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长历
十卷。陈厚耀撰。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左传》孔疏、赵汸《春秋属辞》、徐圃臣《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中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杜注孔疏所无,亦不见《永乐大典》;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为《唐书·律历志》所无,皆为珍贵资料。二是《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算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先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作成年表,以求历元。陈氏发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之差别主要在岁首确立之月份不同,而年月日之规定与划分却基本一致,皆是一年日,一月29日,十九年置七闰,同为古四分历。据此推得鲁所使用之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朔日。陈氏按四分法列出年月日,为鲁国十二公排出一清晰之年表。三是《历编》,依据杜预《长历》之佚文,列出《长历》所推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四是《历存》,依据其对古历之考证定出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与杜说两相对照。陈氏推得鲁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与杜氏《长历》所推算之辛巳朔相差一月。杜氏以经传干支排列推算,得出隐公元年之前一年失一闰之结论,陈氏认为杜氏所推与《春秋》经传之干支及日食不合,考证隐元年之前一年非失一闰,而是多一闰,因而退一月,定隐公元年庚戌朔。杜预《长历》所使用之方法是以干支排列,比较原始,而陈氏精通历法,又能参考前人之研究成绩,故所推较杜氏精密,不仅能补杜氏之阙失,亦能正其讹舛。陈氏此书所使用的考据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研究《春秋》历法之学者,如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盛百二《春秋日食考》等皆受其影响。现存《续经解》本,孔氏微波榭刻本。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文说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卷。陈绎曾著。本书传本久佚,也未见著录。今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书是为应付科举考试而撰写的时文程式。全书分列8条,论行文之法,即养气、抢题、明体、分间、立意、用事、造语、下字。陈绎曾强调炼意的重要性,认为要取反复思考得来的“精意”。他论用事,有正用、反用、借用、暗用、对用、扳用、比用、倒用、泛用等9法。论造语,分为正语、拗语、反语、累语、联语、歇后语、答问语、变语、助语、实语、省语、对语、隐语、婉语等14语。谈到下字,分谐音、审音、袭古、取新4法。论及“取新”时说:“凡下字于出奇处,宜用新字面,须寻不经人道语,亦须的当、新奇、不怪僻。今读之若出于自然乃善。”这些见解或失于琐碎,但据此可以看到元人对文章写作的重视。本书是为应试举子而写,所以其立论“大旨皆折衷于朱子(朱熹)”(《四库全书总目》)。陈绎曾还写有《文筌》8卷,有传本,但《四库全书》未收,仅列名于诗文评类的存目。《文说》除收入《四库全书》,还曾编入《文学津梁》丛书。
宋九朝编年备要
原名《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后改作《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亦称《长编纲目》、《皇朝编年备要》、《宋朝通鉴长编纲目》等,简称《陈均编年》。编年体史书。30卷。南宋陈均撰。陈均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篇帙太繁,欲删烦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是书取材于《长编》及宋代《国史》、《实录》,兼采司马光《稽古录》、徐度《国纪》、熊克《九朝通略》等数十家之书,订其异以会其同,约其详而补其略,记自太祖至钦宗九朝凡168年历史。其例仿朱熹《通鉴纲目》,大字为纲即“举要”,小字为目即“备要”,纲以撮要,目以备言,纲简目详,颇便检阅。其记事据实直书,不加褒贬之词,事不关军国大政则略而不书,所记故老旧闻,足补正史之阙。鉴于李焘《长编》徽、钦部分失传,故此书所记,尤足珍贵。书约成于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自序及真德秀、郑性之、林岊三序。《四库全书》收录,别有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及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元杂剧剧本。 一作《苏东坡贬黄州》。简名《贬黄州》。费唐臣撰。末本。描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故事,对封建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炎凉,都有所揭露。如写御史李定用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的手法,弹劾苏轼\"托吟咏而谤讪朝廷\"。又如写苏轼谪居黄州时,杨太守对他冷酷无情。当他奉诏回朝时,杨又赶来巴结。作者通过苏轼的遭遇,鞭挞了“清浊不分,仁义不存"、\"仗富欺贫,倚势欺人\"的黑暗社会现象。
吴都文粹
地方诗文总集。十卷,卷三至卷七为诗。宋郑虎臣编纂。郑虎臣字景兆,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为会稽尉。南宋德祐初,自请监押奸臣贾似道,押至漳州木绵庵,椎杀之。郑虎臣为吴中巨富,热心当地文献,辑此书以存苏州风土演变痕迹。吴中,宋代称平江府,包括今江苏苏州、吴江、昆山、常熟、太仓、嘉定等地。书中所收皆为历代至南宋有关吴中诗文,作者未必皆为吴人。所选录诗以东吴陆机《吴趋行》开篇至宋为止。入选作品多有考订文字,有助于考察古代吴中风俗及其演变。如唐皮日休《鱼斗》诗后,皮自注:“吴中卖鱼论斗。”编者又注云:“鱼斗者,吴俗以斗数鱼,今以二斤半为一斗,买卖者多论斗,自唐至今如此。”皮日休《登初阳楼》后,编者注云:“初阳楼在郡池上,既曰初阳,宜占东城,今废。”其他在咏“齐云楼”、“馆娃宫”、“响屟廊”、“采香径”、“长洲苑”、“蠡口”等名胜之后,皆有长注,对这些遗迹有较为详密的考订。此编初刊于宋末,后多以钞本传世。康熙六十年(1721)娄东施氏以活字板刊行,此本多舛谬;而一些抄校本,如乾隆间钱枚手抄本、黄丕烈手校抄本则较好。《四库全书》据施氏活字本著录。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后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而意境未深,间伤浅俗。其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日官场丑态有所揭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集初刻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年),由门人林聘中、黄中等人校刊。凡八卷。其中,诗四卷,文四卷。前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樊献科序。是为闽本。是集乃万历年间,由林聘中、黄中等人重新编辑、校刻,凡十五卷,篇目有所增益。此本前有欧大任撰《宗子相传》,王世贞撰《子相墓志》和《宗子相祠碑》及王世懋、张养性等人祭文。《宗子相集》尚有十二卷本,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书林郑氏云竹斋、万历四十年(1612年)范济宇均按十二卷本翻刻。此外,《宗子相集》还有明天华阁刊刻的二十五卷本存世。
月河所闻集
宋莫君陈撰。一卷。今有《吴兴丛书》本。本书载北宋时杂事,有关元祐诸臣者较详。作者为熙宁、元祐间人,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较为可信。 《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小说家类存目,推测为“书贾从《说郛》抄出”,而今传各本《说郛》中皆无此书,所言似不足信。又因书中引及郭璞《钱塘谶》,而推测作者为南渡后人,亦未允。作者熙宁间已入仕,至南渡初,年当已逾八旬,虽属可能,但无他据,亦不足征信。郭璞《钱塘谶》在宋初人所著《吴越备史》中亦引及。作者转录,大致亦仅为录本乡异闻而已。
王氏谈录
一卷,北宋王钦臣(生卒年不详)编。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说郛》载之,题曰王洙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以为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今观此书,凡九十九则,而称先公及公者七十余则,说明此书不是王洙亲撰。王洙(997—1057),字原叔,天圣进士,历官史馆检讨、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博览多闻,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篆隶之学无所不通。曾校订《史记》、《汉书》,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三朝经武圣略》等书。平日谈论经史百家之言及朝野逸闻等事颇多,其子王钦臣将其父所谈,录以成书,称《王氏谈录》。书中内容博杂,所录包括经史典籍,朝野掌故。其中,解“绘事后素”一条,为朱熹《四书集注》所取;其论校书当两存、解经不可改字就义等,皆有见地;称校书之注,二字以上谓之一云,一字谓之一作,也有道理。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等。
雍雍者鸿十六章 其七
辰诏诸孤,忆戎父之存,善事王母。洗腆孝将,得从厥后。上右先公,吉蠲蘋藻。窀穸八丧,簪瑱弗有。勤勚匪今,澹宁永久。
雍雍者鸿十六章 其八
辰诏诸孤,忆戎父之存,严诲谆谆。恭念王父,嘉靖良臣。诰命荣膺,龙章炳麟。克忠于君,克孝于亲。勋华靡涯,启戎后昆。
题南叔兄藏脩阁息游观
中存外习即藏脩,夙寤晨兴此息游。要把孟轲三勿看,更将夫子四于求。颜渊陋巷乐何事,曾晰风雩咏不休。此意斯须不容离,敢申郑义儆悠悠。
文殊峰
佛法中存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
六月初七日午雨暴注,少刻即晴,偶得绝句四首 其三
雨沉斜径没,水退涨泥存。一院洼坳处,纵横屐齿痕。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其四
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脱却当来裤,传将不尽灯。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馀恨少陵诗。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誇十倍丕。半夜松声捲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清坐
晨兴绝无思,清坐还复佳。夜气不啻存,俗氛殊未来。居然类禅定,正尔悟心斋。明发谢西爽,故山先梦回。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八
陈根托九壤,材朴各能蕃。剥果存孤硕,微稊仅不残。芃芃万植中,吾独姤其艰。空务封沃勤,柯条竟疏单。
喜抵锦江故里 其一
东南半壁战尘昏,虎口馀生一息存。何用携家方外去,避人此地即桃源。
昭江三首 其三
失路孤臣何处奔,仙回洞里故人存。孙嵩复壁谁分义,榜掠甘心誓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