倡诸孙。寂寥四十载,重拜雨露恩。吾年独天假,将雏见飞翻。腼颜幸一洗,积德惭九原。三年作尉归,横经处侯藩。孤城山水稠,草木霜不蕃。官閒身无事,旧书可重翻。故职在六经,绪业勤讨论。避堂舍翁媪,齿在发未髡。不忧俸酸寒,罗列奉晨飧。公黉沸弦诵,私室合篪埙。气完万物轻,始验中所存。结屋将乐此,不换钟鼓喧。爱汝此乐地,老苍离童昏。朱金了无慕,况乃纨绮繁。真趣出自然,盎盎如春温。名斋怜汝志,可使薄俗敦。此乐吾家无,诗之劝仍昆。

画鲤歌为吴都事赋

冰解水柔三月节,万顷桃花泛红雪。东风不动昼冥冥,雷雨交飞电蛇掣。中有文鲤作龙姿,金鳞六六含光辉。十载沙泥困头角,此时直向龙门飞。龙门西望如削壁,浪珠溅沫苔花湿。天池更在龙门颠,万仞一跃才咫尺。昔年湖海匹凡鳞,而今化作真龙身。上天下地倒洪澍,万物枯槁皆回春。吴君此画千金价,画笔虽真亦是假。君家双璧照清波,乃是天池化龙者。

晨起见逢永题壁而去追和一首

三间红日足,半亩绿阴閒。不是卧龙处,空劳题凤还。云山诗里态,岁月酒中颜。仍枕矶边石,飞花昼掩关。

和六给谏除夕前一日得雨喜而有作原韵

逼除膏泽望长空,谁道甘霖趁朔风。千叠暮云寒色里,万家爆竹雨声中。枝头沾润梅先放,陇上涵濡麦正芃。何必明朝占岁稔,老农今已识年丰。

谒巫山庙两庑碑版甚众皆言神佐禹开峡之功而诋宋玉高唐赋之妄予亦赋诗一首

真人翳凤驾蛟龙,一念何曾与世同。不为行云求弭谤,那因治水欲论功。翱翔想见虚无里,毁誉谁知溷浊中。读尽旧碑成绝倒,书生惟惯谄王公。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甚喜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可率昆季赓和胜终日饱閒也

旧岁连新岁,凉床又煖床。山川屏里画,时刻篆中香。畏垒吾安土,支离饱太仓。若教身更健,鹤背入维扬。认鹿纷纭梦,亡羊散乱心。眵昏遮眼读,愁苦撚髭吟。幸觉行迷远,其如卧病深。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针。日煖衣犹袭,宵长被有棱。朝晡三楪饭,昏晓一釭灯。伴坐跧如几,扶行瘦比藤。生缘堪入画,寂寞憩松僧。绳倚扶枵骨,蒲团阁瘁肤。事疑偿业债,形类窘囚拘。空劫真常体,浮生幻化躯。个中元不二,无语对文殊。软熟羞盘馔,芳辛实枕帏。候晴先晒席,占湿豫烘衣。易粟鸡皮皱,难培鹤骨肥。头颅虽若此,虚白自生辉。叹息憎晨凊,伸眉惬晚晴。隙尘浮日影,窗穴啸风声。扪虱天机动,驱蚊我相生。偶然成一笑,栩栩暂身轻。贵仕龟钻筴,閒居马脱鞿。冠尘昏旧制,带眼剩新围。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掩关灰木坐,休示季咸机。目眚浮珠佩,声尘籁玉箫。秋怀潘鬓秃,午梦楚魂销。注水瓶花醒,吹薪药鼎潮。南柯何处是,斜日上廊腰。静里秋先到,閒中昼自长。门阑疑泄柳,尸祝漫庚桑。腹已枵经笥,身犹试药方。强名今日愈,勃窣负东墙。汗渍筇枝赤,苔封屐齿青。有医延上坐,无客抗分庭。霁月钻窗看,鸣琴侧枕听。莫嗔猿鹤怨,岫幌两年扃。视絮劳群从,祗承愧阖家。乳泉供水递,金液养丹芽。加酿厚如酪,旋舂香胜花。百端扶老惫,无物报投瓜。学业荒呻毕,欢悰隔笑盐。入秋先复幕,过夏亦疏帘。门客嗔愁思,家人献吉占。尤怜小儿女,时报鹊鸣檐。

发故箧获端石蟾蜍研形模极小盖予幼小时几案间物对之肃然如与故人相遇感而赋诗

谁从浴日渊,得此赪虬卵。雕镌劳哲匠,皤腹目仍睅。良非铜雀渴,颇觉凤咮短。忆昔少年日,濡毫辄涂窜。苍苔时觅句,赋雪起为乱。麟经析凡例,羲易明象彖。冉冉桑榆交,忽忽颜鬓换。发囊逢故人,清梦聊为唤。李膺交北海,中郎识元叹。当时临所遇,与我意俱满。翻思辞学官,啖月复不浅。起予刚直胸,往往期并案。愿同恋栈马,作我郊园伴。新诗真类俳,破睡资一粲。

西湖小史

《西湖小史》一卷,清·李鼎著,书中记述西湖的一些名胜古迹,间有评论。李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和仲,生平不详。而山阴历史上曾有陆游杰出,一山之隔之会稽亦素称报仇雪耻之地,后之文人,视其先贤,何可愧哉!

太上十三经注释

清代李西月撰,十三卷。书中汇集篇幅短小而重要的十三种道教经典,分别详解大旨,每经一卷。计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类解》、《清静经解》、《玉枢经约解》、《护命经约解》、《日用经约解》、《大通经约解》、《洞古经约解》、《定观经约解》、《五厨经解》、《明镜匣经》、《金谷经》、《文终经》。末附《循途录》、《辨惑论》 两种。为内丹家西派重要文献。载 《道藏精华》 第二集。

妇女双名记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兼三书考其出处云。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一卷为五朝及霸国,附以鲁。霸国中有宋襄而无楚庄、秦穆。第二卷为周同姓之国,附以陈、杞、宋“三恪”。第三卷皆周异姓之国而列秦楚吴越于诸小国之后。其安排深寓“尊王攘夷”之义。借《春秋》以刺时政是此书之一大特色。正如《四库提要》所指出“讥晋文之借秦抗楚而秦兴,晋悼之结吴楚而吴炽,则为徽宗之通金灭辽而言;讥纪侯邻于仇敌而不能自强,则为高宗之和议而发;称鲁于已灭之后至秦汉犹为礼义之国,则自解南渡之文弱,亦属显然。盖借《春秋》以发议,非于经义一一吻合也……盖借《春秋》以寓时事,略与胡安国传同。”此书成于嘉定四年(1211)。现存清康熙《通志堂经解》本、乾隆末年当涂朱煌刻本。

悔过自新说

明清之际李颙著,收入《二曲集》卷一。反映李颙“倡道救世”和“反身躬行”的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思想。李颙认为人是天地之精华,人的本性即具备“至善无恶,至粹无瑕”的“天地之理”,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种种玷污,而失去本性,陷入邪恶。悔过自新就是要拯救人的精神,使回复本性。

全真集玄秘要

一卷。道教经书。元李道纯著。由两篇注解构成。一为《注读周易参同契》。《读周易参同契》为张伯端《悟真篇》中的内容,李道纯注解旨在说明易道广大悉备,以之学佛则佛,以之学仙则仙,以之修齐治平则修齐治平,故魏伯阳托象于丹道《参同契》。又以金丹为人的本来真性,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二为《太极图解》,即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解“无极而太极”说:非谓太极之先又有无极,而是指太极本无极,即释氏所谓历劫之先明妙本,老子所谓象帝之先;无极而太极即虚化神,神即无极之真。认为万物同出于一太极,复归于一太极,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极动静之机;阳为太极之动,阴为太极之静。为研究道教思想的参考材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道德真经新注

四卷。唐李约(生卒年不详)撰。李约,字存博,号萧斋。唐肃宗、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官至兵部员外郎,善书面,通音乐,当时颇享盛名。撰有《道德真经新注》四卷。《道德真经新注》,又称《道德经新注》。唐人研究 《道德经》者,多将 《道经》、《德经》各析为二卷,使原来的二卷本分而为四。李约作 《道德真经新注》,使前二卷为 《道经》上下,三十七章;后二卷 《德经》上下,四十一章;共七十八章。较世传本少三章,是李约将四十三与四十四章、四十八与四十九章、六十八与六十九章各合为一章所致。李约在自序中说:“道者清静自然之道也。德者以法久而失,修而得之,谓之德也。”又说 “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安,故谓之德。”认为人应该效法地无私载、天无私覆、道无私生之自然妙理,并不是另外有一个自然。认为它本所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域中五大”之说,“与经文乘谬而失教之义也。”又进一步批评其谬,他说:“岂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乎?又况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义理疏远矣。”于是他改读此句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谓独标新意,别于古读。认为《老子》一书是“清心养气,安家保国之术”,“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并说老子在西周时,秉道德以救时俗。其注文较为简略,有时采用唐玄宗之说。此书 《旧唐书》未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乐类有李约 《东杓引谱》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李约《道德经注》四卷,《国史志》著录李约 《道德经新注》四卷。《子略》、《通志·艺文略》都误将李约作李纳。虽然此书始见于《宋史》,后世学者还认为是李约所作。其注虽未必精当,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对后世研究《道德经》仍有可参考之处。现存明 《道藏》本。

草阁集

六卷。《拾遗》 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 《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康、东阳间,曾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篇什最多。此集乃李昱没后胡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明所辑。拾遗一卷,则是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 《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自光祖之手。李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诗亦卓然不群。虽为高、杨、张、徐诸入盛名所掩,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末附《筠谷诗》 一卷,不著名氏。据宋濂在序中称:“其子李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幸辕筠谷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今广东儋县)丞。殆编录者以其卷帙无多,而附于其父文后。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王魏公集

宋代诗文别集,王安礼著。 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封为魏郡公,故集名《王魏公集》。其集本为20卷,《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有著录,明代叶盛《篆竹堂书目》亦载其书6册,但其后即不见载于诸家书目,大约明中叶后已亡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散见于各韵之作,重编为7卷,计诗1卷、制敕2卷、札子1卷、表1卷、启并书1卷、志铭祭文1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内外制草颇典重可观,叙事之文亦具有法度,如沈季长、元绛诸志铭尤足补史传之阙。以视安石,虽规模稍隘,而核其体格,固亦约略相似也。”在王安礼兄弟7人中,只有他与其兄王安石、王安国文章有盛名。本集曾收入《豫章丛书》。

竹谱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 (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去”。后跟从黄澹游学,见黄澹之父黄华所画墨竹后,兴趣大增;至元初年 (1264)到钱塘,见到黄华之师文湖州的画幅,便专心师学墨竹画。后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的形色情状,辨析精到,作《画竹》、《墨竹》两谱。传世画迹有 《四清》、《墨竹》、《双松》等图。据邓文原《履素斋集》注曰:《竹谱》原为二十卷,后二卷并一卷,成今十卷之 《竹谱》。《竹谱》前有 “竹谱原序”,后分十卷。是书分四门: 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其中 《竹品谱》又详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者、有竹名而非竹者,凡为六品。故卷一为 《竹谱详录》及《画竹谱》,卷二为《墨竹谱》,卷三为《竹态谱》,卷四为《竹品谱》之“全德品”,卷五、卷六为“异形品”之上下,卷七为 “异色品”,卷八为 “神异品”,卷九为“似是而非竹品”,卷十为 “有名而非竹品”。李衎于卷四《竹品谱》中释全德品为“南北俱有,宜入图画者”,异形品为“形状诡怪者”,异色品为“颜色不同者”,神异品为 “神异非常者”。其中卷各有图,广引繁征,颇称淹雅。书中有 “有说而无图者”,自序谓 “与常竹同者则不复图,非阙帙”。《竹谱》是我国绘画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论竹、绘竹著作。有 《知不足斋》本七卷、《说郛》本 (不全)、《画苑》本、《唐宋丛书》本、《八千卷楼》有钞本、《美术丛书》 本,《四库全书》本。

1 42 43 44 45 4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