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鞠建侯
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相亲不知心,相亲犹河汉。君本谪仙流,我非名硕彦。一见如故知,竟不弃贫贱。相对两忘形,朝夕两同砚。更将一片心,永期金石炼。
文定集
诗文别集。南宋汪应辰撰。二十四卷。应辰,字圣锡,初名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学称玉山先生。本农家子,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高宗为改此名。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侍读。卒谥文定。政治上因主战与秦桧不和,为政多革时弊,少从吕本中,胡安国、张九成诸家学,又与吕祖谦、张栻相善,文章学问具有渊源,表侄朱熹颇引以为重。著有《石林燕语辨》。原有集五十卷,世久无传,明程敏政于文渊阁得旧本,摘抄其要,编为廷试策一卷、奏议二卷、内制一卷、杂文八卷,余散佚。嘉靖中,乡人夏浚列刻时,又附遗事、志传等二卷。清乾隆朝,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与程本互相比较,删重补缺,诠次为二十四卷,虽仅得原书之半,然其精华略备于是。应辰平生不喜为文,以为不宜敝精神,然每作辄过人,代笔制诰,温雅典实。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武英殿木活字本。另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福建刻本、广雅书局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清陆心源辑目、傅以礼录《拾遗》一卷。今人栾贵明据现残存《永乐大典》又辑得十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可补以上诸本之缺漏。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朱枫林集
诗文别集。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明陈敬则在《明兴杂记》中称其所写诰命最佳,明太祖大封功臣,诰命制词大多为朱升所撰。著有《周易旁注图说》、《枫林集》。是集凡十卷。前八卷为诗文,第九卷载《徽州府志·本传》一篇及由明廖道南写的诗赞一首,还有《翼运节略》十则。第十卷为附录,都是他人投赠朱升的诗文。观其文章,不如制诰,非其所长。其诗则近于鄙俚,因此清初朱彝尊选编《明诗综》时,不收其诗。是集今有明万历年间刻本传世,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书名题为《朱枫林集》,内容无异。
慎言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王廷相著。初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主要版本有明《王氏家藏集》本、明《王浚川所著书》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侯外庐编《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本等。十三篇,计有《道 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御民》、《小宗》、《保傅》、《五行》、《君子》、《文王》、《鲁两生》等。作者自序说:“予自 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 三十余年,言积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 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题“先天太极法师卢中苓编”。经中有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元代封号。另本仪与正一部《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从形式、内容 到所举师名皆一致,应为一经。后者撰于明。故本经亦当撰于明。 述伏魔经法建坛仪。
灵台秘苑
记述恒星观测与术数占候的天文专著。十五卷,中国北周庾季才原撰。北宋王安礼等重修。有《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及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王安礼(1034—1095),字和甫,曾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提司天监、御史、知太原府等职。著有《天文书》。庾季才原著110卷或115卷或120卷已不可得见。本书为奉敕重修的星象专著,以唐《步天歌》及北宋皇祐年间天文观测为准。10.5万字,图31幅。
题桃花菊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寄庄孔旸二首 其二
背郭诛茅草盖堂,边江种柳树为墙。舟中梦醒闻春雨,楼上诗成坐夕阳。南纪壮游余岁月,北扉遗草旧封章。清时例有逃名客,见说严陵本姓庄。
戊午春督浚滇河继有清查之役寓五华山白云窝五阅月二首 其一
丹山碧水映苍洲,卧榻搴帘总胜游。天际鹜霞归一览,雨馀烟黛泻千愁。五华乱玉空中峙,宝印晴昙坐底收。去去即穷溟海胜,由来身世本虚舟。
秋社次苕溪吴大参韵
举世重豪华,何人爱幽独。达哉晋处士,远心寄松菊。物理本寻常,道胜乃芬郁。前哲流其风,吾生踵其躅。贳酒箬水头,援琴岘山曲。青钱挂高筇,紫团出深竹。籊籊渭之滨,猗猗淇之澳。徐徐柳外嬉,款款花边肃。道义常交儆,声利久不辱。烨烨长生桃,辉辉内光烛。觞咏集浮洲,形骸归寓屋。逍遥本今夕,分㩦在明旭。
戊午春督浚滇河继有清查之役寓五华山白云窝五阅月二首
丹山碧水映苍洲,卧榻搴帘总胜游。天际鹜霞归一览,雨馀烟黛泻千愁。五华乱玉空中峙,宝印晴昙坐底收。去去即穷溟海胜,由来身世本虚舟。花间绿暗已红稀,日日登临傍翠微。得意时开金谷酒,弄寒犹试舞雩衣。凭栏曲坞双鸠语,拍掌招提独鹤飞。是处总堪吾托宇,出门休讶久忘归。
双调望江南 其二
西湖忆,二忆忆山家。泉水新沾柴火气,毳尘初上味还差。开盏看春芽。明前细,可比雨前佳。龙井狮峰名色好,不如来啜本山茶。几碗夕阳斜。
丁卯诗集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
骆丞集
4卷,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命郝云卿编次之。其集新、旧《唐书》皆作10卷,今皆散失。此本为后人裒辑,其注则明给事中颜文选所作,援引疏舛,殆无可取,以《文选》之外别无注本,而其中亦尚有一二可采者,故并录之,以备参考。该集收赋2篇:《荡子从军赋》、《萤火赋》。《荡子从军赋》着重写荡子的军旅生活之苦,也写荡妇闺中相思之情。《萤火赋》写狱中凄苦的生活交织着作者悲愤的情绪。该集有宋蜀本、元刊本、明万历杨为楝刊6卷本、明林绍发刊10卷本、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唐人三家集》本、明张燮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庆丙子秦恩复校刊本、道光己酉骆氏刊本、咸丰三年刊10卷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东里集
诗文别集。九十三卷,附录一卷。明杨士奇撰。约成于明正统年间。《东里集》按文体分类排次,共计九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集六十二卷,别集三卷。别集三卷收录的是为朝廷起草的诏谕文诰和奏对文字:卷一为《代言录》(制敕之类的文字),卷二为《圣谕录》,卷三为《奏对录》。卷末有《附录》一卷,收录的是有关杨士奇的传、志等资料。杨士奇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在三十多岁以前。这一时期他游历湖湘等地,生活贫困,接触社会比较广泛,所以诗歌对社会的某些问题能有所反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有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清新自然,活泼健康。后期,即入馆阁之后,官至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所以诗歌大都词气安闲,纡徐蕴藉,韵语妥贴,声度和平,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台阁气息。虽不尚藻饰,不矜丽句,但也缺乏纵横捭阖气势,正所谓平正有余,而精劲不足。杨士奇的散文受欧阳修的影响较大,其文风也如他的诗风一样,平正舒缓,雍容华贵,体现出太平盛世的宰相风度。永乐、宣德年间的制诰碑版,多出自其手笔,叙事平稳,用语妥协,而无空泛之病,虽然缺乏创新,但不失古格。他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足以自成一家。《东里集》有多种版本。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正集是杨士奇亲手自选,刊刻于广东,后被人窜入数篇,其后子孙又刻为续集。集中有正统五年黄淮撰《东里集原序》。现传有明刻《东里文集》二十二卷本;清康熙十七年杨氏修补明刊《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本;有清光绪三年杨觐光重刻二十五卷,别集三卷本;《四库全书》著录的《东里集》最为详备,九十三卷,是杨士奇的著作全集本,不仅收录了诗文,还收入了诏诰制敕文字。
大学衍义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学著作。 共四十三卷。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 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为纲目;目中又有细目,“每条之中,首之以 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是对《大学》思想的发挥,故名“衍义”。此书以四书中的《大学》为本,推衍其义,故名。当时宋理宗荒于国政,奸佞用事。作者借《大学》之义,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倡明君主为治之理。全书首刊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
大易择言
清程廷祚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专崇义理之学,而力排象数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一曰‘正义’,诸说当于经义者也;二曰‘辨正’,订异同也;三曰‘通论’,谓所论在此而义通于彼,与别解之理犹可通者也;四曰馀论,单辞片语可资发明者也。五曰存疑,六曰存异,皆旧人讹舛之文,似是者谓之疑,背驰者谓之异也。六条之外,有断以己意者,则以“愚案”别之。其阐明爻象,但以《说卦》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八义为八卦真象,八者之得失则以所值之重卦为断。其明爻义则求之本爻,而力破承乘比应诸旧解。其稽六位则专据《系辞》“辨贵贱者存乎位”之旨,凡阳爻阴位、阴爻阳位之说,亦尽芟除。盖力排象数之学,惟以义理为宗者也。
大乘起信论略述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二卷。敦煌遗书藏本。正文标题下署“建康沙门昙旷撰”。据研究,此处的建康应为唐证圣元年(695)在甘、肃两州之间所设的建康军。本书前有沙门澄漪撰序文一篇,内称昙旷先撰《大乘起信论广释》,但因《广释》文繁义深,“恐初心者仰崇崖而起退,望渤海而迷神。乃复探其旨归,为之《略疏》”。本疏分三门:一明造论义;二显论宗;三解论文义。释文探源寻流,旁征博引,研究者或谓其反映了西明寺系僧人的学风与观点。本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