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观察之官蜀中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藩屏伫作紫薇臣,更为天南抚越人。节钺华容重枉顾,为君披拂玉台巾。

赠王昆霞道士

曾住齐云第几峰,何年北上寄游踪。名从白社吟中得,人在黄花冷处逢。垂老心情同野鹤,未衰筋力付孤筇。一囊斜挂秋风里,遍踏天涯访赤松。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 其二

少住终何益,分襟倍黯然。鼎占折足象,花断并头缘。词社彫颜色,欢场寂管弦。登楼慵怅望,人远夜郎天。

赠王莹

小住佳园百病除,西山爽气入蓬庐。风香云暖松荫外,细读人间革命书。

送王寺簿倅秩满回蕲 其二

百年驻跸在东南,薄宦浮生士所谙。进退何心空自了,别离满眼我难堪。救时事业终须做,随世功名亦喜谈。命也奈何天咫尺,鸾台凤阁本潭潭。

送晏助教改判徐州

王门曳裾久,学省足优游。声名重拱璧,去就轻浮沤。论事竭丹悃,著书成白头。移官得半刺,道行复何求。

王符引谚论守边

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

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

佛典注疏。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善月撰。四卷。是隋智顗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的注释书。内容分总说和释经两部分。总说又分为二:(1)“悬谈大义”,即申之以“五重玄义”;(2)“依文申释”,即析经文为序、正宗、流通三分,并依次疏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次韵王彦强见怀

美人住在云门西,望到每朝乌欲栖。近报綵舟来候我,寄将锦字是亲题。荷花日落江相映,芳草春深路转迷。更怜把烛裁诗夜,还梦城南旧主啼。

题画赠王仲和

曾住南湖宅,于今已十年。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雨杂鸣渠溜,云连煮朮烟。何时重相过,烂醉得佳眠。

晚寻王隅隐居

君住湖南水竹深,夕阳孤棹此相寻。子规啼散门前柳,漠漠春光淡淡阴。

和亡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诗

幽人住山北,月上照山东。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出林避炎影,步径逐凉风。平云断高岫,长河隔净空。数萤流暗草,一鸟宿疏桐。兴逸烟霄上,神闲宇宙中。还思城阙下,何异处樊笼。

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

柱史今何适,西行咏陟冈。也知人惜别,终美雁成行。春雨桃花静,离尊竹叶香。到时丞相阁,应喜棣华芳。

过王逸人园林

谷口何时住,烟霞一径深。水声离远洞,山色出疏林。雪彩从沾鬓,年光不计心。自言人少到,犹喜我来寻。

绍兴释奠武成王七首 其六 亚、终献用《正安》。

道助文德,言为世师。功名不泯,祀事无遗。旨酒惟馨,具醉在兹。有嘉累献,神其燕娭。

王氏碧鸡园六咏 其四 鉴泉

分来何处泉,注此团栾池。有如大圆鉴,玉匣初开时。瑩然绝纤埃,万象见毫氂。主人湖海士,曳杖日娱嬉。应照两侍女,新妆弄妍姿。亦复照主人,鬓发白丝丝。

沁园春 其十一 赠王禹锡

自注铜瓶,作梅花供,尊前数枝。说边头旧话,人生消得,几番行役,问我何之。小队红旗,黄金大印,直待封侯知几时。杯行处,且淋漓一醉,明日东西。如椽健笔鸾飞。还为写春风陌上词。便平生豪气,销磨酒里,依然此乐,儿辈争知。霜重貂裘,夜寒如水,饮到月斜犹未归。仙山路,有笙簧度曲,声到琴丝。

送王景文入制幕二首 其一

著眼分明见,论心委曲知。负排阊阖气,有泣鬼神诗。世故从料理,人材属盛衰。浮云多变化,宁忆路傍时。

1 41 42 43 44 4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