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辛未七月残暑犹炽,一夕风雨,飒然深秋,帆䑲纯航,江流溢岸。因念大江南北,洚水为虐,赈恤未及遍,缮塞未及施,而吾湘兵警又见告矣。黯然倚声,用屯田体
病枕惊飞雨。雨狂容易收残暑。一夜颠风吹不断,锁溪桥津渡。更卷起、奔潮泛滥迷南浦。听画廊、树树秋声语。似要人知道,泽畔鸣鸿凄苦。江汉滔滔去。接天鱼鳖连吴楚。注海倾河都是泪,杳高原何处。问劫后、宣房白马谁为主。空眼枯、望极乡关路。漫手挽银潢,洗却甲兵无据。
瑶石山人稿
明诗别集。黎民表(字惟敬)著。根据陈文烛序可知,黎民表生前,镇江钟太守曾为其刻过诗集。此刻本今已不存。《瑶石山人稿》乃是黎民表去世后,其子黎君华重新编辑,于万历十六年(1588)梓刻之,并请陈文烛作序。除开头有3篇赋外,余皆古近体诗,凡16卷。今存有万历刻本。《四库全书》著录。黎民表诗颇负盛名,甚受诗论家推重。胡应麟《诗薮》评论:“诗之晚年弥工者,黎惟敬(民表)、欧桢伯(大任)皆岭南巨擘也。惟敬近体,深靓庄严类公实(梁有誉),而老健过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则认为:“瑶石诗,读之似质闷,而实沉著坚韧。元美所取续五子,无愧大小雅材者,仅此一人而已。”《四库全书总目》也说,他的诗作“虽错采镂金,而风骨典重,无绮靡涂饰之习,盖与太仓(王世贞)、历下(李攀龙)同源而派稍异。”陈田《明诗纪事》则进一步分析道:“竹垞(朱彝尊)评瑶石诗似质闷而实沉著坚韧,此第论五古一体耳。集中五律精深华妙,七律风调流美,五绝精微淡远。岭南当时诗家,梁、欧、黎三人,工力悉敌,公实质地较优,而中道夭折。桢伯、瑶石享中寿,故成就有不同耳。”
栲栳山人诗集
三卷。元岑安卿 (1286—1355)撰。安卿字静能。余姚 (今属浙江)人。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终身贫困,然志行高洁。此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明洪武间应召修《元史》,为安卿题像,叙其生平。今皆附于集中。《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唯七言古诗时杂李贺、温庭筠之体。盖有元一代,风气如斯。然气骨本清,究亦不同纤媚秾冶之格。”有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岑振祖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嘉庆十六年 (1811)延绿斋刊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 《栲栳山人集》。
损斋备忘录
明梅纯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缺、拾遗、辨疑、刊误六类。其纪事条颇有参考价值。如详记明初随太祖朱元璋渡江者徐达、冯国用等十人之终始、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始末等条,对了解明初封赏功臣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说诗、论文诸条,也颇为中理,但时有迂阔之见。如谓韩退之 《画记》,先儒谓其体似顾命,观之信然。但顾命所言,皆经世远图,其所叙载,亦皆一时声容礼乐之盛。而退之所纪,不过游玩禽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韩之不以其道得之,又玩而弗置,不几于丧志乎?此甚为谬固。顾命不曾有乐,此是作者不核事实所造成的。在纪事类中,述梅殷之归京师,乃以母老之故,其挤死笪桥下,出于赵深谭曦之窃害,非成祖之意……,与史所载迥异不同,为亲者曲笔也。此书有《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本、《历代小史》(为节选本)本、《学海类编》本、《今献汇言》(为节选本)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
准斋杂说
二卷。南宋吴如愚撰。此书亦久无传本,唯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得四十余篇,皆为研究理学之文,基本上恢复原貌。据《行状》记载,早年留心于道教,凡三四年既而幡然醒悟,尽弃所学而不用。刻意讲论儒学,其学术思想初亦涉于禅学。他在书中解 《大学·格物》以 “正”为 “训”,明王守仁 《传习录》所谓“格物如孟子格君心之格”,其说实为吴如愚在此书中所独创,后又为王守仁继承发扬。他虽似欲独行一家之言,但基本学术观点仍以程朱理学为宗。他曾说:“塞乎天地者皆实理,行乎万世者皆实用。惟尽心知性则实理融而实用贯。” (出处同上)故其用功致力,实以体用兼备为主,而不坠于虚无。书中剖析义理,无不发挥深切。如 “天理人欲”之辨,他认为,“天理人欲说者多分而言之,谓天理为善,人欲为不善。殊不知天理初不外乎人欲,而人欲中固未尝无天理也”。“当知人欲之与天理合之则一而公,公则无不善。违之则二而私,私则斯为不善矣。”书末提出的修身处事方法,亦较实际,而不虚无。如《四益箴》谓:“身有四益、不可不志,爱物、亲仁、观书、省事。”《四训箴》谓: “家有四训,不可不佩,敬上、恕下、周外、和内。”《四宜箴》谓:“时有四宜,不可不审,约言、简出、谨文、节饮。”在宋末诸儒中,吴如愚的所论较为平实。所以,今本虽略有残缺,仍不失为研究宋末理学思想发展的可贵资料; 而对研究阳明学派的学术源流亦有参考价值。有 《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
四诊抉微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南宋上清派法师萧应叟注。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作者所撰「上表」及「经旨」,宣称本书采取严东、薜幽样、成玄英、李少微四家注解,并以师友之说继于句下,以明经旨。又有「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图」、「体象阴阳升降图」、「大还心镜火候图」三幅,皆图解内丹原理。作者认为「灵宝、金丹同出而异名」,经旨、丹道一致而无殊。故本书多以内丹家《易》学理论解说经文。如解释「元始」二字为元神、真铅、作丹之母。又如《灵书中篇》六十四句下,作者各系一卦象和时晷,以说明炼丹原理与火候。本书首开以丹道注解《度人经》之先例,对后来注家颇有影响。
启真集
启真集,原题金峰山通玄子刘志渊撰,此人乃超然子王吉昌门徒,约为金元时人。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道法,上卷为诗,中卷为词,下卷为论文。书中征引张伯端、白玉蟾、马丹阳、丘长春之语,兼融全真道及南宗丹法,而近于全真道马丹阳。其说以识心见性为修炼首务,认为「不识此心,见此性者。是谓盲修瞎炼」。修持之要,唯在于正念实相,对景无心,解缚释累,惩忿窒欲,使心息相依,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勘破万法皆空,诸相非实,一一妄缘,当体消亡,诸漏自尽。」其说有取于禅宗。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一百四十四卷。清巴泰等修。巴泰,清光禄大夫,内阁大臣,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该书原题为《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实录馆,命大学士巴泰、图海等人纂修,至十一年成书。前有御制序、进实录表、纂修凡例。是书有满、蒙、汉三种文字,并写三部。存贮内府者,不易轻见;存辽宁者,今已不可考其卷数;另有传抄本流传到日本。今有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藏稿本,南浔刘氏藏抄本。
送国字张教授
九鸟弹羽鳌断足,六龙飞光昼相逐。何人造书泄机巧,夜夜天阴闻鬼哭。岐山凤远科斗空,弋鸟殳虫渐湮伏。太史方垂鼎足金,丞相已变钗头玉。下邽拘囚死复生,三千晚奏云阳狱。自从毛锥擅楷法,今古纷纷踵遗躅。天生真人起北方,更遣浮图出身毒。六书垂世尽谐声,八体弥文贵句曲。黄钟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大音直与造化同,阴翕阳舒验疏数。先生典教元非轻,直使昌言被殊俗。归来系马在堂阶,莫厌微官就羁束。人生得志亦有时,万里晴天伫黄鹄。
寄洪驹父戏效其体
令尹吴楚豪,奇胸开八窗。人物秀春柳,诗句妙澄江。筑室名壁阴,凿牖延朱光。呻吟六艺学,心醉倚胡床。毛锥摘秋颖,茧纸截水苍。浑洒有能事,著勋翰墨场。翼翼鲁泮宫,国士徵无双。行且职教事,儒风成一邦。
弘斋诗
刚健中正纯粹精,含弘光大品物亨。两仪成列易道行,有首无腹非人形。李侯毅甚将无朋,少年读易老愈明。以龙代马变始生,以九代七坤始神。与天同德体必弘,负载万古非蚊虻。我无笔力回子鲸,何以赠之有西铭。
一斋铭有序
天地之道,博厚高明。惟其不二,物乃化生。人生两间,贵乎克一。一则无欲,静虚动直。在昔伊尹,相于商汤。咸有一德,训其嗣王。姬文法汤,纯亦不已。参登孔门,一贯而唯。下学希圣,致礼治躬。勿二勿三,勿西勿东。及其至也,一于恭敬。恭则体信,敬则达顺。信体顺达,礼明乐崇。谁其尸之,位育之功。有美公子,一名斋室。我刻斯铭,敢告无斁。
般若招提晓坐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
拟赵瓯北体前题
瑶草金光点化身,在山远志出山贫。拔毛不肯为天下,肉眼何从识圣人。太史公称牛马走,孟尝君入虎狼秦。莫教土偶谇桃梗,人事空空鬼事真。
拟郑子尹体即事
过午殷雷闻再三,黑云顷刻遍西南。花梢已著疏疏雨,屋脊仍横隐隐岚。一梦恍然红日出,小园正在绿阴酣。展书自向风檐读,古道于今世不谈。
赠张仲彬黄石公素书并文昌像
赠君留侯跽履幽渺之遗编,侑以文昌示像夭骄之飞鸾。雨公往者为时出,苍姬再造炎刘端。浮沤变化不离世,而我未见徒长叹。世人欲学不死诀,强以体壳留神丹。岂知英槩自不死,明月照海秋空寒。前身孝友侯者仲,后身忠愤人书韩,君胡为乎云山之间。云山之间七十一峰,下有七曲横江子房赤松。乖崖雪后鹰,希夷霞外鸿,又何必华山白云千里万重。携吾书兮吾山中,尔从两君兮或往或来蹑层冰而把芙蓉。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三首
庭鸟多好音,相呼灌木中。竹房更何有,还如鸟巢空。赖逢富人侯,真东晋谢公。煌煌发令姿,珂佩鸣丁冬。故山有深霞,未如旌旗红。惭非卫霍松,何以当清风。露益蝉声长,蕙兰垂紫带。清吟待明月,孤云忽为盖。伊余石林人,本是烧畬辈。频接谢公棋,输多未曾赛。大道贵无心,圣贤为始慕。秋空共澄洁,美玉同贞素。伟哉桐江守,雌黄出金口。为文能废兴,谈道弭空有。雪林槁枯者,坐石听亦久。还疑紫磨身,成居灵运后。
水调歌头 其一 寿真玉堂
早是玉堂客,犹著侍臣冠。便为霖去亦晚,何况此身闲。胸次光风霁月,意味满庭芳草,体用两相关。坐对粤山好,名更重于山。寿生申,霜肃晓,露宾寒。从教重九过了,政有菊堪餐。日绕东篱笑傲,香共秋容淡薄,晚节要人看。久不见贾谊,天已问平安。
蛙斋
渴饮尝不足,凿井偶清疏。井边旧墙屋,涂塈为我居。念彼作者劳,容膝已有馀。开窗近檐楹,天光满图书。汲水屡洒扫,尘去延空虚。外洁内亦清,体胖气加舒。缅怀埳中蛙,乐岂羡虾鱼。相君宅新府,文木森周庐。侯门多结驷,赐金每论车。身外无我亲,傥来物固疏。日食夜以息,大小则皆如。况无百岁人,贵贱同丘墟。但可蔽风雨,且以永居诸。