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竟山乐录
乐学著作。清毛奇龄撰。是书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六字循环成七调。如四为领调,则乙为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又除羽无清声,置乙、凡二字不用,复从六而推。高四为宫清,高上为商清,高尺为角清,高工为徵清,合之宫为九声。盖箫笛色字谱及金元曲调,其动荡曲折,总不出此九声之环转。伶官递相授受,称为唐乐之遗法。奇龄遂据以解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以攻司马迁《律书》、蔡元定《律吕新书》之说,欲举古来所渭“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者一切废之,并伶州鸠所对亦斥为妄言。夫宁王《笛色谱》果否为唐人之旧,未可知也。即真出唐人,而唐之雅乐固未闻能与三代比。乃执其优伶剩谱以定天地之元音,举汉氏以来诸儒授受去古未远者悉指为谬。揆以事理,似乎未然。惟宁王《谱》今已不传,存录是编,俾唐以来教坊旧调,金以来院本遗音,犹有考焉,亦技艺之一种也。是书本奇龄作,而托於其父镜所传,故题曰《竟山乐录》。竟山者,镜之字也。末一卷为《采衣堂论乐浅说》十四条,称出自其兄仁和教谕万龄,而词气亦宛似奇龄。无可佐证,亦姑妄听之焉。有《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入其中《声律》、《乐器不是乐》、《乐书不是乐》、《乐不分古今》等章节。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撰。朱肱精研 《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 (1107)撰成此书,原称《南阳活人书》 (概因张机曾居南阳,而华佗称 《伤寒论》 为“活人书”,故名),又名 《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原书二十卷,后作者重校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吴勉学刊本析二十卷本为二十一卷,并附释音辨误药性诸篇及伤寒十劝等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论经络、切脉、表里、阴阳等,并剖述各类伤寒之症;卷十二至卷十五载《伤寒论》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辑各家伤寒治方;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妇儿伤寒诸证及疮疹医方;卷二十二为释音辨误药性及李子健伤寒十劝。作者根据《伤寒论》的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六经病机说,并且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侯指证,补充了六经脉侯,打开了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思路,并对后世立六经提纲证开辟先路。作者还提出了七表阳、八里阴的脉象分类,即:浮、芤、滑、实、弦、紧、洪为表为阳,迟、缓、微、涩、沉、伏、濡、弱为里为阴。这种分类成为后世论脉象分类的先驱与基础。作者特别强调病症的鉴别诊断,认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差矣。”通过辨病而辨证,区分寒温异旨,对后世颇有启发。作者主张以方类证,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这又是一个创见。作者研究《伤寒论》,但并不迷信,认为此书不能包罗万象,百灵百应,所以又从他书摘取有效之方,以为补充。同时注意妇、儿体质特点,提出遣方用药应特别慎重。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评价:“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可见此书极为后世医家所重。
石药尔雅
关于丹药及其有关文献的简要索引的中药学著作。蜀州江源 (今崇州市) 人梅彪著于唐元和年间 (806年~820年)。仿 《尔雅》 体例,因以金石类药物为主要内容,故名。全书1卷,分为6篇。卷上释诸药之异名,收金石药名62种、动植物药名97种; 卷下论多种丹药名称、别名、异号,收丹药名68种、别名异号24种。还收载唐以前记载有丹药的文献名称,以及多种丹药炼制法的名目。该书易查询,浅显易懂,得以流传。国内现存明末汲古阁精抄本、《别下斋丛书》本、《正统道藏》本、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本等10种版本。
内功四经
作者不详,清初王南溪作注。是阐述内功锻炼的专著。此书共四篇:一日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内功经讲练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外的境界。纳卦经是将人体头、身、四肢及内脏的锻炼寓于八卦推理之说,进一步阐明调气、理劲、养气、济劲的理法和气萃、劲充而及神明的境界。神运经是讲练精练神的学说,讲述神运之体、神运之势、神运之用、神运之义的理法,指出神运功成可以壮己, 以神运攻人可以丧人胆志。地龙经是讲在练气练劲练神的基础上的练身法。认为人身常是上实下虚,应当强调练底。因之既要练立行,又要练倒地,做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经中着重论述了全身练地,施展底攻的要义和理法,是练底盘地躺的重要理论。此书成书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瑯玡技击家王南溪和其珠山友人宗景房为书作序称:《内功》四经是王南溪之祖公,清初时为总宪督抚江西,泊舟清江,见有商人覆,多极货水底,获一石函,中有书二卷,一曰《刻丹》,一曰《内功》真传,其《内功》一书有此四篇,后记:贞观二年三月十五日录。公以重价买之,遂传于今。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法集要颂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说也。天息灾生在北印度迦湿弥罗国,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施护则是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僧。他们原系同母兄弟,在太平兴国五年(980)一同携带梵本来京,也受到优待。那时法天等已游历归来,太宗叫他们审查宫廷收藏的各种梵本。因为他们兼通华语,能够翻译,太宗动了重兴译经的念头,遣内侍郑守钧计划在京中太平兴国寺的西边建筑译经院。过了两年,院屋建成,天息灾等便受命住入开始翻译。
沁园春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欣欣舞拜纯阳。又虚妙天师同正阳。命海蟾引进旌阳。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
得道阳
得道阳来得道阳。自然碧洞隐云房。玉诀灵符清气爽,金丹大药胜衣装。岂似人间轻薄郎。徒夸黄白满箱筐。我宝三田常运转,吾家一性没惊惶。
满庭芳
平昔开怀,今朝阐醮,就中别有清欢。风朋霞友,皆至并擎丹。唯许泾阳旧契,俱澄净、眼界敷宽。专邀请,诸公上士,总愿赴仙坛。同攒。崇大道,不须笺乳,何用沉檀。把心香爇起,众圣来观。察得功圆行满,还应是、齐在云端。修真事,兹宵并喜,一一尽乘鸾。
苏幕遮
灿灿明,天河曲。蚌上光辉,内长娑罗木。卯兔千年毛似玉。阴里生阳,只要人知悟。日中乌,生三足。阳内藏阴,本向离中住。二物同收归一处。对景观形,辄莫生尘污。
余辟地城南友人单孟年项希周相过分韵三首各次之 其三 林字韵
红尘眇川陆,旌旗驻弥深。讵为白石歌,儗作梁父吟。抱琴谢俗驾,清坐怀知音。良朋喜簪盍,浊酒欣对斟。欢言情眷眷,景仰心钦钦。世方贵趋势,我侪自论心。安得起山王,酣啸坐竹林。
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
于阗河头夜光发,赤髯贾胡采明月。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许鬼工能琢成。伊谁得此邢公子,示我绿玉双连理。恍如空碧虹气垂,半隐青瑶蟾一规。展之两环不逾尺,叠作团团小苍璧。縠文错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宝刀刻。庐陵学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琼琚词。珊瑚佩钩讵可数,我疑制自金源时。集贤仙公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请君留束宫锦袍,待看挥毫玉堂上。
居庸行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彊。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直将尺箠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遽令逆血洒玉殿,六宫饮泣无天王。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更献监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
閒閒画像
乌巾鹤发鸢双肩,丹砂噀面深两颧。存神垂老孰与传,正大八九天兴前。金源一代一坡仙,金銮玉堂三十年。泰山北斗斯文权,道有师法学有渊。中华命脉屹不偏,楚妃正色绝纤妍。石光玉洁无腥膻,高文大册职所专。润色帝业星霓缠,体制妥帖开坤乾。官样奥雅舂容篇,笔力壮浪倾源泉。草圣肆意挥云烟,晚年游戏西域禅。月江卷尽藤萝涎,清风修修易一编。每欲杖屦寻伊川,荧惑犯昴光竟天。不与亡国天惜贤,始终无慊独巍然。国初学士汴与燕,世章蔡党方腾骞。宣政佻靡快濯湔,补完大朴无雕镌。卿云腴霞凤鸾翩,贝阙宝府珠璧联。崇极欲圮龙步迁,此老始终元气全。大儒岩廊笔如椽,六鳌一掣三山连。纪甗堕地谁续弦?破觚顿脰皆沈绵。东涂西抹竞取怜,夸红姹紫十百千。安得起公重著鞭,万古一日当天悬。
空山歌
高空之山聂公宅,稚川作图才数尺。秋天薄云千仞表,春雨乔林百年物。忆昔侍郎镇成都,将佐盈庭宾客趋。锦官城外笳鼓发,驷马桥边高盖车。先庐旧在小东郭,丞相祠前同寂寞。严公同访杜陵家,退之亦到淮西幕。峨眉嵯峨久不归,江水娱人秋日晖。坐看蓬莱变桑海,自古南城天下稀。公子亲迎陈氏馆,我初至抚犹弱冠。看君挥翰甚风流,岂想重逢鬓毛换。君言中间一再来,数见先公胸次开。莺花风雨必求友,水竹园林持酒杯。嗟予晚岁始能退,宁有文章惊海内。平生不受简书畏,故家高致君应最。图中山色积翠浓,虽欲舍子将焉从。蜀人相如最能赋,行倚山木歌高空。
蚕妇叹
贫农值年凶,终岁常苦饥。贫女蚕不收,终年废机丝。无食夫婿事,无衣妾心悲。终朝掇柔桑,日暮心力罢。居然不成茧,何以慰我思。君不见金谷园中歌舞妾,金缕衣裳自盈箧。一朝祸起坠高楼,翠袖红衿如电灭。嗟嗟蚕妇莫忧寒。孟光身上无衣完。
题长江伟观图
龟书出洛水,神禹膺九畴。岂伊彝伦叙,洪涛亦安流。惟岷西南隅,金火相绸缪。江源发其侧,微茫不容舟。浅滀渊遂涂,道远势乃遒。辛勤逾青城,愤怒脱黄牛。汉水?两川,彭蠡会七州。劬劬朝宗心,自可无滞留。屹彼金与焦,相望仅一沤。离立当要冲,不没亦不浮。大类武安西,震荡不得谋。神奇北山捷,乃以一卒收。又似寻邑兵,兕虎杂貔貅。气贮百文叔,草草就俘囚。叵测天地心,平地陈险幽。我疑东海若,力据江上游。于此战不胜,奔迸若兜矛。不然江神薨,厥妇义从游。天吴役秘怪,负石奠双丘。九思苦未得,物理谅难求。因悲英雄人,争此若射侯。伟哉韩将军,铁锁掣万艘。向非天与灵,万骑真杵投。至今江之波,犹负脱鼠羞。我昔曾过之,啧啧泪盈眸。中流一长啸,宇宙争百忧。东顾无津涯,赤日出海头。西望赤壁矶,尚想孙曹刘。正北维扬城,楼橹郁相纠。寒烟际衰草,日落风飕飗。近闻事益殊,沙户逮称酋。舳舻夹鸼䑠,浩荡剧长虬。萧瑟但一气,焉能辨邗沟。向来金碧堆,一炬十二楼。诸天尽星散,死树生清秋。时事翻覆间,桑海变蜉蝣。安知亿劫外,伟观宁此不?取我金叵罗,披我红锦裘。酹此一杯酒,净洗千古愁。
赠蜀僧闾丘师兄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崙。凤藏丹宵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图。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